人丹

祛溼劑 中醫學 方劑學 清熱解暑劑 中成藥 驅風健胃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rén dān

2 英文參考

rendan mini-pill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人丹方劑名、中成藥,其同名方劑約有兩首。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記載有此中成藥的部頒標準。主要成分爲薄荷腦肉桂甘草兒茶木香冰片桔梗樟腦小茴香草豆蔻丁香羅勒油[1],具有驅風健胃的功效,用於消化不良,噁心嘔吐,暈船,輕度中酒醉飽滯。

4 中藥製劑手冊》方之人丹

人丹方劑名,又名仁丹[2]。出自《中藥製劑手冊》方。

4.1 組成

甘草240g,木香45g,草豆蔻檳榔茯苓砂仁橘皮小茴香(鹽水炒)、肉桂青果各30g,丁香紅花各15g,薄荷冰27g,冰片9g,麝香0.3g[2]

4.2 製法

爲末,糯米粉120g爲糊小丸。每幹丸300g另取硃砂粉8g爲衣,每30g約1000粒,每袋重1.5g[2]

4.3 用法用量

每服10~20粒[2]

4.4 功能

功能清暑祛溼,避穢排濁[2]

4.5 主治

中暑受熱引起的噁心嘔吐腹痛泄瀉胸中滿悶,以及暈車暈船,水土不服[2]

5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方之人丹

5.1 組成

丁香1兩5錢,小茴香1兩,木香4錢,砂仁1兩,桂皮1兩6錢,胡椒4錢,乾薑8錢,兒茶10兩,甘草16兩,橘皮2兩,石膏6兩4錢,滑石6兩4錢。

5.2 功效

清暑祛溼,闢穢排濁。

5.3 主治

中暑受熱,嘔吐噁心胸中滿悶,胃口不開,頭目眩暈,水土不服暈車暈船。

5.4 用法用量

每服10至20丸,溫開水送下。

5.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過羅,每47兩5錢細粉兌薄荷冰2兩6錢,冰片2兩,人造麝香1錢,糖精1錢,苯甲酸鈉7錢,混合均勻,研細,用糯米粉打糊爲小丸,銀箔爲衣。

6 人丹中藥部頒標準

6.1 拼音名

Ren Dan

6.2 處方

薄荷腦 40. 6g 肉桂 20. 3g 甘草 476g 兒茶 40. 6g 木香 10. 2g 冰片 20. 3g 桔梗 325g 樟腦 20. 3g 小茴香 20. 3g 草豆蔻 10. 2g 丁香羅勒油 5.0ml

6.3 製法

以上十一味,取薄荷腦樟腦冰片丁香羅勒油置水浴上加熱熔融兒茶配成水溶液備用;其餘肉桂等六味粉碎成細粉,與熔融薄荷腦等四味及適量食用香料混勻,過篩,用兒茶溶液泛丸,乾燥,用鋁箔包衣,打光乾燥,即得。

6.4 性狀

本品爲銀色的包衣水丸,除去包衣後顯灰褐色;氣香,味辛涼而甘。

6.5 鑑別

(l)取本品 2g,研細,加甲醇30ml,攪拌,浸漬過夜,濾過;濾液濃縮至約2ml,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桔梗照藥材 2g,同法制成對照藥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用0.1mol/L氫氧化鈉溶液製備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 甲酸-水(8:1:10)的上層溶液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 加熱數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2)取本品 5g,研細,加甲醇30ml,置水浴上加熱迴流1小時,濾過,濾液置水浴上蒸乾,殘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正丁醇20ml提取,取正丁醇液置水浴上蒸乾,殘渣甲醇2mI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甘草照藥材 lg,同法制成對照藥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μl,分別點於同一用0.1mol/L氫氧化鈉溶液製備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 -甲酸-冰醋酸-水(15:1:1:2)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 加熱數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6.6 檢查

揮發油 不得低於4%(附錄Ⅹ D)。 其他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 A)。

6.7 功能與主治

驅風健胃。用於消化不良,噁心嘔吐,暈船,輕度中酒醉飽滯。

6.8 用法與用量

口服或含服,一次0.1~0. 2g。

6.9 規格

每10丸重0. 115g

6.10 貯藏

密封。 廣州市藥品檢驗所 起草

7 人丹藥品介紹

7.1 藥品類型

中藥

7.2 藥品名稱

人丹

7.3 藥品漢語拼音

7.4 藥品英文名稱

7.5 成份

7.6 性狀

7.7 作用類別

7.8 適應症/功能主治

驅風健胃。用於消化不良,噁心嘔吐,暈船,輕度中暑,酒醉飽滯。

7.9 規格

每10丸重

0.115克

7.10 用法用量

口服或含服,一次

0.1~0.2克。

7.11 禁忌

幼兒、孕婦禁用。

7.12 不良反應

7.13 注意事項

1.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中藥

3.脾胃虛寒泄瀉者慎服。

4.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嚴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兒童、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服藥3天症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7.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8.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0.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7.14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7.15 藥理作用

7.16 備註

請仔細閱讀介紹並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