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黃

中藥材 清熱解毒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rén zhōng huáng

2 英文參考

pulvis glycyrrhizae praeparatu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日華子諸家本草》·人中黃

人中黃中藥名,又名甘中黃甘草黃[1]。出《日華子諸家本草》。

3.1 處方

甘草末置竹筒內,於人糞坑中浸漬後的製成品[1]

3.2 性味歸經

甘,寒,人心、胃經[1]

3.3 功能

清熱,涼血解毒[1]

3.4 主治

傷寒熱病高熱煩渴,熱毒斑疹咽喉腫痛丹毒瘡瘍[1]

3.5 用法用量

煎服:6~9g,包煎[1]

4 全國中草藥彙編》·人中黃

4.1 拼音名

Rén Zhōnɡ Huánɡ

4.2 來源

本品爲甘草的加工品。

4.3 炮製

取兩端有節的嫩竹筒,在其一端鑽孔,將甘草粉從孔內裝入,壓緊,以融化的松香將孔封固。冬月浸糞坑中四十餘天,取出,用水漂清,懸臨風處,陰乾,破竹筒取甘草曬乾備用。

4.4 性味

甘、鹹,寒。

4.5 歸經

胃經

4.6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用於熱病發斑,血熱毒盛,斑疹紫暗,或高熱發狂,以及咽喉腫痛丹毒等症。

4.7 用法用量

一錢至三錢,包煎

4.8 備註

(1)本品以甘草爲主,經加工製成,具有清火解毒的功效,對於上述各種實火熱毒的病症,可配合清熱解毒藥物石膏黃連連翹玄蔘等同用。

4.9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5 《中華本草》·人中黃

5.1 出處

出自《日華子本草

5.2 拼音名

Rén Zhōnɡ Huánɡ

5.3 英文名

Licorice products

5.4 別名

甘草黃甘中黃

5.5 來源

藥材基源:爲甘草末置竹幣筒內,於人糞坑中浸漬一定時間後的製成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5.6 性狀

性狀鑑別,本品完整者呈圓柱形,外表及斷面均呈暗黃色,較粗糙,可見甘草纖維縱橫交錯聚集,質緊密略堅硬,表面易剝落。有特殊氣味

5.7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飲片性狀:呈不規則的小塊狀,完整者呈圓柱形的段。外表面暗黃色,顯粗糙而緊密,有的有灰黃色筆衣膜殘留,易剝落。斷面可見到甘草纖維,縱橫交織,相互凝聚。質緊密略堅硬硬。具特殊氣味。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乾燥外,防黴。

5.8 性味

味甘;鹹;性寒

5.9 歸經

心;胃經

5.10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瀉火解毒。主天行熱病溫病發斑;大熱煩渴;痘瘡血熱丹毒瘡瘍

5.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布包)6-10g;或入丸、散。

5.12 注意

實熱熱病者禁用。

5.13 附方

1.闢瘟:人中黃不拘多少,飯爲丸,綠豆大,下十五丸。(《松峯說疫》人中黃丸)2.治大熱發渴:人中黃兌白糖開水服。(《四川中藥志》)3.治瘟疫熱盛:人中黃黃連石膏煎服。(《四川中藥志》)4.治嘔血吐痰,心煩骨蒸者:人中黃爲末,每服三錢,茜根汁竹瀝薑汁和勻服之。(《丹溪心法》)5.治丹毒人中黃二錢,金銀花一錢五分,丹皮一錢五分,生山梔二錢。水煎,一日三次分服。(《現代實用中藥》)6.治河豚、菌毒及一切惡瘡人中黃酒大黃,末,等分。無灰酒服,須臾瀉利,毒即隨出,雖大渴,不可飲水。(《本經逢原》)

5.14 各家論述

1.《日華子本草》:治天行熱疾。2.《本草蒙筌》:治疫毒。3.《本草經疏》:解胃家熱毒。4.《本草備要》:瀉熱,清痰火,消食積,大解五臟實熱。治天行熱狂,痘瘡血熱黑陷不起。5.《本經逢原》:解天行狂熱,溫毒發斑。6.《本草求真》:人中黃。書載功專入胃解毒,以其味甘故也。其解五臟實熱,以其氣寒故也。

5.15 摘錄

《中華本草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