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T 476—2015 營養名詞術語

營養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S/T 476—2015 yíng yǎng míng cí shù yǔ

2 英文參考

Terminology of nutrition

3 基本信息

ICS 11.020

C 5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 WS/T 476—2015《營養名詞術語》(Terminology of nutrition)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於2015年12月29日國衛通〔2015〕23號發佈,自2016年07月01日起實施。

4 發佈通告

關於發佈推薦性衛生行業標準《營養名詞術語》的通告

國衛通〔2015〕23號

現發佈推薦性衛生行業標準《營養名詞術語》,其編號和名稱如下:

WS/T 476-2015 營養名詞術語

該標準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附件:WS/T 476-2015 營養名詞術語.pdf

國家衛生計生委

2015年12月29日

5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中國營養學會、上海市營養學會、青島大學醫學醫學營養研究所。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葛可佑、李珏聲、趙法伋、柳啓沛、程義勇、王光亞。

6 WS/T 476—2015 營養名詞術語正文

營養名詞術語

6.1 1  範圍

本標準界定了營養名詞術語的定義或釋義。

本標準適用於營養工作,特別是營養標準的編寫和實施。

6.2 2  總則

2.1

營養  nutrition

人體從外界環境攝取食物,經過消化吸收代謝,利用其有益物質,供給能量,構成和更新身體組織,以及調節生理功能的全過程。

2.2

營養素  nutrient

食物中具有特定生理作用,能維持機體生長發育活動生殖以及正常代謝所需的物質。包括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等。

2.3

必需營養素  essential nutrient

人體必需,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需要從食物中獲得的營養素

2.4

宏量營養素  macronutrient

人體內含量及需要量相對較多的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

2.5

微量營養素  micronutrient

人體內含量及需要量相對較少的營養素,主要指維生素礦物質

2.6

營養學  science of nutrition; nutrition; nutriology

研究人體營養規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學。包括基礎營養、食物營養、人羣營養、公共營養、臨牀營養等。

6.3 3  基礎營養

6.3.1 3.1 能量 energy

3.1.1

能量代謝  energy metabolism

機體物質代謝過程中能量的釋放、轉移、利用及消耗過程。

3.1.2

能量平衡  energy balance

能量攝入與能量消耗之間的動態平衡能量攝入與能量消耗基本相等(不超過±5%)爲平衡能量攝入大於消耗爲正平衡能量攝入小於消耗則爲負平衡

3.1.3

產能營養素  energy source nutrient

在體內代謝過程中能夠產生能量營養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

3.1.4

能量係數  energy coefficient

每克產能營養素在體內氧化時所產生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能量係數分別爲17 kJ(4 kcal)、37 kJ(9 kcal)和17 kJ(4 kcal)。

3.1.5

基礎代謝率  basal metabolism rate;BMR

單位時間,單位體表面積基礎代謝。以kJ(kcal)/(m2·h)表示。

3.1.6

基礎能量消耗  basal energy expenditure;BEE

24 h基礎代謝消耗的能量。以kJ (kcal) /d表示。

3.1.7

靜息代謝率  resting metabolic rate; RMR

機體進食後3 h~4 h,沒有骨骼肌活動的靜息狀態下,單位時間、單位體表面積能量代謝。以kj(kcal)/m2h表示。

3.1.8

靜息能量消耗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

機體在沒有骨骼肌活動的靜息狀態下,24 h的能量消耗。以kJ(kcal) /d表示。

3.1.9

相對代謝率  relative metabolic rate;RMR

表示能量代謝的一種相對值。計算見式(1):

公式

3.1.10

代謝當量  metabolic equivalent;MET

運動時的代謝率與安靜時的代謝率的比值,表示相對能量代謝水平和活動強度的指標。機體坐位休息時,每分、每千克體重攝氧3.5 mL,定爲1 MET。

3.1.11

身體活動水平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PAL

總能量消耗(TEE)與基礎能量消耗(BEE)的比值,用以表示身體活動強度。計算見式(2):

公式

3.1.12

總能量消耗  total energy expenditure;TEE

即24 h消耗的總能量,包括基礎代謝、身體活動食物熱效應生長發育妊娠營養儲備、孕婦泌乳等所消耗的能量

3.1.13

食物熱效應  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

食物特殊動力作用  specific dynamic action; SDA

人在攝食,對營養素進行消化吸收代謝過程中所引起的能量額外消耗現象。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食物熱效應分別爲其產能量的5%~10%、0%~5%、20%~30%。

3.1.14

氧的熱當量  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

氧熱價

食物在氧化時,每消耗1L氧所產生的能量

3.1.15

非蛋白呼吸商  nonprotein respiratory quotient; NPRQ

碳水化合物脂肪氧化時產生CO2量和耗O2量的容積比。

3.1.16

能量需要量  energy requirement

估計能量需要量  estimated energy requirement; EER

滿足機體總能量消耗所需的能量。即滿足基礎代謝、身體活動食物熱效應等所消耗的能量,以及兒童期的生長發育妊娠期營養儲備、哺乳期泌乳等所需要能量

6.3.2 3.2 蛋白質氨基酸 protein and amino acid

3.2.1

蛋白質  protein

氨基酸基本單位,通過肽鍵連接起來的一類含氮大分有機化合物

3.2.1.1

完全蛋白  complete protein

所含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比例適當,不僅能維持人體健康,並能促進生長發育的食物蛋白質。如乳類中酪蛋白、乳清蛋白;蛋類中的卵清蛋白等。

3.2.1.2

半完全蛋白  partially complete protein

所含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比例不適當,可以維持生命,但不能促進生長發育蛋白質。如小麥中的麥膠蛋白。

3.2.1.3

不完全蛋白  incomplete protein

所含必需氨基酸種類不全,不能促進生長發育也不能維持生命蛋白質。如膠原蛋白玉米膠蛋白、豆球蛋白等。

3.2.1.4

參考蛋白質  reference protein

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用作評價食物蛋白質營養價值的參照物。常用雞蛋蛋白質和乳蛋白質

3.2.1.5

蛋白質折算係數  nitrogen protein conversion factor

蛋白質係數

食物中的總氮量折算成蛋白質量的係數。一般爲6.25。

3.2.1.6

粗蛋白質  crude protein

食物中通過含氮量測定推算出來的蛋白質。計算見式(3):

公式

3.2.1.7

氮平衡  nitrogen balance

攝入氮與排出氮的動態平衡。攝入氮=排出氮,爲氮平衡;攝入氮>排出氮,爲正氮平衡;攝入氮<排出氮,爲負氮平衡

3.2.1.8

必要氮損失  obligatory nitrogen losses

無氮(蛋白質)膳食條件下,機體經糞便、尿、皮膚及其他途徑排出的氮。

3.2.1.9

代謝氮  metabolic nitrogen

無氮(蛋白質)膳食條件下,機體由尿和糞便中排出的氮。包括尿內源氮糞代謝氮

3.2.1.10

糞代謝氮  metabolic fecal nitrogen

無氮(蛋白質)膳食條件下,機體由糞便排出的氮。

3.2.1.11

尿內源氮  urine endogenous nitrogen

無氮(蛋白質)膳食條件下,機體由尿排出的氮。

3.2.1.12

蛋白質表觀消化率  apparent protein digestibility

不考慮糞代謝氮時,機體對食物蛋白質消化吸收的程度。計算見式(4):

公式.PNG

3.2.1.13

蛋白質真消化率  true protein digestibility

在考慮糞代謝氮時,蛋白質吸收量佔攝人量的百分比。計算見式(5):

公式.PNG

3.2.1.14

蛋白質生物價  biological value;BV

蛋白質儲留量佔吸收量的百分比。計算見式(6):

公式.PNG

其中儲留氮及吸收氮的計算見式(7)、式(8):

儲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內源氮)………(7)

吸收氮=攝入氮-(糞氮-糞代謝氮) ………(8)

3.2.1.15

蛋白質淨利用率  net protein utilization;NPU

蛋白質真消化率蛋白質生物價的乘積。計算見式(9):

蛋白質淨利用率=蛋白質真消化率×蛋白質生物價…………(9)

3.2.1.16

蛋白質功效比值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PER

規定條件下,實驗動物每攝入1g蛋白質體重增加量(g)。計算見式(10):

公式

3.2.1.17

氨基酸模式  amino acid pattern

氨基酸相對比值

蛋白質中含量最少的色氨酸爲1,計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和它的比值。

3.2.1.18

氨基酸評分模式  amino acid scoring pattern

評價食物蛋白質營養價值所用參考蛋白質必需氨基酸模式。

3.2.1.19

氨基酸分  amino acid score;AAS

被測食物蛋白質每克氮第一限制氨基酸量(mg/g)與參考蛋白質每克氮相應氨基酸量(mg/g)之比。計算見式(11):

公式.PNGss

3.2.1.20

蛋白質消化率校正的氨基酸評分  protein digestibility-corrected amino acid score;PDCAAS

氨基酸評分與蛋白質真消化率的乘積。計算見式(12):

PDCAAS=氨基酸評分×蛋白質白質消化率 ………(12)

3.2.1.21

蛋白質互補作用  protein complementary action

兩種或兩種以上食物蛋白質混合食用,其所含必需氨基酸種類和數量之間相互補充,提高食物蛋白質營養價值的作用

3.2.1.22

酪蛋白  caseln

乳中含有的一類蛋白質。由α-酪蛋白、β-酪蛋白、γ-酪蛋白和κ-酪蛋白組成。

3.2.1.23

抗生物素蛋白  avidin

蛋清中的一種鹼性糖蛋白。與生物素結合形成複合物,影響生物素吸收

3.2.1.24

血紅蛋白  hemoglobin

人體血液中一類紅色含鐵的攜氧蛋白質。包括脫氧血紅蛋白、氧合血紅蛋白硫化血紅蛋白碳氧血紅蛋白高鐵血紅蛋白

3.2.1.25

高鐵血紅蛋白  methemoglobin

血紅蛋白中的二價鐵被氧化成三價鐵的產物,爲變性血紅蛋白,失去運輸氧的能力

3.2.2

氨基酸  amino acid

組成蛋白質基本單位。是分子中同時具有氨基羧基的一類化合物

3.2.2.1

必需氨基酸  essential amino acid

人體必需,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滿足需要需要從食物中獲得的氨基酸。包括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纈氨酸組氨酸

3.2.2.2

非必需氨基酸  nonessential amino acid

人體需要,但能在體內合成,非必需從食物中獲得的氨基酸。如天冬氨酸穀氨酸甘氨酸絲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等。

3.2.2.3

生糖氨基酸  glycogenic amino acid

代謝中可以作爲丙酮酸葡萄糖糖原前體的氨基酸

3.2.2.4

生酮氨基酸  ketogenic amino acid

經過代謝能產生酮體氨基酸

3.2.2.5

生酮生糖氨基酸  ketogenic and glycogenic amino acid

經過代謝,既能產生酮體,又能轉化爲葡萄糖氨基酸

3.2.2.6

支鏈氨基酸  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BCAA

側鏈有分支結構氨基酸。包括異亮氨酸亮氨酸纈氨酸,均爲必需氨基酸

3.2.2.7

含硫氨基酸  sulfur containing amino acid

分子結構中含有硫原子的一類氨基酸。包括甲硫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

3.2.2.8

條件必需氨基酸  conditionally essential amino acid

包括兩種,一是在創傷感染、劇烈運動及高分解代謝等特殊條件下,成爲必需的氨基酸。如精氨酸谷氨醯胺。二是能減少必需氨基酸需求的氨基酸。如酪氨酸半胱氨酸

3.2.2.9

限制氨基酸  limiting amino acid

食物蛋白質中一種或幾種含量相對較低,影響蛋白質利用率的必需氨基酸

3.2.2.10

異亮氨酸  isoleucine;Ile

2-氨基-3-甲基戊酸

一種支鏈氨基酸人體必需氨基酸生酮氨基酸

3.2.2.11

亮氨酸  leucine;Leu

2-氨基-4-甲基戊酸

一種脂肪族支鏈非極性的α-氨基酸人體必需氨基酸生酮生糖氨基酸

3.2.2.12

賴氨酸  lysine;Lys

2,6-二氨基己酸

蛋白質中唯一帶有伯氨基側鏈的氨基酸人體必需氨基酸生酮氨基酸

3.2.2.13

甲硫氨酸  methionine;Met

蛋氨酸

2-氨基-4-甲巰基丁酸

一種含硫的非極性α-氨基酸人體必需氨基酸生酮氨基酸

3.2.2.14

苯丙氨酸  phenylalanine;Phe

2-氨基-3-苯基丙酸

芳香族、非極性α-氨基酸人體必需氨基酸和生糖生酮氨基酸

3.2.2.15

蘇氨酸  threonine;Thr

2-氨基-3-羥基丁酸

一種含有一個醇式羥基脂肪族α-氨基酸人體必需氨基酸生酮氨基酸

3.2.2.16

色氨酸  tryptophan;Try

2-氨基-3-吲哚基丙酸

一種芳香族、雜環、非極性α-氨基酸人體必需氨基酸生糖氨基酸

3.2.2.17

煙酸當量  niacin equivalent;NE

膳食攝入煙酸與在體內由色氨酸轉化生成的煙酸之和。計算見式(13):

煙酸當量(mg)=煙酸(mg)+1/60色氨酸(mg)  …………(13)

3.2.2.18

纈氨酸  valine;Val

2-氨基-3-甲基丁酸

一種支鏈非極性α-氨基酸人體必需氨基酸生糖氨基酸

3.2.2.19

組氨酸  histidine;His

2-氨基-3-咪唑基丙酸

一種鹼性及極性的α-氨基酸人體必需氨基酸生糖氨基酸

3.2.2.20

胱氨酸  cystine

由兩個半胱氨酸殘基通過二硫鍵形成的一種含硫氨基酸

3.2.2.21

半胱氨酸  cysteine;Cys

2-氨基-3-巰基丙酸

脂肪族含巰基的極性α-氨基酸人體條件必需氨基酸生糖氨基酸

3.2.2.22

酪氨酸  tyrosine;Tyr

2-氨基-3-對羥苯基丙酸

一種含有酚羥基的芳香族極性α-氨基酸人體條件必需氨基酸生酮生糖氨基酸

3.2.2.23

精氨酸  arginine;Arg

2-氨基-5-胍基戊酸

一種脂肪族鹼性含有胍基的極性α-氨基酸人體條件必需氨基酸生糖氨基酸

3.2.2.24

谷氨醯胺  glutamine;Gln

2-氨基-5-羧基戊酰胺

穀氨酸的酰胺。人體條件必需氨基酸生糖氨基酸

3.2.2.25

天冬氨酸  aspartic acid;Asp

2-氨基-4-羧基丁酸

一種脂肪族的酸性的極性α-氨基酸人體非必需氨基酸生糖氨基酸,是神經遞質

3.2.2.26

穀氨酸  glutamic acid;Glu

2-氨基-5-羧基戊酸

谷氨醯胺脯氨酸以及精氨酸的前體物質。人體非必需氨基酸,在體內可以由葡萄糖轉變而來。

3.2.2.27

甘氨酸  glycine;Gly

2-氨基乙酸

最簡單的天然氨基酸人體非必需氨基酸,在體內可以由葡萄糖轉變生成。

3.2.2.28

絲氨酸  serine;Ser

2-氨基-3-羥基丙酸

一種脂肪族極性α-氨基酸人體非必需氨基酸生酮氨基酸

3.2.2.29

丙氨酸  alanine;Ala

2-氨基丙酸

一種脂肪族非極性α-氨基酸人體非必需氨基酸生糖氨基酸

3.2.2.30

脯氨酸  proline;Pro

吡咯烷酮羧酸

一種環狀的亞氨基酸人體非必需氨基酸

3.2.2.31

牛磺酸  taurine

氨基乙磺酸

半胱氨酸在體內氧化並脫羧的產物,可與膽汁酸結合生成膽汁鹽。

6.3.3 3.3 脂類 lipids

脂肪和類似脂肪物質的統稱。包括三酰甘油磷脂固醇類

3.3.1

脂肪  fat

由1分子甘油和1~3分子脂肪酸所形成的酯。包括一酰甘油、二酰甘油三酰甘油

3.3.1.1

三酰甘油  triacylglycerol

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中性脂肪  neutral fat

甘油的3個羥基與3個脂肪酸分子酯化生成的甘油酯。

3.3.1.2

粗脂肪  crude fat

食物中一大類不溶於水而溶於有機溶劑乙醚石油醚)的化合物總稱。除三酰甘油外,還包括磷脂固醇、色素等。可通過索氏提取法或羅高方法等測定。

3.3.1.3

總脂肪  total fat

通過測定食品中單個脂肪酸含量並折算脂肪酸甘油三酯總和來獲得脂肪含量稱爲總脂肪

3.3.1.4

脂肪酸  fatty acid

一類羧酸。其結構通式爲CH3(CH2nCOOH。按碳原子數分爲短鏈(2C~4C)、中鏈(6C~12C)、長鏈(14C~24C)脂肪酸;按其碳鏈上是否存在雙鍵分爲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按含雙鍵數目分爲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按羧酸不飽和雙鍵出現的位置分爲ω-3、ω-6、ω-7和ω-9系或n-3、n-6、n-7和n-9系脂肪酸;按羧酸空間結構又分爲順式和反式脂肪酸

3.3.1.5

飽和脂肪酸  saturated fatty acid;SFA

碳鏈上不含雙鍵脂肪酸。如軟脂酸(C16:0)、硬脂酸(C18:0)。

3.3.1.6

不飽和脂肪酸  unsaturated fatty acid

碳鏈上含一個或一個以上雙鍵脂肪酸。如油酸(C18:1)、棕櫚油酸(C16:1);亞油酸(C18:2)、亞麻酸(C18:3)、花生四烯酸(C20:4)。

3.3.1.7

單不飽和脂肪酸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

碳鏈上含有一個雙鍵脂肪酸。如油酸(C18:1)、棕櫚油酸(C16:1)。

3.3.1.8

多不飽和脂肪酸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

碳鏈上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雙鍵脂肪酸。如亞油酸(C18:2)、亞麻酸(C18:3)、花生四烯酸(C20:4)。

3.3.1.9

長鏈脂肪酸  long chain fatty acid;LCFA

原子數爲14~24的脂肪酸。如棕櫚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亞油酸(C18:2)、α-亞麻酸(C18:3)、花生四烯酸(C20:4)、二十碳五烯酸(C20:5)、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

3.3.1.10

中鏈脂肪酸  medium chain fatty acid;MCFA

原子數爲6~12的脂肪酸。如常見的辛酸(C8:0)、癸酸(C10:0)。

3.3.1.11

短鏈脂肪酸  short chain fatty acid;SCFA

原子數爲2~4的脂肪酸。如常見的丁酸(C4:0)。

3.3.1.12

必需脂肪酸  essential  fatty acid;EFA

人體必需,自身不能合成,需要從食物中獲得的脂肪酸。包括亞油酸(C18:2)和α-亞麻酸(C18:3)。

3.3.1.13

亞油酸  linoleic acid

含18碳原子2個雙鍵的ω-6系多不飽和脂肪酸。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於多種植物油脂中的必需脂肪酸

3.3.1.14

亞麻酸  linolenic acid;ALA

含18個碳原子3個雙鍵的ω-3系多不飽和脂肪酸。分爲α-亞麻酸(ALA,α-LNA)和γ-亞麻酸(GLA,γ-LNA)。α-亞麻酸甘油酯的形式存在於亞麻籽油、紫蘇籽油和其他乾性油中,是人體必需脂肪酸。γ-亞麻酸甘油酯的形式存在於月見草油中。

3.3.1.15

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 acid;ARA

含20個碳原子4個雙鍵的ω-6系多不飽和脂肪酸

3.3.1.16

二十碳五烯酸  eicosapentaenoic acid;EPA

含20個碳原子5個雙鍵的ω-3系多不飽和脂肪酸

3.3.1.17

二十二碳六烯酸  docosahexaenoic acid;DHA

含22個碳原子6個雙鍵的ω-3系多不飽和脂肪酸

3.3.1.18

油酸  oleic acid

含18個碳原子和1個雙鍵的ω-9系單不飽和脂肪酸。動、植物油脂的一種重要成分。

3.3.1.19

棕櫚酸  palmitic acid

含16個碳原子飽和脂肪酸。是構成動、植物油脂的重要成分。

3.3.1.20

反式脂肪酸  trans fatty acid;TFA

含有一個或一個以上非共軛反式雙鍵不飽和脂肪酸。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多數是由植物油氫化

製成的,少量存在於反芻動物的脂肪中。

3.3.1.21

共軛亞油酸  conj ugated  linoleic  acid;CLA

含18碳原子2個共軛雙鍵多不飽和脂肪酸。主要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於反芻動物產品中。

3.3.2

類脂  lipoid

類似脂肪或油的有機化合物的總稱。包括磷脂(phosphatide)和固醇類(sterol)等物質。

3.3.2.1

磷脂  phospholipid

含有磷酸基團的類脂。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兩類。

3.3.2.2

麥角固醇  ergosterol

一種植物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可生成維生素D2

3.3.2.3

植物固醇  phytosterol

存在於高等植物中的固醇。包括麥角固醇、豆固醇谷固醇

3.3.2.4

膽固醇  cholesterol;Ch

機體內主要的固醇物質。細胞膜的重要組分,類固醇激素維生素D膽汁酸的前體。血漿膽固醇水平過高,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

6.3.4 3.4 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

糖類

糖、寡糖多糖的總稱,是提供能量的重要營養素

3.4.1

糖  sugar

所有的單糖雙糖。如葡萄糖蔗糖等。

3.4.2

單糖  monosaccharide

含有3~6個碳原子的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一般條件下不能再直接水解爲更小分子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果糖、核糖和脫氧核糖等。3.4.3

二糖  disaccharide

雙糖

由兩個相同或不相同的單糖分子上的羥基縮合脫水生成的糖苷。自然界最常見的二糖蔗糖乳糖。此外還有麥芽糖海藻糖、異麥芽糖纖維二糖、殼二糖等。

3.4.4

寡糖  oligosaccharide

低聚糖

聚合度(DP)爲3~9的碳水化合物

3.4.5

多糖  polysaccharide

聚合度(DP)≥10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澱粉非澱粉多糖

3.4.6

葡萄糖  glucose/dextrose

一種己醛糖。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種單糖

3.4.7

葡萄糖耐量因子  glucose tolerance factor; GTF

煙酸穀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與三價鉻組成的絡合物,具有增強胰島素受體活性的作用

3.4.8

果糖  fructose,fruit sugar

左旋糖

一種已酮糖。通常與蔗糖共存於水果及蜂蜜中,是天然糖類中甜度最高的糖。

3.4.9

半乳糖  galactose

一種由六個碳和一個醛組成的己醛糖,爲乳糖和棉子糖等的組分。

3.4.10

糖醇  alditol

單糖衍生物。常見有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麥芽糖醇等。

3.4.11

麥芽糖  maltose

兩個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鍵連接構成的二糖。是澱粉糖原結構成分。

3.4.12

蔗糖  sucrose

白糖

砂糖

紅糖

由一分子葡萄糖半縮醛羥基與一分子果糖半縮醛羥基彼此縮合脫水而成的二糖

3.4.13

乳糖  lactose

半乳糖通過α-1,,4糖苷鍵連接葡萄糖而形成的二糖。是哺乳動物乳汁中主要的二糖

3.4.14

木糖醇  xylitol

一種戊五醇或五碳醇。是具有5個碳原子和5個羥基的直鏈多元醇。

3.4.15

糊精  dextrin

澱粉在酸或α澱粉酶作用下加熱不完全水解的產物。

3.4.16

澱粉  starch

由許多葡萄糖分子通過α-1,4糖苷鍵連接而成的一類多糖

3.4.17

可溶性澱粉  soluble starch

不溶於冷水,可在熱水溶解成爲透明溶液的白色或淡黃色澱粉粉末。與碘呈深藍色反應

3.4.18

糖原  glycogen

廣泛分佈於哺乳類及其他動物肝、肌肉組織的、多分散性的高度分支的葡聚糖,用於貯藏能量

3.4.19

膳食纖維  dietary fiber

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不能被人體小腸消化吸收的,對人體有健康意義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菊粉等,還包括木質素等其他一些成分。

3.4.20

粗纖維  crude fiber

石油醚、1.25%硫酸和1.25%氫氧化鈉連續提取後的食物殘渣減去灰分所得的物質。包括不能被人體內消化酶分解的植物細胞壁中的多糖木質素高分子化合物

3.4.21

可溶性膳食纖維  soluble dietary fiber

溶解於水的膳食纖維部分。

3.4.22

不可溶性膳食纖維  insoluble dietary fiber

溶解於水的膳食纖維部分。包括木質素和部分半纖維素等。

3.4.23

非澱粉多糖  non starch polysaccharides; NSP

澱粉以外的所有植物性多糖

3.4.24

纖維素  cellulose

葡萄糖分子通過β-1,4-糖苷鍵連接而形成的葡聚糖。屬不可溶性膳食纖維

3.4.25

半纖維素  hemicelluloses;semicellulose

植物細胞壁中與纖維素緊密結合的幾種不同類型多糖混合物。包括木聚糖、木葡聚糖和半乳葡萄甘露聚糖等。

3.4.26

木質素  lignin

一種不可溶性膳食纖維。是廣泛存在於植物體中的芳香性高聚物。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

3.4.27

不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  unavailable carbohydrate

不能在小腸水解,難以吸收利用,部分可在大腸發酵併產生能量碳水化合物

3.4.28

低聚果糖  fructooligosaccharide;FOS

果糖

蔗果三糖族低聚糖

蔗糖分子果糖殘基結合1~3個果糖而成的低聚糖

3.4.29

低聚半乳糖  galactooligosaccharide;GOS

一種低聚糖,由半乳糖葡萄糖分子上連接1~7個半乳糖基組成。

3.4.30

低聚木糖  xyloseoligosaccharide;XOS

由2~7個木糖分子以β-1,4糖苷鍵結合而成的低聚糖

3.4.31

抗性澱粉  resistant starch

不能被人體小腸消化吸收,但能在大腸發酵或部分發酵澱粉

3.4.32

支鏈澱粉  amylopectin

膠澱粉

葡萄糖以α-1,4糖苷鍵連接爲主鏈,並有α-1,6-糖苷鍵連接作爲分支點而形成的葡聚糖。難溶於水,不顯現還原性,遇碘產生棕色反應

3.4.33

直鏈澱粉  amylose

澱粉

葡萄糖以α-1,4糖苷鍵相連而成的一條直鏈,並捲曲成螺旋狀二級結構。在熱水中可以溶解,與碘產生藍色反應,一般不顯還原性。

6.3.5 3.5 礦物質  mineral

人體和食物中含有的無機物。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無機化學元素,包括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3.5.1

常量元素  macroelement

宏量元素

人體內的含量大於0.01%體重礦物質。包括鉀、鈉、鈣、鎂、硫、磷、氯等,都是人體必需的微量營養素

3.5.1.1

鈣  calcium

人體必需常量元素之一。骨骼牙齒的主要構成成分。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興奮性;參與調節和維持細胞功能體液酸鹼平衡;參與血液凝固激素分泌。長期缺鈣可致兒童佝僂病中老年人骨質軟化症。長期攝入過量可增加患腎結石風險

3.5.1.2

磷  phosphorus

人體必需常量元素之一。與鈣結合構成骨骼和牙齒;參與物質代謝,維持機體的酸鹼平衡。正常飲食可獲得足夠的磷。

3.5.1.3

鎂  magnesium

人體必需常量元素之一。是多種酶的激活劑。具有調節細胞鉀、鈉分佈,維持骨骼生長神經肌肉興奮性功能

3.5.1.4

鉀  potassium

人體必需常量元素之一。參與糖、蛋白質代謝,維持正常滲透壓酸鹼平衡神經肌肉興奮性等。鉀缺乏可引起神經肌肉心血管、中樞神經發生功能性或病理性改變。

3.5.1.5

鈉  sodium

人體必需常量元素之一。調節細胞外液的容量與滲透壓,維持酸鹼平衡及維持神經肌肉興奮性。攝鈉過多高血壓原因之一。

3.5.2

微量元素  trace element

痕量元素

人體內的含量小於0.01%體重礦物質。分爲三類:第一類爲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鐵、碘、鋅、硒、銅、鉬、鉻、鈷8種;第二類爲人體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錳、硅、鎳、硼、釩5種;第三類爲具有潛在毒性,但在低劑量時,對人體可能是有益的微量元素,包括氟、鉛、鎘、汞、砷、鋁、鋰、錫8種。

3.5.2.1

鐵  iron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參與體內氧的運送和組織呼吸過程,維持正常的造血功能,缺乏時可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發生缺鐵性貧血

3.5.2.2

血紅素鐵  heme iron

血紅蛋白肌紅蛋白中的卟啉(porophyrin)結合的鐵,以卟啉鐵的形式直接被腸黏膜上皮細胞吸收,一般不受抑制因素或促進因素的影響。

3.5.2.3

碘  iodine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合成甲狀腺激素的成分。攝入不足可引起碘缺乏病。長期過量攝入可導致高碘性甲狀腺腫危害

3.5.2.4

鋅 zinc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鋅金屬酶的組成成分。嚴重缺鋅可引起皮膚損害和免疫功能損傷,或發生腸病性肢端皮炎(ac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

3.5.2.5

硒  selenium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等的組成成分。

參與機體的抗氧化。硒缺乏是克山病的可能病因

3.5.2.6

銅  copper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參與銅蛋白和多種酶的構成。缺乏時可發生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3.5.2.7

鉬  molybdenum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是黃嘌呤氧化酶/脫氫酶、醛氧化酶和亞硫酸鹽氧化酶的組成成分。在正常膳食條件下人體不易發生鉬缺乏。

3.5.2.8

鉻  chromium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組成成分、某些酶的激活劑。鉻攝人不足可引起糖、脂代謝紊亂等。

3.5.2.9

鈷  cobalt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是維生素B12的主要成分。其功能主要是促進紅細胞成熟

6.3.6 3.6 維生素 vitamin

人體必需的一類微量營養素。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類微量有機物質,分爲脂溶性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兩類。前者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後者有B族維生素維生素C。人和動物缺乏維生素時不能正常生長,並發生特異性缺乏病。

3.6.1

維生素原  provitamin

天然存在的維生素前體,在人體和動物體內可轉變成有生理活性維生素的物質。

3.6.2

脂溶性維生素  lipid-soluble vitamin

溶於有機溶劑而不溶於水的一類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

3.6.2.1

維生素A  vitamin A

視黃醇  retinol

紫蘿酮衍生物的總稱。一種脂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A1維生素A2兩種。爲某些代謝過程,特別是視覺生化過程所必需。

3.6.2.2

視黃醇活性當量  retinol activity equivalents;RAE

膳食攝入具有視黃醇活性物質的活性之和。計算見式(14):

視黃醇活性當量(RAE/μg)=膳食或補充劑來源的全反式視黃醇(μg)+1/2補充劑純品全反式β-胡蘿蔔素(μg)+1/12膳食全反式β-胡蘿蔔素(μg)+1/24其他膳食維生素A原胡蘿蔔素(μg)………(14)

3.6.2.3

維生素D  vitamin D

具有膽鈣化固醇維生素D3)生物活性的所有類固醇的總稱。一組脂溶性維生素。具有促進鈣、磷吸收和利用的作用

3.6.2.4

維生素E  vitamin E

生育酚  tocopherol

一組脂溶性維生素,包括α-、β-、γ-、δ-生育酚和α-、β-、γ-、δ-三烯生育酚,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α-生育酚活性最強。

3.6.2.5

α-生育酚當量  α-tocopherol equivalent;α-TE

食中具有維生素E生物活性物質的總量,以毫克α-生育酚當量(mg α-TE)表示。計算見式(15):

α-TE (mg) =1×α-生育酚(mg)+0.5×β-生育酚(mg)+0.1×γ-生育酚(mg)+0.02×δ-生育酚(mg)+0.3×α-三烯生育酚(mg)…………(15)

3.6.2.6

維生素K  vitamin K

葉綠醌  phylloquinone

一組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K1維生素K2維生素K3,爲形成活性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和凝血因子Ⅹ所必需。

3.6.3

水溶性維生素  water-soluble vitamin

能在水中溶解的一類維生素。包括B族維生素維生素C

3.6.3.1

維生素B1vitamin B1

硫胺素  thiamine

抗神經炎素  aneurin

B族維生素之一。在體內,構成丙酮酸脫氫酶丙酮酸脫羧酶、轉酮酶、α-酮戊二酸脫氫酶等的輔酶發揮作用

3.6.3.2

維生素B2vitamin B2

核黃素  riboflavin

B族維生素之一。在體內,以黃素腺嘌呤核苷酸、黃素單核苷酸作爲輔基與特定蛋白質結合,形成黃素蛋白,參與體內氧化還原反應能量代謝

3.6.3.3

維生素B6vitamin B6

B族維生素之一。所有呈現吡哆醛生物活性的3-羥基-2-甲基吡啶衍生物的總稱。包括吡哆醛吡哆胺吡哆醇。其磷酸化形式是氨基酸代謝過程的輔酶,如轉氨酶輔酶

3.6.3.4

煙酸  nicotinic acid

尼克酸

B族維生素之一。在體內構成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及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的輔酶,在生物氧化還原反應中起電子載體或遞氫體作用

3.6.3.5

煙酰胺  nicotinamide;niacinamide

尼克酰胺

煙酸的酰胺化合物

3.6.3.6

維生素PP  vitamin PP

煙酸煙酰胺的總稱。

3.6.3.7

泛酸  pantothenic acid

B族維生素之一。輔酶A酰基載體蛋白的組成部分。輔酶A參與糖、脂肪蛋白質代謝酰基載體蛋白脂肪酸合成時發揮作用

3.6.3.8

葉酸  folic acid

蝶酰穀氨酸  pteroylglutamic acid

廣泛分佈的一種B族維生素。其輔酶形式是四氫葉酸的一些衍生物,在一碳單位的代謝中起作用

3.6.3.9  維生素B12vitamin B12

鈷胺素  cobalamine

氰鈷胺素  cyano-cobalamin

B族維生素之一。所有呈現氰鈷胺素生物活性的類咕啉的總稱,其輔酶形式是鈷胺酰胺。參與核酸紅細胞生成。

3.6.3.10

生物素  biotin

B族維生素之一。在羧化、脫羧和轉羧化反應中起輔酶作用

3.6.3.11

維生素C  vitamin C

抗壞血酸  ascorbic acid

一種水溶性維生素。所有顯示抗壞血酸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通稱。在體內參與氧化還原反應

6.4 4 人羣營養

6.4.1 4.1 兒童營養 child nutrition

4.1.1

新生兒  neonate

孕滿28周出生的活產嬰,在日齡0 d~27 d內,統稱新生兒

4.1.2

低出生體重  low birth weight;LBW

新生兒在出生後1 h內第一次測得的體重低於2500 g。

4.1.3

嬰兒  infant

出生到12個月齡的兒童

4.1.4

幼兒  young children

13~36月齡的兒童

4.1.5

5歲以下兒童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f age

從出生到未滿5週歲(<60月齡)之間的兒童

4.1.6

青春期  adolescence/puberty

人體由不成熟發育成熟的轉化時期。以身體的急速成長、性器官發育至性成熟爲特徵。

4.1.7

生長關鍵期  critical period of growth

人體生長發育過程中,身長(高)、體重增長最迅速的時期。一生中有兩次,第一次是2歲以前,特別是1歲以內,第二次是青春期

4.1.8

哺乳期  lactation period

分娩後母親以自身乳汁哺育嬰兒的一段時間。

4.1.9

按需哺乳  breastfeeding according to need

按母、嬰需要,不定時、不定量的哺乳方法

4.1.10

斷乳  weaning

嬰兒月齡增大,有步驟地添加母乳外食物,使嬰兒由單純母乳餵養逐步過渡到完全由母乳外食物滿足營養需要的過程。

4.1.11

初乳 colostrum

婦女分娩後7d內乳腺分泌的乳汁。

4.1.12

過渡乳  transitional milk

分娩後7 d~14 d所分泌的乳汁爲過渡乳。之後轉化爲成熟乳。

4.1.13

常乳  ordinary milk

成熟

婦女分娩15 d後乳腺分泌的乳汁。

4.1.14

母乳餵養  breast feeding

以母親的乳汁餵哺嬰兒。除母乳外,不給嬰兒食用其他任何液體或固體的食物。

4.1.15

母乳餵養率  breast feeding rate

100名小於4個月的嬰兒中,接受母乳餵養的人數。計算見式(16):

公式.PNG

4.1.16

人工餵養  artificial feeding

用母乳代用品如牛乳羊乳或配方乳、代乳粉等對6個月以內的嬰兒哺餵。

4.1.17

輔助食品  complementary food

爲補充母乳營養之不足和過渡到一般膳食而給嬰兒逐步添加的食品。

4.1.18

輔食營養補充品  complementary food supplement

在6~36月齡嬰幼兒輔食中添加的含高密度多種微量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的補充品,可含或不含食物基質和其他輔料。目前常用的形式有:輔食營養素補充食品、輔食營養素補充片、輔食營養素撒劑。

6.4.2 4.2 人體測量 anthropometry

人體有關部位長度、寬度、厚度和圍度的測量

4.2.1

身長  body length

臥位頭頂到足跟的長度。

4.2.2

身高  body height

立位足底到頭部最高點的垂直距離。

4.2.3

體重  body weight

人體總重量(裸重)。

4.2.4

頭圍  head circumference

右側齊眉弓上緣經過枕骨粗隆最高點水平位置頭部周長。

4.2.5

上臂圍  biceps circumference;BC

上肢自然下垂,上臂中點(肱二頭肌最突出部)水平的圍周長。

4.2.6

上臂肌圍  arm muscle circumference; AMC

上臂圍減去3.14倍三頭肌皮褶厚度。計算見式(17):

AMC =BC-3.14×TSF    ………(17)

式中:

AMC——上臂肌圍,單位爲毫米(mm);

BC——上臂圍,單位爲毫米(mm);

TSF——三頭肌皮褶厚度,單位爲毫米(mm)。

4.2.7

臀圍  hip circumference

經臀峯點水平位置處的體圍周長。

4.2.8

腰圍  waist circumference

腋中線肋弓下緣和髂嵴連線中點的水平位置處的體圍周長。

4.2.9

皮褶厚度  skinfold thickness

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厚度。

6.4.3 4.3 人體營養 human nutrition

4.3.1

標準體重  standard weight

不同年齡、性別和不同身高條件下符合健康概念的體重值。計算見式(18):

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18)

4.3.2

體質指數  body mass index;BMI

體重指數

一種計算身高體重的指數。計算見式(19):

公式.PNG

4.3.3

超重和肥胖  overweight and obesity

由於體內脂肪的體積和(或)脂肪細胞數量的增加導致的體重增加,或體脂佔體重的百分比異常增高,並在某些局部過多沉積脂肪,通常用BMI進行判定。脂肪在腹部蓄積過多稱爲中心型肥胖(centralobesity),通常用腰圍進行判定。

4.3.4

酸鹼平衡  acid-base balance

正常生理條件下,人體血液組織液的酸鹼度保持其相對穩定的狀態(pH7.35~7.45)。

4.3.5

水平衡  water equilibrium

人體水分的攝入與排出之間的平衡關係。即從飲食攝取的和體內代謝產生的水,與從尿糞排出及呼吸和皮膚蒸發的水量相當;也指正常情況下,人體細胞組織水分分佈處於平衡狀態。

4.3.6

脫水  dehydration

由於體內水分電解質,特別是鈉離子攝入不足,或丟失過多又未能補償所引起的病理狀態。

4.3.7

覆水  rehydration

補水和電解質,以促進水合恢復丟失的體液

6.5 5 公共營養

6.5.1 5.1 營養調查 nutrition survey

5.1.1

全國營養調查  national nutrition survey

在全國範圍內抽取代表性人羣樣本,對膳食和人體營養狀況進行的調查。

5.1.2

膳食調查  dietary survey

對個人、家庭或人羣一定時間內各種食物攝入量營養素攝入狀況的調查。

5.1.3

家庭食物消耗量調查  household food consumption survey

調查一戶人家在一定時期內,所消耗各種食物量以計算家庭成員的營養素攝入狀況。

5.1.4

稱重法  weighing method

運用標準化的稱量工具對食物量進行稱重,從而瞭解調查對象當前食物消費情況的一種方法

5.1.5

24小時回顧法  24-hour recall method

通過詢問調查對象過去24 h實際的膳食攝入狀況,對其食物攝人量進行計算的一種方法。24 h回顧法中的24 h通常是指從調查時間點開始向前推24 h。

5.1.6

購進/自產量  amount purchased or grown

膳食調查期間每種購進或白產食物的重量。

5.1.7

可食部  edible portion

去掉食物中不可食用部分後剩餘的可食用部分。

5.1.8

廢棄量  discarded amount

膳食調查期間每種廢棄食物的重量。

5.1.9

剩餘量  remaining amount

膳食調查結束時每種食物剩餘的重量。

5.1.10

餐次比  meal proportions

每餐攝入的能量佔全天攝人總能量的百分比。

5.1.11

人日數  number of person-days

收集到的食物消費信息能代表的調查對象用餐天數

5.1.12

總人日數  total person-days

所有在家或單位用餐個人的人日數之和。

6.5.2 5.2 營養評價 nutrition assessment

5.2.1

營養狀況評價  assessment of nutritional status

通過膳食調查體格檢查營養缺乏病檢查生物化學檢查方法,瞭解有關的指標參數,並與相應的正常值或參考值進行比較,得到有關人體營養狀況的科學認識。

5.2.2

Z評分  Z score

實測值與參考人羣中位數之間的差值和參考人羣標準差相比,所得比值就是Z評分

5.2.3

年齡別身高(身長)Z評分  height(length) for age Z score;HAZ/LAZ

兒童身高身長)實測值與同年齡同性別參考兒童身高身長)中位數之間的差值和參考兒童身高身長標準差相比,所得比值就是年齡別身高(身長)Z評分

5.2.4

年齡別體重Z評分  weight for age Z score; WAZ

兒童體重實測值與同年齡同性別參考兒童體重中位數之間的差值和同年齡同性別參考兒童體重標準差相比,所得比值就是年齡別體重Z評分

5.2.5

身高(身長)別體重Z評分  weight for height(length) Z score;WHZ/WLZ

兒童體重實測值與同性別同身高身長兒童體重中位數之間的差值和同性別同身高身長兒童體重標準差相比,所得比值就是身高(身長)別體重Z評分

6.5.3 5.3 營養素需要量 nutrition requirement

5.3.1

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

評價膳食營養素供給量能否滿足人體需要、是否存在過量攝人風險以及有利於預防某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一組參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推薦攝入量適宜攝入量可耐受最高攝入量以及建議攝入量宏量營養素可接受範圍

5.3.2

推薦每日營養素供給量  recommended daily allowance; RDA

爲預防發生缺乏病建議平均每日膳食必須供給的營養素量。相當於“推薦攝入量”。

5.3.3

基礎需要量  basal requirement

爲預防可檢出的有關功能損害所需每天平均攝入的營養素量。

5.3.4

平均需要量  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

羣體中各個體營養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5.3.5

推薦攝入量  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

可以滿足某一特定性別、年齡及生理狀況羣體中絕大多數個體需要營養素攝入水平。

5.3.6

適宜攝入量  adequate intake;AI

營養素的一個安全攝入水平。是通過觀察或實驗獲得的健康人羣某種營養素攝入量

5.3.7

可耐受最高攝入量  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UL

平均每日可以攝入營養素的最高量。此量對一般人羣中的幾乎所有個體都不至於造成損害。

5.3.8

宏量營養素可接受範圍  acceptable macronutrient distribution ranges;AMDR

爲預防產能營養素缺乏,同時又降低慢性病風險而提出的每日攝入量的下限和上限。

5.3.9

建議攝入量  proposed intakes for preventing 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s;PI-NCD

爲預防非傳染性慢性病而建議的必需營養素的每日攝入量

5.3.10

特定建議量  specific proposed levels;SPL

爲維持人體健康而對必需營養素以外的食物成分建議的每日攝入量

5.3.11

每日允許攝入量  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

人類終生每日攝入某物質而不產生可檢測到任何已知不良效應的估計量,一般以mg/kg體重表示。

5.3.12

不確定係數  uncertainty factor; UF

在制定營養素最高可耐受攝入量(UL)時,爲減少試驗動物數據外推和數據質量等因素引起的不確定性,一般將得到的數據縮小一定的倍數得出UL,此倍數即爲不確定係數

5.3.13

未觀察到有害作用劑量  no-observed-adverse-effect  level;NOAEL

規定的試驗條件下,用現有技術手段或檢測指標,未能觀察到有害效應的受試物每日最高攝入量

5.3.14

觀察到有害作用最低劑量  lowest-observed-adverse-effect level;LOAEL

規定的試驗條件下,用現有技術手段或檢測指標,觀察到有害效應的受試物每日最低攝入量

6.5.4 5.4 膳食營養 dietary nutrition

5.4.1

膳食指南  dietary guideline;DG

政府部門或學術團體爲了引導國民合理飲食維持健康而提出的飲食建議。

5.4.2

計劃膳食   dietary planning

根據用膳者對能量和各種營養素需要而進行膳食配方的設計。

5.4.3

食譜  recipe/menu

菜單

按合理營養要求而安排的膳食計劃。即根據用膳者生理的或因病理的對能量營養素需要量、飲食習慣和當地食物的供應情況,制定一定時期內(一日或一週)每餐主食和副食品的種類、數量、搭配及其烹調方法等的計劃方案。

5.4.4

營養質量指數  index of nutritional quality

食物或膳食中含有各種營養素推薦攝入量的百分比,與其能量推薦攝入量的百分比之間的比值。

5.4.5

課間餐  class-break snack

一般在早餐和午餐之間,供給學生補充能量營養素的食物。

5.4.6

飲食行爲  dietary behavior

人們習慣性的攝食活動。包括食物的選擇與購買、食用頻度、食用數量、食用方式、飲食場所等。可影響人們營養素的攝入,及營養和健康狀況。

5.4.7

零食  snack

非正餐時間食用的各種少量的食物和飲料(不包括水)。

5.4.8

偏食  dietary bias

特別偏愛或特別不喜食某些常見食物的不良飲食習慣

5.4.9

異食癖  allotriophagy

一種食入非正常食物或非食物的特殊嗜好。常見於鋅缺乏症、鉤蟲病缺鐵性貧血患者,有的原因不明。

6.5.5 5.5 社區營養 community nutrition

社區內運用營養學理論、技術及社會性措施,研究和解社區人羣營養問題。

5.5.1

營養監測  nutrition surveillance

在一定範圍內,對選定的人羣營養指標進行定期觀測、分析和評價。

5.5.2

營養干預  nutrition intervention

針對人們與營養有關的健康問題採取相應的對策進行改善。

5.5.3

營養教育  nutrition education

一種經常性營養干預工作。即通過信息交流,幫助羣衆獲得食物和營養知識、瞭解相關政策、養成合理飲食習慣健康生活方式活動

5.5.4

緊急情況  emergency

突發性地威脅人類生命公衆健康的情況,常會造成食物短缺、缺乏安全飲水、醫療保健不足和惡劣的衛生條件,使人羣發生營養不良風險增加,最終導致人羣死亡率的增加。

6.6 6 臨牀營養

6.6.1 6.1 營養缺乏病 nutrition deficiency disease

嚴重缺乏某種或某些營養素引起的疾病。

6.1.1

營養不良  malnutrition

一種不正常的營養狀態。由能量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不足或過剩造成的組織形體功能改變及相應的臨牀表現。

6.1.2

原發性營養不良  primary malnutrition

由於食物蛋白質能量和(或)各種營養素攝入量不能滿足身體的生理需要而引起的營養不良

6.1.3

繼發性營養不良  secondary malnutrition

因其他原發性疾病造成的能量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不能滿足身體需要而引起的營養不良

6.1.4

營養低下  undernutrition

營養不足

主要是能量蛋白質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的一種不正常營養狀態,常伴有一種或多種微量營養素缺乏。

6.1.5

營養缺乏  nutrition deficiency

機體從食物中獲得的能量營養素不能滿足身體需要,從而影響生長發育或正常生理功能的現象。

6.1.6

營養不良性水腫  alimentary edema

營養不足(多爲蛋白質缺乏)所引起的一種全身性水腫。分原發和繼發兩類。原發者見於食物的長期缺乏,繼發者見於因病導致營養素攝入不足,消化吸收障礙以及排泄或丟失過多等。

6.1.7

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

一種因蛋白質能量長期攝入不足所致的營養缺乏病。根據臨牀特徵可分爲乾瘦型、浮腫型和混合型。

6.1.8

低體重  underweight

兒童年齡別體重Z評分<-2。

6.1.9

身高不足  stunting

生長遲緩

兒童年齡別身高身長)的Z評分<-2。

6.1.10

消瘦 wasting

兒童身高身長)別體重Z評分<-2。

6.1.11

半飢餓  semistarvation

人體攝入能量不足生理需要量的70%。

6.1.12

絕對飢餓  absolute hunger

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沒有任何食物攝入的狀態。

6.1.13

營養不良性萎縮  alimentary atrophy

營養素缺乏而致的組織器官萎縮。見於食物短缺,或不能進食或食物消化吸收不良,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

6.6.2 6.2 維生素缺乏病 vitamin deficiency;avitaminosis

機體缺乏某種維生素導致的相應的特異性疾病。

6.2.1

維生素A缺乏病  vitamin A deficiency

維生素A缺乏引起的以眼、皮膚改變爲主的全身性疾病。

6.2.2

眼乾燥症 xerophthalmia

乾眼病

乾燥性角膜炎  xerotic keratitis

缺乏維生素A引起的一種眼部疾病。病人感眼部不適,發乾,有燒灼感,瞼裂球結膜處可見畢脫斑(bitot spots)。

6.2.3

維生素D缺乏病  vitamin D deficiency

缺乏維生素D導致鈣、磷代謝障礙引起的全身性骨病

6.2.4

佝僂病  rickets

小兒缺乏維生素D和(或)鈣,導致鈣、磷代謝障礙引起的以骨鈣沉積不良爲特徵的全身性骨病

6.2.5

骨軟化症  osteomalacia.halosteresis

成人缺乏維生素D或鈣,導致鈣吸收不良和骨骼脫鈣發生骨病

6.2.6

維生素K缺乏病  vitamin K deficiency

維生素K缺乏引起的以出血爲特徵的全身性疾病。新生兒嬰兒可表現爲遲發性維生素K缺乏病

6.2.7

維生素B1缺乏病  vitamin B1deficiency

腳氣病  beriberi

維生素B1缺乏引起的以神經系統心血系統消化系統功能異常的全身性疾病。分爲乾性腳氣病、溼性腳氣病嬰兒腳氣病等三種類型。

6.2.8

維生素B2缺乏病  vitamin B2deficiency

維生素B2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現爲口腔黏膜炎症陰囊炎等。

6.2.9

煙酸缺乏病  niacin deficiency

癩皮病

糙皮病  pellagra

體內缺乏煙酸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典型症狀腹瀉(diarrhea)、皮炎(dermatitis)和癡呆(dementia)。

6.2.10

維生素B6缺乏病  vitamin B6deficiency

維生素B6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現爲小紅細胞貧血末梢神經炎、皮炎。

6.2.11

維生素C缺乏病  vitamin C deficiency

壞血病  scurvy

維生素C缺乏引起的營養缺乏病。主要表現爲毛細血管脆性增加而導致皮下組織關節腔等處出血

6.2.12

貧血  anemia

人體單位容積循環血液紅細胞計數紅細胞總體積或血紅蛋白的總含量低於正常人羣的參考值

6.2.13

缺鐵性貧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體內貯存鐵耗竭,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引起貧血營養缺乏病

6.2.14

紅細胞比容  hematocrit

紅細胞壓積  packed cell volume

紅細胞全血容積的百分比。

6.2.15

碘缺乏病  iodine deficiency disease

環境中缺碘引起人體碘攝入不足所致的疾病。主要有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

6.6.3 6.3 營養代謝病 nutritional metabolic disease

6.3.1

代謝病  metabolic disease

新陳代謝病

由於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電解質代謝紊亂所引起的一類疾病。包括水、鈉鉀、鈣磷、鎂代謝紊亂酸鹼平衡紊亂、乳酸酸中毒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蛋白血癥痛風及高尿酸血癥等。

6.3.2

氨基酸代謝病  metabolic disorders of amino acid

先天性酶缺陷、酶轉運系統障礙,或後天性肝、腎疾病所致氨基酸代謝紊亂的病症。如苯丙酮尿症

6.3.3

微量元素代謝病  metabolic disorder of trace elements

攝入微量元素過少或過多引起代謝紊亂而致的疾病。

6.3.4

骨質疏鬆症  osteoporosis

老年人因鈣缺乏、雌激素減少、運動不足等因素導致鈣、磷代謝障礙引起骨骼結構破壞、骨密度下降的全身性骨病

6.3.5

脂血癥  lipidemia

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

血液中含有異常大量脂質現象。

6.6.4 6.4 營養相關疾病 nutrition-related diseases

6.4.1

營養相關慢性病  nutrition-related chronic disease

一類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其發病與較長時間膳食不平衡有關。

6.4.2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

遺傳因素、內分泌功能紊亂或膳食不平衡等各種致病因作用,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而引發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徵。臨牀上以高血糖爲主要特點。分爲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四種類型。

6.4.3

血糖負荷  glycemic load;GL

100g重量的食物中可利用碳水化合物(g)與GI的乘積。GL>20爲高GL食物,GI爲10~20爲中GL食物,GL<10爲低GL食物。

6.4.4

血糖生成指數  glycemic Index;GI

進食含50 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後,2 h~3 h內的血糖曲線下面積相比空腹時的增幅除以進食50 g葡萄糖後的相應增幅。通常定義GI<55%爲低GI食物,GI爲55%~70%爲中GI食物,GI>70%爲高 GI食物。

6.4.5

高血壓病  hypertension

遺傳因素、生活方式或膳食不平衡等致病因作用,導致的一種以血壓升高爲主要特徵,伴有血管、心腦、腎等器官生理性或病理性改變的全身性疾病。

6.4.6

克山病  Keshan disease

一種地方性心肌病。可能與硒缺乏有關。

6.4.7

營養過剩  overnutrition

長期過量攝人產能營養素引起的一種不健康狀態。早期表現爲超重,進一步發展爲肥胖病

6.4.8

營養風險  nutritional risk

現有的或潛在的與營養有關的導致患者出現不良臨牀結局(如感染相關併發症發生率增高、住院時間延長、住院費用增加等)的風險

6.6.5 6.5 膳食營養治療 nutrition therapy

6.5.1

醫院膳食  hospital diet

根據人體的基本營養需要和各種疾病的治療需要而制訂的醫院病人膳食。可分爲基本膳食治療膳食、特殊治療膳食、兒科膳食、診斷膳食代謝膳食等。

6.5.2

基本膳食  basic diet

爲住院病人提供的常用膳食,包括普食軟食、半流質及流質。

6.5.2.1

普通飯  normal diet,general diet

普食

醫院膳食中最常見的一種,與健康人膳食基本相似。適用於體溫正常或接近正常、無咀嚼困難、消化功能無障礙的病人。

6.5.2.2

軟食  soft diet

一種食物質地軟,易消化醫院膳食。適用於潰瘍病恢復期病人、胃腸手術後和口腔疾患恢復期病人。

6.5.2.3

半流質膳食  semi-liquid diet

食物細軟,成半流體的一種醫院膳食。適用於發熱較高的患者、各種手術後患者消化道疾病及消化不良等患者

6.5.2.4

流質膳食  liquid diet

將全部食物製成流體或在口腔內能融化成液體的一種醫院膳食。較半流膳食更易吞嚥消化,適用於急性病高熱患者及胸、腹部大手術後等。

6.5.3

治療膳食  therapeutic diet

一類醫院膳食。在基本膳食的基礎上,適當調整總能量和某些營養素,以適合病需要,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如高蛋白膳食、低鹽膳食、高纖維膳食、低脂膳食等。

6.5.3.1

低鈉膳食  low sodium diet

全天攝入鈉在500 mg以內的膳食。

6.5.3.2

無鹽膳食  no salt diet

全天攝入鈉在1000 mg以下的膳食。

6.5.3.3

低鹽膳食  low salt diet

全天攝入鈉在2000 mg以內的膳食。

6.5.3.4

高鉀膳食  high potassium diet

全天膳食中鉀的攝入量至少應達到3100 mg。

6.5.3.5

低脂膳食  low fat diet

限制膳食總脂肪的攝入以達到改善患者脂肪代謝紊亂或脂肪吸收不良的一種醫院膳食,按疾病的不同和病情發展情況將全天膳食總脂肪的攝人量分別限制在50 g、40 g、20 g和10 g以內。

6.5.3.6

低蛋白膳食  low protein diet

控制食中蛋白質特別是低生物價蛋白質的攝入的一種醫院膳食。旨在減少含氮代謝產物,減輕肝、腎負擔,主要用於急性腎炎、慢性肝、腎(功能)衰竭的患者

6.5.3.7

低嘌呤膳食  low purine diet

限制膳食中嘌呤攝入的一種醫院治療膳食。適用於痛風病急性發作期、緩解期以及高尿酸血癥患者

6.5.4

診斷膳食  diagnostic diet

通過調整其成分的方法協助臨牀診斷的一類特殊醫院膳食

6.5.5

代謝膳食  metabolic diet

臨牀用於診斷疾病,觀察療效或研究機體代謝反應的一種嚴格稱重的膳食。

6.5.6

醫學營養治療  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MNT

臨牀條件下對特定疾病採取的營養治療措施。包括對患者進行個體化營養評估、診斷、以及營養治療方案的制定、實施及監測

6.5.6.1

營養支持  nutritional support

採用特殊製備的營養製劑經腸內或腸外途徑,爲患者提供適宜能量及較全面的營養素

6.5.6.2

鼻飼法  nasal feeding;nasogastric gavage

對不能經口進食患者,將導管經鼻腔插入胃內,從管內注入流質食物、水分藥物方法

6.5.6.3

要素膳  elemental diet;ED

一種蛋白質氨基酸)和能量充足、營養素種類齊全、含量比例合理、無渣而易吸收小分子物質組成的營養製劑。

6.5.6.4

腸內營養  enteral nutrition;EN

患者經口服或管飼攝入營養製劑,獲得機體所需能量營養素營養治療方法

6.5.6.5

全腸外營養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全靜脈營養

患者靜脈補充全部營養素能量,以滿足機體所需的營養治療方法

6.6.6 6.6 配膳室 diet preparation room

爲特殊人羣配製膳食的工作間。

6.7 7 營養學研究方法

7.1

人體實驗  human experiment

以人爲對象進行的實驗。實驗設計需要符合倫理學要求。

7.2

體成分  body composition

人體的構成成分,包括水分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等。

7.3

代謝體重  metabolic body weight;metabolic body size

研究人和動物營養素需要量所使用的體重。即自然體重的0.75次方(6ω0.75)。

7.4

要因加算法  factorial approach method

依據必須丟失營養素,以及年齡、性別、身體活動水平等因素確定營養素需要量的方法

7.5

平衡試驗  balance test

定量測定機體對營養素攝入量與排出量是否達到平衡的一種試驗。計算見式(20):

B=I-(U+F)    ……(20)

式中:

I——攝入量

U——尿中排出量;

F——糞便中排出量。

7.6

生物利用率  bioavaility

營養素在體內消吸收和利用的程度。

7 營養名詞術語》解讀

半個世紀以來,營養科學相關的詞彙都分散在醫學衛生學生物學生物化學、農學等很多相關專業的名詞彙編等資料中,沒有一個集中和權威彙集之處。營養學的一些核心詞彙缺少標準的定義和解釋,學者們的理解往往存在一定差異。隨着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營養工作日漸得到重視,有關食營養和人羣營養等方面的新著述、文件、標準等不斷出現。同時,國際學術交流、貿易往來也不斷引進一些新的科學名詞、術語。近年來,科普工作發展很快,媒體傳播食物營養知識時,時常使用一些不科學的名詞、術語,給大衆造成含混不清的概念。一些規範性文件都各自使用一些營養名詞術語,但沒有統一的、標準的解釋。2007年,WHO首次頒佈傳統醫學國際標準名詞術語,該名詞術語也沒有專門針對營養學領域的術語解釋。

爲了統一解釋和規範使用營養名詞術語,促進營養學教學、專業交流、科普宣傳、技術推廣等工作的開展及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和執行,推動營養工作更好發展,特制定《營養名詞術語》標準。

營養名詞術語》涉及基礎營養學、人羣營養學、公共營養學臨牀營養學營養學研究方法等多個方面,是營養科學界規範營養學各項工作用語的通用標準。該標準以最新出版的國內外標準和文獻爲基礎和參考,儘可能與現有的最新版本的標準和文獻保持一致。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