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結核

疾病 消化內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í èr zhǐ cháng jié hé

2 註解

3 疾病別名

duodenal tuberculosis

4 疾病代碼

ICD:K31.8

5 疾病分類

消化內科

6 疾病概述

十二指腸結核(duodenal tuberculosis)是一種較罕見的疾病。十二指腸梗阻爲十二指腸結核最常見的表現,主要表現腹痛嘔吐。多在進食後出現上腹部飽脹感或疼痛不適,噁心嘔吐嘔吐後上腹部疼痛或飽脹感減輕。

7 疾病描述

十二指腸結核(duodenal tuberculosis)是一種較罕見的疾病,國內外至今只有少數病案報道,由於缺乏臨牀特異性表現,常導致誤診誤治,所以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對臨牀醫生尤爲重要。

症狀體徵:十二指腸結核缺乏特有的症狀體徵,本病多見於青壯年,好發於20~40歲,尤以女性患者居多。主要經口感染,起病隱匿,進展緩慢,病程較長,早期症狀不明顯。

8 症狀體徵

1.十二指腸梗阻症狀 爲十二指腸結核最常見,主要表現腹痛嘔吐。多在進食後出現上腹部飽脹感或疼痛不適,噁心嘔吐嘔吐後上腹部疼痛或飽脹感減輕。

2.消化不良症狀 表現爲上腹不適、腹脹噁心,服抗酸藥治療無效。

3.結核中毒症狀 部分患者可有低熱、盜汗乏力厭食消瘦

4.其他症狀 少數患者可以上消化道出血爲首發表現,還有些患者可出現與相鄰組織器官如腎盂、膽管之間的內瘻。

5.十二指腸結核的體徵 主要有上腹部壓痛、右上腹腫塊、振水音陽性、淺表淋巴結腫大。

9 疾病病因

因食物在十二指腸內停留時間短和胃酸的作用結核桿菌一般不易在十二指腸生長繁殖,但當患者抵抗力低,同時又接觸大量結核桿菌時,國外報道10%~50%的患者合併活動肺結核,就可能發生感染

10 病理生理

十二指腸結核同其他胃腸道結核一樣,病變常先發生於黏膜下組織,侵及黏膜則形成大小、深淺不一的潰瘍,少數爲息肉狀或大結節腫塊,鏡下病變爲乾酪壞死和典型的結核肉芽腫。病理主要可分爲3型:

1.炎性增生型 十二指腸黏膜呈息肉樣增生,並有淺潰瘍形成,周圍有纖維組織增生及瘢痕收縮,由於病變附近有腫大的淋巴結相互融合,常導致十二指腸發生不完全梗阻,甚至完全性梗阻。

2.潰瘍型 病變通常先發生於黏膜下層,後侵及黏膜表面破潰後形成潰瘍,一般不累及肌層,病變周圍常有腫大淋巴結

3.潰瘍增生型 潰瘍較大並有纖維組織增生,伴瘢痕形成。

11 診斷檢查

12 診斷

診斷需結合臨牀症狀、實驗室檢查影像學表現,但由於本病臨牀缺乏特徵性表現,影像檢查又多隻能確定梗阻部位,所以目前確診一般需靠剖腹探查,對腫大的淋巴結取活組織檢查以明確診斷。

13 實驗室檢查

單純十二指腸結核患者全身情況較好時,實驗室檢查多無異常,病程長時可有血沉增快和血紅蛋白降低,爲主要的實驗室檢查陽性發現。還可有結核菌素試驗陽性結核抗體陽性。合併出血時便潛血可呈陽性等。

14 其他輔助檢查

1.X線表現 對可疑十二指腸結核患者,需行上消化道鋇餐檢查,在增生型十二指腸結核患者,常見X線表現爲不同程度的管腔狹窄,多爲腔外腫大淋巴結壓迫所致,後者可致梗阻部位出現“刀切”徵,或十二指腸圈擴大,表現類似腸繫膜上動脈壓迫綜合徵,梗阻近端腸管擴張。少數患者表現爲腔內狹窄,黏膜皺襞呈息肉狀改變。潰瘍患者可有球或球后潰瘍潰瘍多較小,不易顯示,但多伴有十二指腸黏膜皺襞增厚,管腔痙攣和狹窄。

2.腹部超聲和CT檢查 對那些病情較重,特別是有十二指腸腔附近淋巴結腫大的患者,可發現上腹部腫塊

3.內鏡檢查

(1)胃鏡檢查:可見管腔狹窄,內鏡通過困難,狹窄部分黏膜充血水腫,部分患者可有糜爛潰瘍形成,狹窄近端腸腔擴張。由於結核肉芽腫多位於黏膜下層,加之管腔狹窄,使內活檢比較困難,活檢結果也多爲非特異炎性表現,所以內鏡檢查除能明確梗阻部位外,對診斷意義不大。

(2)腹腔鏡檢查:可以直接對病變部位進行觀察,發現可疑病變行活組織檢查,避免了剖腹探查,故對診斷也有一定價值。

15 鑑別診斷

1.十二指腸壺腹後潰瘍潰瘍症狀,如空腹痛、反酸和燒心等,且易合併上消化道出血抗酸藥治療有效,胃鏡或十二指腸檢查可資鑑別。

2.十二指腸癌 多見於50歲以上患者,病情往往在數月內進行性加重,可表現貧血嘔血黃疸消瘦,內鏡下活組織檢查發現癌細胞可確診。如活檢未找見癌細胞,臨牀症狀又無法和十二指腸結核相鑑別,則需動態觀察病情變化,同時找尋有無合併其他部位結核,如肺結核等,如有,則提示十二指腸結核的診斷。

3.胰腺癌 也可表現上腹部腫塊,當胰頭和胰體部癌壓迫十二指腸時,也可造成腸腔狹窄、梗阻和黏膜破壞,但患者多有黃疸,且進行性加重,腹部超聲和腹部CT檢查,結合ERCP和MRCP檢查,可資鑑別。

16 治療方案

治療目的:緩解症狀,解除梗阻,改善全身症狀,防止併發症出現。

1.內科治療 治療原則:對無併發症的早期十二指腸結核患者,應內科治療,需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和全程用藥。

(1)一般治療:患者需臥牀休息,給予高熱量、高蛋白和高維生素飲食,糾正營養不良;對腹痛者可用抗膽鹼能藥物,如阿托品山莨菪鹼(654-2)和顛茄;對腹瀉和入量不足者,可予補液和補鉀治療,以防止電解質紊亂;對那些出現十二指腸不全梗阻的患者,可行胃腸減壓術,以緩解症狀

(2)抗結核治療:多采用短程療法,一般用異煙肼利福平聯合治療,療程6~9個月;若同時合併嚴重腸外結核,如粟粒性肺結核結核性腦膜炎等,常需3藥聯合,可加用下列藥物之一,如鏈黴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若十二指腸結核屬繼發,患者過去因肺結核或其他部位的結核接受過抗結核藥物治療,結核桿菌已對第一線藥物產生一定的耐藥性,此時應考慮第二線藥物,用藥時應注意足量給藥,這是藥物治療成敗的關鍵之一,用藥療程一般1~1.5年。

2.外科治療

(1)手術適應證:經內科治療無效和出現併發症者,如合併完全性腸梗阻、急性腸道出血、急性或慢性腸穿孔十二指腸內瘻,手術原則上應行剖腹探查術,一可明確診斷,二可治療。

(2)手術方法:手術方案的設計主要根據併發症的情況而定。十二指腸壺腹部結核可行胃部分和病變部位切除術加胃空腸吻合術,亦可採用幽門成形術和迷走神經切斷術,病變不能切除的可用胃空腸吻合等轉流術式。降部以下十二指腸乳頭以上的梗阻可用胃空腸吻合術或胃部分切除術。十二指腸乳頭以下的梗阻應在梗阻部位以上行十二指腸空腸Roux-en-Y吻合術。合併內瘻的,可根據病情選用。腎切除、橫結腸部分切除、內瘻切除等。

(3)手術後抗結核治療:無論何種術式,術後需常規抗結核治療6~12個月。

17 併發症

腸結核在慢性演進過程中,可出現各種併發症。

1.腸梗阻:是本病最常見的併發症,主要發生在增生型腸結核潰瘍腸結核由於鄰近腹膜粘連使腸曲遭受牽拉、束縛和壓迫,或因腸潰瘍癒合而有瘢痕收縮,可使腸腔狹窄引起梗阻。梗阻多系慢性進行性,常爲部分性者,程度輕重不等,遷延時間較長,可嚴重地影響患者營養狀況。少數可發展到完全性腸梗阻

2.腸穿孔 發生率次於腸梗阻,居第2位,主要爲亞急性或慢性穿孔,可在腹腔內形成膿腫,潰破後形成腸瘻。急性穿孔較少見,常發生在梗阻近端極度擴張的腸曲,或見於有多段腸狹窄造成的閉鎖性腸梗阻潰瘍腸結核雖有腸曲周組織粘連,潰瘍一般不穿破進入遊離腹腔,但在病情發展快,機體反應差時,潰瘍可向深部穿透,引起急性穿孔

3.其他 有腹膜炎、腸粘連、腸套迭和收縮性憩室等。

18 預後及預防

19 預後

在抗結核藥出現之前,腸結核預後差,病死率高。抗結核藥在臨牀廣泛應用以後,使腸結核的預後大爲改觀,特別是對黏膜結核,包括腸結核在內的療效尤爲顯着。本病的預後取決於早期診斷及時治療,當病變尚在滲出階段,經治療後可完全痊癒,預後良好。合理選用抗結核藥物,保證充分劑量與足夠療程,是決定預後的關鍵。

20 預防

做好預防工作是防治結核病的根本辦法。並着重對腸外結核的發現,特別是肺結核的早期診斷與積極的抗結核治療,儘快使痰菌轉陰,以免吞入含菌的痰而造成腸感染。必須強調有關結核病的衛生宣傳教育。要教育患者不要吞嚥痰液,應保持排便通暢,要加強衛生監督,提倡用公筷進餐,牛奶應經過滅菌消毒

21 流行病學

本病多在手術後經病理檢查才能確診。它僅佔胃腸道結核發病率的2.5%,居胃腸道結核發病率的第6位。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1960~1993年期間共收治胃腸道結核202 例,十二指腸結核僅16例,佔7.9%。

22 特別提示

着重對腸外結核的發現,特別是肺結核的早期診斷與積極的抗結核治療,儘快使痰菌轉陰,以免吞入含菌的痰而造成腸感染。必須強調有關結核病的衛生宣傳教育。要教育患者不要吞嚥痰液,應保持排便通暢,要加強衛生監督,提倡用公筷進餐,牛奶應經過滅菌消毒

治療十二指腸結核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