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遠志丸
2.1 處方
遠志(去心,薑汁炒)牡蠣(煅,取粉)各60克 白茯苓(去皮)人蔘 乾薑(炮)辰砂(別研)各30克 肉蓯蓉(淨洗,切片,焙乾)120克
2.2 製法
上藥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補腎養心,定志安神。治心腎兩虛,精神恍惚,健忘多驚,睡臥不寧,遺精淋濁,虛汗盜汗,耳聾耳鳴。
2.4 用法用量
2.5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3 《重訂嚴氏濟生方》:遠志丸
3.1 處方
遠志(去心,薑汁淹)石菖蒲各60克 茯神(去皮、木)人蔘 龍齒 白茯苓各30克
3.2 製法
上藥研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予大,辰砂爲衣。
3.3 功能主治
固攝精氣,交通心腎,寧神定志。治因事有所大驚,夜多異夢,神魂不安,驚悸恐怯。
3.4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食後、臨臥用溫開水送下。
3.5 摘錄
《重訂嚴氏濟生方》
4 《聖濟總錄》卷四十三
4.1 組成
遠志(去心)1兩半,麥門冬(去心)1兩,人蔘半兩,熟乾地黃(焙)半兩,地榆半兩,甘草(炙)半兩。
4.2 功效
鎮心安神。
4.3 主治
4.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後、臨臥煎茯苓湯送下。
4.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5 《醫方大成》卷五引《濟生》
5.1 組成
遠志(去心,薑汁淹)2兩,石菖蒲2兩,茯神(去木)1兩,白茯苓(去皮)1兩,人蔘1兩,龍齒1兩。
5.2 主治
5.3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食後、臨臥熱湯送下。
5.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辰砂爲衣。
6 《魏氏家藏方》卷二
6.1 組成
酸棗仁(炒,別研)1兩,遠志(去心)1兩,白附子(炮)1兩,人蔘(去蘆)1兩,石菖蒲1兩,白茯苓(去皮)1兩,天南星(炮)1兩,龍骨(煅)1兩,麥門冬(去心)1兩,天麻1兩,半夏曲1兩,鐵粉1兩,辰砂半兩(別研)。
6.2 功效
安魂定魄,去風涎,鎮驚氣。
6.3 主治
心氣不寧。
6.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溫酒或人蔘湯送下,不拘時候。
6.5 製備方法
7 《直指》卷二十
7.1 組成
人蔘半兩,茯神(去木)半兩,蘆薈(研)半兩,琥珀半兩,蔓荊子半兩,川芎1兩,生地黃1兩,熟地黃(洗,焙)1兩,茺蔚子1兩,蟬殼(洗,曬)1兩,車前子7錢半,細辛7錢半,白蒺藜(炒,去刺)7錢半,遠志(水浸,去心,曬乾,薑汁蘸,焙)7錢半,全蠍5枚。
7.2 功效
7.3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粥飲送下,臨睡石菖蒲湯送下。
7.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9 《本事》卷二
9.1 組成
遠志(去心,洗,銼,炒令黃色)半兩,南星半兩,白附子(炮微黃)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人蔘(去蘆)半兩,酸棗仁(微炒,去皮,研)半兩,金箔5片,硃砂(水飛)半兩(入麝香少許同研)。
9.2 主治
因驚語言顛錯。
9.3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後、臨臥薄荷湯送下。
9.4 製備方法
10 《普濟方》卷三十三引《經驗良方》
10.1 組成
白茯苓1兩,麥門冬(去心)1兩,遠志(去心)半兩,石菖蒲半兩,人蔘(去蘆)2錢半,益智仁(去皮)2錢半。
10.2 主治
白濁。
10.3 用法用量
10.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1 《醫林繩墨大全》卷六
11.1 組成
遠志(去心,薑汁淹)5錢,酸棗仁(炒)5錢,黃耆5錢,石菖蒲5錢,茯神(去皮木)1兩,茯苓1兩,人蔘1兩,龍齒1兩,麥門冬2錢半,五味子2錢半。
11.2 主治
11.3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食後、臨臥熟水送下。
11.4 製備方法
12 《雜病源流犀燭》卷七
12.1 組成
麥冬5錢,石菖蒲5錢,甘菊5錢,遠志5錢,杞子4錢,熟地4錢。
12.2 主治
12.3 用法用量
空腹臨臥服。
12.4 製備方法
煉蜜爲丸。
12.5 附註
原書治上證,本方加密蒙花。
13 《醫略六書》卷三十
13.1 組成
遠志1兩半,人蔘1兩半,熟地5兩,黃耆3兩(蜜炙),當歸3兩,白朮1兩半(炒),阿膠3兩(麩炒),柏子仁3兩(炒),萸肉1兩半,麥冬3兩(去心)。
13.2 主治
13.3 用法用量
每服3-5錢,金箔湯送下。
13.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
13.5 各家論述
產後氣血兩虛,心神失養,而心氣虛餒,膽氣亦怯,故善驚數悸焉。遠志通腎交心,人蔘扶元壯膽,熟地補真陰以滋心血,黃耆補中氣以雄膽氣,當歸養血脈榮心,白朮健脾元生血,阿膠珠補陰益血,柏子仁養心安神,麥冬潤肺氣以清心,萸肉密腎氣以澀精也。蜜丸金箔湯下,使陰平陽祕,則血氣內充,而心神得養,膽氣亦壯,何有善驚數悸之患哉。
15 《楊氏家藏方》卷十
15.1 組成
遠志(去心)1兩,石菖蒲1兩,茯神(去木)1兩,天竺黃半兩,酸棗仁(炒)半兩,硃砂3分(別研),犀角屑1分,龍齒(別研)1分。
15.2 主治
15.3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後、臨臥溫熟水送下。
15.4 製備方法
上藥除別研外併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6 《局方》卷五(續添諸局經驗祕方)
16.1 組成
遠志(去心,薑汁炒)2兩,牡蠣(煅,取粉)2兩,白茯苓(去皮)1兩,人蔘1兩,乾薑(炮)1兩,辰砂(別研)1兩,肉蓯蓉(淨洗,切片,焙乾)4兩。
16.2 功效
16.3 主治
丈夫、婦人心氣不足,腎經虛損,思慮太過,精神恍惚,健忘多驚,睡臥不寧,氣血耗敗,遺瀝泄精,小便白濁,虛汗盜汗,耳或聾鳴。
16.4 用法用量
16.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7 《聖濟總錄》卷八十六
17.1 組成
遠志(去心)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杜仲(去粗皮,炙)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
17.2 主治
腎勞虛損,夢寐驚悸,少腹拘急,面色黧黑,小便白濁,腰脊疼痛。
17.3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溫酒送下。
17.4 製備方法
18 《聖濟總錄》卷四十二
18.1 組成
遠志(去心)2兩半,人蔘2兩半,山芋2兩半,防風(去叉)2兩半,玄蔘2兩半,苦蔘3兩,鐵粉(細研)3兩,烏頭(燒灰存性)3兩。
18.2 主治
氣昏多睡,晝夜不足。
18.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後米飲送下,日2次。漸加至30丸。
18.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9 《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19.1 組成
遠志(去心)2兩,山芋2兩,柏子仁2兩,巴戟天(去心)2兩,續斷2兩,杜仲(去粗皮,炙,銼)2兩,菟絲子(酒浸,焙乾,別搗)2兩半,荊實2兩半,山茱萸2兩半,五味子2兩半,肉蓯蓉(酒浸,切,焙)4兩,牛膝(酒浸,切,焙)4兩。
19.2 功效
19.3 主治
19.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服之月餘,氣壯精倍。
19.5 加減
19.6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0 《聖濟總錄》卷十四
20.1 組成
遠志(去心)1兩,人蔘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山芋1兩,凝水石(碎研)1兩。
20.2 功效
20.3 主治
昏虛。
20.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人蔘湯送下。加至30丸。
20.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白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21 《雞峯》卷十一
21.1 組成
遠志1兩,菖蒲1兩,龍齒1兩,茯神1兩,黃耆1兩,人蔘1兩,赤石脂1兩,乾地黃2兩,麥門冬半兩。
21.2 主治
心中恍惚不寧。
21.3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米飲送下。
21.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2 《直指》卷九
22.1 組成
遠志(薑汁醃,取肉焙)1兩,茯神(去木)1兩,黃耆(炙)1兩,熟地黃(洗)1兩,人蔘1兩,石菖蒲半兩,當歸3分。
22.2 主治
22.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飲送下。
22.4 製備方法
23 《外臺》卷十七引《備急方》
23.1 組成
續斷2兩,薯蕷2兩,遠志2兩(去心),蛇牀子2兩,肉蓯蓉2兩。
23.2 主治
男子萎弱。
23.3 用法用量
每服7-10丸,以酒送下。百日知之。
23.4 製備方法
上爲末,以雀卵爲丸,如小豆大。
24 《聖濟總錄》卷十九
24.1 組成
遠志(去心)1兩,山芋1兩,肉蓯蓉(去皴皮,酒浸,切,焙)1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石斛(去根)1分,天雄(炮裂,去皮臍)1分,巴戟天(去心)1分,人蔘1分,山茱萸1分,澤瀉1分,菟絲子(酒浸1宿,別搗)1分,茯神(去木)1分,覆盆子1分,續斷1分,生乾地黃(焙)1分,桂(去粗皮)1分,鹿茸(酒炙,去毛)1分,甘草(炙,銼)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牡丹皮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五味子1分,杜仲(去粗皮,炙,銼)1分,蛇牀子1兩,楮實(微炒)1兩,黃耆1兩。
24.2 功效
補損益氣。
24.3 主治
24.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溫酒送下。
24.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5 《普濟方》卷二二三
25.1 組成
遠志5分,茯苓5分,細辛5分,菟絲子5分,木蘭5分,續斷5分,人蔘5分,菖蒲5分,龍骨5分,當歸5分,芎5分,茯神5分。
25.2 功效
25.3 用法用量
每服7-10丸,日2夜1。
25.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6 《直指》卷十
26.1 組成
遠志(水浸取肉,姜淹焙乾)1兩半,山藥(炒熟)1兩半,地黃(洗,曬)1兩半,天門冬(去心)1兩半,龍齒(研細)1兩半,白茯苓1兩2錢半,茯神(去木)1兩2錢半,地骨皮1兩2錢半,辣桂6錢1字。
26.2 主治
26.3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粳米湯送下。
26.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7 《雞峯》卷七
27.1 組成
遠志2兩,茯神1兩,石菖蒲1兩,黃耆1兩,熟乾地黃1兩,人蔘1兩。
27.2 主治
27.3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27.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水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28 《三因》卷十三
28.1 組成
遠志(去心,炒)6兩,山藥(炒)6兩,熟地黃6兩,天門冬(去心)6兩,龍齒(水飛)6兩,麥門冬(去心)5兩,五味子5兩,車前子(炒)5兩,白茯苓5兩,茯神(去木)5兩,地骨皮5兩,桂心5兩。
28.2 主治
28.3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溫酒、米湯任下。
28.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9 《聖惠》卷二十八
29.1 組成
遠志2兩(去心),茯神1兩,石菖蒲1兩,黃耆1兩(銼),熟乾地黃1兩,人蔘1兩(去蘆頭),薯蕷1兩,麥門冬2兩(去心,焙),龍齒1兩(細研),紫石英1兩(細研,水飛過)。
29.2 主治
29.3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以人蔘湯送下,不拘時候。
29.4 製備方法
上爲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0 《聖惠》卷四
30.1 組成
遠志3分(去心),白朮3分,龍骨1兩,牛黃半兩(細研),紫葳半兩,虎睛1對(酒浸,微炙),人蔘1兩(去蘆頭),茯神3分(銼),防風3分(去蘆頭),桂心1兩,麥門冬3分(去心,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熟乾地黃1兩。
30.2 主治
30.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30.4 製備方法
31 《聖惠》卷三
31.1 組成
遠志3分(去心),人蔘1兩(去蘆頭),苦蔘3分(銼),馬頭骨灰3分,茯苓3分,菖蒲半兩,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鐵粉半兩。
31.2 主治
膽熱多睡。
31.3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後煎木通湯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