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參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īng yáng shēn

2 全國中草藥彙編》:青羊參

2.1 拼音名

Qīnɡ Yánɡ Shēn

2.2 別名

青陽參、鬧狗藥牛尾參、小綠牛角藤

2.3 來源

蘿藦科牛皮消屬植物青羊參Cynanchum otophyllum Schneid.,以根入藥。秋季採挖,洗淨,切片曬乾備用。

2.4 性味

甘、辛,溫。有小毒

2.5 功能主治

祛風除溼解毒鎮痙。用於風溼骨痛風疹搔癢,癲癇,狂犬咬傷,毒蛇咬傷

2.6 用法用量

1~3錢,水煎或入丸、散劑服。

2.7 備註

(1)昆明地區用根作補腎之品,燉肉服,可治頭暈耳鳴心慌腰痛等症。

(2)本品對家畜、家禽有毒,誤食可致死。

2.8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青羊參

3.1 出處

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3.2 拼音名

Qīnɡ Yánɡ Shēn

3.3 英文名

Root of Auricledleaf Swallowwort

3.4 別名

白石參、毒狗藥、青陽參、地藕、小白蘞、小綠羊角藤斷節參白藥、白芪、青洋蔘、鬧狗藥牛尾參牛尾七

3.5 來源

藥材基源:爲蘿藦科植物青羊參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nanchum otophyllum Schneia.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洗淨切片曬乾

3.6 形態

青羊參,多年生纏繞草本,長2-5m。根單一或數條,圓柱形,肥大,外皮黃褐色,皮灰色直徑約8mm,內面白色,折斷有乳汁。莖纖細堅韌,圓柱形,綠色,被2列毛。葉對生;具長柄,葉柄內有2枚小形葉片;葉片三角狀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對性形,長7-10cm,寬4-8cm先端長漸尖,基部深耳狀心形,葉耳圓形,下垂,全緣,兩面均被柔毛。傘形聚花序腋生,着花20餘花;花萼5,外面被微毛,基部內面有腺體5個;花冠裂片5,花圓形,白色,內被微毛;副花冠杯狀,比合蕊柱略長,裂片中間有1小齒,或有褶皺或缺;花粉塊每室1個,下垂;柱頭先端略爲2裂。蓇葖雙生或僅1枚發育,短披針形,長約8cm,直徑約1cm,向端部漸尖,基部較狹,外果皮有直條紋。種子卵形,長達6cm,寬約3mm;種毛白色絹質,長達3cm。花期6-10月,果期8-10月。

3.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500-2800m的山坡溪谷疏林中或山坡路邊。

資源分佈分佈於西南及湖南、廣西、西藏等地。

3.8 性狀

性狀鑑別 根頭疙瘩狀,長2.5cm,上有莖痕或殘莖。根呈圓柱狀,長20-40cm,直徑1.5-3cm,表面黃褐色至棕褐色,有繃皺紋和縱溝槽,具橫向氣孔;外皮脫落處顯黃褐色。質硬,易折斷,折斷時有粉塵,斷面類白色,可風淡黃色小孔(導管)散列。氣辛香,味苦、微甜。以條粗壯、堅實、斷面色白、粉性者爲佳。

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皮層較狹窄,外側的石細胞斷續環列。韌皮部較寬廣,篩管羣明顯。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由導管、木纖維木射線組成,導管羣排列不規則,木射線寬廣。本品薄壁細胞澱粉草酸簇晶

粉末特徵:淡黃色。①石細胞黃色,類方形、橢圓形、多邊形,直徑20-45μm,孔溝明顯並可見增厚的層紋。②草酸簇晶,直徑10-35μm,棱角尖或鈍尖。③澱粉粒類圓形、多邊形,直徑5-13μm。可見點狀、裂隙狀。飛鳥狀的臍點,層紋不明顯。④具緣紋孔導管易見。⑤木纖維黃綠色,木化,紋孔明顯。⑥木栓細胞多角形,淡棕色。

3.9 化學成份

根含棕櫚酸甲酯( palmitic acid methyl ester),β-谷甾醇(β-sitosterol),香草酸(vanillic alid),喙牛奶菜鹼(ros-tratamine)[1],青陽參甙元(qingyangshengenin),牛皮消素(can-datin),洋地黃毒糖(digitoxose)[2],青陽參甙(otophylloside)A、B[3]。

3.10 藥理作用

1.抗驚厥作用 青羊參氯仿提取物(主含元氮甾體酯甙-青陽參甙等成分)腹腔注射較大劑量本身可引起驚厥,但在一定劑量下又有顯着的抗驚厥作用[1、2]。其對大鼠聽源性驚厥發作於12.5mg/kg時,即有顯着抑制作用,50mg/kg則可完全抑制之,給藥後2h出現作用,24h作用完全消失,ED50爲23.3(17.4-31.2)mg/kg;對小鼠最大電休克(MES),青陽參單用無效,但可明顯增強苯巴比妥鈉和苯妥因鈉的作用;對於戊四氮所致小鼠陣攣性驚厥,青陽參1次給藥或連續給藥3d或7d均無明顯抬抗作用,也不能明顯提提高戊四氮所致小鼠LD50 ,對於士的寧所致小鼠驚厥和死亡也均無明顯保護作用[2]。但另有報道認爲75mg/kg的本品氯仿提取物腹腔注射可使士的寧對小鼠的 CD50從 1.18土 0.15mg/kg降低至 0.48土 0.Lmg/kg[1]。對於硫代氨基腺(TSC)所致小鼠驚厥青陽參總甙有明顯對抗作用;對於正常小鼠,TSC使腦突觸體中γ-氨基丁酸(GABA)降低而穀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升高,而青陽參總甙腹腔注射則明顯升高GABA而降低Glu及Asp,預先給予總甙則可明顯拮抗TSC所GABA,Glu及Asp改變,表明本品總甙抗驚厥作用可能與增高腦抑制氨基酸GABA,降低興奮性氨基酸GLU,Asp有關[3、4] 。由於總甙對突融體中谷氨醯胺含量無明顯影響,但可顯着抑制穀氨酸胺酶、穀氨酸脫氫酶天冬酰胺酶活性,而對腦中丙氨酸轉氨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和穀氨酸膠合成酶無明顯影響,提示突觸體中間GLU含量減少可能與總甙能抑制谷氨醯胺酶穀氨酸脫氫酶活性有關,而突觸體中AsP含量下降則可能與總甙能明顯抑制腦內天冬酰胺酶活性有關[4]。此外,總甙不影響正常小鼠腦內穀氨酸脫羧酶活性,但可防止TSC所致驚厥發作時此酶活性的明顯降低,而對正常或驚厥小鼠腦γ-氨基丁酸轉氨酶活性均無明顯影響,表明總式的抗驚厥作用還與其能保護腦內穀氨酸脫羧酶活性有關[5]。

2.抗實驗性癲癇作用 本品氯仿提取物有明顯的抗實驗性癲癇作用(1,2,6-9)。對於慢性實驗性癲癇大鼠的點燃效應,隨劑量增大其抑制作用隨之增強,作用持續時間也隨之延長,但抗點燃作用均於藥後次日起開始出現。15mg/kg連續腹腔注射3d可出現雙相效果,即於最初數日,僅少數動物有效,而多數動物點燃效應反而有所加強,表現爲抽搐時間延長,抽搐程度加劇,於藥後第5日始有較多大鼠呈明顯抗點燃效果[6,7]。對於硫酸亞鐵所致家兔慢性癲病模型,青羊參氯訪提取物 25mg/kg靜注隔日1次連續3次有明顯治療效果,可使發作頻率減少,死亡率降低,死亡時間延長,且使部分家兔發作停止,異常腦電恢復正常[2]。

3.其他中樞作用本品總式50mg/kg可顯着減少小鼠自發活動,200mg/kg灌服可明顯提高熱板所致小鼠痛閾,但對輻射熱所致大鼠疼痛無效,表明本品總甙有一定鎮、鎮痛作用,其鎮痛作用部位主要在脊髓以上中樞[10]。對於小鼠電擊迴避條件反射,青陽參氯仿提取物腹腔注射隨劑量加大而抑制作用增強,ED50爲13.5(6.9-26.3)mg/g,但劑量增至96mg/kg時對非條件反射也出現明顯抑制[2]。對於正常家,青陽參氯仿提取物靜注於12.5mg/kg劑量不影響一般行爲大腦皮質電圖(ECoG);25mg/kg可使外觀稍安靜,但部分動物ECoG出現異常,各導聯電壓普遍增高,呈高幅慢波或陣發性棘慢波,持續1星期左右;50mg/kg靜注則於少數動物可產生典型的陣攣性驚厥,C。G呈持續性棘波和棘慢波,多數動物外現安靜而ECoG異常[2]。大鼠30mg/kg腹腔注射對ECoG自發電位無明顯影響,但對誘發電位可見有癲病樣增加趨勢,多數動物於3-5d恢復正常[1]。

4.對免疫功能的影響本品中提得的C21;-甾體酯甙化合物[11]70mg/kg,肌注對於一次注射大劑量環磷酰胺所致小鼠a-酸性萘酯酶(ANAE)陽性淋巴細胞數的下降有明顯保護作用,並能減弱和延緩淋巴細胞DNA值的明顯降低,促進其恢復,防止淋巴細胞核內DNA着色區大量空泡的出現,表明其對淋巴細胞DNA有保護效果[12]。

5.體內過程 靜脈注射時半衰期爲6.6h,體內分佈以肝、膽爲最高,其次爲腎、甲狀腺、心、胃、腦、肺、腎上腺,在脂肪組織中也有較高濃度。24h從糞尿中排泄量佔靜注量的25.9%,其與血漿蛋白、肝組織白及組織蛋白的結合率分別爲66.8%,18.2%和 13.2%[13]。

6.毒性 本品氯仿提取物腹腔注射對小鼠的LD50爲252土4mg/kg[1],另報道青陽參片口服對小鼠的LD50。爲217.5(179.3-283.8)mg/kg,雄大鼠爲183.3(137.4-244.5)mg/kg,雌大鼠爲 123.2(99.7-152.3)mg/g[10]。本品氯仿提取物150-250mg/kg腹腔注射後45-60min可引起步態不穩、搖晃、震顫以至強直驚厥,持續10-20h,半數驚厥量 CD50爲156±31.3mg/kg。犬靜注25-30mg/kg後 1-2h可引起嘔吐排便流涎共濟失調,3-4h引起強直癱瘓。35-40mg/kg作用出現加快,症狀加重,出現頻繁性抽搐並引起死亡。21mg/kg靜注於猴6h後引起噁心嘔吐;22h後再次注射21mg/kg除引起噁心嘔吐外,並有站立不穩、不自主跌倒、被動體位癲癇大發作[1]。青羊參片 25-30mg/(kg·d),連續 2月對動物體重、紅白細胞計數及肝腎功能無明顯影響[13]。但大鼠連續注射毒性明顯增強,本品氯仿提取物對大鼠的致死量爲 60mg/kg以上,但低至 6mg/kg多次注射也可引起死亡[1,7]。對於本品所致驚厥,苯巴比妥鈉有良好拮抗效果,丙戊酸鈉、三唑氯安定作用較差,苯妥因鈉無效[10]。

3.11 鑑別

取本品粗粉2g,加入乙醇20ml,置水浴上加熱迴流20min,濾過,取濾液2ml,置白色蒸發皿中,水浴上蒸乾,冷後,加醋酥2ml,溶解殘渣,再加硫酸2滴,溶液顯紫紅色,速轉爲綠色,最後顯藍綠色。(檢查甾醇類)

3.12 性味

味甘辛;性溫;小毒

3.13 歸經

肝;脾;腎經

3.14 功能主治

祛風溼;益腎健脾和胃驅蟲。主風溼痹痛;腎虛腰痛腰肌勞損;跌撲閃挫;食積;脘腹脹痛;小兒疳積;蛇、犬咬傷

3.15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25g;或燉肉服。

3.16 各家論述

1.《雲南中醫驗方》:主治風溼,兼治白帶

2.《雲南中草藥選》:解毒,鎮痙,祛風溼。治風溼骨痛癲癇毒蛇咬傷

3.《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補腎虛,解狂犬毒。治頭暈耳鳴腰痛,心跳,心慌蕁麻疹,狂犬咬傷。

3.17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