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祕·血虛證

便祕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證名 中醫學 虛祕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iàn mì ·xuè xū zhèng

2 英文參考

constipation with blood deficiency syndrom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定義

便祕·血虛證(constipation with blood deficiency syndrome[1])又稱血虛便祕,是指津血不足,以大便乾結,努掙不下,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氣短失眠健忘,或口乾心煩潮熱盜汗耳鳴腰膝痠軟,舌淡,苔白,脈細等爲常見症的虛祕證候[1]

5 證候分析

血液虧虛,腸道失榮血虛津少,不能下潤大腸,故大便祕結血虛不能上榮,故面色無華。心失所養則悸。血虛不能滋養於腦,故頭暈目眩。脣舌淡,脈細澀,均爲陰血不足之象。[3]

6 便祕·血虛證的治療

6.1 治法

便祕·血虛證治宜養血潤燥[3]

6.2 方藥治療

便祕·血虛證可選用潤腸丸,大劑四物湯陳皮甘草、酒紅花導滯通幽湯益血丹[4]

便祕·血虛證可用《嵩崖尊生全書潤腸丸[備註]潤腸丸(《沈氏尊生書》):當歸、生地、麻仁桃仁枳殼治療。本方重在補血潤下。方中生地、當歸滋陰養血,與麻仁桃仁同用,兼能潤燥通便枳殼引氣下行。若因血少而致陰虛內熱,出現煩熱口乾舌紅少津,可加玄蔘、生首烏知母清熱生津。若津液已復,便仍乾燥,可用五仁丸[備註]五仁丸(《世醫得效方》):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橘皮以潤腸通便[4]

滋陰養血,增液潤腸法:《醫宗必讀》說:“老年津液乾枯婦人產後亡血發汗小便,病後血氣未復,皆能祕結,法當補養氣血,使津液生則自通。”並指出:“此類便祕誤用硝黃利瀉,多致不救,而巴豆、牽牛,其害更速。宜八珍湯蘇子橘紅杏仁蓯容,倍用當歸。”以四物湯肉蓯蓉何首烏阿膠爲本法主方,血虛黑芝麻桑椹子血虛有熱加地栓、槐角黃芩

6.3 鍼灸治療

治則健脾益氣溫陽通便

選穴:大腸俞天樞支溝上巨虛

方義:大腸俞大腸腑氣轉輸之處,配其募穴天樞,調理氣血,疏通腑氣;支溝宣導三焦氣機,通調腑氣;上巨虛大腸下合穴,有“合治內腑”之意,調理腑氣,恢復大腸傳導功能

隨證配穴氣血虛—足三裏

操作:毫針刺,平補平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爲一療程。

6.4 推拿療法

[5]

選穴:足三裏脾俞胃俞八髎腎俞命門大腸俞

操作方法患者俯臥位,用輕快的一指禪推法或左右結構㨰法沿脊柱兩側從脾俞八髎穴往返施術,時間約5分鐘;用輕快的按揉法腎俞大腸俞八髎穴施術,每穴約1分鐘。橫擦胸上部、左側背部及骶部八髎穴,均以透熱爲度。按揉足三裏脾俞各1分鐘,可配合捏脊3遍。橫擦背部及腰部腎俞命門及骶部八髎穴,以透熱爲度。

6.5 食療

6.5.1 推薦食材

便祕·血虛證患者建議食用海蔘黑芝麻阿膠當歸大棗桑椹[5]

6.5.2 推薦食療

[5]

1.木耳海蔘豬大腸(《飲食療法》):木耳50g,海蔘20~30g,豬大腸150~200g。豬大腸洗淨切小段,與海蔘木耳清水適量同煮,熟後以食鹽味精調味服食

2.阿膠蔥白蜜糖(《中國藥膳學》):阿膠6g,蔥白3莖,蜂蜜2匙。用水1碗煮蔥白,沸後撈出,加入阿膠蜂蜜燉化,飯前溫服

3.黑芝麻杏仁粥(《常見病食療食補大全》):黑芝麻90g,杏仁60g,大米90g,當歸9g,白糖適量。前三味水浸後磨糊狀,煮熟後用當歸、白糖煎湯調服。日1次,連服數日。

7 關於便祕

便祕(constipation[5][6])爲病名[7]。見《雜病源流犀燭·大便祕結源流》。即大便祕結[7]。又稱大便難[8]。是大便祕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欲大便而艱澀不暢的一種病證。便祕雖屬大腸傳導功能失常,但與脾胃及腎臟的關係甚爲密切[8]。其發病的原因,有燥熱內結,津液不足;情志失和,氣機鬱滯;以及勞倦內傷,身體衰弱,氣血不足等[8]

熱祕現常分爲實祕(包括熱祕氣祕冷祕等)、虛祕(包括氣虛證陰虛證陽虛證血虛證等)進行辨治,詳見便祕條。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70-173.
  3. ^ [3]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70-73.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65.
  5. ^ [5] 柴鐵劬主編.推拿療法速成圖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6. ^ [6]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7. ^ [7]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59.
  8. ^ [8]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20.

治療便祕·血虛證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