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祕·氣虛證

便祕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證名 中醫學 虛祕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iàn mì ·qì xū zhèng

2 英文參考

constipation with qi deficiency syndrom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定義

便祕·氣虛證(constipation with qi deficiency syndrome[1])又稱氣虛便祕,是指氣虛,以雖有便意,臨廁努掙乏力,難以排出,便後乏力,汗出氣短面白神疲,肢倦懶言,舌淡胖,或舌邊有齒痕,苔薄白,脈細弱等爲常見症的虛祕證候[1]

4 便祕·氣虛證症狀

便祕·氣虛證患者雖有便意,但排便困難,用力努掙則汗出短氣,便後乏力大便並不乾硬,面色㿠白神疲氣怯,肢倦懶言,舌淡嫩,苔薄白,脈虛弱[2][3]

5 證候分析

肺脾氣虛傳導失司:氣虛爲肺脾功能受損,肺與大腸表裏肺氣虛大腸傳送無力,雖有便意,臨廁須竭立努掙,而大便並不乾硬。脾肺氣虛,肺衛不固,氣不攝津,腠理疏鬆,故掙則汗出短氣。脾爲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健運無權,化源不足,故面色㿠白神疲氣怯。舌淡苔薄,脈虛,便後疲乏,均屬氣虛之象。[3][4]

6 便祕·氣虛證的治療

6.1 治法

便祕·氣虛證治宜益氣潤腸[4]

便祕·氣虛證治宜補氣潤腸[4]

6.2 方藥治療

便祕·氣虛證可用黃芪[備註]黃芪湯(《金匱翼》):黃芪陳皮火麻仁白蜜治療。本方重在益氣潤下。方中黃芪爲補益脾、肺之要藥;麻仁白蜜潤腸通便陳皮理氣。若氣虛明顯者,可加黨蔘白朮以增強補氣之力;若氣虛下陷肛門墜脹,可合用補中益氣湯[備註]補中益氣湯(《脾胃論》(《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人蔘黃芪白朮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益氣舉陷,使脾肺之氣得以內充,則傳送有力,大便通暢。[4]

6.3 鍼灸治療

6.3.1 方一

[4]

治法健脾益氣,兼以通便

選穴:以背俞穴足太陰脾經穴爲主。取脾俞胃俞大腸俞三陰交足三裏關元天樞穴。

隨證配穴多汗者,加復溜心悸者,加內關

刺灸方法:針用補法,並可加灸。

方義:脾俞三陰交胃俞足三裏健脾胃益中氣,以資生化之源。關元下焦元氣,以益脾氣。大腸俞天樞以助大腸傳導之力。

6.3.2 方二

治則健脾益氣溫陽通便

選穴:大腸俞天樞支溝上巨虛

方義:大腸俞大腸腑氣轉輸之處,配其募穴天樞,調理氣血,疏通腑氣;支溝宣導三焦氣機,通調腑氣;上巨虛大腸下合穴,有“合治內腑”之意,調理腑氣,恢復大腸傳導功能

隨證配穴氣血虛—足三裏

操作:毫針刺,平補平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爲一療程。

6.4 推拿療法

[5]

選穴:足三裏脾俞胃俞八髎腎俞命門大腸俞

操作方法患者俯臥位,用輕快的一指禪推法或左右結構㨰法沿脊柱兩側從脾俞八髎穴往返施術,時間約5分鐘;用輕快的按揉法腎俞大腸俞八髎穴施術,每穴約1分鐘。橫擦胸上部、左側背部及骶部八髎穴,均以透熱爲度。按揉足三裏脾俞各1分鐘,可配合捏脊3遍。橫擦背部及腰部腎俞命門及骶部八髎穴,以透熱爲度。

6.5 食療

6.5.1 推薦食材

便祕·氣虛證患者建議食用黃芪荸薺小米山藥大棗胡蘿蔔雞肉菠菜[5]

6.5.2 推薦食療

[5]

1.荸薺豬肚羹(《本草經疏》):荸薺250g,豬肚一具,黃酒生薑各適量。荸薺去皮,沖洗乾淨備用,豬肚擦洗乾淨備用。荸薺放入豬肚中,以針線縫合。豬肚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黃酒生薑,旺火燒沸後轉爲小火煮。煮至半熟時,以不鏽鋼針豬肚上刺若干小孔,再繼續用小火煮糜爛即成。

2.黃芪芝麻糊(《經驗方》):黑芝麻60g,黃芪18g,蜂蜜60g。黑芝麻研末成糊狀,調入蜂蜜,用黃芪煎出液沖服。每日1劑,分2次服,連服數日。

3.菠菜粥(《本草綱目》):菠菜250g,粳米50g。先煮粳米粥,將熟入菠菜,幾沸即熟,任意食。

7 關於便祕

便祕(constipation[5][6])爲病名[7]。見《雜病源流犀燭·大便祕結源流》。即大便祕結[7]。又稱大便難[8]。是大便祕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欲大便而艱澀不暢的一種病證。便祕雖屬大腸傳導功能失常,但與脾胃及腎臟的關係甚爲密切[8]。其發病的原因,有燥熱內結,津液不足;情志失和,氣機鬱滯;以及勞倦內傷,身體衰弱,氣血不足等[8]

熱祕現常分爲實祕(包括熱祕氣祕冷祕等)、虛祕(包括氣虛證陰虛證陽虛證血虛證等)進行辨治,詳見便祕條。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70-173.
  3. ^ [3]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70-73.
  4. ^ [4] 石學敏主編.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69-71.
  5. ^ [5] 柴鐵劬主編.推拿療法速成圖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6. ^ [6]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7. ^ [7]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59.
  8. ^ [8]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20.

治療便祕·氣虛證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