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手術的麻醉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ǔ guān kē shǒu shù de má zuì

3 眼科手術的麻醉

3.1 基本要求

1、手術精細,要求患者絕對安靜,無痛。

2、被動眼球運動不能受限,故要求眼外肌收縮力消失或減弱。

3、不增加眼內壓(intraocular pressure,iop,正常值爲16±5mmhg,1mmhg=0.133kpa):

(1)內眼手術(特別是需大幅度切開眼球壁的手術)應使iop下降,目的是爲了避免眼內容自創口脫出。

(2)術者可於術前用藥物及機械法降低眼內壓。

(3)麻醉不用能使眼內壓升高的藥物,如氯胺酮、琥珀膽鹼。術後拔管不使病人嗆咳,減少患者事業心嘔吐反應

(4)瞳孔麻醉用藥基本上皆使瞳孔縮小,特別是以巴比妥類和嗎啡類藥物爲然。對必須使瞳孔散大的手術,如白內障摘除術、人工晶體植入術,以及術中要充分觀察眼底的視網膜手術需充分散瞳後,再給予麻醉

5、特殊體位:某些手術或眼科醫師要求術畢患者處於俯臥位,對於在全麻下手術者應注意麻醉深度和麻醉後護理。

3.2 麻醉方法

1、局部麻醉:成人眼科手術大多皆能在局麻下完成。局麻包括表面麻醉結膜浸潤、球周浸潤面神經的顳支和顴支以及球后阻滯。球后阻滯爲將局麻藥注入眼球後方肌肉圓錐內,阻斷鼻睫神經動眼神經睫狀神經節,達到止痛、眼球限動和降低眼壓作用局部麻醉皆由術者完成。

2、神經安定鎮痛術:

對於時間較長刺激較大,患者即使在充分的局麻下亦不易耐受,如輔以神經安定鎮痛(neuroleptic analgesia,nla),可取得良好效果。

(1)術前禁食,排空膀胱

(2)給藥前應觀察瞳孔大小,術者認爲散瞳滿意後(需散瞳的手術)再給藥。

(3)神經安定鎮痛合劑爲芬太尼和氟哌啶,於手術開始前靜注,應保持病人安靜,有合作能力,又易被喚桓的狀態。

(4)用面罩吸氧,流量爲4l/min,注意呼吸頻率和幅度。

(5)術中必須監測ecg、動脈血壓,最好能監測spo2

(6)密切觀察病人,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此方法主要意外爲呼吸抑制或呼吸道部分梗阻。

3、全身麻醉

(1)適用於精神緊張,不合作者以及小兒。

(2)術前準備:除按全身麻醉術前準備外,眼科疾患常爲全身疾患(尤其是糖尿病)所致的後果。對糖尿病患者應常規檢查血、尿糖和血氣以除外代謝性酸血癥。注意功能

(3)麻醉方法:①單純氯胺酮麻醉

a:適用於小兒(尤以學齡前兒童)不需行氣管插管的短小手術。

b:氯胺酮分佈半衰期僅5min左右,適宜麻醉水平的血藥濃度爲1-2μg/ml,間斷靜脈注藥不易維持穩定的血藥濃度。較好的給藥方法爲,以1mg/kg靜脈緩注後,繼之以2.5mg/kg.h(40μg/kg.min)持續靜脈滴入維持,可使血藥濃度穩定維持在2μg/ml左右。

c:麻醉中注意維持正常的通氣量及呼吸道通暢,用脈搏氧飽和度更爲安全。

氣管全身麻醉:可供選擇的藥物爲:

a:麻醉誘導:硫噴亞氮、異丙酚、芬太尼、泮庫溴銨、維庫溴胺、阿曲庫銨

b:麻醉維持用藥:氧化亞氮異丙酚(4-5mg/kg.h)、異氟醚安氟醚

c:對開放性眼外傷伴飽胃的小兒患者,爲了在誘導期不作加壓給氧,快速插管,宜事先吸氧去氮,再用琥珀膽鹼(1.5mg/kg),然後再用非去極化肌松藥維持。

(4)拔除氣管內導管時機:關鍵避免嗆咳和噁心

①術中保持呼吸道的潔淨,手術結束前10-20min,吸淨氣管內分泌物,拔管時除吸口咽部分泌物外不再經氣管吸引。

麻醉藥、肌松藥應用恰當,待拔管後,即能迅速清醒,呼吸恢復正常。

③在上述情況下,如患者咳嗽吞嚥反射恢復,不必完全清醒即可拔管。必要時可注射利多卡因(1mg/kg),對減輕拔管時的嗆咳有所裨益。

(5)麻醉後如有噁心,可用氟哌啶2.5mg肌注或摳丹4mg靜注。

3.3 特殊問題

1、糖尿病高血壓眼科病人常見的並存病。65歲以上的老年眼病患者比一般外科手術多約3倍。

2、兒童急症手術常合併急性呼吸道感染,應以避免氣管內插管爲宜。麻醉前須給足量的阿托品,以基礎麻醉來防止患兒哭鬧,對減少術後肺部併發症有較大作用

3、在視網膜手術中,如需注入六氟化硫和空氣的混合氣體,則不能應用摒化亞氮。

4、眼-心反射:壓迫眼球或牽拉眼外肌(尤以眼內直肌)可引起心律失常,主要爲心動過緩,故術前給足量的阿托品(特別是斜視矯正手術)。如仍發生可立即靜注阿托品

4 鼻咽喉科手術的麻醉

4.1 麻醉的基本要求

1、保證呼吸道通暢和良好的氣體交換:在咽喉部、聲帶氣管內施行手術時,可與手術操作相互干擾,應正確處理。

2、防止誤吸:鼻部、咽喉部位手術出血和破碎組織可致誤吸。

3、防止大量出血鼻竇惡性腫瘤根治術是失血最多及最易引起休克的手術,應有抗休克措施。

4、手術細微、時間冗長、併發症較多的手術,如聽神經瘤切除、頸靜脈球體瘤切除術對麻醉都有較高的要求。關鍵時刻可行控制性降壓

5、頸深部感染:其中膿性頜下炎(ludwig's angina)中併發喉頭水腫,甚或窒息,如發生在小兒,麻醉有一定的危險。

4.2 麻醉方法

1、神經阻滯,局部浸潤及表面麻醉

2、神經安定鎮痛術:方法同前,用於乳突根治術、中耳手術取得良好效果。

3、全身麻醉

(1)凡利用高頻呼吸器進行通氣者須行全靜脈麻醉

(2)利用麻醉機通氣者,除全靜脈麻醉外,當可進行吸入麻醉,靜吸複合麻醉

(3)控制性降壓時,可靜點硝普鈉硝酸甘油

4.3 小兒手術麻醉

1、扁桃體及腺樣體摘除術:

(1)誤吸常爲致死的主要原因。

(2)常用經氣管內插管全麻(應用低壓套囊氣管內導管)。

(3)選用藥物的原則爲甦醒快,可控性強。肌松藥可用琥珀膽鹼阿曲庫銨

(4)壓迫扁桃體腺窩止血時,應注意呼吸、血壓脈率的變化鹼或阿曲庫銨

(5)術後是一個比較危險的併發症。應果斷進行止血麻醉時應注意

①防治低血容量休克

②胃內積血後多易致誤吸:不用術前藥,清醒插管,準備好粗吸引管。止血後放胃管引流減壓。

2、氣管內異物取出術:

(1)採用全身麻醉

(2)誘導後插一普通氣近內導管給摒,繼之經導管置入直徑爲2.5mm的塑料管至氣管內達隆突上部,並拔出氣管內導管。

(3)塑料管與高頻呼吸器相連行高頻通氣頻率爲60次/min較合適,並根據呼吸音強弱由低往高潮通氣頻率爲60次/min較合適,並根據呼吸音強弱由低往高調整驅動壓(一般爲1-2kg/cm2)。

(4)麻醉維持可用1%普魯卡因琥珀膽鹼。估計時間較長者,可用氯胺酮和卡肌寧間斷靜注。維持期間監測spo2

4.4 聲帶手術

均在支撐喉鏡下進行。

1、插管選擇:選擇稍小(24-26號)較硬的氣管內導管。如以麻醉機機械通氣,則需附有低壓套囊。

2、呼吸器的選擇:

(1)高頻呼吸器:可用高頻(60次/min)或常頻(16-20次/min)通氣,調節驅動壓使胸廓起伏良好,呼吸音響亮。只能用全靜脈麻醉

(2)麻醉機:可用吸入或靜吸複合麻醉

3、防止放置支撐喉鏡時強烈的應激反應

(1)對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監測直接動脈測壓。

(2)良好的表面麻醉,全麻不宜太淺,如用氟哌啶、蘇太尼等輔助用藥。

(3)應激反應強烈者可用α或β受體阻滯藥,如酚舀拉明(regitin)和美託洛爾(metoprolol)。

(4)甦醒要快而徹底,主要用藥以採用異丙酚爲好。

(5)術時過長,特別是身體肥胖又採用高頻通氣患者,需監測spo2,必要時查動脈血氣,注意有無co2蓄積

4.5 喉切除術

1、氣管切開術可在局麻下進行。如需做頸部淋巴清掃者,可於清掃後行切開氣管術,此間的麻醉可選擇:

(1)頸叢阻滯合用強化藥:優點是不經聲門插管,避免瘤組織脫落,但時有阻滯欠佳者。

(2)全身麻醉:缺點爲需經喉癌處插管。

2、氣管切開後由術者置入一管壁有金屬絲支撐的螺紋氣管導管,此管在任何彎曲情況下皆不折成死角(附有充氣套囊,放入時請術者注意不要將其劃破。

3、全麻用藥一般無特殊要求。

4、留置導尿。

4.6 鼻竇惡性腫瘤切除術

1、爲失血最多及最易引起失血性休克的手術。

2、患者體質較差,對血容量欠缺者術前應予補足。

3、爲控制性降壓適應證,血壓下降的程度以手術野明顯減少爲度。術中損失的血量必須予以補足。

4、留置導尿管,記錄尿量,維持尿量不低於1ml/kg.h。

5、當腫瘤侵犯硬腦膜,因手術剝離而牽拉過劇時,可引起循環功能紊亂。

6、麻醉用藥無特殊要求。

4.7 加強全麻後護理

1、未行氣管切開者,應待病人完全清醒後拔管。

2、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發生誤吸和因水腫出血或局部壓迫而引起的呼吸道梗阻。

3、注意呼吸幅度、頻率,必要時檢測血氣。

4、常規氧吸入,摒流量一般爲2l/min。

5、行氣管切開者,術後應照胸片以檢查導管位置,併除外肺不張氣胸;應定期吸痰和霧化治療。

6、定量測血壓脈搏,防治術後高血壓發生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