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后

腧穴學 穴位特效按摩 經外奇穴 頭頸部奇穴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iú hòu

2 英文參考

EX-HN7[中國鍼灸學詞典]

qiúhòu[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EX-HN7[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球后經外奇穴名(qiúhòu EX-HN7)[1][2]。出《浙江中醫雜誌》。在面部,當眶下緣外四分之一與內四分之三交界處[2]

4 拼音

qiúhòu

5 代號

EX-HN7

6 出處

《浙江中醫雜誌》[1957,(8):19]:下眶緣外1/3處(下眶緣中1/3與外1/3交點開始,至下眶緣與上眶緣交點之間,均可進針)。

7 球后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球后穴在面部,當眶下緣外四分之一與內四分之三交界處[2][3]

球后穴位於眶下緣外1/4與內3/4交界處,正坐或仰靠取穴[3]

球后穴位於眶下緣的外1/4與內3/4交點處[4]

球后在面部,當眶下緣外1/4與內3/4交界處。

經外奇穴——球后穴的位置

經外奇穴——球后穴的位置

球后穴的位置

經外奇穴——球后穴的位置

8 球后取穴方法

仰靠坐位。當眶下緣外1/4與內3/4交界處。

正坐仰靠位,囑患者閉目,目平視,於眶下緣的外1/4折點取穴[5]

快速取穴:把眼眶下緣分成4等份,外1/4處即是球后[6]

9 球后穴位解剖

球后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眼輪匝肌、眶脂體、下斜肌與眶下壁之間。分佈有顳淺動、靜脈的耳前支,耳後動、靜脈的耳後支,耳顳神經耳前支、枕小神經耳後支和面神經耳支等。

9.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眼輪匝肌→眶內[6]

9.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上頜神經顴顳支和眶下神經分佈,深層有面神經顴支和顳淺動脈肌支分佈,進入眶內可刺及眶下神經幹、下直肌、下斜肌和眶脂體,有眼神經動眼神經分佈[6]

布有面神經分支及顴面神經分支,眶下神經和眶下動、靜脈[6]

10 球后穴的功效與作用

球后穴具有清熱明目的功效。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輕壓眼球向上,向眶緣緩慢直刺0.5~1.5寸,不提插[6]

一般沿眶下緣向神經孔方向刺0.5~1.0寸[6]

直刺,囑病人眼向上看,固定眼球,朝視神經孔方向刺1~2寸,勿用強烈手法出針後輕輕壓迫局部1~2分鐘,以防出血[6]

醫者左手向上推動眼球固定,右手持針沿下眶緣略向內上方朝視神經方向緩慢刺入0.5~1.5寸[6]。整個眼球有酸脹及突出感[6]

注意:因腧穴鄰近眼球,深層爲顱腔,故針刺時應注意避開眼球,不宜針刺過深,不宜提插捻轉[6]

13.2 灸法

不灸[6]

禁灸[6]

14 特效按摩

用兩食指指腹揉按球后穴,有酸、脹、痛感,每天早晚各揉按1次,每次1~3分鐘,可治視神經炎內斜視青光眼[6]

15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13.
  3. ^ [3]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42.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19.
  5. ^ [5]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89-390.
  6. ^ [6]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