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Shēnmài BL62[中國鍼灸學詞典]
shēnmài[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B62[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BL62[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 | 申脈 | ||
---|---|---|---|
漢語拼音 | Shenmai | ||
羅馬拼音 | Shenmai | ||
美國英譯名 | Streching Vessel | ||
各國代號 | 中國 | BL62 | |
日本 | 62 | ||
法國 | 莫蘭特氏 | V62 | |
富耶氏 | V62 | ||
德國 | B62 | ||
英國 | B62 | ||
美國 | BI62 |
申脈爲經穴名(Shēnmài BL62)[1]。出《鍼灸甲乙經》。別名陽蹻[2]。屬足太陽膀胱經。申脈爲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蹻。申通“伸”字,是伸展的意思,脈即經脈,此穴屬足太陽脈,又是陽蹻脈的始發點,由此向陽蹻脈伸展,故名申脈。申脈穴主治頭、腰腿、神志等疾患:如偏正頭痛,目赤腫痛,眩暈,膝部紅腫,跟骨痛,足痿不收,霍亂轉筋,癲癇,暈厥,頭痛,癲,狂,癇,腰腿痛,足踝關節痛,目赤痛,眼瞼下垂,癲狂癇,失眠,嗜臥,癇證,癲狂,腰痛,項強,現代又多用申脈穴治療腓腸肌痙攣,精神病,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內耳性眩暈,精神分裂症,腦血管病後遺症,腰肌勞損,下肢癱瘓,關節炎,踝關節扭傷等。
6 穴名解
申通“伸”字,是伸展的意思,脈即經脈,此穴屬足太陽脈,又是陽蹻脈的始發點,由此向陽蹻脈伸展,故名申脈。
申,通“伸”,有矯捷之意。即舒展自如之意也。脈,指經脈。穴在外踝之下,展足則開,爲足關節屈伸着力之處,故名申脈。爲陽蹺脈之起始,爲蹺捷屈伸之主力。“申”與“伸”通,爲整束自持之貌。腎在志爲呻,張隱庵曰:“呻者伸也。”腎氣在下,故聲欲太息而伸出之。腎與膀胱爲表裏,在氣鬱不伸及氣鬱而呻者,申脈與復溜同取,每可收效。申,申時。十二時與十二髒腑相應,申時正是膀胱之時。故申脈穴可以認爲是膀胱本腑之穴。[3]
8 所屬部位
足部[4]
11 申脈穴穴位解剖
申脈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腓骨肌下支持帶、腓骨長、短肌。有外踝動脈網。分佈着腓腸神經。皮膚由腓腸神經分佈。深筋膜形成腓骨肌下支持帶,限制腓骨長、短肌(腱)於外踝下方的踝溝內。二肌腱穿經支持帶的內面時,有一總腱鞘包繞,以減少肌腱在運動過程的摩擦。二肌由腓淺神經支配。血液供應來自外踝前後動脈、跗外側動脈、腓動脈的跟外側支,以及足底外側動脈的分支等形成的外踝網供應。
11.1 層次解剖
11.2 穴區神經、血管
12 申脈穴的功效與作用
足太陽膀胱經起於目內眥,循行於頭、項部,根據“上病下取”之理,故申脈穴可治療頭面五官病[9]。
足太陽膀胱經過腰部及下肢,止於足小趾部,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之理,申脈穴可治療經脈病。
13 申脈穴主治病證
申脈穴主治頭、腰腿、神志等疾患:如偏正頭痛,目赤腫痛,眩暈,膝部紅腫,跟骨痛,足痿不收,霍亂轉筋,癲癇,暈厥,頭痛,癲,狂,癇,腰腿痛,足踝關節痛,目赤痛,眼瞼下垂,癲狂癇,失眠,嗜臥,癇證,癲狂,腰痛,項強,現代又多用申脈穴治療腓腸肌痙攣,精神病,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內耳性眩暈,精神分裂症,腦血管病後遺症,腰肌勞損,下肢癱瘓,關節炎,踝關節扭傷等。
申脈穴主治頭、腰腿、神志等疾患:如偏正頭痛、目赤腫痛、眩暈、膝部紅腫、跟骨痛、足痿不收、霍亂轉筋、癲癇、暈厥等。
申脈穴主治頭痛,眩暈,目赤痛,眼瞼下垂;癲狂癇,失眠,嗜臥。
申脈穴主治癇證、癲狂、頭痛、失眠、眩暈、腰痛、目赤痛、項強。
現代又多用申脈穴治療腓腸肌痙攣,精神病、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等。
17 文獻摘要
《黃帝內經素問·繆刺論》:邪客於足陽蹺之脈,令人目痛,從內眥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痏,左刺右,右刺左。
《鍼灸甲乙經》:寒熱頸腋下腫,申脈主之。腰痛、不能舉足少坐、若下車躓地、脛中矯矯然,申脈主之。
18 研究進展
18.1 治療失眠
據報道針刺申脈穴爲主,每日1次或隔日1次,7日爲1療程,治療200例,經1~4療程,有很好療效。又有上午瀉申脈,下午補照海,治療50例,效果好。
18.2 治療眶下神經痛
針刺申脈、後溪,左病右取,右病左取,雙側痛取雙側,有較好療效。
18.3 治療小兒泄瀉
灸申脈。
19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87.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64.
- ^ [3]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4]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0.
-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6]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59.
- ^ [7]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 ^ [8]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87.
- ^ [9]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