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資生經》

宋 王執中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足太陽膀胱經左右三十六穴

足太陽膀胱經左右三十六穴pf-f36.bmp

至陰二穴。金也。在足小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針二分。灸三壯。通谷二穴。水也。在足小指外側本節陷中。灸三壯。針二分。束骨二穴。木也。在足小指外側本節陷中。灸三壯。針三分。京骨二穴。在足外側大骨赤白肉際陷中。按而得之。針三分。灸七壯。明雲、五壯。素注、三壯。申脈二穴。陽蹺脈所出。在外踝下陷中容爪甲白肉際。針三分。千雲、申脈外踝下陷中。明上雲、陽蹺二穴。在外踝前一寸陷宛中。針三分。素氣穴注、陽蹺穴是謂申脈。陽蹺所出。在外踝下陷中。新校正雲、按刺腰痛篇注、在外踝下五分。繆刺論注、外踝下半寸容爪甲明堂上經有陽蹺穴。而銅人無此穴。惟有申脈二穴。陽蹺脈所出。在外踝下陷中。與陽蹺穴同。而未知其故。予按素問氣穴陰陽蹺穴注云、陽蹺穴是謂申脈。陽蹺所出。在外踝下陷中。以與銅人申脈穴合。是則陽蹺即申脈也。故附明堂陽蹺於申脈之後。金門二穴。一名關梁。在外踝下。灸三壯。炷如小麥。針一分。僕參二穴。一名安耶。在跟骨下陷中。拱足得之。針二分。灸七壯。明雲、三壯。崑崙二穴。火也。在外踝跟骨陷中。(素注。細脈動應手。)灸三壯。針三分。明雲、上崑崙針五分。下崑崙外踝下一寸大筋下。明堂上崑崙。又有下崑崙銅人只雲崑崙而不載下崑崙。豈銅人不全耶。抑名不同。未可知也。但上經雲、內崑崙外踝下一寸。下經雲、內崑崙內踝後五分。未知其孰是。予謂既雲內崑崙。則當在內踝後矣。下經之穴爲通。上崑崙外踝故也。跗陽二穴。在外踝上三寸。(足太陽穴同。千金亦同。)陽蹺、太陽少陽後。筋骨間陽蹺之。灸三壯。針五分。留七呼。明下雲∶跗陽外踝上二寸。(恐二字當作三。)後筋骨間宛宛中。灸五壯。素氣府論、陰陽蹺各一注云、陽蹺謂跗陽穴也。在外踝上三寸。太陽少陽後。筋骨間陽蹺之。按素問氣府論陽蹺穴注云、謂跗陽穴也。在外踝上三寸。竊意陽蹺即跗陽也。及考氣穴陰陽四穴注云、陽蹺穴是謂申脈。陽蹺所出。則是陽蹺乃申脈。非跗陽矣。故明堂下經既有跗陽外踝上二寸。上經又有陽蹺在外踝前一寸。一寸二寸既異。是跗陽陽蹺各是一穴也。但不知素問之注何故前後相背耶。飛揚二穴。一名厥陽。在外踝上九寸。(明堂千金並雲七寸。)針三分。灸三壯。明雲承山二穴。一名魚腹。一名肉柱。一名傷山。在兌腸下分肉陷中。灸一壯。針七明雲、八分。得氣即瀉。速出針。灸不及針。止七七壯。下雲、五壯。(一雲。在腿肚下分承筋二穴。一名腸。一名直腸。在腸中央陷中。灸三壯。禁針。明雲、在脛後從腳根後到上七寸中央陷中。針三分。千雲、從腳根上七寸中央。不刺。銅人千金皆雲禁針。明堂乃雲針三分。亦可疑矣。不針可也。合陽二穴。在膝約中央下二寸。(千作三寸。)針六分。灸五壯。委中二穴。土也。在中央約文動脈。今附。委中者、血也。熱病汗不出。足熱厥。膝不得屈伸。取其經血。立愈。明雲、甄權雲、在曲內兩筋兩骨中宛宛是。令人面挺腹地而取之。針八分。留三呼。瀉五吸。甲乙雲、針五分。留七呼。灸三壯。素注、在足膝後屈處。中央約文中。又骨空論雲、在膝解後曲腳中。背面取之。委陽二穴。三焦下輔也。在足太陽後。出於中。外廉兩筋間。屈伸取之。扶承下六寸。灸三壯。針七分。素注、在足中外廉兩筋間。千雲、足太陽少陽後。浮二穴。在委陽上一寸。展膝得之。灸三壯。針五分。殷門二穴。在肉下六寸。針七分。扶承二穴。一名肉。一名陰關。一名皮部。在尻臀下股陰衝上文中。針七分。明下雲、灸三壯。千雲、在尻臀下股陰下文中。(一雲尻臀下橫文中。)以上諸穴。皆根據銅人經次第而編。明堂上下經有穴而銅人不載。亦或附入。惟有其穴而無其名者。無慮數十穴不編。當各根據本經所說而鍼灸之。不可泥此經之無穴名而不鍼灸也。扁鵲鬼邪十三穴。與銅人明堂同。而其名卻異。故不編入。許希針經之穴。既與諸經不同。其名又異。如興龍穴之類是已。亦不附入者。不欲以一人之私名。亂諸經之舊穴。以滋後學者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