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血·脾不統血證

血證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證名 尿血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iào xuè ·pí bù tǒng xuè zhèng

2 英文參考

hematuria with syndrome of failure of spleen to control blood[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定義

尿血·脾不統血證(hematuria with syndrome of failure of spleen to control blood[1])是指脾氣不足,氣不統血,以久病尿血,甚或兼見齒衄肌衄,食少,腹脹便溏,體倦乏力氣短聲低,面色不華,舌淡,脈細弱等爲常見症的尿血證候[1]

4 尿血·脾不統血證症狀

尿血·脾不統血證患者久病尿血,甚或兼見齒衄肌衄,食少,腹脹便溏面色不華,體倦乏力氣短聲低,舌質淡,脈細弱[2][3][3]

5 證候分析

中氣虧虛,統血無力,血滲膀胱脾氣虧虛,統血無力,血不循經,故見尿血甚或齒衄肌衄脾虛運化失職,氣血生化乏源,故食少,體倦,氣短聲低,面色不華。舌質淡,脈細弱爲氣血虧虛,血脈不充之象。[3][3]

6 尿血·脾不統血證的治療

6.1 治法

尿血·脾不統血證治宜補脾攝血[3]

6.2 方藥治療

尿血·脾不統血證可用歸脾湯[備註]歸脾湯(《嚴氏濟生方》):黨蔘黃芪白朮茯神酸棗仁龍眼、術香、炙甘草當歸遠志生薑大棗加減治療。可加熟地、阿膠仙鶴草槐花等養血止血氣虛下陷而見少腹墜脹者,可加升麻柴胡,配合原方中的參、芪、術以起到益氣昇陽的作用[3]

對於有氣虛下陷表現者,亦可採用補中益氣湯[備註]補中益氣湯(《脾胃論》(《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人蔘黃芪白朮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加減。[3]

6.3 食療

6.3.1 推薦食材

尿血·脾不統血證患者建議食用黨蔘茯苓當歸黃芪山藥扁豆薏苡仁芡實[3]

6.3.2 推薦食療

1.白扁豆粥(《延年祕旨》):白扁豆60g洗淨,粳米100g洗淨,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文火熬煮成粥。[3]

2.白茯苓粥(《仁齋直指方》):粳米100g洗淨,與白茯苓粉15g放入鍋內,武火煮沸,文火煮爛。[3]

3.黃芪鱸魚湯(《中國食療大全》):鱸魚250g,去鱗及內臟,洗淨,黃芪30g洗淨,同放入砂鍋內,加水、料酒、鹽、蔥、姜,武火煮沸,文火燒熟。[3]

7 關於尿血

尿血(hematuria[3][4])爲病證名[5]。出《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又名溺血(出《黃帝內經素問·氣厥論》)、溲血(出《黃帝內經素問·四時逆從論》)。血證之一[6]。是指排尿時尿液中有血的表現[7]患者小便中混有血液甚至血塊,小便澀痛或無痛,隨出血量多少的不同,而使小便呈淡紅色、鮮紅色,或茶褐色[7][8]

尿中有血,分爲尿血血淋兩種情況[8]。臨牀上以排尿不痛或痛不明顯者稱爲尿血尿血而兼小便滴瀝澀痛者稱爲血淋[8]。如《丹溪心法·尿血》說:“尿血,痛者爲淋,不痛者爲尿血。”

尿血的病位在腎及膀胱。其主要的病機是熱傷脈絡及脾腎不固。而熱傷脈絡之中又有實熱虛熱之分;脾腎不固之中又有脾虛腎虛之別。[8]

尿血可見於西醫的腎結核尿路感染、尿路結石、腫瘤、某些血液病等病[8][8]

詳見尿血條。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99-100.
  3. ^ [3]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108-109.
  4.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5.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47.
  6. ^ [6]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99.
  7. ^ [7]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8. ^ [8]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1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