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二氏病

神經內科 運動障礙疾病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概述

蒼白球黑質紅核色素變性也稱Hallervorden-Spatz病,爲兒童晚期和青少年期遺傳代謝性疾病。主要累及錐體外系統,也是罕見的與鐵元素代謝障礙有關的神經變性病,國內已有少數屍檢的報道。本病由Hallervorden和Spatz(1922)首先報道,以後就以兩人名命此病。

蒼白球黑質紅核色素變性可分爲兒童型和成人型,兒童型多見。兒童型多於6~12 歲起病。成人型又稱爲晚發型。在55 歲左右發病,個別在30 歲後發病。常有家族史。

蒼白球黑質紅核色素變性爲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由於鐵鹽沉積於雙側蒼白球、黑質網狀部,或甚至紅核,導致神經變性,伴有神經元脫失和膠質化。主要臨牀表現爲兒童和青少年中緩慢進展的強直少動,靜止性震顫,易跌倒,發音緩慢,聲音低沉,小步。美多巴治療效果不明顯。少數患者怕光、吞嚥不便、大小便失禁、智能減退,甚至癡呆及色素性視網膜炎,並可有視盤萎縮。病程多達10 餘年。起病後10~20 年仍能行走。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症狀,多數患者出現智力下降及衰退,以及共濟失調、癇性發作等。

3 英文名稱

pigmentary degeneration of the globus pailidus,substantia nigra and rednucleus

4 別名

Hallervorden-Spatz’s disease;Hallervorden-Spatz病;pigmentary degeneration of the globus pailidus,substantia nigra and re;蒼白球色素性退變綜合徵哈-斯二氏病

6 ICD號

G25.8

7 病因

蒼白球黑質紅核色素變性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爲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Taylor用DNA連鎖研究發現,該病致病基因位於染色體20p12.3~p13區。

8 病機

病機制尚不清楚。無明確的特異性生化異常。雙側基底核鐵沉積但不伴有血清鐵含量異常或鐵代謝紊亂,腦脊液血清及身體其他組織鐵含量正常,鐵蛋白轉鐵蛋白濃度正常,提示可能患者組織內鐵代謝異常。

不過有報道在靜脈給予標記的枸櫞酸二價鐵後,基底核區域放射性鐵吸收過度。鐵沉積的意義難以定論,其他變性性疾病在某種程度上也有基底核鐵沉積,例如帕金森病和紋狀體-黑質變性,鐵沉積是正常人的2~3倍,因此,鐵含量增高並非本病特異性表現,不能作爲診斷本病的依據。

有報道認爲由脂質代謝的異常,氧化應激反應使黑質、蒼白球中大量存積的鐵(Fe2)從O-2、H2O2等中得到電子Fe2變成Fe3。這些遊離的自由基和Fe3,導致細胞的死亡,髓鞘損傷。在Hallervorden-Spats病中鐵引起的氧化應激起重要作用。在帕金森病和其他變性病中也有類似的發病機制,但爲什麼類似發病機制在同一基底核損傷中產生不同疾病,並不清楚。

神經病理有特徵性改變:蒼白球、黑質(特別是前部分)和紅核有深棕色色素沉着顆粒狀和不定形的鐵、鈣混合沉積物附着在小血管壁上或遊離於組織中;大多數受累組織神經細胞變性並大量消失,神經纖維脫髓鞘樣改變,神經突觸變性神經膠質細胞輕度增生,腦幹神經細胞小腦齒狀核細胞亦可累及;有時可發現黑質內存在神經元纖維纏結及Lewy體。

另一個特點是有腫脹的軸突片斷存在,這與神經軸突營養不良的病理改變相似,爲此,一些神經病理學者認爲Hallervden-Spatz病是一種少年型神經軸突營養不良病。但因鐵沉積在後一種疾病不明顯,這一觀點未得到一致承認。

9 蒼白球黑質紅核色素變性的分型

蒼白球黑質紅核色素變性可分爲兒童型和成人型,兒童型多見。

兒童型多於6~12歲起病。Dooling等(1974)複習了本病有尸解的病例中的臨牀材料。57%(24例)在10歲前發病,81%(34例)在15歲之前發病,僅7%(3例)在22歲後發病。半數病例有家族史。病程10年左右,多數在20~30歲死於併發症。

成人型又稱爲晚發型。在55歲左右發病,個別在30歲後發病。常有家族史。類似於帕金森病表現,強直少動,靜止性震顫,易跌倒,發音緩慢,聲音低沉,小步。美多巴治療效果不明顯。少數患者怕光、吞嚥不便、大小便失禁、智能減退,甚至癡呆。病程多達10餘年。起病後10~20年仍能行走。

10 蒼白球黑質紅核色素變性的臨牀表現

變異很大,雙下肢痙攣性癱、肌張力障礙和肌強直是本病最突出的特點。主要表現爲緩慢進展的錐體外系症狀,首先出現的是下肢肌強直肌張力障礙及舞蹈-手足徐動等症狀。早期即可有錐體束徵,出現痙攣性癱、腱反射亢進及Babinski徵等;逐漸進展累及上肢、面部及延髓肌;有些病人出現舌肌張力障礙眼瞼痙攣或身體背屈成弓形,引起吞嚥困難,口齒不清。晚期患者不能起牀,多數在起病10年內因併發症死亡。

文獻也有原發性視神經萎縮的少數病例報道,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症狀,多數患者出現智力下降及衰退,以及共濟失調、癇性發作等。部分患者家族中可有手足徐動症震顫麻痹肌張力障礙的病人。

12 實驗室檢查

血液尿液腦脊液檢查均無異常發現,尚無特異性生化驗證實本病。

13 輔助檢查

1.CT檢查示腦室擴大,外側裂明顯增大、腦溝擴大、尾狀核、腦幹小腦萎縮;可見紋狀體低密度病竈,也有報道出現高密度病竈。

2.MRI檢查T2WI示雙蒼白球外側低信號,內側有小的高信號,稱爲“虎眼徵”(eye of the tiger)。

3.骨髓巨噬細胞和周圍血淋細胞的Giemsa-Wright染色中可找到海藍色組織細胞(seablue histiocytes)。這種細胞在340nm波長的顯微鏡下,見光中有PAS陽性的熒光物質,有診斷意義。

4.靜脈注射59Fe標記的鐵鹽(枸櫞酸亞鐵),SPECT顯像示基底基區聚集增加,比正常人消退延遲,這也有診斷參考價值。

14 診斷

根據青少年期出現進行性錐體外系症狀肌張力障礙、肌強直和雙下肢痙攣性癱等,MRI檢查T2WI顯示典型“虎眼徵”,可以診斷本病。

陽性家族、骨髓巨噬細胞中或周圍血淋細胞中分辨到海藍色組織細胞59Fe標記的鐵鹽的SPECT顯像在雙側基底核區有放射性聚積及消失緩慢,則可證實本病。

15 鑑別診斷

須與可引起錐體外系症狀變性病和代謝性疾病鑑別。

15.1 青少年型震顫麻痹(juvenile paralysis agitans)

Ramsay Hunt(1917)報道本病,特徵與成人型帕金森病相似,大多數病人散發,Van Bogaert曾報道家族型病例,屍檢發現豆狀核萎縮和黑質、蒼白球細胞缺失。表現精神症狀不明顯,進展緩慢,起病10~20年仍能行走,可資鑑別。

15.2 Chediak-Higashi病

出現神經系統症狀時近一半病人表現智能發育障礙、癇性發作、小腦共濟失調帕金森綜合徵等,慢性多發性神經病是主要表現。

15.3 早髮型Huntington舞蹈病

5~14歲或早至1~4歲發病,有家族史。近5%的Huntington舞蹈病是青少年型,出現智能發育遲滯,言語緩慢、肢體肌強直、小步態、肢體和軀幹屈曲性張力增高等,可出現舞蹈-手足徐動症,偶有Babinski徵。有些青少年型病人無肌強直,癇性發作成年型多見。可出現行爲異常、違拗症和姿勢緊張,以及肌陣攣和小腦共濟失調等。最終病人言語不能,張口、肢體屈曲、手握拳狀和軀幹扭轉狀態等。

15.4 去髓鞘狀態(status dysmyelinatus)

是Vogt提出的尚不確定的疾病,豆狀核有髓纖維神經細胞消失。表現錐體外系強直,逐漸出現手足徐動症,最終肢體無力或痙攣導致屈曲畸形,常誤診帕金森病

15.5 Lafora體病(Lafora-boby)

可出現肌強直、肌震攣、運動不能和震顫,可有癇性發作和癡呆等。

15.6 Leigh病

臨牀少見,在兒童後期或成年時逐漸出現錐體外系強直,CT顯示殼核空洞形成。

15.7 其他

本病尚需與肝豆狀核變性重金屬中毒、腦炎後遺症,以及Segawa型左旋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反應肌張力障礙(Segawa type of L-dopa-responsive dystonia)、齒狀核紅核蒼白球路易體萎縮(dentatorubropallidoluysian atrophy,DRPLA)等鑑別,神經系統症狀均類似Wilson病,但無肝臟受累或銅代謝障礙證據。本組疾病很多都有肌痙攣及錐體外系體徵如舞蹈-手足徐動、肌張力障礙等,需綜合臨牀和輔助檢查資料加以鑑別。

16 蒼白球黑質紅核色素變性的治療

目前本病尚無特效療法,主要是對症治療。表現肌張力增高和運動遲緩的Parkinson綜合徵,用左旋多巴(L-dopa)可暫時緩解症狀;舞蹈-手足徐動症可選用苯二氮卓類;抗抑鬱藥可改善患者情緒;癇性發作可用抗癲癇藥神經營養藥療效不明顯,螯合劑對驅除基底核鐵沉積無效。

Ingold等(1987)、Packer等(1990)報道,進食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和試用大劑量維生素E治療,400mg/d,以及單胺氧化化酶-β抑制劑(L-Deprenyl,5mg口服,2次/d),但效果不明顯。

對症治療還可試用茴拉西坦三樂喜)、多奈哌齊安理申)等藥物改善智能。利奧來素和維庫溴銨妙納)等可改善強直肌張力障礙。晚期患者留置鼻飼管或胃造瘻。

17 預後

兒童型病程10年左右,多數在20~30歲死於併發症。成人型病程也可多達10餘年。起病後10~20年仍能行走。

18 蒼白球黑質紅核色素變性的預防

蒼白球黑質紅核色素變性是一種神經變性疾病,有遺傳背景。預防措施包括避免近親結婚,推行遺傳諮詢、攜帶者基因檢測產前診斷和選擇性人工流產等,防止患兒出生。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加強臨牀護理,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

哈-斯二氏病相關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