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識》

日本 丹波元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陰陽別論篇第七

吳雲。此篇言陰陽。與常論不同。自是一家議論。故曰別論。簡按有五臟別論。經脈別論。吳義爲長。馬雲。據篇中有別於陽者。知病處也等語。則別當彼劣切。非也。

四經十二從

馬雲。四經者。肝心肺腎爲四經。而不言脾者。寄旺於四經之中也。十二從者。手有三陰三陽。足有三陰三陽。而十二經脈之行。相順而不悖也。吳雲。十二從十二支也。十二支不復主事。但從順於四經。故曰十二從也。張雲。從者。即手之三陰。從髒走手等義。簡按四經雖無明據。當從王注。如十二從。則從王吳之義。爲十二辰十二支。則至人有二字而窮矣。若根據馬張之說。而爲三陰三陽。則至下文雲應十二脈而窮矣。宜置於闕如之例。

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

高雲。凡陽有五。肝心脾肺腎。皆有和平之陽脈也。五五二十五陽者。肝脈應春。心脈應夏。脾脈應長夏肺脈應秋。腎脈應冬。春時。而肝心脾肺腎之脈。皆有微弦之胃脈。夏時。而肝心脾肺腎之脈。皆有微鉤之胃脈長夏。而肝心脾肺腎之脈。皆有微緩之胃脈。秋時。而肝心脾肺腎之脈。皆有微毛之胃脈。冬時。而肝心脾肺腎之脈。皆有微石之胃脈。是五五二十五陽

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

志雲。所謂二十五陽者。乃胃脘所生之陽氣也。胃脘者。中焦之分。主化水谷之精氣。以資養五臟者也。四時五臟之脈。皆得微和之胃氣。故爲二十五陽也。簡按王注。爲人迎之氣。誤。

別於陽者知病處也

吳雲。言能別於陽和之脈。則一部不和。便知其部有病。是能知乎病處也。

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

吳雲。別真髒陰脈者。則知其死於克賊。持於相生。如肝病真陰脈見。死於庚辛心病真陰脈見。死於壬癸。下文。肝至懸絕急。十八日死之類。皆是也。

三陽在頭三陰在手

張雲。三陽在頭。指人迎也。三陰在手。指氣口也。太陰陽明論曰。陽明者。表也。爲之行氣三陽。蓋三陽之氣。以陽明胃氣爲本。而陽明動脈人迎。在結喉兩旁一寸五分。故曰三陽在頭。又曰。足太陰者。三陰也。爲之行氣三陰。蓋三陰之氣。以太陰脾氣爲本。然脾脈本非氣口。何雲在手。如五臟別論曰。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臟氣。而變見於氣口氣口太陰也。故曰三陰在手。上文以真髒胃氣陰陽。此節以人迎氣口陰陽。簡按此本於王注。更爲詳備。而汪心谷則以手足三陰三陽經解之。以毀王注。其理益晦。(汪說。出古今醫統內經要旨。)滑雲。三陽當作二陽。謂結喉兩旁人迎脈。以候足陽明胃氣三陰氣口。以候手太陰肺氣也。胃爲五臟之本。肺爲百脈之宗也。此說亦有所見。故附於此。(馬志高並本於汪氏。以經脈流注解之。吳則爲三部九候之義。並不明晰。)

別於陽者知病忌時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

滑雲。二句申前說。或直爲衍文亦可。

所謂陰陽

吳雲。所謂。世所謂也。意若曰此衆謀之陰陽。非吾之所謂陰陽也。簡按上文既雲所謂陰者真髒也。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而此亦云所謂陰陽者。故吳有此解。然考其語勢。似不必然矣。

真脈髒脈

滑作真髒之脈。要旨。汪氏雲。真脈髒脈者。謂真髒脈之至數。以分五臟之屬也。

肝至懸絕

滑雲。愚謂懸絕。如懸絲之微而欲絕也。王注。如懸物之絕去。似指代脈言也。要旨。汪氏雲。至。脈之應也。懸絕。止絕也。急。勁也。張雲。懸絕急者。全失和平。而弦搏異常也。志雲。懸絕者。真髒孤懸而絕。無意氣之陽和也。急者肝死脈。來急益勁。如張弓弦也。簡按張志之解似是。

脾至懸絕四日死

高雲。土位中央。灌溉四旁。上火下水。左木右金。土氣不能四應。故四日死。簡按王注不及脾獨死於生數之義。故取高說而補之。馬論天干五行相剋。其間多有不合。宜遵王意。

二陽之病發心脾

張雲。二陽陽明也。爲胃與大腸二經。然大腸小腸。皆屬於胃。故此節所言。則獨重在胃耳。蓋胃與心。母子也。人之情慾。本以傷心。母傷則害及其子。胃與脾。表裏也。人之勞倦。本以傷脾。髒傷則病連於腑。故凡內而傷精。外而傷形。皆能病及於胃。此二陽之病。所以發於心脾也。簡按王履雲。腸胃有病。心脾受之。發心脾。猶言延及於心脾也。滑雲。青田老人謂。心脾當作肺脾。下文風消脾病息賁肺病。深爲有理。今詳經文。張注爲是。

不得隱曲女子不月

張雲。不得隱曲。陽道病也。夫胃爲水谷氣血之海。主化營衛而潤宗筋。如厥論曰。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痿論曰。陰陽宗筋之會。會於氣衝。而陽明爲之長。然則精血下行。生化之本。惟陽明爲最。今化原既病。則陽道外衰。故不得隱曲。其在女子。當爲不月。亦其候也。王氏注曰。夫腸胃發病。心脾受之。心受之則血不流。脾受之則味不化。然心脾何以受腸胃之病。未免牽強。不可不察。隱曲二字。本經見者凡五。皆指陽道爲言。以類察之。可得其義。吳雲。俯首謂之隱。鞠躬謂之曲。簡按吳說未見明據。今從張注。要旨雲。汪氏質疑注。肢體爲之勁急。而不能伸曲也。吳蓋本此。

風消

諸家皆仍王注。爲枯瘦之義。獨汪心谷爲上消渴。風消二字。他無所考。未知孰是。今兩存之。(聖濟總錄。載治方。出第十三卷。)

息賁

馬雲。賁。奔同。喘息上奔痰嗽無寧。此非肺積息賁。乃喘息而賁。張雲。胃病則肺失所養。故氣息奔急。氣竭於上。由精虧於下。敗及五臟。故死不治。

張雲。足肚痠疼。曰。簡按列子。心體煩。。煩鬱也。與此義殊。

索澤

樓英雲。索澤。即仲景所謂皮膚甲錯也。簡按諸注。皆從王義。吳獨作索睾。注云。睾。音高。索。引也。睾。腎丸也。控睾二字。內經中凡四見。或雲腰脊控睾。未有單言控睾。而爲病名者。則吳說不爲得矣。

頹疝

馬雲。與同。簡按。同。本作。詩周南。我馬虺。爾雅。作虺頹。釋名雲。陰腫曰。氣下也。又曰。疝言詵也。詵詵然引小腹急痛也。乃經脈篇疝。脈解篇疝。五色篇陰。並同。一切經音義雲。丸頹。又作HT。陰病也。原病式雲。疝。小腹控卵。腫急絞痛也。朱震亨雲。疝。其形陰囊腫縋。如升如鬥。不癢不痛。是也。吳雲。頹。頑也。頹疝。腎丸大而不疼。頑然不害者也。頹。墜也。今訓頑。未見所據。

心掣

吳雲。心引而動也。張雲。心動不寧。若有所引。名曰心掣。志雲。心虛掣痛。簡按聖濟總錄雲。心火胥應而不寧。其動若掣者。乃其證也。馮兆張錦囊祕錄雲。古無怔忡之名。名曰心掣者。是也。下文曰。其傳爲膈。志說似是。

張雲。以木乘土。脾胃受傷。乃爲隔證。如邪氣臟腑病形篇曰。脾脈微急爲膈中。風論曰。胃風之狀。食飲不下。鬲塞不通。上膈篇曰。食飲入而還出者。皆隔之謂。簡按王注欠詳。

驚駭

張雲。肝胃二經。皆生驚駭。如金匱真言論曰。東方通於肝。其病發驚駭。經脈篇曰。足陽明病。聞木聲則惕然而驚。

背痛

馬雲。二經之脈。胃自頭以行於足。肝自足走腹。皆無與於背者。而此曰背痛。意者陰病必行於陽也。張雲。背痛者。手足陽明之筋。皆夾脊也。汪昂雲。按四經皆與背無涉。而云背痛。未詳。

馬雲。氣轉也。又飽出息也。脈解篇所謂。上走心爲噫者。陰盛而上走於陽明陽明絡屬心。故上走心爲噫也。口問篇。寒氣客於胃。厥逆從下上散。復出於胃。故曰噫。觀此則胃心之病。宜發爲噫。張雲。噫。噯氣也。(詳見宣明五氣篇。)

馬雲。氣相引也。經脈篇。胃脈爲病。有數欠。宣明五氣九針論。皆曰腎爲欠。今曰善欠者。胃之病也。張雲。欠。呵欠也。簡按說文。欠。張口氣悟也。象氣從兒。上出之形。

風厥

張雲。風厥之義不一。如本篇者。言二陽一陰發病。名曰風厥。言胃與肝也。其在評熱病論者。言太陽少陰病也。在五變篇者。曰。人之善病風漉汗者。肉不堅腠理疏也。簡按又見史倉公傳。

心滿

簡按滿。懣同。

善氣

志雲。善氣者。太息也。心繫急則氣道約。故太息以伸出之。簡按禮記。勿氣。鄭注。謂不鼻息也。乃志聰之義爲得矣。馬吳張高並不注。

三陽三陰發病

志雲。太陽太陰之爲病也。太陽爲諸陽主氣而主筋。陽氣虛則爲偏枯陽虛而不能養筋。則爲痿。脾屬四肢。故不舉也。

痿易

張雲。痿弱不支。左右相掉易也。馬雲。左右變易爲痿也。簡按俱非也。易。是狂易之易。不如平常也。王注是。

一陽曰鉤

志雲。鉤。當作弦。此論四經之脈。以應四時也。鼓。動也。一陽之氣初升。故其脈如弦之端直。以應春生之氣也。高同。

陽勝急曰弦

志雲。弦。當作鉤。陽氣正盛。故其脈來盛去悠。如鉤之急。以應夏熱之氣也。高同。

鼓陽至而絕曰石

志雲。至者爲陽。陽氣伏藏。故脈雖鼓至而斷絕。以應冬藏之氣也。滑雲。當作鼓。陰至而絕。此四者。蓋亦真髒脈也。簡按鼓陽。作鼓陰。近是。然以四者爲真髒脈。恐非。

陰陽相過曰溜

志雲。溜。滑也。陰陽相遇。其脈則滑。長夏之時。陽氣微下。陰氣微上。陰陽相遇。故脈滑也。此言人有四經。以應四時之氣也。張雲。陰陽相過。謂流通平順也。脈名曰溜。其氣來柔緩而和。應脾脈也。簡按志以溜爲滑。本於吳注。馬雲。溜。作流。靈本輸篇。溜於魚際。其義主流。蓋溜流古通。不必改字。滑雲。如水之溜而不收。即下文關格之類。非。又按鼓一陽以下二十九字。與上下文。不相順接。是它篇錯簡在此爾。

起則燻肺使人喘鳴

張雲。此兼表裏。以言陰陽之害也。表裏不和。則或爲髒病。陰爭於內也。或爲經病。陽擾於外也。魄汗未藏者。表不固也。四逆而起者。陽內竭也。其至正不勝邪。則上燻及肺。今人氣喘聲鳴。此以營衛下竭。孤陽上浮。其不能免矣。

陰之所生和本曰和

吳本。上和字下句。注意與王同。張雲。陰者。五臟真陰也。陰之所以生者。以髒氣和。髒氣之和。以陰陽之和也。不和則爲爭爲擾。爲剛爲淖。而病由興矣。志雲。陰之所生之陽脈。與所本之陰脈。相和而始。名曰和。高雲。獨陽不生。獨陰不長。陰之所生。和本曰和。言陰之所以能生萬物者。以陰和而復。本於陽和也。簡按此二句。旨義尤幽深。不能輒領會。故舉數說爾。

淖則剛柔不和

吳雲。此言偏陰之害。淖。謂陰氣太過。而潦淖也。張雲。淖。謂寒溼妄行。陰氣勝也。簡按行鍼篇。血氣淖澤滑利春秋繁露。夫物愈淖。而愈易變動搖盪也。淮南原道訓。甚淖而。注。。亦淖也。粥多沉者。曰。淖。廣韻。奴教切。說文。泥也。一切經音義引字林。濡甚曰淖。吳張爲陰氣有餘之義。爲是。志高並雲。淖。和也。誤。本經釋音。淖。音淘。水朝宗於海。此以淖爲HT。HT即俗作潮。亦誤。

不過四日而死

簡按馬張根據新校正之說。死。作已。是。志高仍原文雲。以陽髒相生而傳。故不過四日之偶數而死。以陰髒相剋而傳。故不過三日之奇數而死也。以三四奇偶之數。固然死者。猶雲生陽。其義不通。

闢陰

簡按王注闢並。乃闢讀爲僻。僻。偏也。而上闢水升之解未允。張雲。闢。放闢也。土本制水。而水反侮脾。水無所畏。是謂闢陰。此說似是。馬雲。乘所不勝。陰以侮陰。謂之闢陰。吳雲。闢。邪辟也。腎爲水。脾爲土。土勝水爲正。今腎水反侮於脾。不得其正。故曰闢陰。此解亦未允。

結陽者腫四肢

馬雲。結者。氣血不疏暢也。吳雲。陽。手足六陽也。其脈行於四肢之表。若有結邪。則四肢脈氣壅滯。故腫。聖濟總錄雲。夫熱勝則腫。而四肢爲諸陽之本陽結於外。不得行於陰。則邪熱菀於四肢。故其證爲腫。況邪在六腑。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以其氣留。故爲腫也。(犀角湯犀角玄蔘連翹柴胡升麻木通沉香射干甘草芒硝麥門冬。上水煎。)

結陰便血一升

馬雲。營氣屬陰。營氣化血。以奉生身。惟陰經既結。則血必瘀蓄。而初結則一升。再結則二升。三結則三升。結以漸而加。則血以漸而多矣。聖濟總錄雲。夫邪在五臟。則陰脈不和。陰脈不和。則血留之。結陰之病。以陰氣內結。不得外行。血無所稟。滲入腸間。故便血也。(地榆湯地榆甘草。縮砂仁水煎。)

陰陽結斜

馬雲。斜。邪同。靈動輸篇。有少陰大絡。循陰股內廉。邪入中。則古蓋斜邪通用。志雲。結斜者。偏結陰陽之間也。簡按志注非。吳張高並同馬義。

石水

馬雲。陰氣多而陽氣少。即陰盛陽虛也。則陽不能入之陰。而內之所聚者。爲石水。靈邪氣臟腑病形篇雲。腎脈微大爲石水。起臍以下。至小腹然。上至胃脘。死不治。張雲。石水。沉堅在下。簡按金匱要略雲。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滿不喘。尤怡注。石水。水之聚而不行也。因陰之盛。而結於少腹。故沉而不喘。張氏醫通雲。越脾加術湯發之。

馬雲。按此篇止謂消。至脈精微論。有癉成爲消中。奇病論。有轉爲消渴。靈邪氣臟腑病形篇。本經通評虛實論。皆曰消癉氣厥論。有肺消膈消。種種不同。其間各有所指。

馬雲。俗亦謂之幹隔。簡按上文王注。隔塞不便。而此亦云。隔塞而不便瀉。則似雲便閉之證。志高作膈。

馬雲。平人氣象論。頸脈動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腫。如臥蠶起之狀。曰水。又曰。足脛腫曰水。靈水脹篇。水始起也。目裹微腫。如新臥起之狀。又宣明五氣論。靈九針論。皆曰。下焦溢爲水。此皆本篇所謂水也。

喉痹

張雲。痹者。閉也。簡按春秋繁露雲。陰陽之動。使人足病喉痹。痹者。閉也。本出於中藏經

陰搏陽別

吳雲。此以下論脈也。簡按王注以陰陽尺寸。諸家皆從之。而高特雲。言陰氣過盛。搏擊於內。不與陽和。似乎別出。此不以脈候而解者。蓋以經文無脈字也。脈分尺寸。乎難經。而靈素所無。故以陰陽尺寸者。其無稽尤甚。然徵之於後世。有與王注符者。儒門事親。載胡王之妻。病臍下積塊。嘔食麪黃。肌瘦而不月。或謂之幹血氣。治之無效。戴人見之曰。孕也。其人不信。再三求治於戴人。與之平藥。以應其意。終不肯下毒藥。後月到果胎也。人問何以別之。戴人曰。尺脈洪大也。素問陰陽別論。所謂陰搏陽別之脈。試之於今。往往有驗。王義雖與經旨相左。實不可廢焉。(李雲。言陰脈搏動。與陽脈迥別也。陰陽二字。所包者廣。以左右言。則左爲陽。右爲陰。以部位言。則寸爲陽。尺爲陰。以九候言。則浮爲陽。沉爲陰。舊說。以尺脈洪實爲陰。與寸陽脈迥別。似矣。然則手少陰脈動甚。亦在寸也。何取於陽別之旨乎。故必會通諸種陰陽。而後可決也。○三因方雲。搏者。近也。陰脈逼近於下。陽脈別出於上。陰中見陽。乃知陽施陰化。法當有子也。簡按婦人良方。亦與此說同。似未妥。)

腸闢

簡按王爲開腸洞泄之義。拘矣。馬吳諸家。並從新校正作。吳雲。陰陽。指尺寸而言。虛。謂脈來浮而無根也。腸。後泄血沫也。是。

陽加於陰謂之汗

張雲。陽。言脈體。陰。言脈位。汗液屬陰。而陽加於陰。陰氣泄矣。故陰脈多陽者多汗

陽虛陰搏

諸本。作陰虛陽搏。是。當改。

夕時死

吳雲。水火俱搏。謂之陰陽爭。夕時。不陰不陽。邪爭之會也。故死。

平旦

宋本。馬本。無平旦二字。趙府本。熊本。吳張本。並有之。張雲。平旦者。木火王極。而邪更甚。故死。

三日死

張雲。三陽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也。水一火二。故死在三日。其死之速者。以既搏旦鼓。陽邪之盛極也。

三陰三陽俱搏

吳雲。三陰。脾及肺也。三陽小腸膀胱也。四經皆無陽和之氣。故脈來俱見急搏。

腹滿發盡

吳雲。心病於上。脾病於中。小腸膀胱病於下。故今心腹皆滿盡極也。發盡脹滿之極也。簡按志作心滿腹發盡。非。

隱曲不利

簡按高釋上文雲。不得爲房幃之隱曲也。而至此章則雲。小腸火氣發泄已盡。不得有所隱曲也。隱。幽隱。曲。曲匿。與上文不得隱曲不同也。未知何義。如王注。亦於上文。則以隱蔽委曲釋之。於此章則雲。便瀉也。如張注則雲。陰道不利也。蓋推張之意。凡下焦運化之用。總謂之隱曲。然則二便通利。亦在其中歟。王注風論。與前節同。

五日死

吳雲。五爲土數。萬物所歸。今四經俱病。三焦俱傷。故不能逃乎五日也。

其病溫

高雲。以陽明之陽。而見溫熱之病。陽亢津竭。故死不治。病溫二字。熊本。吳本。作氣濫。吳雲。口氣臭敗。則清陽已絕。簡按字書。濫。溢也。故以氣濫爲口臭。甚奇。

不過十日死

馬雲。十日者。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止九日。而十則九日之餘也。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