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賁

中醫內科學 常見病方藥治療 五積 中醫學 中醫古病名 積聚 積證 中醫常見病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ī bēn

2 英文參考

lung amassmen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概述

息賁(lung amassment[1])爲古病名[2][3]。見《難經·五十四難》。爲五積之一[3]。又稱肺積。即肺之積證[3]。是指以寒熱喘息咳嗽,右脅下包塊,大小如杯爲常見症的積證[3]

難經·五十四難》:“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肺壅。”

4 息賁病因病機

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藏府病形》:“肺脈,……滑甚爲息賁上氣。”

楊玄操曰:“息,長也。賁,鬲也。言肺在膈也,其氣不行,漸長而通於膈,故曰息賁。一曰:賁,聚也,言其漸長而聚蓄”(見《難經集註》)。

5 息賁症狀

息賁主要表現爲脅下有積塊氣逆上奔,可見發熱惡寒胸悶吐逆、咳吐膿血[3]

寒熱喘息咳嗽,右脅下包塊,大小如杯爲常見症[3]

難經·五十四難》:“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履大如杯。久不已,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肺壅。”

《嚴氏濟生方》卷四:“息賁之狀,在右脅下,大如覆杯喘息奔溢,是爲肺積。診其脈浮而毛,其色白,其病氣逆,背痛少氣喜忘目瞑,膚寒,皮中時痛;或如蝨緣,或如針刺。”

6 息賁的治療

治療息賁可用息賁丸調息丸息賁湯等方[3]

息賁治宜大七氣湯桑白皮半夏杏仁,兼吞息奔丸(見《證治準繩·雜病》)[4]

7 關於積聚

積聚(abdominal mass[5]、amassment and accumulation[5])爲病名[6]。是指以腹內結塊,或痛或脹爲主要表現的疾病[6][6]。見《黃帝內經靈樞·五變》。

積聚爲積病與聚病的合稱[6]。腹內結塊,固定不移,並伴脹痛刺痛爲特徵者稱爲積[6]。腹中氣聚,攻竄脹痛,時作時止爲特徵者稱爲聚[6]。積和聚有不同的病情和病機:積是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處,病屬血分,乃爲髒病;聚是無形,聚散無常,痛無定處,病屬氣分,乃爲腑病[7]

積爲髒病,髒有五,聚爲腑病,腑有六,故又有五積六聚之名[7]

積和聚在病情和病機上雖有不同,但二者病因相同,病機相關,故並而討論[7]

積聚癥瘕痃癖等證相類似[7]

醫學入門》等書有以積聚爲男子病癥瘕爲女子病[7]。又有從部位區分者[7]

在現代醫學中,凡多種原因引起的肝脾腫大、腹盆腔腫瘤、增生型腸結核等,多屬“積”之範疇;胃腸功能紊亂、不完全性腸梗阻等原因所致的包塊,則與“聚”關係密切[8]

積聚現常分爲聚證肝氣鬱結證食滯痰阻證)、積證氣滯血阻積證氣結血瘀積證瘀血內結積證正虛瘀結積證)進行辨治,詳見積聚條。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41.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75.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79.
  5.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6.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31.
  7. ^ [7]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87-191.
  8. ^ [8]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79-82.

你知道嗎?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