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淋·溼熱下注證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證名 膏淋 中醫學 淋證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āo lín ·shī rè xià zhù zhèng

2 英文參考

unctuous strangury with syndrome of downward diffusion of damp-hea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定義

膏淋·溼熱下注證(unctuous strangury with syndrome of downward diffusion of damp-heat[1])是指溼熱之邪侵及膀胱,以小便渾濁如米泔水或滑膩如膏脂,尿頻急淋漓澀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爲常見症的膏淋證候[1]

4 膏淋·溼熱下注證症狀

小便渾濁如米泔水或滑膩如膏脂,尿頻急淋漓澀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1]

5 膏淋·溼熱下注證的治療

5.1 方藥治療

5.1.1 方一

膏淋·溼熱下注證治宜清熱利溼,分清泄濁[2]

膏淋·溼熱下注證可用程氏萆薢分清飲[備註]程氏萆薢分清飲(《醫學心悟》):萆薢車前子茯苓蓮子心、菖蒲、黃柏丹蔘白朮加減治療。方中萆薢、菖蒲清利溼濁;黃柏車前子清熱利溼白朮茯苓健脾除溼;蓮子芯、丹蔘清心活血通絡,使清濁分,溼熱去,絡脈通,脂液重歸其道。若少腹脹,尿澀不暢者,加烏藥青皮小便挾血者,加小薊草、藕節茅根[2]

5.1.2 方二

程氏萆薢分清飲(程鍾齡《醫學心悟》)加減處方萆薢30克,石葦20克,黃柏12克,車前子15克,石菖蒲10克,蓮子心12克,茯苓12克,滑石30克,丹蔘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5.1.3 方三

膏淋溼熱蘊蒸下焦所致者[3]。尿出時灼熱,澀痛較虛症明顯[3]。《醫碥·淋》:“膏淋溼熱傷氣分,水液渾濁,如膏如涕如米泔。”治宜清利溼熱爲主[3]。方用萆薢飲八正散海金沙散[3]

5.1.4 中成藥

萆薢分清丸,每次9克,每日3次。

5.1.5 單方驗方

乳糜尿方(賴天松等《臨牀奇效新方》)處方:石葦、萹蓄萆薢劉寄奴雞血藤各30克,茯苓生地黃各12克,紅花10克。水煎服。

5.2 食療

5.2.1 治法

膏淋·溼熱下注證患者食療清熱利溼,分清泄濁[4]

5.2.2 推薦食材

膏淋·溼熱下注證患者建議食用車前子茯苓蓮子心小薊藕節白茅根[4]

5.2.3 推薦食療

[4]

1.小藕蓮車湯:小薊15~30g,蒲公英15~30g,藕節50~100g,車前子15~30g,將以上食物放入鍋內煎煮30分鐘以上,食用煎煮後的汁液。

2.小英花茶小薊15g,蒲公英15g,金銀花10g,泡水代茶飲

5.3 鍼灸治療

5.3.1 方一

[5]

治法:宜清熱利溼,分清瀉濁。

選穴:以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陰脾經穴爲主。取膀胱俞中極腎俞命門陰陵泉三陰交穴。淋證膀胱氣機不利爲主,故取膀胱俞中極以疏利膀胱氣機。腎俞命門補腎固澀。三陰交陰陵泉實者分清泌濁;虛者滋補脾腎,以達補虛固澀之功。

隨證配穴小便混濁如膏者,加灸氣海俞百會

刺灸方法:針用平補平瀉法;或瀉法。

5.3.2 方二

膀胱俞中極陰陵泉行間太溪等穴爲主,加灸氣海俞百會[6]

6 關於膏淋

膏淋(stranguria due to chyluria[7]、unctuous strangury[7])爲病名[7]五淋之一。又名肉淋[7]。是指以小便渾濁如米泔水或滑膩如膏脂爲主要表現的淋證[7][7]膏淋多因腎虛不固或溼熱蘊蒸下焦所致[7]

膏淋可見於西醫的乳糜尿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等疾患[7]

詳見膏淋條。

7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33-238.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01.
  4. ^ [4]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92-95.
  5. ^ [5] 石學敏主編.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00-103.
  6. ^ [6]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47.
  7. ^ [7]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治療膏淋·溼熱下注證的方劑

查看更多

治療膏淋·溼熱下注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