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迴腸吻合術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手術名稱

迴腸膀胱成形術

2 別名

膀胱迴腸吻合術;bladder to ileum anastomosis

4 ICD編碼

57.8712

5 概述

早在1941年Scheele即利用迴腸擴大膀胱獲得成功,但直至1953年Cibert報道一組迴腸膀胱成形術的病例後,此手術才逐漸開展起來。本手術的基本方式是取一段帶系膜的遊離迴腸襻與膀胱吻合,藉以擴大膀胱的容量和維持正常的排尿途徑。吻合的類型較多,常用的有貓尾形、L形、U形、環形和帽形等(圖7.10.8-1)。本手術的主要優點是保留了膀胱三角區和正常的排尿途徑,避免了尿流改道引起的併發症和生活不便。此外,與乙狀結腸膀胱成形術相比,迴腸血供豐富,則術後吻合口癒合較好;迴腸系膜的活動度較大,手術適用範圍大,易於吻合操作;迴腸的管腔內滅菌比較容易,則術前腸道準備較爲簡便。主要缺點是:迴腸壁較薄,肌層不如結腸發達,即排空能力較差,術後易發生無張力性擴張,易出現大量殘餘尿,引起或加重泌尿系感染和腎功能損害;迴腸粘膜分泌的粘液較多,術後易發生排尿堵塞和結石形成;術後的腹腔併發症也比乙狀結腸膀胱成形術發生率高。由於這些特點,本手術現已很少採用。甚至最初採用本手術的一些作者,也陸續改用乙狀結腸膀胱成形術

6 適應

迴腸膀胱成形術適用於:

1.結核性膀胱攣縮(即膀胱結核瘢痕化)者。但必須是:結核腎已切除及其術後正規抗結核治療半年以上、全身結核病竈已得以控制非炎症性尿頻(即尿常規無膿細胞,尿結核桿菌陰性膀胱檢查結核結節潰瘍)、膀胱容量<100ml、已無尿痛、尿道括約肌功能良好、無尿道狹窄和腎功能基本正常者。

2.間質性膀胱炎、放射性膀胱炎所致膀胱容量嚴重縮小者。

3.輸尿管結腸吻合術後出現不良反應,但其膀胱尿道病變已恢復正常者。

4.因膀胱腫瘤施行膀胱部分切除術後容量過小,但膀胱三角區正常並經長期觀察未見腫瘤復發者。

7 禁忌症

1.小兒結核性膀胱攣縮者。因其結核腎切除後,如無對側腎積水,則經抗結核治療半年以上其膀胱容量可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大,故不宜施行膀胱成形術。

2.尿道狹窄膀胱頸梗阻尚未治癒或無法治癒者。

3.尿道括約肌功能不全者。

4.結腸存在結核炎症、憩室、息肉和其他疾病者。

5.全身(如腹膜腸繫膜淋巴結、腸、肝、肺和胸膜等處)或泌尿生殖結核病竈尚未穩定者。

6.膀胱腫瘤術後觀察時間過短者。

7.腎功能嚴重受損,估計術後腎臟難以負擔廢物排泄和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者。

8.輸尿管口狹窄或反流者,若切斷輸尿管下端後再與迴腸吻合,則由於任何類型的輸尿管迴腸吻合的抗反流作用均不滿意,術後因反流存在必然會引起或加重尿路感染和腎功能損害。因此,存在輸尿管口狹窄或反流者,應選用乙狀結腸膀胱成形術

8 術前準備

乙狀結腸膀胱成形術相同,但不必進行鋇劑灌腸和(或)結腸鏡檢查。同樣需要高度重視控制尿路感染、改善腎功能穩定全身及泌尿生殖系的結核病竈。

9 麻醉體位

持續硬脊膜外腔阻滯麻醉。平臥位,墊高臀部。

10 手術步驟

10.1 1.探查腹腔

取臍下正中切口,進入腹腔。探查腹腔內有無結核病變,尤其是回盲部、末段迴腸及其系膜是否正常。

按常規切除闌尾。育齡女病人應行雙側輸卵管結紮術,以免術後妊娠子宮壓迫擴大的膀胱迴腸襻而產生不良後果。

10.2 2.顯露膀胱

暫時縫合關閉腹膜切開處,以便在腹膜外進行膀胱分離。切除瘢痕攣縮的膀胱逼尿肌,使殘存的膀胱呈碟形。

10.3 3.遊離迴腸

迴腸末端距迴盲瓣約10cm處,取長約15cm的遊離迴腸襻,用以成形膀胱。先將此段迴腸的系膜呈扇形切開,注意保留2條以上的弓狀血管,以維持腸管的良好血供(圖7.10.8-2)。用細絲線結紮系膜分離緣的出血點。以等滲鹽水衝淨腸腔內容物,再用1%新黴素沖洗2~3次,並暫時保留1%新黴素液於腸腔內。

10.4 4.恢復迴腸連續性

在遊離迴腸襻的前上方,將切斷的迴腸近、遠端行端端吻合,即恢復腸管的連續性。

10.5 5.迴腸-膀胱吻合

U形和環形吻合後,常有部分尿液沿順蠕動方向在腸管內積聚,使該迴腸襻逐漸擴大和伸長,造成殘餘尿增多和尿瀦留。因此,目前臨牀上常採用帽形和L形迴腸-膀胱吻合。現以帽形吻合法介紹之。

先將遊離迴腸襻的對系膜緣腸壁全層剪開,使之成爲片狀(圖7.10.8-3)。然後迴腸襻創緣與膀胱碟形創緣吻合。先吻合後壁,後吻合前壁。即用細絲線間斷縫合吻合口的後壁外層,再用3-0可吸收線間斷縫合內層(膀胱粘膜層和迴腸粘膜層);後壁吻合完畢,經尿道插入三腔氣囊導尿管(F18或F20)抵達成形膀胱迴腸襻內。在恥骨上方,於成形膀胱迴腸襻內留置造口管,以便術後沖洗。再用3-0可吸收線間斷縫合吻合口前壁的內層,最後用細絲線間斷縫合吻合口前壁的外層(圖7.10.8-4)。迴腸-膀胱吻合口應>4cm,以免術後發生吻合口狹窄及其併發症。

10.6 6.關閉後腹膜

用鄰近的盆腔腹膜覆蓋迴腸-膀胱吻合口,使此段遊離迴腸襻、膀胱迴腸-膀胱吻合口均置於腹膜外,並確保皆無張力、受壓和扭曲。用細絲線間斷縫合盆腔腹膜切口間隙和腸繫膜缺損處,以預防術後發生內疝。

10.7 7.放置引流

恥骨後留置橡皮引流條或雙腔引流管

10.8 8.縫合切口

常規縫合腹壁切口

11 中注意要點

1.遊離膀胱時,應儘量多地保留覆蓋膀胱後壁的腹膜,以期能牢靠地縫合迴腸-膀胱吻合口後壁。切除的膀胱組織不宜太少,否則病變組織保留過多,術後因瘢痕攣縮極易發生迴腸-膀胱吻合口狹窄;反之,如果切除過多,不僅在迴腸-膀胱吻合時操作困難,而且術後病人的排尿感覺控制排尿的能力均會受到損害。因此,通常以切除整個膀胱的1/2爲宜。切除時,應儘可能多地保留膀胱的後壁和側壁,以維持膀胱神經支配。

2.術中應徹底沖洗遊離的迴腸腸腔,並避免其內容物外溢,以免污染腹腔而術後發生腹膜炎腹腔膿腫等併發症。輸尿管-迴腸吻合時,應保留輸尿管的良好血供,避免輸尿管扭曲,吻合口應無張力,輸尿管支架管固定牢靠。遊離的迴腸襻,亦應無張力,血供良好,其系膜無扭曲和受壓。

12 術後處理

1.禁食、輸液2~3d。必要時,持續胃腸減壓。肛門排氣後,停止胃腸減壓,進流質飲食。3~4d後改半流質飲食。

2.應用有效抗生素1~2周,防治感染。如系膀胱結核病例,應同時使用抗結核藥物

3.將輸尿管支架管和氣囊導尿管分別接上無菌導管和玻璃瓶。必要時,用慶大黴黴素液(16萬U/等滲鹽水500ml)沖洗雙側輸尿管支架管,用1%~5%碳酸氫鈉經氣囊導尿管持續點滴沖洗迴腸襻,以免血塊、腸粘液、炎性滲出物和壞死組織等堵塞引流管腔。

4.術後9~12d拔除輸尿管支架管,術後12~14d拔除氣囊導尿管。

5.監測血液生化指標,及時發現和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

6.拔除氣囊導尿管後,觀察排尿是否通暢,有無殘餘尿。出院前,行迴腸膀胱造影,瞭解充盈情況,有無壓跡、缺損和輸尿管反流以及造影劑排出後迴腸膀胱影像

13 併發症

效果滿意者,術後病人可獲得良好的排尿功能,如尿頻明顯改善,每次排尿量>300ml,殘餘尿<30ml。停用抗生素後,其尿液亦爲無菌靜脈尿路造影證實上尿路積水明顯減輕或無加重,血液生化和腎功能正常。但是,部分病例仍存在一些併發症。

13.1 1.泌尿系感染

多見於女性。表現爲術後尿頻無明顯改善,殘餘尿>100ml,尿常規膿細胞較多,尿培養陽性,以及急性或複發性腎盂腎炎等臨牀表現。原因可能與迴腸膀胱尿液未能排空有關,術前合併慢性腎盂腎炎者尤然。處理:術後應選用有效的抗生素,必要時應採用長期、交替、聯合用藥的方法;及時排尿;排尿時,用手壓迫下腹部或者加強腹肌鍛鍊,以減少殘餘尿;殘餘尿較多者,應定期留置導尿,並及時查明原因;注意外陰部清潔,女性病人在性生活後尤應及時排尿。

13.2 2.吻合口、膀胱頸和後尿道狹窄

術後發生迴腸-膀胱吻合口狹窄,少數病例是由於手術時膀胱結核病變尚未控制,以致術後瘢痕組織增生而形成。但多見的原因則是術中切除的膀胱結核病變組織不夠充分,以致術後吻合發生狹窄。表現爲下腹部持續性鈍痛和包塊、二次排尿、殘餘尿增加、泌尿系感染症狀和高血氯性酸中毒膀胱頸和後尿道狹窄者,則以排尿困難爲主要表現。處理方法迴腸-膀胱吻合口狹窄者,應手術探查,即切開迴腸襻,將吻合口作楔形切除。爲了預防術後迴腸-膀胱吻合口狹窄,有些作者主張沿對系膜結腸帶切開遊離的迴腸襻,使之形成片狀,再與膀胱切口吻合。術後膀胱頸、後尿道狹窄者,均系術後存在的後尿道前列腺結核瘢痕增生的結果,症狀已如上述。處理:症狀較輕者,定期施行尿道擴張術症狀較重者,宜施行尿流改道術(通常是離斷迴腸-膀胱吻合口,行迴腸膀胱腹壁造口)。

13.3 3.輸尿管反流

術後迴腸膀胱造影發現,絕大多數病例均有排尿時輸尿管反流,以站立位最爲明顯。但多無症狀,勿需處理。出現症狀者,主要見於迴腸-膀胱吻合口、膀胱頸和後尿道狹窄者,處理方法同前。

13.4 4.水電解質紊亂

迴腸電解質選擇性再吸收能力較弱,術後出現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者較少。出現高血氯性酸中毒者,主要見於術前存在慢性腎功能不全者和術後出現迴腸-膀胱吻合口、膀胱頸和後尿道狹窄的病例。

13.5 5.泌尿繫結石

膀胱結石常見,腎結石次之。結石形成的原因:結腸分泌的腸粘液、鹼性尿液、殘餘尿較多和尿路感染等。因此,術後應鼓勵病人多飲水和服用金錢草藥物。如無尿路梗阻因素存在,待迴腸襻的粘膜萎縮及其分泌能力減弱後,結石形成即會減少。處理應根據結石形成的原因、部位、大小和併發症,選用適當的治療方法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