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苦蕒

活血止血 中藥材 消腫止痛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uǐ kǔ mǎi

2 中醫大辭典》·水苦蕒

水苦蕒中藥名,出自《本草圖經[1]

2.1 別名

水萵苣水仙桃草、兔子草、水接骨丹水對葉蓮[1]

2.2 來源及產地

玄蔘科植物水苦蕒Veronica anagallis-aquatica L.等的全草[1]分佈長江以北及西南、西北各地[1]

2.3 性味

苦,寒[1]

2.4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消腫止痛[1]

1.治咯血吐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胃痛風溼痹痛,閉經痛經跌打損傷咽喉腫痛[1]。煎服:3~15g[1]

2.搗敷治癰癤腫毒[1]

2.5 化學成分

本品含角胡麻苷、婆婆納苷等,及蛋白質等含氮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1]

3 全國中草藥彙編》·水苦蕒

3.1 拼音名

Shuǐ Kǔ Mǎi

3.2 別名

水仙桃草仙桃草[雲南、四川]、水接骨丹接骨仙桃草、蟲蟲草水萵苣水對葉蓮

3.3 來源

玄蔘科婆婆納屬植物水苦蕒Veronica anagalis aquatica L.和芒種草V. undulata Wall.,以帶蟲癭果的全草入藥。夏季採集有蟲癭果的全草,洗淨,切碎,曬乾或鮮用。

3.4 性味

苦,平。

3.5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解毒消腫。用於咽喉腫痛肺結核咯血風溼疼痛月經不調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跌打損傷。外用治骨折、癰癤腫毒。

3.6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3.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4 《中華本草》·水苦蕒

4.1 出處

出自《本草圖經》。

4.2 拼音名

Shuǐ Kǔ Mǎi

4.3 英文名

Herb of Undulate Speedwell

4.4 別名

半邊山、謝婆菜、水萵苣,水菠菜、大仙桃草水仙桃草仙桃草、鴨兒草、蟲蟲草、仙人對座草水對葉蓮水澤蘭、蚊子草、蚧蛙草、接骨桃、水上浮萍、水波浪、水窩窩、芒種草、二代草

4.5 來源

藥材基源:爲玄蔘科植物北水苦蕒水苦蕒的帶蟲癭果實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Veronica anagallis-aquatca L.2.Veronica undulata Wall.

採收和儲藏:夏季果實中紅蟲未逸出前採收有蟲癭全草,洗淨,切碎,鮮用或曬乾

4.6 形態

1.北水苦蕒 多年生(稀爲一年生)草本,高10-100cm。通常無毛,有的在花序軸、花梗、花萼、蒴果上有疏腺毛根莖斜走。莖直立中空,富肉質,基部略假斜。葉對生;無柄,上部的葉半抱莖;葉片多爲卵圓形或長卵形,少爲卵狀長圓形,長2-10cm,寬13.5cm,先端鈍圓或銳尖,全緣或具波狀齒。總狀花序腑生,長於葉,多花;花梗與苞片近等長,上升與花序軸成銳角;花萼4深裂,裂片卵狀披針形,急尖,長約3mm;花冠淺藍色、淡紫色或白色,直徑4-5mm,筒部極短,裂片寬卵形;雄蕊2,短於花冠子房上位,柱頭頭狀。蒴果近圓形,先端微凹,長寬近相等,常有小蟲寄生寄生果實膨大成圓球形。種子細小,長圓形,扁平,無毛。花期4-9月。

2.水苦蕒 本種與上各在體太上極個似,惟植株稍矮。葉片有時爲條狀披針形,通常葉緣有尖鋸齒;莖、花序軸、花梗、花萼和蒴果上多少有大頭針腺毛,花梗在果期挺直,橫叉開與花序軸幾乎成直角,因而花序寬過1cm,可達1.5cm;花柱也較短,長1-1.5mm。

4.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水邊及沼地。

2.生於水邊及沼澤。

資源分佈:1.分佈於長江以北及西南各地。

2.分佈於除內蒙古、寧夏、青海、西藏外的各地。

4.8 化學成份

水苦蕒全草苯甲酸(benzoic acid),原兒茶酸(qrotocatechuic acid),咖啡酸(caffic acid),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異阿魏酸(isoferulic acid),桃葉珊瑚甙(aucuboside),梓醇(catalpol),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tose),蔗糖(su-crose)[1],4-甲氧基高山黃芩素-7-O-D葡萄糖甙(4-methyoxys-cutellarein-7-O-D-glucosde),6-羥基木犀草素-7O-D-葡萄糖甙(6-hydroxyluteolin-7-O-D-glucoside),6-羥基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甙(6-hydroxyluteolin-7-O-diglucoside),大波斯菊甙(cosmosi-in)和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cynaroside)[2]。

4.9 性味

味苦;性涼

4.10 歸經

歸肺;肝;腎經

4.11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止血。主感冒咽痛;勞傷咯血痢疾血淋月經不調;瘡腫;跌打損傷

4.1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或研末。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4.13 各家論述

1.《貴州民間方藥集》:解熱利尿

2.《四川中藥志》:治跌打損傷,勞傷咳血咳嗽,虛弱及疝氣

3.《貴州草藥》:和血止痛,通經止血。治吐血經閉,跌打紅腫。

4.《陝西中草藥》:止血,止痛,活血消腫,清熱利尿,降血壓。治咯血風溼痛,胃痛跌打損傷骨折,癤癰,無名腫毒痛經月經不調咽喉腫痛高血壓

4.14 摘錄

《中華本草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