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授散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én shòu sǎn

2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神授散

2.1 處方

青皮(去白)、桂心、牡丹皮、陳橘皮(去白)、白芍藥,各五兩;紅花一兩半,百合(水浸洗)、乾薑(炮)、甘草(炙)、當歸川芎,各二兩;神僸(炒)、人蔘去蘆)、麥櫱(炒),各三兩。(一本不用紅花

2.2 炮製

上爲末。

2.3 功能主治

治產後一切疾病,不問大小,以至危篤者。

2.4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個,煎至七分,空心服。

2.5 注意

孕婦不得服。

2.6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3 《局方》卷九(續添諸局經驗祕方

3.1 方名

神授散

3.2 組成

青皮(去白)5兩,桂心5兩,牡丹皮5兩,陳橘皮(去白)5兩,白芍藥5兩,紅花1兩半,百合(水浸洗)2兩,乾薑(炮)2兩,甘草(炙)2兩,當歸2兩,川芎2兩,神曲(炒)3兩,人蔘去蘆)3兩,麥糵(炒)3兩(一方無紅花)。

3.3 主治

產後一切疾病,不問大小,以至危篤者。

3.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1個,煎至7分,空心服。

3.5 製備方法

上爲末。

3.6 用藥禁忌

孕婦不得服。

4 三因》卷十

4.1 方名

神授散

4.2 別名

青囊神授散

4.3 組成

川椒2斤(擇去子併合口者,炒出汗)。

4.4 功效

殺蟲

4.5 主治

傳屍勞氣。痹,腎冷腰痛外腎溼癢

4.6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空心米湯調下。須痹暈悶少頃。如不能禁,即以酒糊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空心服。

4.7 製備方法

上爲末。

4.8 臨牀應用

傳屍勞:昔人嘗與病勞婦人交,婦人死,遂得疾,遇一異人云:勞氣已入髒。遂與此方,令急服二斤,其病當去。如其言服之,幾盡,大便出一蟲,狀如蛇,自此遂安。續有人服之,獲安濟者多矣。

4.9 附註

青囊神授散(《醫鈔類編》卷十三)。本方改作丸劑,名“神授丸”(見《直指》)。

5 《朱氏集驗方》卷十

5.1 方名

神授散

5.2 組成

當歸芍藥蓬莪術神曲、麥糵、青橘皮三棱

5.3 功效

破血瘕與血積

5.4 主治

室女月經不調,變生百病。

5.5 用法用量

每服1-2錢,溫酒送下。一方留神曲作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5.6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5.7 附註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通經散”。

6 普濟方》卷二一二

6.1 方名

神授散

6.2 組成

石榴(焙乾)。

6.3 主治

久痢不愈。

6.4 用法用量

每服3-4錢,米湯調下。

6.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7 《活人心統》卷一

7.1 方名

神授散

7.2 組成

草烏1斤或半斤。

7.3 主治

久年痹麻木,或歷節走氣疼痛,諸風手足不仁

7.4 用法用量

每服5分,冷風溼氣,以生薑湯調下;上木下痹,以蔥湯調下;四肢,用酒調下。

7.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袋1個,先入豆腐將半,卻將末藥入在中間,再入豆腐花湊滿包起,壓幹,放鍋中煮1宿,其草烏即堅如石,取出曬乾,爲細末。

8 張氏醫通》卷十五

8.1 方名

神授散

8.2 組成

人牙(酥炙)5錢,苦蔘5錢,紫草6錢,生地黃6錢,犀角(鎊)6錢,麥門冬去心)6錢,黃芩(酒炒)2錢,燒人矢(童男者)2錢。

8.3 主治

黑陷咬牙,昏熱悶亂,煩躁不寧。

8.4 用法用量

每服1錢5分,醇酒調下,日2次,夜1次。良久痘起光潤而惡候除,不能飲酒者,糯米飲調服

8.5 製備方法

上爲散。

9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吉林、哈爾濱方)

9.1 方名

神授散

9.2 組成

紅花1兩,沒藥3錢,當歸1兩,兒茶3錢,雄黃3錢,白芷3錢,肉桂1錢,乳香5錢,硃砂1錢,川軍5錢,血竭4錢,梅片4分,麝香4分。

9.3 功效

活血散瘀,消腫止痛。

9.4 主治

跌打損傷,青紫腫疼,瘀血不散,終釀潰爛。

9.5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用黃酒或童便爲引。

9.6 製備方法

上除麝香梅片硃砂各另細研外,餘均研爲細面,於一處調勻,用玻璃瓶貯存之。

9.7 用藥禁忌

忌食生冷油膩。孕婦忌服。

10 魏氏家藏方》卷七

10.1 方名

神授散

10.2 組成

雞冠花生薑(去皮)各等分

10.3 主治

大便下血不止。

10.4 用法用量

白湯調下,不拘時候。

10.5 製備方法

上於沙盆內爛研,捻作餅子,焙乾,爲細末。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