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放線菌病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èi fàng xiàn jūn bìng

2 英文參考

pulmonary actinomycosis

3 概述

放線菌病(actinomycosis)是由放線菌引起的慢性化膿性感染,病變以多發性膿腫竇道形成,分泌物含有硫黃色顆粒膿液爲特徵,易形成纖維化。頸面部和胸腹部病變約佔1/3。肺臟罹患放線菌感染,稱爲肺放線菌病

放線菌爲正常人口腔齲齒扁桃體隱窩中的常存菌。多數由於口腔衛生不良,吸入含有放線菌顆粒的分泌物而發病。也可來自血行播散或腹部病竈的直接蔓延。本菌在厭氧條件下瓊脂培養,生長球形菌落。在組織內呈色黃顆粒,通稱“硫磺顆粒”,系由菌絲纏結而成。鏡檢爲革蘭陽性的0.5~1.0μm的菌絲團,四周菌絲呈放射狀排列,菌絲末端膨大呈棒狀。

青黴素肺放線菌病的首選藥,劑量宜大。部分患者由於硬結變化廣泛,纖維變性部位的血管較少,故療效較差,療程應長。胸壁膿腫膿胸必須切開引流。久治不愈的放線菌性肺肉芽腫、纖維化、支氣管擴張、胸壁或肋骨病變、瘻管等可採用手術切除。

4 疾病名稱

肺放線菌病

5 英文名稱

pulmonary actinomycosis

6 分類

呼吸科 > 感染性疾病 > 肺真菌病

7 ICD號

A42.0

8 流行病學

肺放線菌病在世界各地均有發現,爲散發,屬內源性疾病,而非傳染病。本病可見於任何年齡,但多見於15~35歲。

9 病因

放線菌屬原核生物,具有細菌的特徵,其增殖不是孢子形成或絲狀芽生,而是通過細菌分裂複製,絕大多數爲厭氧菌兼性厭氧菌,因此在無氧環境生長最好,在組織生長則緊密聚集在一起,肉眼可見,稱爲顆粒,以色列放線菌是最常見病原菌,其他如賴氏放線菌、粘放線菌等也可致病。

放線菌常寄生人體口腔黏膜、牙齦扁桃體結腸等處。當機體抵抗力下降,可因口腔分泌物吸入而侵入呼吸道,首先在支氣管內引起病變,再侵入肺實質,亦可由於食管病變向縱隔蔓延,或腹部感染穿過膈肌波及胸膜和肺,在肺部引起化膿性肺炎,並經葉間隙、胸膜侵犯胸壁、肋骨,形成竇道。也可侵入血循環,引起全身播散。

10 病機

肺放線菌病的病理特徵是多發性膿腫瘻管、肉芽增生和纖維性變。肺部感染支氣管炎開始,病原菌入侵後,在組織內最先引起白細胞浸潤,形成多發性小膿腫,在膿腫內可見到硫磺顆粒,周圍爲類上皮細胞、多核巨細胞嗜酸粒細胞漿細胞,再外爲纖維性病變。病變累及胸膜,引起胸膜炎或膿胸,並可穿破胸壁形成瘻管膿腫穿破形成多個竇道,在膿液竇道分泌物中可以見到硫黃顆粒,病變晚期,慢性肉芽組織增生,病變鄰近組織纖維性變。本病特點爲破壞和增生同時進行,在病變結疤痊癒的同時,仍可向周圍組織擴展。

11 肺放線菌病的臨牀表現

肺放線菌病起病多緩慢,有低熱、咳嗽咳痰咯血胸痛體重下降。隨着病變的進展,肺部形成多發性膿腫時,則症狀加重。可出現高熱、劇咳、大量粘液膿性痰、且痰中帶血或大咯血,伴乏力盜汗貧血體重減輕。病變延及胸膜可引起劇烈胸痛,侵入胸壁有皮下膿腫瘻管形成,經常排出混有菌塊的硫黃色顆粒膿液瘻管周圍組織色素沉着瘻管口癒合後在其附近又可出現瘻管。肺部病變可蔓延到縱隔引起上腔靜脈綜合徵,可致呼吸或吞嚥困難,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可有肺膿腫胸腔積液體徵。蔓延至心包胸椎肋骨、膈肌,形成膈下膿腫。亦可經血行播散,侵犯腦、心瓣膜、肝、腎等器官,產生相應症狀

X線表現爲支氣管肺炎,肺實變,其間有多個小透光區。亦可表現爲團塊狀陰影,若經血行播散,則表現爲肺內粟粒性病變。晚期有肺纖維化、胸膜增厚。

13 實驗室檢查

1.血液檢查白細胞升高,血沉增快。

2.病原學檢查從痰、膿液竇道分泌物中可見直徑爲0.25~3mm的黃色顆粒。低倍鏡下觀察呈圓形,中央顏色較淡,排列成放射狀,類似孢子。將顆粒壓碎作革蘭染色,油鏡下可見革蘭陽性Y形分支細菌絲。將含有硫黃顆粒標本在厭氧條件下,置於無抗生素培養基上,可見病原菌生長,結合生化反應菌種鑑定。將培養的菌株注入小白鼠腹腔,4~6周後可見腹腔內有許多小膿腫切片可見“硫黃顆粒",鏡檢可見革蘭陽性分支菌絲。

14 輔助檢查

X線表現爲支氣管肺炎,肺實變,其間有多個小透光區。亦可表現爲團塊狀陰影,若經血行播散,則表現爲肺內粟粒性病變。晚期有肺纖維化、胸膜增厚。病變蔓延到肋骨脊椎時,可見到骨膜炎徵象,肋骨脊椎破壞。

15 診斷

根據臨牀表現及痰、膿液活檢標本找到放線菌可診斷。早期在臨牀和X線上無特徵性改變,故較難診斷。確診主要依靠微生物學組織學檢查。從膿汁、痰液或瘻管壁的組織中找到硫磺顆粒,或厭氧培養出致病菌可確診。在深部組織膿液中證實有顆粒存在,在排除真菌後有診斷意義。除培養和組織學檢查外,血清學等其他檢查無診斷價值。

16 鑑別診斷

肺放線菌病較易與肺結核支氣管癌及肺膿腫相混淆;與奴卡氏病菌病在臨牀、X線表現及致病菌形態方面頗相似,應注意鑑別。奴卡氏菌常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很少形成胸壁瘻管,痰內無硫磺顆粒,屬需氧菌。

17 肺放線菌病的治療

青黴素爲治療肺放線菌病的首選藥,劑量宜大。多數病例治療有效,部分由於硬結變化廣泛,纖維變性部位的血管較少,故療效較差,療程應長。青黴素1000萬~2000萬U/d,靜脈滴注,2~3周或病情改善後減量200萬~600萬U /d,6周後給予苄星青黴黴黴素(長效青黴素)或紅黴素口服。輕症病例總療程2~4月,重症病例6~12月,能減少復發。青黴素陽性者可選擇頭孢唑林林可黴素紅黴素藥物治療同時應進行外科引流和清創術。胸壁膿腫膿胸必須切開引流。久治不愈的放線菌性肺肉芽腫、纖維化、支氣管擴張、胸壁或肋骨病變、瘻管等可採用手術切除。

18 肺放線菌病的預防

注意口腔衛生。對病牙及扁桃體等病竈應早期治療,以清除放線菌的發源地。對於呼吸道炎症病變及胃腸道潰瘍炎症病變發生穿孔,均在早期正確處理,避免形成放線菌的慢性感染病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