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痰火鬱結證

耳鳴、耳聾 中醫耳科 中醫證名 耳鳴 中醫耳鼻喉科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ěr míng ·tán huǒ yù jié zhèng

2 英文參考

tinnitus with phlegm-fire stagnation patter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耳鳴·痰火鬱結證(tinnitus with phlegm-fire stagnation pattern)是指痰火鬱結,以耳鳴耳中脹悶,頭重如裹,常伴胸悶或脘滿、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無味、大便不爽,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爲常見症的耳鳴證候[1]

4 耳鳴·痰火鬱結證症狀

耳鳴·痰火鬱結證患者兩耳蟬鳴不息,或“呼、呼”作響,時輕時重,有時閉塞憋氣,聽音不清,頭昏沉重,或見頭暈目眩胸中煩悶、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無味、脅痛、喜得太息、耳下脹痛、二便不暢。舌紅,苔薄黃而膩,脈象弦滑。[2][3][4][4]

5 證候分析

素有痰火鬱結,壅阻清竅,故耳鳴如潮,時輕時重,甚則氣閉失聰[4]

痰火上冒於頭,故頭重頭昏[4]

痰濁中阻,氣機不運則胸悶、痰多、喉中不爽、喜得太息[4]。影響健運則口苦、二便不暢[4]

火鬱結,氣機不利,故胸脘滿悶[4]

痰火上湧,故嘔吐痰涎[4]

痰火壅阻,肝膽經絡不暢故耳下脹痛[4]

二便不暢乃痰溼阻滯脾胃,熱傷胃津之證[4]

火重於痰則口苦,痰重於火則口淡[4]

口苦舌紅苔黃膩,脈弦滑,均爲痰火之證[4][4]

6 耳鳴·痰火鬱結證的治療

6.1 方藥治療

6.1.1 治法

耳鳴·痰火鬱結證治宜化痰清火、和胃降濁。

耳鳴·痰火鬱結證治宜清降痰火[4]

6.1.2 方一

[4][4]

可用溫膽湯[備註]溫膽湯(《備急千金要方》):半夏橘皮甘草枳實竹茹生薑茯苓加減治療:方中用陳皮半夏燥溼化痰茯苓淡滲利溼竹茹枳殼清胃降濁。痰多加膽星海浮石化痰;鬱結甚加浙貝母天花粉清化;失眠遠志龍骨;膈上煩熱桔梗山梔豆豉。熱甚加黃芩黃連瀉火;如痰多胸悶大便不暢,可用礞石滾痰丸[備註]礞石滾痰丸(《養生主論》):青礞石沉香大黃黃芩朴硝以降火逐痰。

火鬱結所引起耳鳴、耳聾,多屬實證。若因惱怒轉加,可選用柴胡青皮連翹鬱金柴胡疏肝散[備註]膈下逐瘀湯(《醫林改錯》):五靈脂當歸川芎桃仁丹皮赤芍藥烏藥延胡索甘草香附紅花枳殼,以疏肝解鬱,效果更佳。

至於溼痰中阻,清陽不振,濁氣上壅所致耳鳴、耳聾,與此迥別。治應健脾昇陽,詳見“清氣不升”型。

6.1.3 方二

主方:清氣化痰丸吳昆醫方考》)

加減處方陳皮6克,北杏仁12克,枳實12克,黃芩12克,瓜蔞仁12克,茯苓15克,膽南星15克,制半夏12克,甘草6克。水煎服。痰多黃稠者,加天竹黃12克。熱甚者,加黃連15克。

6.1.4 方三

加味二陳湯二陳湯是治溼痰之主方,益以黃芩黃連枳實之類是取其清熱之功,加入杏仁瓜蔞仁膽南星之屬,則除痰之力更強[4]

6.1.5 方四

柳寶詒醫案》卷五:病後漸覺耳聾舌強甚至兩竅俱窒。據述服補藥而漸重,此由痰氣阻窒清竅,病久恐難得愈。姑與泄痰宣竅法。蒼耳予、白芥子遠志炭、橘紅、幹菖蒲、陳膽星、黑山梔、歸身片、川貝、廣鬱金茯苓刺蒺藜、姜竹茹

6.1.6 中成藥

(1)礞石滾痰丸,口服,每次l瓶,每日2次。(2)複方蛇膽川貝末,口服,每次l瓶,每日2次。

6.2 鍼灸治療

翳風聽宮俠溪中渚等穴爲主[5]。痰熱鬱結配豐隆勞宮[5]

6.3 氣功療法

(1)凡屬痰火內盛,阻滯清竅致聾鳴者,可用下述方法氣功治療:

①伸足坐定,以兩手拒地,用力撐起上身,低頭躬身,同時用力扳起腳夾3次,咽津而降至幽陰,二十四度後,再行靜功,意存肚臍,運尾閻氣八九度後,人靜。

②意存痰火阻滯處,次用意推開大腸九曲,向肛門散去,以順其氣;次以手按於兩乳下按揉數次,定神養氣,然後着意將胸前痰火剝開向兩側分散,復想上焦氣降下焦,則脯自通,而痰火自化。(2)“鳴天鼓”:將兩手掌心緊貼兩耳,兩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對稱橫按在枕部,兩中指相互接觸,再將兩食指翹起疊在中指上面,然後把食指從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對叩擊腦後枕部,此時可聞宏亮清晰之聲如擊鼓。先左24次,再右24次,最後兩手同時叩擊48次;每天可以多次施行。(3)凡精神抑鬱,情緒不安,脅肋脹痛者,可選用:

①以手中指壓於耳竅上,突然一放,隨壓隨放多次,或以手掌輕輕捂住整個耳部,加以搖動,以引其氣。

②於每日醜寅時正坐定,將兩手臂向兩側儘量伸直,然後將頭向左右各挽動42次,吐濁納清,叩齒咽津。(4)凡屬年老體衰,氣血虛損者,可行“導引法”。方法:兩手按耳輪,一上一下摩擦之,每次可作15分鐘。

7 關於耳鳴

耳鳴(tinnitus)爲病證名[5]。即耳中鳴響[6],是指以無相應聲源時自覺耳中或頭顱有鳴響聲爲主要表現的耳病[6]。它是多種耳科疾病的症侯羣之一,但也可單獨成爲一個疾病[6]

外科證治全書》卷二:“耳鳴者,耳中有聲,或若蟬鳴,或若鐘鳴,或若火熇熇然,或若流水聲,或若簸米聲,或睡着如打戰鼓,如風入耳。”

文獻常把耳鳴、耳聾並列:

醫學入門》卷五:“耳鳴乃是聾之漸也。”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更明確指出:“耳鳴者,聾之漸也,惟氣閉而聾者,則不鳴,其餘諸般耳聾,未有不先鳴者。”

耳鳴現常分爲風邪外襲證肝火上擾證、痰火鬱結證、腎精虧虛證脾胃氣虛證等證型。

詳見耳鳴條。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60-264.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70.
  4. ^ [4]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5-29.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38.
  6. ^ [6]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5.

治療耳鳴·痰火鬱結證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