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散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ǔ wèi zǐ sǎn

2 概述

五味子散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十三首。

3 太平聖惠方》卷六方之五味子散

3.1 處方

五味子白石英鍾乳粉、桂心、桑白皮蘇子(微炒)、麥門冬各一兩,紫菀三分,陳皮一兩半,炒杏仁三十枚[1]

五味子半兩,桂心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款冬花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紫蘇莖葉1兩,乾薑半兩(炮裂,銼)。

五味子30克 白石英30克(細研)鍾乳粉30克 桂心30克 桑根白皮30克(銼)紫菀22克(去苗土)紫蘇子30克(微炒)麥門冬30克(去心)陳橘皮45克(湯浸,去白,焙)杏仁30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3.2 製法

上藥爲末[1]

3.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六方之五味子散主治肺氣不足,心胸煩滿喘促咳嗽[1]

肺傷風冷,背寒,語聲嘶不出,咳嗽氣急。

3.4 用法用量

每服四錢,加生薑半分,大棗三枚,糯米五十粒,水煎[1]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稍熱服

每服12克,加生薑4克,大棗3枚,糯米50粒,用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溫服

3.5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六

4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六方之五味子散

4.1 組成

五味子、桂心各一兩,炙甘草紫菀麻黃細辛各三分,炮姜二分,陳皮半兩[1]

五味子1兩,桂心1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細辛3分,乾薑2分(炮裂,銼),紫菀3分(去苗土),麻黃3分(去根節),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4.2 製備方法

上藥爲末[1]

4.3 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六方之五味子散主治氣嗽胸滿短氣,不欲飲食[1]

4.4 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加大棗一枚,水煎去渣服,日三次[1]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1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1日3次。

5 普濟本事方》卷四方之五味子散

5.1 別名

溏泄

5.2 組成

五味子二兩,吳茱萸五錢[1]

五味子2兩(揀),吳茱萸半兩(細粒,綠色者)。

5.3 主治

普濟本事方》卷四方之五味子散主治五更泄瀉[1]

主治腎泄五更泄瀉腹痛,脈弱者。

5.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陳米飲送下[1]

5.5 製備方法

同炒香爲末[1]

藥同炒香熟爲度,研細末。

5.6 臨牀應用

腎泄:頃年有一親識,每五更初欲曉時,必溏痢一次,如是數月。有人云:此名腎泄,腎感陰氣而然,得此方服之而愈。

5.7 各家論述

1.《濟陽綱目》:五味子以強腎水,補養五臟吳茱萸除脾中之溼,溼少則脾健,脾健則制水不走。

2.《醫略六書》:腎虛木旺,腹痛泄瀉每於五更寅卯之時,可知寅卯屬木,而木應乎肝,以肝主疏泄腎氣不能收攝焉。五味子斂肺,專收腎氣之虛乏,吳茱萸溫中,能平肝木之獨旺,爲散,米飲調,使肝木和平,則脾胃健旺而敷化有權,津液四布,安有五更泄瀉腹痛之患乎?

3.《本事方釋義》:五味子氣味酸鹹微溫,入足少陰,然研碎用則五味皆全,兼能入五臟也;吳茱萸氣味辛溫,入足陽明厥陰。此方治腎泄不止,而送藥以米飲者,中宮谷氣可恃,使藥性直入少陰,則所感之陰氣得辛溫之益,而腎中之陽自振矣。

5.8 附註

溏泄散(《仙拈集》卷一)。

6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六方之五味子散

6.1 組成

五味子1兩,白朮1兩,紫蘇子1兩(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1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訶黎勒1兩半(煨,用皮),桔梗1兩(去蘆頭),木香半兩。

6.2 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六方之五味子散主治肺虛勞損腸鳴切痛,胸脅逆滿,氣喘

6.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倉米半匙,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6.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7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二方之五味子散

7.1 組成

五味子3分,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紫菀1兩(洗去苗土),貝母3分(煨微黃),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麻黃1兩(去根節),麥門冬3分(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挫),赤茯苓3分,柴胡3分(去苗)。

7.2 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二方之五味子散主治上氣喘促,不得睡臥。

7.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7.4 製備方法

上爲散。

8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四方之五味子散

8.1 組成

五味子1分,甘草半分(炙微赤,銼),當歸1分(銼碎,微炒),人蔘1分(去蘆頭),白朮1分,麥門冬半兩(去心,焙),赤茯苓1分,桔梗1分(去蘆頭),前胡1分(去蘆頭),黃芩1分。

8.2 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四方之五味子散主治小兒寒熱往來,不欲乳食,羸瘦,心腹脹

8.3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1日3-4次。

8.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9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八方之五味子散

9.1 組成

五味子1兩,人蔘去蘆頭)1兩,當歸(銼,微炒)1兩,黃耆(銼)1兩,芎1兩,白茯苓1兩。

9.2 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八方之五味子散主治產後虛喘氣少不足。四肢羸困,不欲飲食。

9.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9.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10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方之五味子散

10.1 組成

五味子半兩,續斷半兩,人蔘3分(去蘆頭),紫蘇子3分,鍾乳粉1兩,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白茯苓1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白朮3分,桂心半兩,黃耆1兩(銼),熟乾地黃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紫菀半兩(洗去苗土)。

10.2 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方之五味子散主治虛勞上氣四肢羸弱,不能飲食。

10.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10.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11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九方之五味子散

11.1 別名

五味子湯

11.2 組成

五味子1兩,訶黎勒皮1兩,人蔘3分(去蘆頭),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前胡1兩(去蘆頭),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紫蘇莖葉3分,大腹皮3分(銼),麥門冬1兩(去心),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甘草3分(炙微黃,銼)。

11.3 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九方之五味子散主治虛勞氣壅,胸膈不利,喘急,每唾稠粘,不思飲食。

11.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11.5 製備方法

上爲散。

12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七方五味子散

12.1 組成

五味子3分,酸棗仁2兩(微炒),人蔘1兩(去蘆頭),白朮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耆1兩(銼),訶黎勒皮1兩,柴胡1兩(去苗)。

12.2 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七方五味子散主治虛勞煩熱,不得睡眠,脅下氣上攻,心悶。

12.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不拘時候溫服

12.4 製備方法

上爲粗散。

13 太平聖惠方》卷十四方之五味子散

13.1 組成

五味子3分,細辛1分,貝母半兩(煨令微黃),柴胡半兩(去苗),桑根白皮3分(銼),射干半兩,陳橘皮1分(湯浸,去白瓤,焙),甘草1分(炙微赤,銼)。

13.2 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十四方之五味子散主治傷寒後,肺痿上氣痰嗽多唾稠粘,胸膈不利

13.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13.4 製備方法

上爲散。

14 幼幼新書》卷七引萬全方之五味子散

14.1 組成

五味子半兩,當歸(微炒)半兩,赤芍藥半兩,白朮半兩,茯神1分,陳皮1分,桂心1分,甘草(炙)1分。

14.2 主治

幼幼新書》卷七引萬全方之五味子散主治小兒夜啼及腸痛,至夜輒極,狀似祟。

14.3 用法用量

每用散1錢,水1盞,煎5分,去滓溫服

15 聖濟總錄》卷六十五方五味子散

15.1 組成

五味子3分,黃耆(細銼)3分,甘草(炙,銼)1分,人蔘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乾薑(炮)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白朮半兩。

15.2 主治

聖濟總錄》卷六十五方五味子散主治咳嗽鼻塞清涕,顫掉緩弱,少氣不足,時時欲嘔。

15.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生薑烏梅湯調下。

15.4 製備方法

上爲散。

1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3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