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預防控制技術指南(試行)

傳染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 法規文件 傳染病 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rén gǎn rǎn dòng wù yuán xìng liú gǎn yù fáng kòng zhì jì shù zhǐ nán ( shì xíng )

2 基本信息

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預防控制技術指南(試行)》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於2021年7月1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預防控制技術指南(試行)的通知》印發,供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中國疾控中心參照執行。

3 發佈通知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預防控制技術指南(試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中國疾控中心:

爲進一步指導全國科學規範做好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的預防控制工作,我委組織研究制定了《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預防控制技術指南(試行)》。現印發給你們,供參照執行。

附件: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預防控制技術指南__(試行)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2021年7月15日

4 全文

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預防控制技術指南(試行)

甲型流感病毒具有基因多樣性和宿主多樣性,不同亞型的甲型流感病毒有相對固定的動物自然宿主,但某些亞型病毒也常出現跨動物種傳播。人類流感病毒,亦稱爲季節性流感病毒,包括在人羣中循環並呈季節性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目前爲H1N1和 H3N2 亞型)和乙型流感病毒。而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則是指動物甲型流感病毒(如 H5N1 和H7N9 等亞型)突破種屬屏障所致的人類感染或疾病。這類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所致人類感染,可導致嚴重疾病,並會造成一定規模的暴發。動物源性流感病毒還偶可引發全球流感大流行,如 2009 年發生的動物源性H1N1亞型流感流行。

及時、敏感地發現、識別和調查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例,加強病毒變異的實驗室分析,做好病例管理,加強密切接觸者的追蹤和管理,以及可疑暴露人羣的判定和管理,對於監控和評估病毒的人際傳播能力,減輕動物源性流感對人羣健康和畜禽養殖業的危害和影響,做好流感大流行預警和應對準備,均十分重要。爲指導各地科學有序地開展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的防控工作,規範病例報告、診斷、調查、溯源、感染預防和疫情風險溝通等防控措施,特制定本防控技術指南。

4.1 一、適用範圍

(一)本指南適用於我國或境外已發現和未來可能發生的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疫情的報告、調查、實驗室檢測、診斷確認風險評估、病例管理、公衆交流和健康教育相關措施。

(二)本指南用於指導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的散發病例或共同暴露所致聚集性病例以及非持續性人際傳播聚集性疫情的防控和處置。動物源性流感病毒一旦出現持續人際傳播,則需啓動國家相關預案,進行防控和應對。

(三)本指南用於指導我國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疾控機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開展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疫情的處置和防控工作;高校和各類研究機構在科研活動中發現的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疫情的處置和防控工作,參照本指南執行。

4.2 二、疾病概述

4.2.1 (一)病原學。

甲型流感病毒是單股、負鏈、分節段的RNA 病毒,共有8個不同的 RNA 節段,編碼至少 14 種蛋白。其位於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NA)蛋白,在病毒感染複製中發揮重要作用。其中,HA蛋白可通過與宿主細胞表面特異性受體結合,介導病毒侵入宿主細胞的過程。不同亞型流感病毒 HA 蛋白的宿主細胞受體結合特性不同,人(季節性)流感病毒主要與人或動物上呼吸道上皮細胞表面的α-2,6 半乳糖唾液酸受體相結合,而禽流感病毒主要與腸道細胞表面的α-2,3 半乳糖唾液酸受體相結合。NA 蛋白的主要作用是使宿主細胞內的病毒顆粒釋放,繼續感染新的宿主細胞,造成流感病毒宿主動物體內擴散。此外,HA 和 NA 還是甲型流感病毒分型的標誌,已發現HA有 18 種,NA 有 11 種。水禽是甲型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除了A(H17N10)和 A(H18N11)亞型流感病毒僅在蝙蝠中發現外,幾乎所有其他亞型甲型流感病毒都可在水禽中分離得到。甲型流感病毒宿主非常廣泛,除了人和禽,甲型流感病毒還能感染多種哺乳動物,包括豬、馬、貓以及海洋哺乳動物等。流感病毒變異以甲型最爲頻繁,包括抗原漂移(antigenicdrife)和抗原轉變(antigenic shift)。抗原漂移是指流感病毒亞型內部經常發生的小變異,是量變過程,每次抗原性漂移常帶來不同程度的流行。抗原轉變是指流感病毒較大幅度突變基因重排而產生新亞型,由於宿主免疫系統不能清除新的變異病毒而易造成新型流感的大流行。我國目前已發現和確認的人感染新型(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有:豬源H3N2、歐亞類禽豬源H1N1,禽源 H9N2、H5N1、H7N9、H10N8、H5N6、H6N1、H7N4,國際上,發現和確認感染人的新型(動物源性)流感病毒還有豬源病毒變異株(H3N2v,H1N1v,H1N2v),禽源H7N2、H7N3、H7N7、H10N7等;造成 2009 年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甲型H1N1 病毒[Pandemic(H1N1)2009],即是來源於禽、豬和人的流感病毒重配株。甲型流感病毒紫外線和加熱敏感,通常在56℃溫度下,30 分鐘即可滅活病毒最適 pH 值爲7.0-8.0,當pH 值<5或>9 時病毒感染性很快被破壞。甲型流感病毒爲包膜病毒,對離子和非離子清潔劑氯化劑和有機溶劑,如乙醚乙醇甲醛鹽酸氯仿丙酮敏感。75%酒精作用5 分鐘,或1%鹽酸3分鐘均可滅活甲型流感病毒

4.2.2 (二)流行病學

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的感染來源主要爲攜帶病毒的家禽或野禽,也可以爲攜帶病毒的豬等哺乳動物。人通過接觸攜帶病毒的動物或暴露於被病毒污染環境而受到感染。人羣對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普遍缺乏特異性的獲得性免疫力。但由於流感病毒感染具有較明顯的種屬特定性,某些亞型的動物源性流感病毒僅可造成人羣中的少數個體感染和發病。這些被感染者的易感性機理尚不清楚。

感染動物源性流感一般多爲散發病例,偶見因共同暴露或“有限、非持續人際傳播”所致的聚集性病例。該病全年均可發生,但往往冬春季多發。各年齡組均可發病,但不同亞型病毒引起疾病的人羣分佈特點有所不同,如人感染H5N1 禽流感病例以青年爲主,人感染 H7N9、H5N6 和H10N8 禽流感病例以中老年人爲主,人感染 H9N2 禽流感病例則以兒童居多。各種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感染病例中,除 H7N9 禽流感病例男性病例數高於女性外,其他亞型感染病例未發現明顯的性別差異。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孕婦等人羣是發生動物源性流感重症和死亡的高危人羣。研究表明,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潛伏期比季節性流感稍長,其中人感染 H5N1 禽流感和H7N9 禽流感的潛伏期約爲2~8 天。因爲無法確定未來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感染人類的潛伏期,爲保證最大可能地發現新發感染病例,降低人際傳播風險,本指南推薦按發病前 10 天進行感染來源調查和密切接觸者管理。待調查獲得疾病特徵的明確認識後,再對最長潛伏期進行調整。人感染 H5N1 和 H7N9 禽流感的潛伏期,可參照相應的技術方案和指南文件執行。

4.2.3 (三)臨牀特徵。

不同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所致疾病臨牀表現不盡相同。H7N7、H7N3 和 H7N2 亞型主要引起人結膜炎結膜角膜炎。其他亞型主要引起人呼吸系統的疾病,可表現爲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肺炎呼吸衰竭、多臟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病例發病初期的臨牀表現與季節性流感相似,通常表現爲發熱咳嗽咽痛,可伴有頭痛肌肉痠痛和全身不適等,部分病例初期即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症狀;胸部影像學表現爲不同程度的肺部病變;輕症病例隨後好轉並痊癒,部分病例病情發展迅速,多在5-7天內出現重症肺炎,且多出現其他併發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礙。人感染H5N1、H7N9和H5N6禽流感病例以重症居多,病死率較高,而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輕症居多。人感染豬流感病毒變異株(H3N2v、H1N1v、H1N2v)的主要臨牀表現,包括發熱咳嗽咽痛、流涕、肌肉痠痛頭痛,部分病例有噁心嘔吐腹瀉症狀,大部分病例病情較輕,重症較少,偶有死亡。亦有感染者無臨牀症狀出現。

4.3 三、發現與報告

4.3.1 (一)病例定義。

4.3.1.1 1.疑似病例。

通過全國流感監測、住院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監測、不明原因肺炎監測發熱呼吸道症候羣監測監測系統,以及臨牀醫生在日常診療活動或科研機構在科研活動時,從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其他相關標本檢測甲型流感病毒通用引物陽性,但季節性流感病毒核酸陰性的,均應視爲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疑似病例。

4.3.1.2 2.確診病例。

從疑似病例呼吸道分泌物或其他相關標本分離出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或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或是深度測序鑑定爲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或雙份血清動物源性流感病毒特異性抗體滴度呈 4 倍及以上升高。

4.3.1.3 3.聚集性病例。

疑似聚集性病例是指連續 2 周內在一個場所(如家庭、工作單位、醫療機構)或一個社區內發現1 例確診病例,並同時發現1 例及以上出現相似症狀的病例,且有證據提示病例間有接觸傳播或共同的環境暴露流行病學關聯。在上述情形中,如發現2例及以上確診病例的,則可判定爲聚集性病例。

4.3.2 (二)病例發現。

目前,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例主要發現機制和途徑有:流感樣病例監測、不明原因肺炎監測、急性呼吸道感染綜合徵監測發生動物源性流感疫情後啓動的應急監測等。醫療機構在日常診療服務或研究機構開展醫學研究時,也有機會發現疑似動物源性流感病例。此外,特定人羣中發生原因不明感染性疾病暴發時也有可能發現。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醫生接診流感樣或肺炎等病例後,要有意識地詢問病例是否有動物、農貿市場等暴露史。對於有相應臨牀表現並具備可疑流行病學史的病例(尤其是在曾經發生過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疫情的地區),醫療機構應報告轄區疾控中心並及時採集病例相關標本送至所在轄區疾控中心,由轄區疾控中心將標本送至本地區國家級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實驗室接到標本後應在 48 小時內開展甲型流感病毒檢測,並進行病毒分型。對於不能分型的甲型流感病毒陽性標本,應參考《全國流感監測技術指南》,在 48 小時內將標本逐級送至國家流感中心。

4.3.3 (三)病例報告。

各地在發現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例(含疑似病例)或聚集性病例(含疑似聚集性病例)時,應進行病例個案報告,並根據風險評估情況,進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其中,人感染H5N1和 H7N9 禽流感仍按照乙類傳染病以及相應疾病的防控方案和指南等,進行病例個案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

4.3.3.1 1.病例報告。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報告系統中設立“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個案報告條目,以便於區別“其他傳染病”報告。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在發現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例(含疑似病例)時,應當於 24 小時內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並進行網絡直報,在傳染病疫情報告網頁中,選擇“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菜單進行填報,並在備註中注病毒亞型,如“HxNy”(x 和y分別代表 HA 和 NA 抗原的型別)。尚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醫療機構,應當於診斷後 24 小時內填寫並寄出傳染病報告卡,轄區疾控中心在接到報告後立即進行網絡直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獨立醫學實驗室、檢驗檢疫等機構在開展人類相關標本檢測時,檢測到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核酸陽性分離病毒,應在 24 小時內向轄區疾控中心報告,且將標本送轄區流感網絡實驗室進行復核檢測。在經轄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組織對病例進行會診後,明確診斷的病例應由轄區疾控中心在24 小時內行網絡直報。

4.3.3.2 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

若發現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聚集性病例(包括疑似聚集性病例),疾控中心要覈實疫情,並開展風險評估,在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認定事件級別後,2 小時內通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信息系統進行網絡直報,並根據事件進展,及時進行進程報告和結案報告。

4.3.3.3 3.調查信息上報。

發生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疫情後,轄區疾控中心應及時將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撰寫流行病學調查報告,並及時向同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上級疾控機構報告。各省級疾控中心應定期彙總本省份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例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報送至中國疾控中心。中國疾控中心開發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專用信息管理系統後,將另文提出信息報告要求。

4.4 四、病例診斷與管理

4.4.1 (一)病例診斷。

各省(區、市)首例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毒病例由發現地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組織省級專家組,結合病流行病學史、臨牀表現、省級疾控中心檢測結果,作出疑似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毒病例的診斷,待中國疾控中心實驗室複覈後,再作出確診病例的診斷,並由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報告國家衛生健康委。需國家級診斷專家組進行確認診斷的病例,待國家級專家組作出確診或排除診斷後,由病例報告單位進行網絡報告訂正。

各省(區、市)後續病例的診斷程序和規則,由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決定。病例的實驗室檢測結果可不需要提交中國疾控中心實驗室進行復核。

既往在我國未曾發現過的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首例病例,需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專家組,結合病例的流行病學史、臨牀表現、省級疾控中心檢測結果及中國疾控中心實驗室複覈檢測結果等,進行診斷確認

4.4.2 (二)病例管理。

4.4.2.1 1.病例隔離

對有臨牀症狀的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應儘早隔離治療。對於輕症病例,若確診時仍有臨牀症狀者,也需按規定進行隔離治療。病例隔離原則和方法如下:

(1)應當符合《醫院隔離技術規範》等有關要求。(2)對疑似或確診病例應當及時採取隔離措施,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不應在同一間病房內進行隔離治療;疑似病例進行單間隔離,經病原學確診的同亞型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可以在同一間病房隔離治療。

(3)根據目前對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毒傳播途徑的認識,建議在實施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採取飛沫防護和接觸防護等措施。具體措施包括:醫務人員進入或離開隔離病房時,應當遵循《醫院隔離技術規範》的有關要求,正確使用防護用品;原則上,病例的活動應限制在隔離病房內,若確需離開隔離病房隔離區域時,應當採取相應措施如佩戴外科口罩,防止造成交叉感染;用於疑似或確診病例的聽診器體溫計、血壓計等醫療器具應專人專用,非專人專用的醫療器具使用後應徹底清潔消毒;嚴格探視制度,原則上不設陪護。

4.4.2.2 2.解除隔離條件。

病例體溫恢復正常,臨牀症狀基本消失,呼吸道或其他排毒部位標本中,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連續2 次陰性者,可以出院。

因基礎疾病或併發症較重,需較長時間住院治療的病例,待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連續2 次陰性後,可轉出隔離病房進一步治療。兩次採樣檢測的時間間隔應超過24 小時。

4.4.2.3 3.病例救治。

(1)主要採取對症的支持性治療。

(2)抗病毒治療。應儘早應用抗流感病毒藥物。使用原則爲:在使用抗病毒藥物之前應留取臨牀標本抗病毒藥物應儘量在發病 48 小時內使用,不必等待病原學結果回報;對於臨牀認爲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的病人,即使發病超過48小時也應使用。

4.5 五、流行病學調查

病例所在地的疾控機構應在疫情報告後迅速開展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按照統一的病例個案調查表(見附件1),收集病例的相關信息。各地也可根據需要,適當調整調查表的內容。一次調查未能收集完整信息的,應進行再次病例調查或現場訪視,儘可能收集到完整的調查信息

4.5.1 (一)散發病例調查。

4.5.1.1 1.調查的組織與實施。

散發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由病例發生地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負責轄區內疫情調查的組織實施;縣級疾控機構應在接到疫情報告後 2 小時內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及時採取相應預防、控制措施,並將調查結果及時向同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上級疾控機構報告。

如果病例發生地和就診、救治醫療機構不在同一個省/地(市)/縣(區),可在上一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疾控機構協調下,或者省際間/地(市)間/縣(區)間自行通報病例相關信息後,共同開展調查。

地市級及以上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派遣調查組前往疫情發生地進行調查;地市級及以上疾控機構可應邀或受同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派遣指導疫情發生地疾控機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4.5.1.2 2.調查人員。

調查單位應當迅速成立現場調查組,制訂流行病學調查計劃,明確調查目的、調查組人員組成,確定成員任務及職責。調查組成員一般包括流行病學、臨牀、實驗室及相關工作人員。

4.5.1.3 3.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主要包括病例、病例家屬/同事/同學/朋友等相關知情者和對病例進行診治的醫務人員等。應儘可能直接對病例本人進行訪視和詢問。如因病例病情較重、死亡或其他原因無法直接調查,或當病例提供的資料不詳或有疑問時,可通過其親友、醫生、同事或其他知情者進行調查或覈實。

4.5.1.4 4.調查方法

調查方法包括對上述調查對象的訪視和詢問,查閱病例的診療記錄(病歷、化驗單、用藥等),現場實地查看病例的居住環境及可能暴露感染)的場所,如禽類、家畜等動物飼養和交易場所等。

4.5.1.5 5.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病例基本情況、發病就診經過、臨牀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和轉歸情況、病例家庭、家居和工作環境情況、暴露史、密切接觸者情況等。血清學和病例對照研究等專項調查方案另行制定。

①診療情況。疾控機構通過查閱病歷,詢問病例、知情者和接診醫生,獲得病例的完整發病就診經過,並收集了解病例的臨牀相關信息,包括臨牀表現、既往健康狀況、治療、併發症、結局等。

②病例家庭、家居和工作環境情況。通過詢問及現場調查瞭解病例家庭人員情況、家庭居住和工作場所位置、家居及工作環境,以及家禽、家畜或其他動物飼養和病死情況等。

③病例發病前 10 天內活動範圍及暴露史,主要包括:與禽、畜等動物接觸及防護情況;飼養、販賣、運輸、屠宰、捕殺、加工、處理禽、畜等動物接觸及防護情況;環境暴露情況,如在禽、畜等動物的養殖場所或有活禽攤位的農貿市場、禽畜批發市場等暴露情況;與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感染病例或其他發熱呼吸道病例的接觸情況,包括接觸方式、時間、接觸時採取防護措施情況等;旅行情況,以瞭解其是否到過有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出現的地區旅行。

目前已知我國曾報告的人感染H5N1、H7N9、H5N6、H9N2和H10N8 禽流感病毒的主要來源是帶病毒的禽類及被病毒污染環境。各地發現上述亞型流感病毒感染病例時,可重點調查病例的活禽、病死禽或相關環境暴露情況;人感染歐亞類禽H1N1豬流感病毒、人感染豬流感病毒變異株(H3N2v、H1N1v、H1N2v)的主要來源是帶病毒的豬或被病毒污染相關環境,因此,若發現上述亞型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可重點調查活豬、病死豬或相關環境暴露情況。

④病例密切接觸者情況。確定病例發病前一天至隔離治療前或死亡前的詳細活動範圍,追蹤密切接觸者。密切接觸者的判定原則見第六部分。

⑤溯源調查:對病例可能暴露的動物飼養或交易等場所,應當採集動物糞便、環境污水、籠具、食槽和宰殺用具塗拭標本等,進行病原學檢測。有條件的地區可開展病毒基因測序工作,將環境標本與病例標本病毒核酸進行比對,以進一步明確病例的感染來源。

開展病例診療和調查的醫療機構、疾控機構可參考《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例調查表—臨牀部分》和《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例調查表—流行病學部分》(附件1)進行病例臨牀診療、流行病學和實驗室檢測信息的調查、整理和報告。

4.5.2 (二)聚集性病例調查。

聚集性病例的調查組織與實施、調查人員、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等與散發病例類似。聚集性病例須由地市級或以上疾控機構參與和主導調查。通過覈實病例診斷,開展流行病學血清學和病原學調查,重點調查聚集性病例的可能感染來源,以幫助判斷是否存在人間傳播或共同暴露

4.5.2.1 1.明確診斷。

採集可疑病例的呼吸道標本(咽/鼻拭子、氣管抽取物等)、血清標本,並收集現存病例標本,進行實驗室檢測和診斷。在未明確可能的亞型時,可儘量採集更多的標本類型。

4.5.2.2 2.流行病學調查。

詳細調查病例發病前 10 天各自和/或共同的動物相關暴露史以及相互之間的接觸史,按照時間序列,記錄和分析暴露(接觸)的時間、方式、頻次和強度,判斷其可能的感染來源。

4.5.2.3 3.血清學調查。

密切接觸者:儘可能採集密切接觸者(判定原則見第六部分)接觸病例後 7 天內的第一份和接觸後2-4 周的第二份血清,通過血清學調查的結果和醫學觀察,瞭解病毒密切接觸者中是否存在人際傳播,並完善對疾病譜的瞭解。

可疑暴露者:在懷疑聚集性病例可能有共同暴露史時(判定原則見第六部分),應儘可能採集其他可疑暴露者在共同暴露後 7 天內的血清,並在 2-4 周後採集第二份血清(或者採集共同暴露後 4 周的單份血清)。

4.5.2.4 4.溯源調查。

採集所有病例的呼吸道等標本,以及可疑傳染來源如禽、畜等動物糞便和環境相關標本等進行病毒分離,將分離到的病毒進行基因測序和同源分析,以幫助判斷是否存在人際傳播或因共同暴露感染

4.5.3 (三)專項調查。

根據疫情進展和發展態勢,各級疾控機構可組織開展專項調查,如爲確定感染危險因素而開展的病例對照調查、生態學調查,爲了解人羣感染水平或隱性感染而開展的人羣血清學調查等。(四)調查資料的分析和利用。在疫情調查處理進程中,應及時對流行病學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撰寫流行病學調查報告,並及時向上級疾控機構和同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報告。

當病例數較少時,應重點分析病例可能的傳染來源、傳播途徑,爲開展風險評估提供依據。當病例數達到一定規模,可通過橫斷面描述、分析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等獲得疾病三間分佈、估算疾病的潛伏期分析宿主易感性特徵、感染/發病/死亡的危險因素,爲制定針對性預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4.6 六、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觸者的判定與管理

4.6.1 (一)可疑暴露者的判定和管理。

可疑暴露者是指,當某地出現人感染病例或動物流感疫情時,暴露於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的動物、環境,且暴露時未採取有效防護的養殖、屠宰、販賣、運輸、加工等人員。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協調並會同農業、市場監管、交通等相關部門,對可疑暴露者進行健康防護知識的宣傳和提示,囑其出現發熱腋下體溫≥37.5℃)及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時要及時就醫,並主動告知其禽、畜等動物及相關環境的接觸和暴露情況。

可疑暴露脫離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的動物、環境暴露後,應進行自我醫學觀察 10 天。如在觀察期內出現發熱腋下體溫≥37.5℃)及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時要及時就醫,並主動告知其禽、畜等動物及相關環境的接觸和暴露情況。如觀察期無異常症狀,觀察期結束前,應由轄區疾控中心採集其咽拭子等相關標本,送當地全國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進行檢測

4.6.2 (二)密切接觸者的判定和管理。

密切接觸者是指診治疑似、臨牀診斷或確診病例過程中未採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或曾照料病例的其他人員;在疑似、臨牀診斷或確診病例發病前 1 天至隔離治療或死亡前,與病例有過共同生活或其他近距離接觸情形的人員;或經現場調查人員判斷需作爲密切接觸者管理的其他人員。對密切接觸者,由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組織進行追蹤和管理。若確診病例感染的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既往已出現過人感染疫情且病毒發生明顯變異,對其密切接觸者應進行健康告知,囑其進行自我醫學觀察,醫學觀察期限爲自最後一次暴露或與病例發生無有效防護的接觸後,至少10 天(中國疾控中心將根據對疾病的新的認識,調整最長潛伏期);若確診病例感染的動物源性流感病毒爲首次發現,對其密切接觸者應進行隔離醫學觀察,醫學觀察期限爲自最後一次暴露或與病例發生無有效防護的接觸後,至少 10 天(中國疾控中心將根據對疾病的新的認識,調整最長潛伏期);若觀察期間出現發熱腋下體溫≥37.5℃)等異常臨牀表現時,應立即向相關人員進行報告,並由轄區疾控中心採集其咽拭子等相關標本,送當地全國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進行檢測陽性標本送省級疾控中心檢測複覈。如觀察期無異常症狀,觀察期結束前,應有轄區疾控中心採集其咽拭子等相關標本,送當地全國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進行檢測

4.7 七、標本採集及實驗室檢測

4.7.1 (一)標本採集。

4.7.1.1 1.病例標本

醫療機構應儘早採集病例發病早期的上呼吸道標本(如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咽漱液和鼻洗液)、下呼吸道標本(如氣管吸取物、肺洗液、肺組織標本)、發病7 天內急性期血清以及間隔 2-4 周的恢復期血清標本。如病例死亡,應當儘可能說服家屬同意屍檢,及時進行屍解剖,採集組織(如肺組織氣管支氣管組織等)標本。醫療機構採集的呼吸道標本每份不少於 3ml;血清標本每份分爲 2 管,每管不少於0.5ml。

4.7.1.2 2.環境標本

病例確診後,結合流行病學調查信息,轄區疾控中心應在病例發病前可能暴露的動物飼養或交易等場所,採集動物糞便、籠具、食槽、宰殺用具塗拭標本環境標本開展實驗室檢測,以進一步明確病例的感染來源。環境標本的採集需在開展清潔消殺工作前進行。

4.7.2 (二)標本運送。

1.採集可能爲疑似病例的患者標本後,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要立即開展流感病毒病原學檢測檢測結果呈非季節性流感病毒陽性標本依據其致病性按照 A 類或B 類感染性物質進行包裝運輸,在低溫條件下,在 48 小時內由轄區疾控中心逐級送達省級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若已排除目前已發現的所有動物源性流感病毒,則要求 24 小時內送達。2.沒有條件開展檢測的醫療機構,發現可能爲疑似病例的患者後,採集相關標本後,按照 B 類感染性物質進行包裝運輸,在低溫條件下,24 小時內由轄區疾控中心送達本地區國家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

4.7.3 (三)標本檢測策略。

4.7.3.1 1.病例標本

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收檢的呼吸道標本每份分爲3管,每管應不少於 1ml。1 管用於檢測,另外2 管用於複覈和病毒分離標本儲存應在-70℃或以下溫度,避免反覆凍融。對於甲型流感病毒通用引物檢測陽性的疑似病例,當地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應在收到標本後24 小時內進行H5、H7、H9亞型的檢測,如上述亞型檢測陰性,可繼續進行其他亞型的檢測。對於有明確流行病學接觸史的疑似病例,檢測陰性時,可再次採樣,重複檢測。

若當地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檢測結果爲非季節性流感病毒核酸陽性時,應當於 48 小時內將其中2 管呼吸道相關原始標本送達省級疾控中心網絡實驗室。若已排除目前已發現的所有動物源性流感病毒,則要求 24 小時內送達。省級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在接到送檢的非季節性流感病毒陽性呼吸道標本時,具備相應生物安全條件的網絡實驗室在2周內完成病毒分離工作,並將分離的毒株按要求48 小時內送國家流感中心。未能開展病毒分離的省級疾控中心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將陽性病例的原始標本 24 小時內送國家流感中心開展病毒分離。對於轄區內網絡實驗室送檢的已排除目前發現的所有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標本,省級實驗室在收到標本進行病毒分離或分型試驗的同時,也要求 24 小時內將標本送達國家流感中心。各醫療機構採集的雙份血清標本應48 小時內送當地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由當地網絡實驗室48 小時內將血清標本分別或逐級送省級疾控中心和國家流感中心開展相關抗體檢測,進行病例診斷。

4.7.3.2 2.環境標本

溯源調查工作中採集的環境標本應立即開展流感病毒檢測環境應急強化監測採集的標本應立即或於1 周內儘快開展流感病毒檢測。有條件開展病毒分離的實驗室對陽性標本開展病毒分離工作,陽性病毒在 2 周內送國家流感中心。沒有條件開展病毒分離的實驗室在 1 周內將陽性標本送國家流感中心。具體技術要求可參考《職業暴露人羣血清學和環境高致病性禽流感監測方案(2011 年版)》。

對於檢測爲甲型通用引物陽性而不能區分型別或亞型的毒株和陽性標本,應在 48 小時內送至國家流感中心。國家流感中心在接到陽性標本後2 周內完成病毒分離工作。

4.7.4 (四)生物安全要求。

4.7.4.1 1.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毒實驗室活動樣本運輸

按照《人間傳染病原微生物名錄》進行管理和審批,建立相關流感病毒樣本保存管理制度,並採取可靠的安保措施。

4.7.4.2 2.未經培養的臨牀樣本的分裝、滅活核酸提取

應當在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生物安全櫃內開展。工作人員應着防護服,佩戴眼罩、N95 及以上水平的醫用防護口罩或面罩(裝置)等個人防護裝備。

4.7.4.3 3.對人感染高致病性動物源性流感病毒分離培養

須在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進行,部分低致病性動物源性流感病毒但對人爲高致病性時,亦須在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進行。

4.7.4.4 4.樣本採集及實驗活動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

分類收集,經壓力蒸汽滅菌或其他可靠滅菌後,按醫療廢物收集處置。

4.7.5 (五)標本檢測結果反饋和報告。

開展實驗室檢測的各級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和國家流感中心要在檢測工作完成後 24 小時內將標本信息檢測結果錄入到“中國流感監測信息系統”中。病例檢測結果在24 小時內由監測網絡實驗室所在疾控中心逐級反饋到病例所在醫療機構,由醫療機構進行病例的報告。

4.8 八、感染預防控制

4.8.1 (一)個人防護。

1.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在治病例時,根據傳播途徑和導致感染風險評估,應當按照標準預防的原則,採取飛沫防護和接觸防護等措施。醫務人員應做好手衛生,戴手套,正確適時使用帽子、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防護面罩、隔離衣、醫用防護服、手套、鞋套等個人防護用品,並參照《醫院隔離技術規範》(WS/T 311-2009),遵循各類防護用品使用方法和穿脫程序

(1)接觸病例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應戴清潔手套,脫手套後洗手

(2)可能受到病例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物質噴濺時,應戴帽子、外科口罩或者帶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穿隔離衣或防護服

(3)進行氣管插管操作時,應戴醫用防護口罩和護目鏡(或選用防護面罩),穿隔離衣或防護服。醫務人員個人防護具體要求參照《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引》(附件2)。

2.疾控機構專業人員在現場對疑似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例進行調查過程中,採取基於標準預防原則的個人防護措施,穿戴防護口罩、工作衣。需近距離或直接接觸病例時(如面訪、採樣等)應增加飛沫防護和接觸防護等措施,穿戴防護服、手套、鞋套。對確診病例進行調查應在醫療機構隔離環境下進行,個人防護措施和用品參照醫護人員要求。對無症狀密切接觸者和可疑暴露者調查和管理活動中,應佩戴手套、工作服、外科口罩。對出現疑似症狀密切接觸者和可疑暴露者調查和管理,按調查疑似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患者的要求採取個人防護措施。

3.在涉疫場所現場採樣消毒活動中,工作人員應當穿戴帽子、防護口罩、手套、工作服、工作鞋。4.疾控機構做好對農業、林業、市場監管等聯防聯控機制相關部門的現場工作人員個人防護指導工作。5.對於其他特殊情況,應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採取相應級別的防護措施。

4.8.2 (二)院內感染防控。

醫療機構應當參照《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引》(附件 2),落實院內感染防控措施。工作內容主要包括:病例管理、收治診室和病區的建築佈局與工作流程、手衛生、醫務人員個人防護、醫療物品與病區消毒、屍體處理等。

4.8.3 (三)涉疫場所消毒

發生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疫情時,疾控機構要對疫點(如病家)進行消毒,配合農業、林業等其他部門做好動物和動物相關環境消毒,並按《GB 19193-2015 疫源地消毒總則》進行消毒效果評價,以確保消毒處理有效。收治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例的醫院應對病例產生的排泄分泌物、病例污染或可能污染的物品、區域進行消毒處理。現場消毒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對發生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的疫點、疫區進行現場消毒消毒重點應包括病例的分泌物、排泄物、病例發病時生活和工作過的場所、病例使用和接觸過的物品等。

2.在有流行病學指向的暴露場所,涉及動物及其環境的建議聯合農業、林業、市場監管等部門共同協商決定消毒工作負責單位,必要時對相關動物開展撲殺、焚燒或深埋,對污染環境進行徹底消毒

3.醫療機構應同時按腸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的要求對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例排泄分泌物、生活物品、診療過程中可能污染的物品器械進行消毒處理。病例出院、轉院後按《GB19193-2015 疫源地消毒總則》進行終末消毒

4.病例死亡後,應當及時對屍體進行處理。處理方法爲:用雙層布單包裹屍體,裝入雙層屍體袋中,由專用車輛直接送至指定地點火化;因民族習慣和宗教信仰不能進行火化的,應當經上述處理後,按照規定深埋。

具體消毒方法參見《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疫情現場消毒方法》(附件 3)。

4.9 九、風險評估

發現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例後,中國疾控中心要結合疾病的流行病學、臨牀特徵和病毒實驗室分析結果,對該動物源性流感病毒從動物感染人的能力病毒人際傳播能力和公共健康影響進行評估,並根據風險評估的結論,提出防控建議,必要時啓動跨部門的風險評估評估的技術框架主要參照世界衛生組織2016 年發佈的流感大流行風險評估工具。中國疾控中心應及時將全國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疫情信息風險評估結果向省級疾控機構通報,以供各省份開展風險評估參考。各地疾控機構開展風險評估應重點關注人羣(動物)暴露感染風險

4.10 十、信息發佈與通報

全國首例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例相關信息由國家衛生健康委進行發佈,後續各省份確認的病例可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也可由國家衛生健康委授權各省(區、市)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發佈,發佈信息時應注意保護病例個人隱私。各省份在疫情調查或環境監測中發現的外環境標本檢測陽性結果應由各省(區、市)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通報同級農業、林業、市場監管等聯防聯控機制部門。

4.11 十一、風險溝通和健康教育

在及時發佈疫情信息的同時,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針對公衆的關切,做好風險溝通,積極引導公衆科學、理性地應對疫情。通過各種宣傳方式和載體做好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指導並促進公衆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尤其要加強對從事禽、豬等動物養殖、屠宰、販賣、運輸等行業人羣的健康教育風險溝通工作,強化個人防護意識和落實從業防護措施。

5 附件

1-1.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例調查表--臨牀部分

1-2.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例調查表--流行病學部分

2.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引

3.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疫情現場消毒方法

5.1 附件1-1 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例調查表--臨牀部分

5.1.1 一、基本信息

1.姓名_____________

2.性別 □男□女

3.出生日期 □□□□年□□月□□日

如果不知道其生日,請填寫年齡

□ 陰曆 □陽曆□不清楚□□□歲或□□月(嬰幼兒

4.國籍 □ 中國 □ 其他,請詳述_____________

5.民族 □ 漢族 □ 其他,請詳述_____________

6.身高 □□□cm

7.體重 □□□kg

8.身份證號碼:□□□□□□□□□□□□□□□□□□

9.手機號碼: 或聯繫電話

10.戶口所在地:   省    市    縣    鎮    行政村自然

11.家庭住址:   省   市   縣    鎮    行政村自然

5.1.2 二、發病診療經過

1.發病日期:□□□□年□□月□□日

2.發病時的主要症狀(可多選):□發熱_____℃  □咳嗽  □咽痛  □乏力  □肌肉痠痛  □其他__________

3 首次就診日期:□□□□年□□月□□日;醫院

4.首次入院日期:□□□□年□□月□□日

5.入住本醫院的診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診斷爲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疑似病例的日期:□□□□年□□月□□日

7.診斷爲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確診病例的日期:□□□□年□□月□□日

8.呼吸困難是否出現過:□是,首次出現的日期 □□□□年□□月□□日□否

9. 臨牀檢查結果(建議查閱一下主流醫院的化驗單,將主要檢測指標放入下圖)檢查時間 白細胞 血小板 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

5.1.3 三、既往健康信息

1.是否有以下慢性基礎疾病?

1.1 慢性肺部疾病 □是 □否 □不清楚

如果是 □哮喘支氣管擴張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肺間質病 □慢性呼吸衰竭 □其他_____________

1.2 心腦血管疾病 □是 □否 □不清楚

如果是 □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病心臟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腦出血腦梗塞 □其他________

1.3 代謝性疾病 □是 □否 □不清楚

如果是 □糖尿病高脂血症 □其他_________

1.4 慢性腎臟疾病 □是 □否 □不清楚

如果是 □腎小球疾病腎小管間質病 □腎血管性疾病□腎盂腎炎 □其他_________ (如有上述任一選項,必須同時填寫是否有腎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 □是 □否 □不清楚

1.5 慢性肝臟疾病 □是 □否 □不清楚

如果是 □慢性肝炎 □脂肪肝肝硬化 □其他_________

1.6 風溼免疫性疾病 □是 □否 □不清楚

如果是 □類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徵皮肌炎 □其他_________

1.7 血液系統疾病 □是 □否 □不清楚

如果是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貧血 □其他_________

1.8 血液和/或器官的癌症/腫瘤 □是,_______ □否□不清楚

1.9 發病時處於免疫抑制狀態(HIV/AIDS、 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藥物治療、或器官移植後、造血幹細胞移植後)

□是,_____________ □否 □不清楚

1.10 神經系統神經肌肉功能障礙 □是 □否 □不清楚如果是 □腦炎 □腦膜炎中樞癱瘓癲癇發作□其他_________

1.11 其他疾病 1 _____________

1.12 其他疾病 2 _____________

1.13 其他疾病 3 _____________

2.是否懷孕? □是 □否 □不清楚

如果是,孕期_______周,第 _____ 次

3.疫苗接種史

發病前 1 年是否接種過季節性流感疫苗? □是 □否□不清楚

4.生活習慣

4.1 現在是否吸菸: □是 □否(跳轉至 4.1.2) □不詳(跳轉至4.2)

4.1.1 如“是”:吸菸量:____支/天,吸菸____年。(吸菸指數=每日吸菸支數×吸菸年數,自動生成)

4.1.2 如“否”:

4.1.2.1 是否一直不吸菸 □是 □否□不詳

4.1.2.2 是否戒菸 □是,已戒菸___年□否□不詳

4.2 平時是否喝酒情況:□是 □否(跳轉至 4.2.2)□不詳(跳轉至第四部分)

4.2.1 如“是”:酒量:_____兩/天,一般喝的酒精度數______,喝酒____年

4.2.2 如“否”:

4.2.2.1 是否一直不喝酒 □是 □否□不詳

4.2.2.2 是否戒酒 □是,已戒酒___年□否□不詳

5.治療

5.1 發病後是否使用神經氨酸酶抑制劑類抗病毒藥物治療?□是 □否(跳至第 2 題) □不清楚(跳至第2 題)如果是,請填寫以下內容

5.1.1 奧司他韋(達菲、奧爾菲、歐瑞斯等) □是□否□不清楚如是,開始使用日期:□□□□年□□月□□日,服用天數:□□天使用劑次: □次/天, 使用劑量: □□□.□(毫克/次)

5.1.2 軍科奧韋 □是 □否 □不清楚如是,開始使用日期:□□□□年□□月□□日,服用天數:□□天使用劑次: □次/天, 使用劑量: □□□.□(毫克/次)

5.1.3 扎那米韋 □是 □否 □不清楚如是,開始使用日期:□□□□年□□月□□日,服用天數:□□天使用劑次: □次/天, 使用劑量: □□□.□(毫克/次)

5.1.4 帕拉米韋 □是 □否 □不清楚如是,開始使用日期:□□□□年□□月□□日,服用天數:□□天使用劑次: □次/天, 使用劑量: □□□.□(毫克/次)

5.2 是否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是 □否(跳至第 3 題) □不清楚(跳至第3 題)如果是

5.2.1 藥物名稱:___________ 劑量:□□□□. □(毫克/天)

用藥途徑:□靜脈滴注  □靜脈注射  □小壺  □肌注  □口服

開始使用日期:□□□□年□□月□□日

結束使用日期:□□□□年□□月□□日

5.2.2 藥物名稱:___________ 劑量:□□□□. □(毫克/天)

用藥途徑:□靜脈滴注 □靜脈注射  □小壺  □肌注  □口服

開始使用日期:□□□□年□□月□□日

結束使用日期:□□□□年□□月□□日

5.2.3 藥物名稱:___________ 劑量:□□□□. □(毫克/天)

用藥途徑:□靜脈滴注  □靜脈注射  □小壺  □肌注  □口服

開始使用日期:□□□□年□□月□□日

結束使用日期:□□□□年□□月□□日

5.3 是否使用抗生素治療? □是 □□□天 □否 □不清楚

5.4 是否進行氧氣治療? □是 □否(跳至第 5 題)□不清楚(跳至第5題)如果是,請填寫氧氣治療類型:

(1)鼻導管吸氧 □是 □否 □不清楚

(2)面罩吸氧 □是 □否 □不清楚

(3)無創正壓通氣 □是 □否 □不清楚

如果是,開始時間:□□□□年□□月□□日□□時□□分  結束時間:□□□□年□□月□□日□□時□□分

(4)氣管插管呼吸機支持 □是 □否 □不清楚

如果是,開始時間:□□□□年□□月□□日□□時□□分  結束時間:□□□□年□□月□□日□□時□□分

(5)氣管切開呼吸機支持 □是 □否 □不清楚

如果是,開始時間:□□□□年□□月□□日□□時□□分  結束時間:□□□□年□□月□□日□□時□□分

(6)體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 □是 □否 □不清楚

如果是,開始時間:□□□□年□□月□□日□□時□□分  結束時間:□□□□年□□月□□日□□時□□分

5.5.是否因病情需要收治 ICU? □是 □否 □不清楚

如果是,開始時間:□□□□年□□月□□日□□時□□分  結束時間:□□□□年□□月□□日□□時□□分

6.併發症

6.1 肺炎 □是 □否 □不清楚如果是 □病毒性肺炎細菌性肺炎真菌肺炎□其他

6.2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 □是,首次診斷日期__________ □否□不清楚

6.3 呼吸衰竭 □是,首次診斷日期__________ □否□不清楚

6.4 肝功能不全 □是 □否 □不清楚

6.5 腎功能不全 □是 □否 □不清楚

6.6 心力衰竭 □是 □否 □不清楚

6.7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是 □否 □不清楚

6.8 神經系統併發症 □是 □否 □不清楚如果是,請詳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 感染中毒休克 □是 □否 □不清楚

6.10 肌溶解綜合症 □是 □否 □不清楚

6.11 其他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2 其他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結局

7.1 疾病轉歸治癒 □好轉 □死亡

7.2 如果治癒治癒日期:□□□□年□□月□□日

7.3 出院日期:□□□□年□□月□□日

主要出院診斷: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要出院診斷: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 如果死亡,死亡日期:□□□□年□□月□□日直接死因((a)直接導致死亡的疾病或情況):_________

ICD-10 編碼_________或 ICD-9 編碼_________ 間接死因((b)引起(a)的疾病或情況):_________

ICD-10 編碼_________或 ICD-9 編碼_________ 根本死因(引起(b)的疾病或情況):_________

ICD-10 編碼_________或 ICD-9 編碼_________

8、其他需補充說明的信息(調查過程中發現的、上述調查表格不能完全包括的信息,可直接填報在此部分中。如臨牀進展過程,主要臨牀檢查的結果等。)填報單位:_____________ 填報時間:□□□□年□□月□□日填報人:_____________

5.2 附件1-2 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例調查表--流行病學部分

(注:本表中如未註明“可多選”,均爲單選。)

5.2.1 一、基本信息

1.姓名_________________

2.性別 □男□女

3.身份證號碼:□□□□□□□□□□□□□□□□□□

4.出生日期 □□□□年□□月□□日□ 陰曆□陽曆□不清楚如果不清楚其生日,請填寫年齡 □□□歲或□□月(嬰幼兒

5.國籍 □ 中國 □ 其他,請詳述_____________

6.民族 □ 漢族 □ 其他,請詳述_____________

7.身高 □□□cm

8.體重 □□□kg

9.戶籍地址: 省 市 縣(區) 鄉(街道) 村(棟)組(單元)號

10.現住地區類型: □城市 □農村 □其他

11.聯繫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是否屬於某起聚集性病例? □是 □否

如果是,該起聚集性病例疫情在該縣區內的流水號是:□□□

此病例在該起聚集性病例中的流水號是:□□

自動生成聚集性病編碼的規則爲:縣區的六位國標編碼+ 聚集性病例起數在該縣區內的流水號(001-999)+ 該起聚集性病例中的流水號(01-99)

5.2.2 二、流行病學調查信息

5.2.2.1 第一部分 發病就診經過

1. 發病日期:□□□□年□□月□□日

2. 就診情況(請填寫發病後所有的就診信息

序號就診日期就診單位當時診斷是否入院入院日期入院診斷
首次就診
第二次就診
第三次就診
第四次就診
第五次就診
第六次就診
5.2.2.2 第二部分 職業情況

1.是否是職業涉畜禽人員?

□是   □否(跳轉至第三部分)   □不清楚(跳轉至第三部分)

1.1 如果是,經常接觸的畜禽類動物種類爲(可多選):

□豬  □牛  □羊  □兔  □駱駝  □雞  □鴨  □鵝  □鴿子  □其他_________

1.2 具體接觸的環節是(可多選):

□養殖  □分揀  □屠宰  □運輸  □銷售  □新鮮畜禽肉加工  □診治 □其他____________

5.2.2.3 三部暴露
5.2.2.3.1 (一)畜禽類暴露情況

1.發病前 10 天內是否接觸過畜禽類?

□是 □否(跳轉至第(二)部分) □不清楚(跳轉至第(二)部分)

2.發病前 10 天內是否接觸過外觀健康畜禽?

□是 □否(跳轉至第 3 題) □不清楚(跳轉至第3 題)

2.1 如果“是”,此期間接觸頻率是:

□每天接觸 □6-9 次接觸 □2-5 次接觸□僅接觸一次

2.1.1 如果每天接觸,是否每次的接觸和防護等方式都基本類似?

□是(僅填寫“發病前第 10 天”一行的內容即可)

□否(需要收集每次接觸的信息

健康畜禽類接觸情況

日期

是否接

觸(1=是,2=否)

接觸畜禽的種類

(可多選)

接觸方式

(可多選)

接觸時手部傷口情況接觸畜禽類時有無防護措施

具體防護措

施(可多選)

發病前第 10 天
發病前第 9 天
發病前第 8 天
發病前第 7 天
發病前第 6 天
發病前第 5 天
發病前第 4 天
發病前第 3 天
發病前第 2 天
發病前第 1 天

第二列:如填寫 1,後續列內容需要填寫。填寫 2,則進入下一行填寫。(後續表同)

接觸畜禽的種類:(1)豬 (2)牛 (3)羊 (4)兔 (5)駱駝(6)雞(7)鴨 (8)鵝 (9)鴿子 (10)野禽 (11)其他______ 接觸方式:(1)飼養 (2)觸摸、投食 (3)清潔圈舍 (4)運輸(5)銷售活畜禽 (6)購買活畜禽 (7)宰殺 (8)捕殺(9)清理活畜禽攤檔 (10)銷售生鮮畜禽肉

(11)洗切生鮮畜禽肉 (12)未熟透食用 (13)其他_

接觸時手部傷口情況:(1)無傷口 (2)未癒合舊傷口 (3)接觸過程造成新傷口

防護措施:(1)一直有防護措施 (2)部分時間有防護措施 (3)無防護措施

防護措施選項:(1)戴口罩 (2)戴手套 (3)戴面罩 (4)穿防護服(5)護目鏡 (6)接觸後立即洗手 (7)其他__________

3.發病前 10 天內是否接觸過病死畜禽?

□是 □否(跳轉至第 3 題) □不清楚(跳轉至第3 題)

3.1 如果“是”,此期間接觸頻率是:

□每天接觸  □6-9 次接觸  □2-5 次接觸  □僅接觸一次

3.1.1 如果每天接觸,是否每次的接觸和防護等方式都基本類似?

□是(僅填寫“發病前第 10 天”一行的內容即可)  □否(需要收集每次接觸的信息

病死畜禽類接觸情況

日期

是否接觸

(1=是,2=否)

接觸畜禽的種類

(可多選)

接觸方式

(可多選)

接觸時手部傷口情況接觸畜禽類時有無防護措施具體防護措施(可多選)
發病前第 10 天
發病前第 9 天
發病前第 8 天
發病前第 7 天
發病前第 6 天
發病前第 5 天
發病前第 4 天
發病前第 3 天
發病前第 2 天
發病前第 1 天

接觸畜禽的種類:(1)豬 (2)牛 (3)羊 (4)兔 (5)駱駝(6)雞(7)鴨 (8)鵝 (9)鴿子 (10)野禽 (11)其他_____ 接觸方式:(1)飼養(2)觸摸、投食(3)清潔圈舍(4)運輸(5)銷售活畜禽(6)購買活畜禽(7)宰殺(8)捕殺(9)清理活畜禽攤檔(10)銷售生鮮畜禽肉(11)洗切生鮮畜禽肉 (12)未熟透食用 (13)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觸時手部傷口情況:(1)無傷口 (2)未癒合舊傷口 (3)接觸過程造成新傷口防護措施:(1)一直有防護措施 (2)部分時間有防護措施 (3)無防護措施防護措施選項:(1)戴口罩 (2)戴手套 (3)戴面罩 (4)穿防護服(5)護目鏡(6)接觸後立即洗手 (7)其他____________

5.2.2.3.2 (二)環境暴露情況

1. 發病前 10 天內是否到過畜禽類養殖場所?

□是 □否(跳轉到第 2 題) □不清楚(跳轉到第2 題)

1.1 如果“是”,此期間訪問的頻率是:

□每天都去 □去過 6-9 次 □去過 2-5 次□僅去過一次

1.1.1 如果每天都去,是否每次的情況都基本類似?□是(僅填寫“發病前第 10 天”一行的內容即可)□否(需要收集每次接觸的信息

畜禽類養殖場所暴露情況

日期

是否到過畜禽類養殖場

(1=是,2= 否)

此養殖場所養殖的畜禽類種類

(可多選,選項見表下說明)

訪問時此場所有無畜禽類病死現象

(1=是,2=否,3=不清楚)

是否到過養殖場所中飼養畜禽類的房間或車間?

(1=是,2=否,3=不清楚)

是否直接接觸過養殖場所內的畜禽類?

(1=是,2=否,3=不清楚)

發病前第 10 天
發病前第 9 天
發病前第 8 天
發病前第 7 天
發病前第 6 天
發病前第 5 天
發病前第 4 天
發病前第 3 天
發病前第 2 天
發病前第 1 天

養殖畜禽的種類:(1)豬 (2)牛 (3)羊 (4)兔 (5)駱駝(6)雞(7)鴨 (8)鵝 (9)鴿子 (10)野禽 (11)其他

2.發病前 10 天內是否到過有活畜禽攤位的菜市場?

□是   □否(跳轉到第(三)部分)  □不清楚(跳轉到第(三)部分)

2.1 如果“是”,此期間訪問的頻率是:

□每天都去  □去過 6-9 次  □去過 2-5 次  □僅去過一次

2.1.1 如果每天都去,是否每次的情況都基本類似?

□是(僅填寫“發病前第 10 天”一行的內容即可)  □否(需要收集每次接觸的信息

活畜禽市場暴露情況

日期

是否到過活畜禽市場

(1=是,2=否)

是否經過有活畜禽攤位的通道

(1=是,2=否,3=不清楚)

是否到過活畜禽攤位 1 米之內的範圍

(1=是,2= 否,3=不清楚)

是否直接接觸活畜禽攤位的活畜禽

(1=是,2=否,3=不清楚)

發病前第 10 天
發病前第 9 天
發病前第 8 天
發病前第 7 天
發病前第 6 天
發病前第 5 天
發病前第 4 天
發病前第 3 天
發病前第 2 天
發病前第 1 天

是否到過活畜禽市場:填寫 1,後續列內容需要填寫。填寫 2,則進入下一行填寫。

5.2.2.3.3 (三)病例/發熱病人接觸史

1. 病例發病前 10 天內,是否與出現類似症狀的病人接觸過?

□是  □否(跳轉到第 2 題) □不清楚(跳轉至第2 題)

1.1 如果“是”,此期間接觸頻率是:

□每天接觸  □6-9 次接觸  □2-5 次接觸  □僅接觸一次

1.1.1 如果每天接觸,是否每次的接觸和防護等方式都基本類似?

□是(僅填寫“發病前第 10 天”一行的內容即可)□否(需要收集每次接觸的信息

流感樣症狀病人的接觸情況

接觸時間

是否接

觸(1= 是,2=否,3= 不清楚)

接觸方式

(可多選)

“診治病人”的具體操作

有無防護措施

(1= 有,2=無)

請根據填表說明中所列出的具體防護措施進行填寫接觸時長(小時)
發病前第 10 天
發病前第 9 天
發病前第 8 天
發病前第 7 天
發病前第 6 天
發病前第 5 天
發病前第 4 天
發病前第 3 天
發病前第 2 天
發病前第 1 天
合計

接觸方式:(1)共同生活 (2)共同學習和工作 (3)同病房病友(4)探視病人(5)診治病人 (6)陪護病人 (7)其他_________

治病人的具體操作:(1)查體 (2)輸液 (3)氣管插管 (4)抽吸分泌物(5)抽血 (6)拍片 (7)其他____________

有無防護措施:填寫 2,則跳過具體防護措施欄

防護措施:(1)戴口罩(若有,則口罩類型爲:N95 口罩、一次性外科口罩、棉紗口罩、其他類型口罩) (2)戴面罩 (3)穿防護服(規範、不規範)(4)護目鏡 (5)手套(布、紗手套,橡膠手套)(6)帽子(7)白大褂 (8)其他______

2. 病例發病前 10 天內,是否接觸過除上述病例外的其他發熱呼吸道病人?

□是 □否(跳轉到第四部分) □不清楚(跳轉到第四部分)

2.1 如果“是”,此期間接觸頻率是:

□每天接觸 □6-9 次接觸 □2-5 次接觸□僅接觸一次

2.1.1 如果每天接觸,是否每次的接觸和防護等方式都基本類似?

□是(僅填寫“發病前第 10 天”一行的內容即可)□否(需要收集每次接觸的信息

除上述病例外的其他發熱呼吸道病例接觸情況

接觸時間

是否接觸

(1= 是,2= 否,3=不清楚)

接觸方式

(可多選)

“診治病人”的具體操作有無防護措施(1=有,2=無)請根據填表說明中所列出的具體防護措施進行填寫接觸時長(小時)
發病前第 10 天
發病前第 9 天
發病前第 8 天
發病前第 7 天
發病前第 6 天
發病前第 5 天
發病前第 4 天
發病前第 3 天
發病前第 2 天
發病前第 1 天
合計

接觸方式:(1)共同生活 (2)共同學習和工作 (3)同病房病友(4)探視病人(5)診治病人 (6)陪護病人 (7)其他____________ 診治病人的具體操作:(1)查體 (2)輸液 (3)氣管插管 (4)抽吸分泌物(5)抽血 (6)拍片 (7)其他______

有無防護措施:填寫 2,則跳過具體防護措施欄

防護措施:(1)戴口罩(若有,則口罩類型爲:N95 口罩、一次性外科口罩、棉紗口罩、其他類型口罩) (2)戴面罩 (3)穿防護服(規範、不規範)(4)護目鏡 (5)手套(布、紗手套,橡膠手套)(6)帽子(7)白大褂 (8)其他______

5.2.2.3.4 第四部分 旅行史

1.病例發病前 10 天內是否去過外省或本省其他地市(區)旅行?

□是 □否(跳轉到第三部分) □不清楚(跳轉到第三部分)

1.1 如果是,旅行地點 1: 省 市 縣(區) 鄉(街道)

旅行地點 2: 省 市 縣(區) 鄉(街道)

旅行地點 3: 省 市 縣(區) 鄉(街道)

5.2.3 三、密切接觸者情況

密切接觸醫學觀察一覽表

醫學觀察日期(自開始至所有密接結束醫學觀察)密切接觸者總數(人)出現發熱呼吸道症狀者數(人)備註
醫護人員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員其他密接小計醫護人員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員其他密接小計

注:“出現發熱呼吸道症狀者數”指的是從醫學觀察期開始,出現的所有有發熱呼吸道症狀的密接總數。

密切接觸標本採集情況

日期密切接觸者總數已採集第一份血清人數已配對採集第二份血清人數僅採集第一份血清人數已採集呼吸道標本

注:在有標本採集的當日,填報、更新相關數據(覆蓋之前數據)。如果出現發熱呼吸道症狀者,則填寫下表。

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例的有症狀密切接觸信息一覽表

姓名性別年齡與病例關係與病例接觸方式接觸頻度開始接觸時間最後接觸時間出現症狀日期主要症狀體徵是否採樣咽拭子採集日期檢測結果急性期血清採集日期檢測結果恢復期血清採集日期檢測結果

與病例現在的關係:(1)醫患(2)同病室病友(3)親友(4)同學(5)同事(6)其他______

與病例接觸方式:(1)共同生活(2)共同學習和工作(3)同病房病友(4)查體(5)輸液(6)抽血 (7)氣管插管 (8)抽吸分泌物(9)拍片(10)探視(11)陪護 (12)其他______

接觸頻度:(1)每天接觸(2)數次接觸(非每天接觸)(3)僅接觸一次

開始接觸時間和最後接觸時間:必須處於病例發病前一天至隔離治療或死亡前。

主要症狀體徵:(1)發熱(2)咽痛(3)咳嗽(4)肺炎(5)其他(請註明)

5.2.4 四、其他需補充說明的信息

(調查過程中發現的、上述調查表格不能完全包括的信息,可直接填報在此部分中,如病例家庭人員情況,病例居家環境,家禽家畜飼養和病死情況,特殊生活習慣,對特殊暴露的補充描述,此次流調的初步結論等。可另附頁。)

填報地區____________ 填報單位_________________ 填報人______________

填報日期____________

5.3 附件2 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引

爲進一步指導醫療機構做好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毒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降低發生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毒醫院感染風險,規範醫務人員行爲,特制定本技術指引。

5.3.1 一、基本要求

(一)醫療機構應當根據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流行病學特點,針對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羣,結合實際情況,建立預警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和工作流程。

(二)醫療機構應當開展臨牀醫務人員的培訓,提高醫務人員對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毒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意識、報告與處置能力,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

(三)醫療機構應當加強醫院感染監測工作,發現疑似或確診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感染患者時,應當按照有關要求,及時報告,做好相應處置工作。

(四)醫療機構應當規範消毒隔離和防護工作,爲醫務人員提供充足、必要、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護用品,確保消毒隔離和個人防護等措施落實到位。

(五)嚴格按照《醫療消毒衛生標準》、《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的規定,做好醫療器械污染物品、物體表面、地面等清潔消毒;按照《醫院空氣淨化管理規範》的規定,加強診療環境通風,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

(六)在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感染患者診治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應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進行管理和處置。

5.3.2 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

5.3.2.1 (一)發熱門診。

1.應當建立疑似、確診患者隔離、轉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其建築佈局和工作流程應當符合《醫院隔離技術規範》等有關要求。發熱門診出入口應設有手衛生設施

2.醫務人員在診療工作中應當遵循標準預防原則,接觸所有患者時均應當戴外科口罩,嚴格執行手衛生等措施。接觸疑似患者或確診患者時應當戴醫用防護口罩。當從事呼吸道樣本採集、氣道護理和吸痰等可能產生氣溶膠或噴濺操作時,加戴護目鏡或防護面屏。

3.醫務人員應當掌握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感染流行病學特點與臨牀特徵,對疑似或確診患者立即採取隔離措施並及時報告。患者轉出後按《疫源地消毒總則》、《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進行終末處理。

4.醫務人員進入或離開發熱門診時,要按照有關要求,正確穿脫防護用品。

5.陪伴者及病情允許的患者應當戴外科口罩。

5.3.2.2 (二)急診。

1.應當建立預檢分診制度,制定並完善重症患者的轉出、救治應急預案並嚴格執行。

2.應當設置一定的隔離區域以滿足疑似或確診患者就地隔離和救治的需要

3.醫務人員應當嚴格遵照標準預防的原則進行個人防護和診療環境的管理。

4.診療區域應保持良好的通風並定時清潔消毒

5.3.2.3 (三)普通病區(房)。

1.應當備有應隔離室,用於疑似或確診患者隔離與救治,建立相關工作制度及流程,備有充足的應對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消毒和防護用品。

2.病區(房)內發現疑似或確診患者,啓動相關應急預案和工作流程,對患者實施及時有效隔離和救治。

3. 疑似或確診患者宜專人診療與護理,限制無關醫務人員的出入,原則不探視;有條件的可以安置在負壓病房或及時轉到有隔離和救治能力的專科醫院患者轉出後按《疫源地消毒總則》、《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進行終末處理。

5.3.2.4 (四)收治疑似或確診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病區(房)。

1.建築佈局和工作流程應當符合《醫院隔離技術規範》等有關要求。

2.對疑似或確診患者應當及時採取隔離措施,疑似患者和確診患者應當分開安置;疑似患者進行單間隔離,經病原學確診的同類型感染患者可以同室安置。

3.根據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病毒傳播途徑,在實施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採取飛沫隔離和接觸隔離等措施。具體措施包括:

(1)醫務人員進入或離開隔離病房時,應當遵循《醫院隔離技術規範》的有關要求,並正確穿脫防護用品。

(2)原則上患者活動限制在隔離病房內,若確需離開隔離病房隔離區域時,應當採取相應措施如佩戴外科口罩,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3)用於疑似或確診患者聽診器體溫計、血壓計等醫療器具應專人專用。非專人專用的醫療器具使用後,應當進行徹底清潔消毒

(4)嚴格探視制度,原則上不設陪護。

5.3.2.5 (五)醫務人員的防護。

1.醫務人員應當按照標準預防的原則,根據其傳播途徑

採取飛沫防護和接觸防護措施。

2.醫務人員使用的防護用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標準。

3.每次接觸患者前後應當嚴格遵循《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要求,及時正確進行手衛生

4.醫務人員應當根據導致感染風險程度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1)進入隔離病房的醫務人員應戴醫用防護口罩、醫用乳膠清潔手套、穿防護服(或隔離衣),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應戴一次性乳膠或丁腈手套,脫手套後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物質噴濺時,應加戴護目鏡或防護面屏、穿醫用防護服

(3)對疑似或確診患者行氣管插管操作時,應戴醫用防護口罩和護目鏡(或防護面屏)或全面型呼吸防護器、穿醫用防護服

(4)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隔離衣、醫用防護服等防護用品被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污染時應當根據情況及時撤出隔離病房,更換防護用品。

(5)正確穿戴和脫摘防護用品,脫去手套或隔離服後立即洗手手消毒

(6)處理所有的銳器時應當防止被刺傷。

(7)每個患者用後的醫療器械、器具應當按照《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的要求進行清潔消毒

5.3.2.6 (六)加強對患者的管理。

1.應當對疑似或確診患者及時進行隔離,並按照指定路線由專人引導進入病區

2.病情允許時,患者應當戴外科口罩;指導患者咳嗽或者打噴嚏時用衛生紙遮掩口鼻,在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應當使用清潔劑洗手或者使用手消毒劑消毒雙手。

3.患者出院、轉院後按《疫源地消毒總則》、《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進行終末消毒

4.患者死亡後,應當及時對屍體進行處理。處理方法爲:用雙層布單包裹屍體,裝入雙層屍體袋中,由專用車輛直接送至指定地點火化;因民族習慣和宗教信仰不能進行火化的,應當經上述處理後,按照規定深埋。

5.4 附件3 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疫情現場消毒方法

5.4.1 一、消毒方法

1.病房、病家和禽舍(或其他動物圈/舍)的地面、牆壁等一般物體表面 0.1%過氧乙酸溶液或500mg/L 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噴霧。泥土牆吸液量爲 150 ml/m2~300 ml/m2水泥牆、木板牆、石灰牆爲 100 ml/m2,地面噴藥量爲200 ml/m2~300ml/m2。以上消毒處理,作用時間應不少於60 分鐘。

2.紡織品耐熱、耐溼的紡織品可煮沸消毒15 分鐘,或採取壓力蒸汽滅菌方法,或用 250mg/L 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劑浸泡30 分鐘;不耐熱的紡織品可採取過氧乙酸薰蒸消毒消毒時,將欲消毒衣物懸掛在密閉空間,按每立方米用15% 過氧乙酸7毫升(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熱薰蒸2 小時。

3.動物及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嘔吐物稀薄者,每1000毫升可加漂白粉 50 克,攪勻放置2 小時。尿液每1000ml加入漂白粉 5 克混勻放置 2 小時。成形糞便,1 份糞便加20%漂白粉乳劑 2 份,混勻後,作用 2 小時。對廁所和禽舍的糞便可以集中消毒處理時,可按糞便量的1/10 加漂白粉,攪勻加溼後作用 24 小時。

4.餐(飲)具首選煮沸消毒15 分鐘,也可用0.1%過氧乙酸溶液或 500 mg/L 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15 分鐘後,再用清水洗淨。

5.食物病人的剩餘飯菜不可再食用,在醫院感染性廢物處理,在疫區可以煮沸 30 分鐘,或用20% 漂白粉乳劑浸泡2小時,也可焚燒處理。

6.盛排泄物或嘔吐物的容器可用1000mg/L 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或 0.2% 過氧乙酸溶液浸泡30 分鐘,浸泡時,消毒液要漫過容器。

7.家用物品、傢俱可用 0.1% 過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浸泡 15 分鐘,硬質物體表面也可按一般物體表面進行消毒處理。

8.手可用含 70%以上乙醇的速幹手消毒劑,有肉眼可見污染物時應使用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洗手然後消毒

9.人與動物屍體動物屍體應焚燒或噴灑消毒劑後在遠離水源的地方深埋,要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水源。病人屍體宜儘快火化。

10.運輸工具車、船內外表面和空間可用0.1% 過氧乙酸溶液或 500mg/L 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噴灑至表面溼潤,作用60分鐘。

11.垃圾醫院與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有關的垃圾按感染性廢物處理,疫區的可燃物質儘量焚燒,也可噴灑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作用 60 分鐘以上,消毒後深埋。

12.污水對小水體的污水每10 升加入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溶液 10 毫升,或加漂白粉4 克。混勻後作用1.5小時後餘氯爲 4mg/L~6 mg/L 時即可。較大的水體應加強管理,疫區解除前嚴禁使用。

13.飲用水對疫區的飲用水應進行消毒處理,保證其微生物指標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14.空氣對無法通風的空間受到污染後應進行空氣消毒。有人條件下,可選用循環空氣消毒機進行消毒,在無人條件下宜先用二氧化氯過氧化氫超霧化噴霧消毒機按介紹進行消毒然後再對污染物、重點污染環境和物品進行消毒處理,如無相關機械消毒設備,房屋經密閉後,每立方米用15%過氧乙酸溶液 7 毫升(1 g/m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熱蒸發,薰蒸1 小時,即可開門窗通風;或以0.5% 過氧乙酸溶液(8ml/m3氣溶膠噴霧消毒作用 30 分鐘;也可使用紫外線進行消毒。15.醫療器械一次性醫療器械使用後按感染性廢棄物處理,可重複使用的醫療器械按《消毒技術規範》的有關要求進行消毒處理。

5.4.2 二、消毒效果評價

1.過程評價發現疫情後,是否及時對所有必須消毒的物體按規定方法採取了有效的消毒措施。

2.效果評價實驗條件允許時,可以按照《消毒技術規範》規定方法進行效果評價,當消毒前後自然菌殺滅率≥90%時可以認爲消毒合格。

7 解讀

7.1 一、制定背景

截至目前,我國已發現並報告包括H5N1、H5N6、H7N9、H7N4、H9N2、H10N8、H10N3在內的七種亞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以及人感染歐亞類禽H1N1豬流感等其它動物源性流感病例,其中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納入乙類法定傳染病管理,併發布了相應的應急預案、防控方案等文件。而對於其它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感染,尚缺乏防控技術指導文件。

適應我國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疫情防控需要整合和規範各類各亞型動物源性流感病例的發現、報告、診斷、調查和感染控制等防控工作,提高流感大流行應對準備能力,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制定出臺了《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預防控制技術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各級衛生防疫機構應當參照《指南》要求,科學有序地開展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7.2 二、主要內容

《指南》共分爲十一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明確適用範圍,包括業務內容、應用情景和使用部門。第二部分是從病原學、流行病學和臨牀特徵三個維度對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進行系統概述。第三至第十一部分分別針對病例的發現與報告、診斷與管理、流行病學調查、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觸者的判定與管理、標本採集及實驗室檢測感染預防控制風險評估信息發佈與通報、風險溝通和健康教育等疫情防控的關鍵環節,爲衛生防疫機構專業人員提供技術指導。

與既往我國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內容相比,《指南》突出對以下內容進行了規範:

1.在常規的病例發現和報告途徑外,明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獨立醫學實驗室、檢驗檢疫等機構在開展人類相關標本檢測時,應按照規定的流程進行信息報告、樣本報送等工作。

2.明確各省首例人感染某型動物源性流感病毒病例,在省級做出疑似診斷後,需待中國疾控中心實驗室複覈後,再做出確診診斷;對於既往未在我國發現過的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首例病例,需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專家組進行診斷確認

3.首次明確可疑暴露者概念,指暴露於動物源性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的動物、環境,且暴露時未採取有效防護的養殖、屠宰、販賣、運輸、加工等人員。同時要求可疑暴露者在脫離陽性動物、環境暴露後,應進行自我醫學觀察10天,並針對不同觀察結果的處置進行了規範。

4.明確了針對病例開展標本採集和實驗室檢測的策略,以及相關工作開展的時間節點和生物安全要求。

5.進一步規範了個人感染防護和消毒的要求,同時制定了《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引》,作爲《指南》附件一併印發。

大家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