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間

手陽明大腸經經穴 輸穴 腧穴學 特定穴 鍼灸學 中醫學 穴位特效按摩 經穴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ān jiān

2 英文參考

Sanjia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hree Interval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ānjiān LI3[中國鍼灸學詞典]

sānjiā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LI3[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三間
漢語拼音Sanjian
羅馬拼音Sanchien
美國英譯名Three Intervals
各國代號中國LI3
日本3
法國莫蘭特氏GI3
富耶氏GI3
德國DI3
英國Li3
美國LI3

三間經穴名(Sānjiān LI3)[1]。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手陽明大腸經[1]。別名少谷[2]三間手陽明大腸經輸穴五行屬木[2]。三即第三;闊即間隙,指穴位,此穴是手陽明經的第三穴,故名三間[2]。主治咽喉腫痛身熱熱病脣焦口乾喘咳胸悶氣喘,胸腹滿腹脹腸鳴泄瀉便祕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齒痛齲齒痛,舌卷不能言,目痛氣喘手背紅腫,肩臂疼痛鼻衄嗜睡等。

4 別名

少谷(《鍼灸甲乙經》)。二間別名間谷三間別名少谷,以其次於合谷[3]

5 出處

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大腸上合手陽明,出於商陽……注於本節之後三間,爲輸。

7 穴名

三即第三;闊即間隙,指穴位,此穴是手陽明經的第三穴,故名三間[3]

間指容,即居處之意,此穴在本節後方,即第三節之後者,名三間[3]

8 定位

標準定位:微握拳,三間在手食指本節(第2掌指關節)後,橈側凹陷處[4][5]

微握拳,三間位於手背,第二掌指關節橈側近端凹陷中[5]

三間位於食指橈側,掌指關節後凹陷處,赤白肉際,微握拳取穴[5]

三間在手陽明大腸經中的位置.png

三間手陽明大腸經中的位置

三間穴的位置

三間穴的位置

三間的位置

三間穴的位置(手陽明大腸經

三間的位置

三間穴的位置(肌肉

三間的位置

三間穴的位置(骨骼

9 取法

微握拳,位於手背,第二掌指關節橈側近端凹陷中[5]

側掌,微握拳,當第2掌指關節後方橈側凹陷處取穴[6]

微握,拳在食指橈側,第二掌指關節後,第二掌骨小頭上方處取穴

快速取穴:微握拳,食指第2掌指關節後緣,觸之有凹陷處即是[7]

10 穴位解剖

三間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第一骨間側肌、指淺、深層肌腱的背側。有手背靜脈網及第一掌背動脈之分支。分佈着橈神經淺支。皮膚由橈神經的指背神經與正中神經指掌側固有神經雙重支配。針經皮下筋膜,手深筋膜達第1骨間背側肌,在第1蚓狀肌與第2掌骨間通過,直至指淺、深屈肌腱到食指的肌腱背面與第2掌骨之間。

10.1 層次解剖

皮膚一皮下組織一第一骨間背側肌一第一蚓狀肌與第二掌骨之間一食指的指淺、深屈肌腱與第一骨間掌側肌之間[7]

皮膚→皮下組織→第1骨間背側肌→指深屈肌腱[7]

10.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指掌側固有神經、掌背神經動脈分佈,深層有尺神經深支,正中神經肌支和食指橈側動脈分佈[7]

布有橈神經淺支,手背靜脈網和第一掌背動脈的分支[7]

11 功效與作用

三間有泄熱止痛,利咽作用

三間有泄邪熱利咽喉,調腑氣作用[7]

三間手陽明大腸經輸穴,有泄熱消腫、消滿止泄作用二間三間,均與合谷交會,故二穴治病,均與合谷略同。[7]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一般直刺0.3~0.5寸[7][7][7],局部有麻脹感[7],或向手背放散[7]

直刺0.5-0.8寸[7]

13.2 灸法

可灸[7][7]

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7]

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14 配伍

三間少商咽喉腫痛、脣乾[7]

三間少商商陽,治咽乾[7]

三間前谷,有清熱瀉火明目作用。治目急痛[7]

三間陽溪,有清利咽作用,主治喉痹咽如哽。

三間後溪手背紅腫、手指屈伸不利等[7]

三間陽溪後溪,治手背紅腫疼痛[7]

三間合谷天樞,治大便不通[7]

15 特效按摩

掐按三間穴可快速止痔瘡疼痛[7]

常用拇指指腹揉按三間穴,每次1~3分鐘,可調和脾胃,改善消化不良[7]

16 文獻摘要

備急千金要方》:三間前谷,主目急痛

醫宗金鑑》:主治牙齒疼痛,食物艱難,及偏風眼目諸疾。

鍼灸甲乙經》:寒熱,脣口乾喘息,目急痛善驚三間主之。多臥,善唾,胸滿腸鳴三間主之。齒齲痛,惡清,三間主之。喉痹,咽如梗,三間主之。

鍼灸大成》:主喉痹,咽中如梗,下齒齲痛,嗜臥,胸腹滿腸鳴洞泄寒熱瘧,脣焦口乾氣喘目眥急痛吐舌,戾頸,善驚多唾,急食不通,傷寒氣熱,身寒結水。

席弘賦》:更有三間腎俞妙,善除肩背風勞

17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8.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4.
  3. ^ [3]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4.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5. ^ [5]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3.
  6. ^ [6]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4.
  7. ^ [7]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