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性眩暈前庭神經切斷術

神經外科手術 顱神經疾病手術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ěr xìng xuàn yūn qián tíng shén jīng qiē duàn shù

2 英文參考

vestibular neurectomy for treatment of aural vertigo

4 分類

神經外科/顱神經疾病手術

5 ICD編碼

04.0301

6 概述

耳性眩暈又稱梅尼埃病,其主要症狀爲發作性眩暈,伴有噁心嘔吐耳鳴聽力逐漸減退。一側性病變約佔90%,兩側性者約佔10%。本病病因至今尚不夠明確,一般多認爲迷路動脈痙攣導致的迷路以及耳蝸水腫。在治療方面,對發病不久或輕症病人先採用藥物療法,多數病人可以減輕或痊癒。對嚴重和頑固性發作影響工作和生活者纔可應用手術治療。目前,手術的要求是在保留聽力的基礎上消除或緩解眩暈。早在1904年Frazier最先採用經顱後窩行聽神經切斷術治療耳性眩暈,本法的缺點是手術後患側聽力完全喪失。McKenzie1931年提出僅切斷聽神經上半部的前庭神經纖維,可以避免聽力喪失。Dandy 1932年採用此法治療624例病人,取得較好的效果。Hause 1961年首先採用顯微外科技術經顳下入路,以鑽磨除內聽道頂部,行前庭神經切斷術,由於其手術操作比較複雜,術後併發症較多,臨牀上未能推廣應用。Silverstein 1990年報道115例經迷路後入路、經乙狀竇後-內耳道入路,以及經乙狀竇後-迷路後聯合入路的三種途徑。並認爲經乙狀竇後-迷路後聯合入路較好,切除骨質少,手術時間短,聽力保存亦較好,眩暈治癒率達93%,併發症少。

7 適應

耳性眩暈前庭神經切斷術適用於:

1.典型的梅尼埃病發作頻繁而嚴重,經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影響工作和生活者。

2.外傷性或炎症迷路炎症狀重,一般治療無效者。

8 禁忌症

1.發病時間短,症狀輕、次數少,行藥物治療。

2.雙側性病變,程度也相似者。

3.病變對側聽力完全喪失者。

4.合併嚴重高血壓和心、腎疾病者。

9 術前準備

1.皮膚準備,手術前1天先用肥皂及水洗淨頭部,手術當日晨剃光頭髮。也可在手術前夕剃頭。

2.手術當日晨禁食。

3.術前晚可給苯巴比妥0.1g口服,以保證安靜休息。術前1h再給苯巴比妥0.1g,阿托品0.4mg或東莨菪鹼0.3mg肌注。

10 麻醉體位

一般採用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取側臥位,患側在上方。

11 手術步驟

11.1 1.頭皮切口

距耳後1.5cm處由橫竇向下做4~5cm的垂直切口,切開軟組織枕骨鱗部。

11.2 2.骨窗開顱

枕骨鱗部鑽孔後以咬骨鉗擴成4cm直徑骨窗,向上顯露橫竇下緣,向外顯露乙狀竇後緣,爲此,乳突可切除些。

11.3 3.硬腦膜切開

瓣狀切開硬腦膜,上緣和外緣距橫竇和乙狀竇各0.5cm,基底連於內側向顱內翻覆蓋小腦半球,用腦壓板向內牽開,再以絲線穿過近乙狀竇的硬腦膜緣向外側牽開。切開蛛網膜,看到聽神經面神經進入內耳孔。

11.4 4.尋找裂面

尋找聽神經前庭神經耳蝸神經之間的裂面(cleavage plane),辨識這一解剖標誌需用手術顯微鏡高倍率下觀察,可有以下幾點有助於分辨兩者間的裂面:①前庭神經略呈灰色、耳蝸神經則偏白色;②前庭神經較細,耳蝸神經較粗;③裂面之間常有細血管;④裂面常常在聽神經前面更易看出,並在裂面內可看到中間神經(圖4.8.6-1,4.8.6-2)。

11.5 5.切斷前庭神經

如在小腦橋腦角區看清此裂面,即應用顯微刀將前庭神經纖維切斷,保留耳蝸神經纖維(圖4.8.6-3A),手術即告成功。如在小腦橋腦角區無法看清裂面,即將內耳道後壁上的硬腦膜切開,應用高速微型鑽磨除內耳道後壁。在內聽道內前庭神經耳蝸神經之間的裂面比較恆定、容易辨出,即可準確地切斷前庭纖維(圖4.8.6-3B)。

11.6 6.關顱

嚴密縫合硬腦膜,骨蠟填塞乳突切除部,縫合肌肉、皮下組織皮膚

12 中注意要點

1.尋找前庭神經耳蝸神經之間的裂面時切勿從近腦幹處開始分離,應在近內耳孔處尋找。在分離和切斷前庭神經時要避免損傷內聽動脈和其分支。

2.探查中如見到異位血管聽神經根背側橫跨,形成對聽神經根的交叉壓迫時,可試用神經血管減壓術,不需切斷前庭神經

13 術後處理

術後通常最早出現亦最嚴重的併發症是顱內出血。常見的原因是術中止血不徹底。併發顱內出血的病人,或術後遲遲不清醒,或清醒後出現淡漠、嗜睡頭痛嘔吐癲癇發作或再昏迷等。顱後窩狹小,術後出血水腫,其後果嚴重,故術中止血應特別仔細。椎動脈小腦下後動脈腦幹支和基底動脈損傷者,腦幹缺血,後果更爲嚴重。因此,術後無特殊原因長時間不清醒或意識好轉後又逐漸惡化,並出現顱內壓增高徵象如緩脈血壓升高,或出現新的神經症狀者,應引起重視,要高度警惕顱內出血的可能。有條件時應及時做CT檢查,一旦確診應立即手術清除血腫。手術愈早,後果愈好。

任何腦部手術,幾乎不可避免地均要發生腦水腫,但其程度和範圍有所不同。術中儘量減少損傷是最主要的預防方法。術後頭位抬高,保持呼吸道通暢,保證供氧,應用脫水藥物、激素、大劑量維生素C細胞活化劑,保持電解質平衡,防止高熱癲癇,必要時降溫治療,均有助於減輕腦水腫

腦膜肌肉縫合不嚴,術區包紮不緊,可致腦脊液漏或假性囊腫,可致顱內和(或)術口感染、術口不癒合,處理十分困難。一旦發現,應及時縫合漏口。

後組顱神經損傷會引起聲音嘶啞、嗆咳和吞嚥困難

14 併發症

14.1 1.聽力障礙

見於耳蝸神經損傷時。

14.2 2.面癱

多爲暫時性,由於過分牽拉所致。

14.3 3.低顱壓綜合徵

由於術中腦脊液丟失較多引起,經輸液可好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