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蹻

奇經八脈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èr jiǎo

2 陰蹻陽蹻兩脈的合稱

二蹻陰蹻陽蹻兩脈的合稱[1]

2.1 陰蹻脈

陰蹻脈奇經八脈之一。出《靈樞·寒熱病》。本脈的循行路線,據《難經》記載:起於足少陰腎經照海穴,經內踝後和腿股內側向上循行,進入陰部,再上行經胸到缺盆,沿喉嚨走在人迎(頸動脈搏動處)的前面,經顴部到達內眼角,與足太陽膀胱經陽蹻脈相併上行到腦。足少陰腎經照海穴與本脈脈氣相通[2]

陰蹻脈

陰蹻脈(圖出《中國鍼灸學辭典》)

2.2 陽蹻脈

陽蹻脈奇經八脈之一。出《靈樞·寒熱病》。本脈起於足太陽膀胱經申脈穴,沿外踝後向上循行,經過股外側、脅肋肩胛部外側,沿頸上抵面頰部,到達內眼角,與足太陽膀胱經陰蹻相併上行,入於風池穴處。足太陽膀胱經申脈穴與本脈脈氣相通。陽蹻病 本經發病主要表現爲運動系統疾病、神志病等。如筋肉屈伸運動障礙(伸肌緊張)、眼瞼開合失常、失眠驚癇、腰背疼痛、身體強直等。階段灸 經外奇穴名。出《中國鍼灸學》。位於背部正中線,左右旁開各2寸之兩側線上,分別與第七至十一胸椎棘突相平處。左右計10穴。主治神經衰弱、肺結核支氣管炎、呼吸系及消化系疾患、脊髓疾患。一般各灸3~7壯,可輪番使用[3]

陽蹻脈

陽蹻脈(圖出中國鍼灸學辭典)

3 陰蹻陽蹻兩脈起始部的穴位

二蹻陰蹻陽蹻兩脈起始部的穴位,即照海申脈[3]

3.1 照海

照海經穴名(Zhàohǎi KI6)。出《素問·氣府論》。屬足少陰腎經。系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蹻脈。照:光照;海:海洋。穴屬腎經,氣感如海,居於然骨彎,故得到燃燒之光照。意爲腎中真陽,可光照周身,故名。位於踝區,內踝尖下1寸,內踝下緣邊際凹陷中。正坐垂足取穴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脛骨肌腱。有養陰液、利咽喉、清神志、調下焦作用。主治面目、咽喉、胸腹、肝腎、神志等疾患。如面目浮腫目赤腫痛、視物模糊、咽喉腫痛嗌幹喉閉心痛氣喘月經不調痛經赤白帶下陰挺陰癢、婦人血暈胎衣不下惡露不止難產腸鳴泄瀉蠱脹疝氣淋病遺精白濁癃閉遺尿癇病夜發、臥驚、善悲不樂、瘈瘲腳氣紅腫、四肢懈惰等。現代又多用以治療咽喉炎、扁桃體炎腎炎精神分裂症癔病神經衰弱、足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等。一般直刺0.5~0.8寸;可灸。實驗研究:①針刺“照海三陰交”等穴,可引起輸尿管蠕動增加。②針剌“照海”有明顯的促腎臟水利尿作用,排尿量增加,水利尿排泄加快。③對腎炎病人,針刺照海太溪等穴,可使高血壓降低,尿蛋白減少,以及酚紅排出量增加[4]

照海穴

照海(圖出《中國鍼灸學辭典》)

3.2 申脈

申脈經穴名(Shēnmài BL62)。出《甲乙》。屬足太陽膀胱經。爲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蹻。申:通“伸”字,伸展的意思;脈:經脈。穴屬足太陽脈,又是陽蹻脈的始發點,由此向陽蹻脈伸展,故名。位於踝區,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緣與跟骨之間凹陷中。正坐或側臥取之。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腓骨長肌腱→距跟外側韌帶。有清神志、舒筋脈通陽蹻的作用。主治頭、腰腿、神志等疾患,如偏正頭痛目赤腫痛眩暈、膝部紅腫、跟骨痛、足痿不收、霍亂轉筋癲癇暈厥等。現代又多用以治療腓腸肌痙攣,精神病、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等。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5]

申脈穴

申脈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03.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2.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08.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8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