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餘糧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ǔ yú liáng wán

2 備急千金要方》卷四:禹餘糧丸

2.1 處方

禹餘糧 烏賊骨 吳茱萸 桂心 蜀椒各75克 當歸 白朮 細辛 乾地黃 人蔘 芍藥 芎藭 前胡各38克 乾薑90克 礬石8克 白薇 紫菀 黃芩各23克 蟅蟲30克

2.2 製法

上十九味,研爲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治婦人產後積冷堅癬。

2.4 用法用量

空腹時用酒送下20丸,一日二次。無效則加量。

2.5 摘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四

3 《重訂嚴氏濟生方》:禹餘糧丸

3.1 處方

禹餘糧石(煅)赤石脂(煅)龍骨 蓽茇 訶子(面裹煨乾薑(炮)肉豆蔻(面裹煨附子(炮)各等分

3.2 製法

上爲細末。醋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溫胃散寒澀腸止瀉。治腸胃虛寒,滑泄不禁。

3.4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腹時用米飲送下。

3.5 摘錄

《重訂嚴氏濟生方》

4 《聖惠》卷三十六

4.1 方名

禹餘糧丸

4.2 別名

禹餘糧散禹糧丸

4.3 組成

禹餘糧1分(燒,醋淬7遍),烏賊魚骨1分,龍骨1分,釜底墨1分,伏龍肝1分,附子1枚(去皮臍,生用)。

4.4 主治

耳聾有膿。

4.5 用法用量

以綿裹如皂莢子大,納耳中,日再易之。如不愈者,內有蟲也。

4.6 製備方法

上爲末。

4.7 附註

禹餘糧散(《聖濟總錄》卷—一四)、禹糧丸(《赤水玄珠》卷二十六。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附子散”。

5 《聖惠》卷七十三

5.1 方名

禹餘糧丸

5.2 組成

禹餘糧2兩(燒,醋淬7遍),白芍藥1兩,桑鵝1兩半(微炙),黃連1兩(去須),艾葉(微炒)1兩,芎3分,當歸2兩(銼,微炒),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生乾地黃2兩,白龍骨2兩,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

5.3 主治

婦人帶下五色臍腹痛,漸加黃瘦,不能飲食,四肢少力。

5.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5.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6 《千金》卷四

6.1 方名

禹餘糧丸

6.2 組成

禹餘糧5兩,白馬蹄10兩,龍骨3兩,鹿茸2兩,烏賊魚骨1兩。

6.3 主治

崩中赤白不絕,困篤;婦人經血日夜不絕,煩悶困絕。

6.4 用法用量

每晚服20丸,以酒送下,1日2次。以知爲度。

6.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6.6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千金》治崩漏多用血肉之味。此用馬蹄鹿茸龍骨、烏賊,皆止中寓散之意,禹餘糧則專於固脫,惟久崩困篤者宜之。若瘀血固結,少腹堅滿者,則又未可輕試也。

7 《聖惠》卷七十二

7.1 方名

禹餘糧丸

7.2 組成

禹餘糧3兩(燒,醋淬7遍),鹿角膠3分(搗碎,炒令黃燥),紫石英1兩(細研,水飛過),續斷1兩,熟乾地黃1兩,赤石脂1兩,芎1兩,乾薑(炮裂,銼)半兩,黃耆(銼)半兩,艾葉(微炒)半兩,柏葉(微炒)半兩,當歸(銼,微炒)半兩,人蔘去蘆頭)半兩,白茯苓半兩。

7.3 主治

婦人久冷,月水不斷面色萎黃四肢瘦弱,心神虛煩,飲食不多。

7.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7.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8 《雞峯》卷十四

8.1 方名

禹餘糧丸

8.2 組成

禹餘糧、石脂、乾薑附子等分

8.3 主治

下焦痢。

8.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8.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水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9 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9.1 方名

禹餘糧丸

9.2 組成

禹餘糧(煅赤,醋淬7遍)1兩,白龍骨(煅)1兩,赤石脂1兩,牡蠣(煅赤)3兩,艾葉醋煮1時辰,焙)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防風(去叉)1兩,芎1兩,熟乾地黃(焙)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人蔘3分。

9.3 主治

婦人血髒虛損月水不斷面色萎黃四肢少力,臍腹痛

9.4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溫酒或醋湯送下。

9.5 製備方法

上爲末,酒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10 《聖惠》卷五十九

10.1 方名

禹餘糧丸

10.2 組成

禹餘糧2兩(燒,醋淬7遍),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莨菪子2兩(水淘去浮者,水煮令芽出,曝幹,炒令黃黑色)。

10.3 主治

冷痢不愈。

10.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10.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糯米飯爲丸,如小豆大。

11 普濟方》卷二—一引《指南方》

11.1 方名

禹餘糧丸

11.2 組成

禹餘糧1兩,赤石脂1兩,乾薑1兩。

11.3 主治

熱痢

11.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飲送下。

11.5 製備方法

上爲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12 聖濟總錄》卷一五四

12.1 方名

禹餘糧丸

12.2 組成

禹餘糧(煅,醋淬7遍)2兩,木賊(銼,炒)半兩,乾薑(炮)1兩,龍骨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白芷半兩,當歸(切,焙)半兩,芎半兩。

12.3 主治

妊娠胎動腹痛下血不止。

12.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溫酒送下。

12.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13 醫方類聚》卷一四二引《濟生》

13.1 方名

禹餘糧丸

13.2 組成

禹餘糧石(煅)、赤石脂(煅)、龍骨蓽茇訶子(面裹煨)、乾薑(炮)、肉豆蔻(面裹煨)、附子(炮)各等分

13.3 主治

胃虛寒,滑泄不禁。

13.4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食前米飲送下。

13.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14 普濟方》卷三二二引《醫學集成

14.1 方名

禹餘糧丸

14.2 組成

桑寄生1兩,柏葉(微炒)1兩,當歸去蘆,微炒)1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炒)1兩,乾薑1兩,白朮1兩,鱉甲(醋浸,去裙,炒黃)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禹餘糧(燒,醋淬7次,細研)5錢,扁豆5錢(炒)。

14.3 主治

婦人帶下久虛,胞絡傷敗,月水不調,漸成崩漏氣血虛弱,面黃肌瘦,臍腹裏急,腰膝疼重,肢體煩痛,心忪頭眩手足寒熱,不思飲食。

14.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盞半,加生薑3片、紅棗2枚煎,溫服

14.5 加減

止瀉,加黑豆;止痢,加粟殼(蜜炒)。

14.6 製備方法

銼散

14.7 附註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禹餘糧散”。

15 普濟方》卷三二一

15.1 方名

禹餘糧丸

15.2 組成

禹餘糧不拘多少。

15.3 主治

便血及癢痛。

15.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木通湯送下。

15.5 製備方法

上爲末,以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16 普濟方》卷三三二

16.1 方名

禹餘糧丸

16.2 組成

生地黃1兩,禹餘糧半兩,白朮半兩,芍藥半兩,當歸半兩,續斷半兩。

16.3 主治

月水乍多乍少,或前或後。

16.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飲送下。未知,加至50丸。

16.5 加減

月水偏少者,加當歸芍藥各1兩;偏多者,倍續斷地黃絕產者,加蓯蓉1兩;腹痛者,加蒲黃芒消各半兩。

16.6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7 三因》卷十四

17.1 方名

禹餘糧丸

17.2 別名

神仙萬金丸神授萬金丹萬金丹針砂丸蛇含石

17.3 組成

蛇黃(大者)3兩(以新鐵銚盛入,炭火中燒蛇黃與銚子一般通赤,用鉗取銚子出,便傾蛇黃入釅醋2升中,候冷,取出研極細則止,即含石),禹餘糧3兩,真針砂5兩(先以水淘淨,控幹,更以銚子炒幹,入禹餘糧一處,用米醋2升,就銚內煮醋幹爲度,卻用銚並藥入炭火中,燒通赤,傾藥淨,磚地上候冷,研無聲即止)
以3物爲主,其次量人虛實,入下項藥:羌活半兩,木香(煨)半兩,茯苓半兩,川芎半兩,牛膝(酒浸)半兩,白豆蔻(炮)半兩,土茴香(炒)半兩,蓬術(炮)半兩,桂心半兩,乾薑(炮)半兩,青皮(去瓤)半兩,京三棱(炮)半兩,白蒺藜半兩,附子(炮)半兩,當歸(酒浸1宿)半兩(虛人老人全用半兩,實壯人減之)。

17.4 功效

逐陰固陽,扶危正命。暖水髒

17.5 主治

水腫脹滿,小便不利上氣喘促,腹有積塊

17.6 用法用量

食前溫酒、白湯送下30-50丸,每日3服。兼以溫和調補氣血藥助之。

17.7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拌極勻,以湯浸蒸餅,捩去水和藥,丸如梧桐子大。

17.8 用藥禁忌

切須忌鹽;孕婦忌服。

17.9 附註

神仙萬金丸(《百一》卷十二)、神授萬金丹(《醫方類聚》卷一二七引《澹寮》)、萬金丹(《得效》卷九)、針砂丸蛇含石丸(《蘭臺軌範》卷五)。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