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病·心陰虛證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鬱病 中醫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ù bìng ·xīn yīn xū zhèng

2 英文參考

depression with syndrome of heart yin deficiency[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定義

鬱病·心陰虛證(depression with syndrome of heart yin deficiency[1])是指陰精虧虛,心神失養,以情緒不寧,心悸健忘失眠多夢五心煩熱盜汗口咽乾燥舌紅少津,脈細數等爲常見症的鬱病證候[1]

參見鬱病·陰虛火旺證條。

4 關於鬱病

鬱病 (depression disease[2]、depression[2])爲病證名[3]。又稱鬱證(見《赤水玄珠·鬱證門》),簡稱鬱[4]。是指以心情抑鬱,情緒不寧,夜眠不安,胸部滿悶,脅肋脹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物堵塞等爲主要表現的疾病[4]。凡因七情所傷而致氣鬱痰結、血滯、食積,乃至臟腑不和而引起的種種病症均屬之[5]。臨牀常見的有肝氣鬱結氣鬱化火、痰氣鬱結及陰虛火旺等類型[5]肝氣鬱結者,精神抑鬱、胸悶脅痛腹脹噯氣、不思飲食等;氣鬱化火者,情緒急躁、頭痛目赤胸悶虛煩口苦口乾等;痰氣鬱結者,亦稱“梅核氣”;陰血不足者,亦稱“髒躁”症。

鬱病日久可以耗傷心氣營血,以致心神不安,臟腑陰陽失調鬱證可分虛實兩大類,初起多實,無不以理氣爲主;久病多虛,則以養血滋陰益氣扶正爲主。應注意理氣藥多爲香燥之品,病久陰血暗耗,自當慎用。而香櫞佛手等,其性和平,理氣而不傷陰,無論新恙久病,均可選用。[6]

鬱病藥物治療外,精神治療極爲重要。正如《臨證指南醫案·鬱證》所說:“鬱症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所以醫者應關心病人的疾苦,做好思想工作,充分調動病人的積極因素,正確對待客觀事物,解除思想顧慮,樹立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戰勝疾病的信心,實有助於療效的提高。如配合氣功太極拳等治療,更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否則鬱結不解,徒恃藥石,其效不著。[6]鍼灸治療本病的效果良好[7]

鬱病可見於西醫的神經衰弱癔症焦慮症等,也可見於更年期綜合徵反應性精神病[7][8]

詳見鬱病條。

5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11.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10.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22.
  6. ^ [6]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21-124.
  7. ^ [7] 石學敏主編.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82-84.
  8. ^ [8] 施洪飛,方泓主編.中醫食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86:100-10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