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痹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ǔ bì tāng

2 概述

五痹湯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六首。

3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方之五痹湯

3.1 組成

薑黃羌活白朮防己各一兩,炙甘草半兩[1]

3.2 製法

上藥爲粗末[1]

3.3 用法用量

每服四錢,加生薑十片,水煎,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1]

3.4 功能主治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方之五痹湯功能祛風寒溼邪,活血止痛。治風寒溼邪,客留肌體,手足緩弱麻痹不仁,或氣血失調,痹滯不仁[1]

4 醫宗必讀》卷十方之五痹湯

4.1 組成

人蔘茯苓當歸(酒洗)、煨白芍藥川芎各一錢(肝、心、腎三痹加倍),五味子十五粒,白朮一錢(脾痹加倍),細辛七分,甘草五分[1]

4.2 用法用量

生薑一片,水煎,食遠服[1]

4.3 功能主治

醫宗必讀》卷十方之五痹湯主治五臟痹肺痹者,煩滿喘而嘔;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幹善噫,厥氣上則恐;肝痹者,夜臥則驚,多飲,數小便腎痹者,善脹,足攣不能伸,身僂不能直;脾痹者,四肢懈惰,發咳嘔汁,上爲大寒[1]

5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淳佑新添方)之五痹湯

5.1 別名

舒經湯

5.2 組成

子姜黃(洗去灰土)1兩,羌活1兩,白朮1兩,防己1兩,甘草(微炙)半兩。

5.3 主治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淳佑新添方)之五痹湯主治風寒溼邪客留肌體,手足緩弱麻痹不仁,或氣血失順,痹滯不仁

5.4 用法用量

(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10片,煎至8分,去滓,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

5.5 各家論述

醫略六書》:羌活散太陽之寒以利關節白朮太陰之溼以運脾元,防己溼熱甘草中州生薑散寒邪以溫胃,薑黃行手臂以除麻,且以鼓舞諸藥之力,則寒溼可去,緩弱可伸,何麻痹之不除者哉。此建中祛溼之劑,爲麻痹手足緩弱之專方。

5.6 附註

舒經湯(《永類鈐方》卷九)。

6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五痹湯

6.1 處方

附子薑黃(洗去灰土)、羌活白朮防己,各一兩。甘草(微炙)半兩。

6.2 炮製

上俰咀。

6.3 功能主治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五痹湯主治風寒溼邪,客留肌體,手足緩弱麻痹不仁,或氣血失順,痹滯不仁,並皆治之。

6.4 用法用量

每服四錢重,水一盞半,生薑十片,煎至八分,去滓。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

6.5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7 病機沙篆》捲上方之五痹湯

7.1 組成

人蔘白朮茯苓甘草白芍當歸細辛五味黃芩

7.2 主治

病機沙篆》捲上方之五痹湯主治五臟痹

7.3 加減

肝痹,加柴胡、棗仁;心痹,加茯神犀角脾痹,加枳殼、陳曲、砂仁肺痹,加杏仁麻黃紫菀腎痹,加獨活、川萆薢

8 醫家四要》卷二方之五痹湯

8.1 組成

麻黃桂枝黃耆甘草葛根白芷羌活虎骨紅花附子防己防風、羚角。

8.2 主治

醫家四要》卷二方之五痹湯主治五痹。春爲筋痹,夏爲脈痹長夏肌痹,秋爲皮痹,冬爲骨痹,各因其時,重感於風寒溼者。

9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3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