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仁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uān zǎo rén wán

2 聖濟總錄》卷四十二:酸棗仁丸

2.1 處方

酸棗仁60克(微炒,搗,研)人蔘 白朮 白茯苓(去粗皮)半夏(湯洗七遍去滑,切,焙)乾薑(炮)各45克 陳橘皮(去白,焙)榆白皮(銼)旋復花 前胡(銼)各30克 檳榔5枚(捶碎)

2.2 製法

上十一味,搗羅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膽虛睡眠不安,精神恐怯。

2.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時用棗湯送下。再服加至30丸。

2.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二

3 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3.1 方名

酸棗仁丸

3.2 組成

酸棗仁(生用)1兩,薏苡仁1兩,紫蘇子(炒,研)1兩,木通(銼)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坐拏草1兩,木香1兩,大黃(銼,炒)1兩,黃耆(銼)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升麻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

3.3 主治

肝積肥氣,久不已,變瘧,令人熱多寒少,小便赤澀

3.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漸加至30丸,煎麥門冬湯送下。

3.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4 楊氏家藏方》卷十七

4.1 方名

酸棗仁丸

4.2 組成

酸棗仁(炒)2錢,人蔘去蘆頭)2錢,硃砂(別研)2錢,乳香(別研)2錢,白茯苓(去皮)1錢,真珠末1錢。

4.3 功效

壓驚邪,寧眠睡。

4.4 主治

小兒心神不安,眠睡不穩。

4.5 用法用量

每服1丸,2歲以上兒服2丸,食後荊芥湯化下。

4.6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每1兩作40丸。

5 《聖惠》卷十四

5.1 方名

酸棗仁丸

5.2 組成

酸棗仁3分(微炒),枸杞子3分,甘菊花3分,白茯苓3分,遠志半兩,天門冬1兩半(去心,焙),人蔘3分(去蘆頭),防風3分(去蘆頭),桂心3分,赤石脂1兩,龍齒1兩,柏子仁3分。

5.3 主治

傷寒心虛驚悸,發即恍惚不定,眠臥不安

5.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5.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6 《聖惠》卷二十七

6.1 方名

酸棗仁丸

6.2 組成

酸棗仁(微炒)2兩,榆葉2兩,麥門冬去心,焙)2兩。

6.3 主治

虛勞煩熱,不得睡眠

6.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糯米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6.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7 脈因證治》捲上

7.1 方名

酸棗仁丸

7.2 組成

棗仁(炒)1兩,參1錢,桂1錢,茯苓3錢,石膏半兩,豬苓3錢。

7.3 主治

虛勞虛煩不得眠

8 聖濟總錄》卷一○二

8.1 方名

酸棗仁丸

8.2 組成

酸棗仁(生用)1兩,菟絲子(酒浸1宿,曬乾)1兩,萎蕤1兩,槐子1兩,車前子1兩半。

8.3 主治

腎氣虛,眼目昏痛不可忍。

8.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後溫水送下,臨臥再服。

8.5 製備方法

上爲末,以羊膽汁和丸,如梧桐子大。

9 聖濟總錄》卷九十六

9.1 方名

酸棗仁丸

9.2 組成

酸棗仁(生用)1兩,薏苡仁(炒)1兩,木通(銼)1兩,黃耆(銼)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升麻(銼)1兩,大黃(銼,炒)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木香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坐拏草1兩。

9.3 主治

膈上虛熱喉咽噎塞,小便赤澀,神困多睡。

9.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丸,煎麥門冬湯送下。

9.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0 幼幼新書》卷二十三引《萬全方》

10.1 方名

酸棗仁丸

10.2 組成

酸棗仁(微炒)1分,蘆薈(研)1分,蟬殼(去頭足,炒)1分,硃砂(研)1分,幹蠍(微炒)1分,天南星(炮裂)1分,蛇蛻(燒灰)1分,青黛半兩(研入),龍腦半分(研入),蟾頭1枚(炙令黃),蜣螂(去翅足,微炒)7枚,天漿子(微炒)7枚。

10.3 主治

肝疳羸瘦。

10.4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空心粥飲送下。

10.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獨頭蒜燒熟,並醋飲爲丸,如綠豆大。

11 《聖惠》卷三

11.1 方名

酸棗仁丸

11.2 組成

酸棗仁1兩(微炒),地榆皮1兩,茯神1兩。

11.3 主治

膽虛不得睡,神思昏沉,頭旋目暗。

11.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糯米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11.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1.6 附註

醫方類聚》引《神巧萬全方》有硃砂一兩。

12 《杏苑》卷七

12.1 方名

酸棗仁丸

12.2 組成

酸棗仁1兩,臺術1兩,人蔘1兩,白茯苓1兩,破故紙1兩,益智仁1兩,八角茴香1兩,左顧牡蠣1兩。

12.3 主治

白濁小便如髓條者。

12.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溫酒、米湯送下。

12.5 製備方法

上爲末,青鹽、酒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13 《濟生》卷一

13.1 方名

酸棗仁丸

13.2 組成

茯神(去木)1兩,酸棗仁(炒,去殼)1兩,遠志仁(去心,炒)1兩,柏子仁(炒,別研)1兩,防風去蘆)1兩,生地黃(洗)半兩,枳殼(去瓤)半兩,青竹茹2錢5分。

13.3 主治

膽氣實熱,不得睡,神思不安。

13.4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熟水送下,不拘時候。

13.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4 《聖惠》卷二十三

14.1 方名

酸棗仁丸

14.2 組成

酸棗仁1兩半(微炒),羚羊角屑1兩半,防風1兩半(去蘆頭),晚蠶砂1兩半,附子1兩半,藁本1兩半,檳榔1兩半,柏子仁1兩,羌活1兩,赤芍藥1兩,熟乾地黃2兩。

14.3 主治

風毒流注四肢筋脈拘攣疼痛,不得睡臥。

14.4 用法用量

每次3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14.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