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澀劑

固澀劑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ù sè jì

2 英文參考

astringent formul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固澀劑的定義

固澀劑(astringent formula[1])是指以固澀藥爲主配伍組成,具有收斂固澀作用,治療氣、血、精、津液耗散滑脫等證方劑的統稱[2][2]。分固表止汗劑斂肺止咳劑澀腸固脫劑澀精止遺劑固崩止帶劑[2]

4 固澀劑適應

固澀劑適用於臟腑功能失調,正氣虧虛所致的氣、血、精、津耗散滑脫之證[2]。氣、血、精、津是營養人體的寶貴物質,一旦滑脫不禁,散失不收,輕則有礙健康,重則可危及生命,因此,必須採用收斂固澀的方法進行治療[2]。由於發病原因、發病部位和散失物質的不同,其臨牀表現常見自汗盜汗久咳不止、久瀉久痢遺精滑泄小便失禁崩漏帶下等,所以,固澀劑分爲固表止汗斂肺止咳澀腸固脫、澀精止遺、固崩止帶5類[2]

5 固澀劑的使用注意

固澀劑治療正氣內虛、耗散滑脫之證,故在運用時應根據氣、血、津液、精的耗散程度不同和物質不同,需配伍相應的補益藥,使之標本兼顧[2]。若元氣大虛,亡陽欲脫之證,不是單純的固澀劑所能治療的,急需大劑量人蔘附子之類回陽固脫[2]。本劑爲正虛無邪者設立,若邪實未去,使用固澀劑,有“閉門留寇之弊”,常轉生他病[2]

6 固澀劑分類

6.1 固表止汗劑

固表止汗劑,適用於肌表疏鬆的自汗證,可兼見面色㿠白心悸氣短、煩倦、舌質淡紅、脈虛弱等症;或用於陰虛有火的盜汗證,可兼見潮熱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症[2]。常用麻黃根浮小麥、煅牡蠣等收斂止汗藥,配伍益氣固表黃芪白朮藥物爲主組成方[2]。代表方玉屏風散牡蠣散均有固表止汗作用,用以治療肌表疏鬆或陰虛有火的自汗盜汗[2]。其中玉屏風散長於益氣固表,治療肺衛氣虛腠理失固所致的自汗證;牡蠣散長於斂陰止汗,主治心陰受損,心陽不潛之自汗盜汗[2]

6.2 斂肺止咳劑

斂肺止咳劑,適用於氣陰耗傷之證,症見咳嗽氣喘自汗、脈虛數等[2]。常用斂肺止咳藥如罌粟殼、五味子烏梅等,配伍益氣養陰藥如人蔘阿膠等爲主組成方[2]。代表方九仙散斂肺止咳,用於久咳久喘自汗肺氣陰不足之證[2]

6.3 澀腸止脫劑

澀腸止脫劑,適用於久瀉久痢、腸滑不禁等脾腎陽虛之證[2]。代表方真人養髒湯四神丸桃花湯均有澀腸止脫的作用,用於久瀉久痢、腸滑不禁等脾腎陽虛之證[2]。其中真人養髒湯善治脾腎虛寒所致的久瀉久痢證;四神丸溫腎暖脾、固澀止瀉,主治因脾腎陽虛所致的五更泄瀉桃花湯溫中澀腸止痢,主治因少陰陽衰寒盛所致的虛寒痢[2]

6.4 澀精止遺劑

澀精止遺劑,適用於腎虛封藏失職、精關不固的遺精滑泄;或腎虛不固、膀胱失約的遺尿尿頻等症[2]。常用補腎澀精止遺的藥物如沙苑蒺藜蓮鬚芡實桑螵蛸益智仁金櫻子等爲主組成方[2]。表方金鎖固精丸桑螵蛸散縮泉丸均有澀精止遺作用,用於遺精遺尿小便失禁腎氣不固膀胱失約之證[2]。其中金鎖固精丸用於腎虛封藏失職,精關不固所致遺精證;桑螵蛸散用於心腎兩虛,水火不交所致的小便頻數遺尿遺精證;縮泉丸主治因腎氣不足、膀胱虛寒所致的尿頻遺尿[2]

6.5 固崩止帶劑

固崩止帶劑,適用於婦女月經帶下不止或淋漓等症,症見崩漏不止或帶下連綿不斷、面色胱白、心悸短氣腰痠乏力、舌淡、脈虛細弱等[2]。常用固崩止帶藥物如椿根皮、煅龍骨、煅牡蠣海螵蛸茜草等爲主組成方[2]。代表方如完帶湯固衝湯固經丸易黃湯[2]

代表方完帶湯固衝湯固經丸易黃湯均有固崩止帶作用,用於婦女崩漏不止、帶下淋漓不淨等證[2]。其中完帶湯補脾疏肝化溼止帶爲法,主治因脾虛肝鬱而致的溼濁帶下證;固衝湯急治其標,以固衝攝血爲主,健脾益氣爲輔,主治因脾腎兩虛不固,衝脈滑脫所致崩漏固經丸滋陰清熱固經止血爲法,主治因肝腎陰虛相火熾盛所致月經過多崩漏易黃湯以固腎清熱、祛溼止帶爲法,主治腎虛溼熱帶下[2]

表13-1 常用固澀劑比較(出自《方劑一本通》)

分類

常用方劑

藥物配伍

功用

主治

斂汗固表

澀精止遺

澀腸固脫

收斂止帶

牡蠣散

金鎖固精丸

四神丸

清帶湯

牡蠣爲君,黃芪爲臣

蒺藜爲君,芡蓮爲臣

補骨脂爲君,吳萸爲臣

龍牡爲君,山藥爲臣

固表斂汗

固腎澀精

溫腎暖脾止瀉

健脾收斂止帶

表虛自汗

腎虛精關不固

腎虛寒泄

脾腎不足帶下

 固澀劑的主要比較

圖13-1 固澀劑的主要比較(出自《方劑一本通》)

7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魏睦新,王剛.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