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內畸胎瘤

神經外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ǎo nèi jī tāi liú

2 疾病代碼

ICD:M9081/3

4 疾病概述

腦內畸胎瘤屬於生殖細胞腫瘤畸胎瘤發生在任何年齡,多見於30 歲以下(佔90%),尤其是10 歲以下的小兒,佔45%,新生兒嬰兒發病亦常見,老年人發病罕見。男性多於女性,男女之比爲2∶1。

位於松果體區的畸胎瘤可出現雙眼上視不能、共濟失調性早熟腦神經麻痹等。鞍區者可出現尿崩症嗜睡視力視野障礙以及水、脂肪代謝障礙等。橋小腦角者可出現頭痛嘔吐複視共濟失調耳聾、眼顫、腦神經損傷及顱內高壓等。

5 疾病描述

腦內畸胎瘤屬於生殖細胞腫瘤

6 症狀體徵

除惡性畸胎瘤外,多數生長緩慢。其病程與發生部位有關,位於松果體區或第三、四腦室者,易梗阻腦脊液循環通路引起腦積水而發病,病程較短,多在半年左右。其他部位者,病程較長。由於腫瘤常位於中線,所以常無明顯腦定位體徵。多數病人以顱內壓增高爲首發症狀。位於松果體區的畸胎瘤可出現雙眼上視不能、共濟失調性早熟腦神經麻痹等。鞍區者可出現尿崩症嗜睡視力視野障礙以及水、脂肪代謝障礙等。顱後窩者可出現小腦功能損害及頸硬等,腦室內者可出現相應的症狀體徵。橋小腦角者可出現頭痛嘔吐複視共濟失調耳聾、眼顫、腦神經損傷及顱內高壓等。

7 疾病病因

胎瘤由2 種或3 種胚層分化構成,按腫瘤細胞分化程度分爲良性和惡性,但高分化者亦有發生轉移者;惡性畸胎瘤指所有惡性的畸胎類腫瘤,即全部由未分化性類胎兒發育期的組織構成。有時出現畸胎瘤惡性變指畸胎瘤內有局竈性肉瘤或癌的成分存在。

8 病理生理

按現代的分類,WHO(1993,2000)將腫瘤分爲3 個亞型:①成熟性;②未成熟性;③畸胎瘤惡變。良性畸胎瘤邊界清楚,結節狀,有完整的包膜,可圓形、橢圓形或分葉狀,表面光滑,易從周圍的腦組織上剝離,僅部分與腦組織粘連緊密,對腦組織主要是壓迫,很少爲浸潤。觸之腫瘤較硬韌,切面可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實性部分的色澤硬度依不同組織而異,囊內可有水樣黏液樣或脂樣物(似上皮樣囊腫組織),有時腫物有油狀物破入腦室,因比重關係,在腦室內自由移動,這也是術前確診的一個指標。實性部分內可嵌有骨骼牙齒和軟骨,常有毛髮混雜其間,有時因陳舊出血,囊內可含有咖啡狀液體。如未成熟性或惡性畸胎瘤,不易識別出骨和軟骨,而囊內常因出血而有糜狀褐色液體,部分包膜不完整,預示着向周圍浸潤生長。光鏡下腫瘤表現爲3 個胚層組織的分化,如分化成類似成年人組織者,稱之爲成熟畸胎瘤,如有類胚胎性或胎兒樣不成熟組織者謂之爲未成熟畸胎瘤。瘤內的內胚層結構可含有消化道和呼吸道組織及各種分泌黏液的腺體;中胚層結構如骨、軟骨及肌肉組織外胚層結構常見爲鱗狀上皮及神經組織,可見神經膠質細胞,各種分化的神經元神經膠質,神經管及脈絡叢等。畸胎瘤組織中未成熟組織的出現並不意味着腫瘤的惡性變,相反成熟組織成分亦有存在惡性腫瘤的成分。畸胎瘤成熟神經上皮亦有時發生轉移,而惡性畸胎瘤取決於腫瘤內有無生殖細胞瘤,甚至絨癌成分。因此做腫瘤病理時取點要多,因不同區域的組織成分不同,如取材過少,可漏掉惡性成分。

9 診斷檢查

診斷:凡出現進行性顱內壓增高腦積水,伴有上述症狀體徵的小兒患者,均應想到畸胎瘤的可能,應及時行輔助檢查以明確診斷。

實驗室檢查:腰穿時絕大多數病人腰穿測壓均有不同程度的壓力增高,腦脊液蛋白含量一般不高,少數有輕中度增高。

其他輔助檢查

1.顱腦X 線平片 對診斷有幫助,多數顯示有顱內壓增高徵象,如發現有牙齒、小骨塊、鈣化影像,更有助於定性診斷。

2.CT 掃描 CT 平掃可見腫物形態不規則,結節狀及明顯分葉狀和密度不均的佔位性病變,通常有實性成分(高密度)、囊行(低密度)及鈣化和骨化等,多囊者較爲常見。全部患者皆可見到脂肪成分,瘤內出血少見。有少數病例可見腦室油脂狀液體隨體位變化而遊動(爲畸胎瘤破潰入腦室所致),畸胎瘤與惡性畸胎瘤在平掃CT 很難區別,但後者囊變成分、鈣化和脂肪相對較少,實質部分較多,而瘤周水腫則常可出現。畸胎瘤良性者常已生長多年,腫物發現時通常較大,在松果體區者幾乎皆有不同程度的幕上腦室擴大。注藥後實性部分明顯強化,密度極不均勻,囊壁強化可呈多個環狀影。

3.MRI 畸胎瘤由多種成分組成,故T1 及T2 像出現的信號也極爲混雜,但邊界較清楚,呈結節狀或分葉狀,良性畸胎瘤邊界無水腫(T2像顯示清楚的高信號),如有周邊水腫,提示腫瘤爲惡變成分或惡性畸胎瘤腫瘤在注藥後瘤壁和實質部分明顯強化

10 鑑別診斷

生長於鞍區或鞍上者須與以下疾病相鑑別:

1.顱咽管瘤 多發生兒童,可位於鞍內、鞍上及鞍旁,多數可突入第三腦室而梗阻室間孔。CT 爲囊性、實性和二者混雜,常有大囊,形態不規則,有的垂直向上生長,可超過室間孔;有時橫向生長,向前達額底,向外後可達腦橋小腦角,內側可深入顳葉,向後可充滿腳間池,使腦幹向後移位。CT 以鈣化爲特點(鈣化率大於90%),爲周邊蛋殼樣,也可爲斑塊狀散在鈣化。MRI 在T1像顯示爲高低不同信號,儘管囊性成分和實性成分在T2像皆爲高信號,但囊性變的膽固醇成分比實性成分信號還高。顱咽管瘤先天性,多有兒童垂體功能低下,發育矮小和性徵不發育症狀中不像鞍上畸胎瘤尿崩爲首發症狀顱咽管瘤首發症狀視力視野改變和顱壓增高症,尿崩症發生率低(30%左右)且常在腫瘤的晚期才發生

2.下丘腦視交叉膠質瘤 是鞍區第2 位常見的腫瘤,多數爲毛細胞星形細胞瘤下丘腦星形細胞瘤多爲實性,CT 爲等或稍低密度,MRI 在T1像爲等或稍低信號,T2 像爲高信號,質地均勻或不均勻,注藥後可輕度強化到明顯強化影像學如不易鑑別時則主要憑臨牀症狀,即生殖細胞瘤在鞍上多以尿崩症起病,星形細胞很少有尿崩症

3.垂體腺瘤 兒童少見,佔兒童顱內腫瘤的2%~3%,多爲較大腺瘤。在冠狀掃描可呈葫蘆狀,蝶鞍明顯擴大,可有瘤內出血,可在CT 及MRT 上顯示密度和信號不均勻,有內分泌功能低下,常可見有向心性肥胖

4.皮樣囊腫和上皮樣囊腫 鞍上皮樣囊腫或上皮樣囊腫CT 爲低密度(CT 值爲-20~40Hu),T1爲高信號,T2 爲低信號到不均勻高信號,有時腦室內可漂有油脂狀物。

11 治療方案

手術切除是惟一有效的治療方法,由於腫瘤常位於中線部位,手術多難以全切。如能全切可望治癒。不能全切者可同時行腦脊液分流術以緩解梗阻性腦積水。對於未成熟或惡性變者,術後可輔以放療或化療。放療與化療對良性畸胎瘤無效。

12 併發症

位於鞍區進行手術治療的併發症包括鞍內併發症,包括頸內動脈損傷,術後大血管痙攣、閉塞,及腦神經損傷,尤以展神經損傷爲多見。鞍上操作所致的併發症,包括下丘腦垂體柄、垂體損傷視神經視交叉及周圍血管損傷導致視力減退或失明,後者也可由殘餘腫瘤出血、腫脹、鞍內填塞物過多等原因引起;鞍膈及蛛網膜損傷破裂發生腦脊液漏,可引起氣顱、腦膜炎;其他尚有蛛網膜下腔出血、雙額硬膜外血腫癲癇等。

13 預後及預防

預後:由於全切除困難,部分切除後,術後常於半年內復發,故手術效果不佳。手術死亡率在24%左右。儘管顯微技術的應用使手術效果有了一定提高,但畸胎瘤可經腦脊液轉移,即使對放療和化療很敏感,多數預後不良。

預防:無特殊。

14 流行病學

國內文獻報道畸胎瘤顱內腫瘤的0.12%~2.14%,平均0.68%,佔先天腦瘤的3.03%~20.37%,平均7.81%。國外文獻中報道畸胎瘤顱內腫瘤的0.2%~1.26%。畸胎瘤的各部位發生率分別爲大腦半球0.11%,松果體區33.63%,鞍區1%,腦幹2%,小腦0.23%,腦室1.35%,橋小腦角0.06%。畸胎瘤發生在任何年齡,多見於30 歲以下(佔90%),尤其是10 歲以下的小兒,佔45%,新生兒嬰兒發病亦常見,老年人發病罕見。男性多於女性,男女之比爲2∶1。但在鞍區或新生兒畸胎瘤中,女性較多;松果體畸胎瘤男性佔絕大多數,男女之比爲14∶1。

治療腦內畸胎瘤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