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管靜脈吻合

淋巴管吻合術 顯微外科手術在骨科的應用 手術 骨科手術 顯微外科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2 別名

淋巴管靜脈吻合;lymphaticovenous shunt

3 分類

骨科/顯微外科手術/顯微外科手術在骨科的應用/淋巴管吻合

4 ICD編碼

40.9

5 概述

淋巴水腫是指人體某部分由於淋巴系統缺陷引起的淋巴液瀦留,導致組織水腫。一般可分爲原發性繼發性淋巴水腫,前者原因至今未明,亦稱特發性水腫;後者都有比較清楚的原因,如手術、惡性腫瘤絲蟲病、複發性丹毒和大劑量放射治療等。

自1952年,Kinmouth創用淋巴管造影檢查法成功以來,對淋巴系統解剖、生理和病理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1962年Thompson採用了埋藏真皮技術,1967年Goldsmith報道帶蒂大網膜移植方法,以改善四肢淋巴迴流。雖然在臨牀上有一定的療效,但其療效不鞏固,併發症也較多。近些年來,隨着顯微外科技術的迅速發展,淋巴管外科亦得到了相應發展。淋巴管靜脈吻合淋巴結靜脈吻合等手術,爲淋巴水腫的治療開闢了一個新途徑(圖3.8.1.5.1-0-1~3.8.1.5.1-0-3)。

淋巴管靜脈吻合手術治療四肢淋巴水腫,自從1977年O′Brien報道後,國內外開展逐漸增多。對控制感染和消腫均有一定的效果。

6 適應

淋巴管靜脈吻合術適用於各種類型的淋巴水腫,尤其適用淋巴結廣泛受累的病人。

7 禁忌症

有嚴重的靜脈病變,如髂靜脈栓塞和急性血管栓塞病變者。

8 術前準備

1.全身情況準備  除了解心、肺、肝、腎功能凝血功能等以外,對慢性丹毒感染的病人,雖全身反應很輕,若患肢有潮紅,局部溫度增高,也必須先用抗生素治療,至局部無炎症後方可進行手術。

2.準確記錄肢體腫脹情況  記錄方法有兩種:①測量肢體周徑。可分別記錄股部、膝部、小腿和踝部各段的具體數字。但每次必須用骨性標誌來確定檢查部位,以免發生誤差。②排水法測量肢體腫脹情況,即將患肢浸入盛滿水的水缸或大小瓶中,觀察其排出的水量數目,同時做雙側肢體對比。

3.術前要讓病人臥牀休息,抬高患肢,必要時還可適當應用利尿藥物,彈性繃帶包紮,電熱毯包裹肢體等方法,使肢體腫脹情況減輕到最大限度,以利手術進行。

4.因橡皮腫病人皮膚角化嚴重,可提前1~3d消毒皮膚,並用刺激性輕的0.1%苯扎溴銨溶液消毒。術前1d剃毛清潔皮膚,但切勿損傷皮膚,因局部抵抗力低,容易誘發感染,在趾縫和臃腫皮膚相接觸部分特別容易發生溼疹,術前應予以徹底治療。

5.進行淋巴管穿刺造影,瞭解淋巴管淋巴結情況,以幫助選擇合適的淋巴管吻合方法。如淋巴結廣泛受侵則不宜選擇淋巴結靜脈吻合術,而宜行淋巴管靜脈吻合術。但因造影劑在肢體停留的時間較長,刺激性大,反應也大,並會加重淋巴管炎症狀及阻塞程度,對手術不利,故只有在診斷或判斷可疑時,才做造影。造影后還需待刺激反應消除後再行手術。

6.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對於體弱、年老患者,可適當準備少量新鮮全血,或補充一些白蛋白丙種球蛋白,有助於提高機體抵抗力和預防感染

7.因手術時間較長,術中最好留置導尿管。

9 麻醉體位

根據手術部位,可選用硬膜外、臂叢或局部麻醉。依手術切口選擇體位

10 手術步驟

10.1 1.切口

淋巴水腫患者常有慢性感染結締組織增生,淋巴管往往不能從足部到腹股溝全長通暢,可能發生多處阻塞擴張,瓣膜失效等改變。因此僅在腋部或腹股溝部找出淋巴管靜脈吻合,對整個肢體的淋巴液引流可能不夠充分。因此,應採用分段多條淋巴管靜脈吻合,即將患肢分爲四段:下肢分爲足部、小腿、膝部及大腿四段;上肢分爲手部、前臂、肘部和上臂四段(圖3.8.1.5.1-1),各切口設計在每段的近端。因爲管徑粗大集合管與皮下大靜脈幹伴行,故吻接上肢淋巴管切口要選擇在頭靜脈或貴要靜脈的淺面。

10.2 2.尋找集合淋巴管

在所設計的切口線上,橫行切開皮膚約5~8cm,顯露皮下脂肪組織,在16~25倍的手術顯微鏡下尋找集合淋巴管和小靜脈。皮下小靜脈較多、易尋找,但淋巴管壁很薄,且透明無色,有時既使在皮下組織內找到一些管狀組織,亦無法肯定是否爲淋巴管,所以常用染色法來識別。臨牀常用的染料有10%天藍,0.5%~3%偶氮藍,0.4%~0.8%靛紅等。其中以天藍的彌散性較強,不與組織蛋白質結合,可迅速透過淋巴毛細血管壁,進入淋巴管中,使淋巴液染成藍色。其具體的染色方法有兩種:一種爲間接注射染色法,即用4.5號針頭在上述肢體分段的切口遠側約10cm的皮膚內,皮下組織內橫排成“一”字形,分3點或5點注射稀釋2倍的染料2~3ml。輕輕按摩局部皮膚2~3min後,皮下組織內的淋巴管即被染成藍色。另一種方法是在間接注射法顯示淋巴管的基礎上,將針頭穿入淋巴管,直接注入染料,使近側淋巴管顯示更清楚。這時可用蚊式小彎鉗插入皮下脂肪小葉中,進行鈍性分離。一般將蚊式小彎鉗撐開1~2cm寬,便可將皮下脂肪小葉間的膜性結締組織撕開,但不要將0.3cm口徑以上較粗淋巴管撕斷。集合淋巴管常由皮下脂肪小葉的間隔部分通過,而不會穿入脂肪小葉內,所以無需在脂肪小葉內的脂肪球裏尋找。每穿破一個脂肪小葉後,最好跟着將突出的脂肪組織摘去,就在這些間隙中,即可觀察到脂肪小葉的間隔內有染色成藍色的管腔通過。找到淋巴管後,在手術顯微鏡下進行仔細的解剖,在尋找淋巴管時要同時注意找尋小靜脈,以便進行吻合。小靜脈的位置較淋巴管爲淺。如皮下組織淺層無靜脈,可只找出皮下主要靜脈,以此再找匯入此靜脈小分支。不過有時會遇到找不到合適的小靜脈的困難。所以從手術開始,便要把尋找靜脈與找淋巴管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免找到淋巴管卻找不到靜脈,同樣達不到手術目的。

在皮下尋找淋巴管時,還會碰到小神經、小動脈纖維索條,需注意淋巴管相鑑別。

10.3 3.淋巴管靜脈吻合方法

具體吻合方法與一般空腔吻合相似。這裏僅敘述其主要特點。淋巴管靜脈吻合術有端端吻合與端側吻合術兩種。端端吻合較爲常用,方法是將顯露好的淋巴管靜脈,在適合於吻合的部位用顯微外科剪剪斷。在吻合口處修剪淋巴管靜脈外膜,使用帶針的11-0單股尼龍線,在16~25倍顯微鏡下進行縫合。縫合的邊距在靜脈端可等於靜脈壁厚度,而在淋巴管端,由於淋巴管壁很薄,邊距可相當於管壁厚度的3~4倍。打結以外科結較好。打結時張力不宜太大,要求在第1次線結所形成三線圈的直徑,保持相當於靜脈壁的厚度。儘量少絞扎管壁,只要吻合口兩端能完全對合就是最合適的張力,不要求內翻或外翻。吻合過程中可見藍色的淋巴液不斷地流入靜脈腔內,表示吻合口對合準確,一般間斷縫合即可(圖3.8.1.5.1-2)。

由於淋巴管壁薄,管腔小,吻合時尋找管腔口難度極大,容易誤將管腔外圍組織當管壁縫合,可採用了淋巴管擠壓縫合法(圖3.8.1.5.1-3A)和持續衝注縫合法(圖3.8.1.5.1-3B),有利於準確吻合。即在縫合淋巴管端時,術者應用左手示指將染成藍色的淋巴液從近端擠壓到吻合口處,使淋巴管口擴張,隨即進針,縫合淋巴管。持續衝注縫合法,即採用2%利多卡因抽入2ml注射器內,使用4號鈍性針頭,術者應用顯微外科細尖鑷夾持少許淋巴管壁外組織提起,助手連續衝注淋巴管口,使淋巴管口張開,隨即進針縫合淋巴管。此方法大大加快了縫合的速度,對合較爲準確。

10.4 4.縫合

每個肢體至少吻合3根以上的淋巴管,手術結束時用等滲鹽水沖洗切口,縫合切口注意勿使吻合口受壓,皮下置引流條引流。

11 中注意要點

1.在遊離及處理淋巴管時,因爲淋巴管壁很薄,要靠管壁外圍的脂肪組織支撐着,方能保持一定的形態。一旦將其四周的脂肪組織完全剝離,很容易縮成一團,甚至在吻合時連管腔口也找不到,比處理靜脈要困難得多。爲此手術時,不宜剝離太多的淋巴管外膜,要保留少許外圍組織淋巴管壁上,有利於支撐起淋巴管和鑷持管壁。

2.切斷淋巴管進行吻合的位置,要在沒有瓣膜的部位,否則會使吻合口形成一個雙層套管的管口,妨礙準確吻合,而且切斷的瓣膜浮動在吻合口,影響吻合口的通暢。在瓣膜明顯的淋巴管充盈時呈串珠狀,瓣膜附着處相當於串珠狹窄的部位,約佔一個珠的下2/3。在珠的上1/3部分沒有瓣膜,也就是最適合淋巴管吻合的部位。若在珠的下2/3部分切斷,容易有瓣膜附在吻合口上造成吻合手術操作困難,而降低手術成功率(圖3.8.1.5.1-4)。

3.一般手術,要求每個肢體至少要吻合3根以上淋巴管,方能有較充分的引流。但在臨牀上會碰到靜脈淋巴管數目不對稱。即淋巴管多而靜脈少或靜脈多而淋巴管少,這樣會使吻合的數目減少。爲了解決這個難題,可應用下述方法進行解決。當靜脈數目少時,可將靜脈向近方或遠方解剖,常可以找出分支,增加靜脈的數目,即可將兩根淋巴管與一根有分支的靜脈吻合,這樣便可增加淋巴液入靜脈的分量和壓力,減少靜脈反流的機會(圖3.8.1.5.1-5)。若淋巴管數目少時,可細心觀察淋巴管有無淋巴液反流現象,只要觀察到有反流時,便可將淋巴管的遠端和近端都吻合靜脈的近端去,同樣可以引流淋巴液入靜脈(圖3.8.1.5.1-6)。這樣就可增加淋巴管靜脈吻合的數目,取得更多更好的引流作用,提高術後療效。

4.一個肢體的手術可分兩期或一期來完成,這主要根據病人全身情況,以及尋找淋巴管靜脈的困難程度而定,若病人全身情況差,淋巴管靜脈尋找比較困難時,手術可分二期進行。

12 術後處理

1.術後常規使用抗生素

2.48h後拔除引流條。

3.10d後拆線,3周後逐漸下牀活動

4.術後患肢用彈性繃帶包紮,抬高患肢,有利於淋巴液迴流。並注意觀察肢體腫脹情況。

5.術後不用抗凝劑,可用500~1000ml右旋糖酐-40靜滴,1次/d,應用3~7d。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