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性泌尿道感染

腎內科 泌尿系統感染 尿路疾病及先天性腎疾病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概述

寄生蟲性尿路感染包括滴蟲(trichomonad)性尿路感染、尿路絲蟲病、尿路阿米巴病、腎棘球蚴病等。由於其感染原、病原菌傳播途徑不同,其臨牀病變各異。

寄生蟲性尿路感染如能早期診斷,恰當治療,療效頗佳,預後良好。

控制感染原,祛除原發病和易感因素,講究衛生,切斷傳播途徑,可有效預防寄生蟲性尿路感染發生

3 英文名稱

parasitic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5 分類

腎內科 > 尿路疾病及先天性腎疾病 > 泌尿系統感染

6 ICD號

N29.1*

7 流行病學

寄生蟲性尿路感染男女均可發病,因病原菌傳播途徑不同而不同。

7.1 滴蟲性尿路感染

滴蟲性尿路感染流行病學不詳。

7.2 阿米巴病

流行病學提示阿米巴病分佈遍及全球,但以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多見。男性多於女性。所有年齡組均可受累,但以青壯年多見。本病感染途徑:

(1)腸道阿米巴病直接蔓延:結腸阿米巴病直接穿破至膀胱

(2)阿米巴肝膿腫穿破至右腎。

(3)外生殖器阿米巴感染蔓延或經尿路侵入。

(4)腸壁、肝臟內的阿米巴原蟲經血行或淋巴轉移至尿路;此較少見。

7.3 尿路絲蟲病

尿路絲蟲病是由班氏絲蟲成蟲幼蟲及其代謝產物引起。以熱帶、亞熱帶蚊蟲密度高的地區發病率高。

7.4 棘球蚴病

蟲卵進入消化道後,以幼蟲引起病變。病變多在肝臟,肺次之,腎臟受累佔2%~5%。腎棘球蚴病見於牧區,腎棘球蚴病患者多爲牧民。

8 寄生蟲性尿路感染病因

8.1 滴蟲性尿路感染

滴蟲性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ition caused by trichomonas)主要的病原體陰道滴蟲,它能寄生在女性的陰道尿道和男性的尿道前列腺內,引起陰道炎、尿道炎前列腺炎膀胱炎等,偶可侵犯腎臟,甚至引起腎周膿腫。其感染途徑主要爲上行性。

8.2 尿路阿米巴病

尿路阿米巴病(amebiasis of urinary tract)是指溶組織內阿米巴侵犯腎臟膀胱尿道所引起的疾病。本病多繼發於阿米巴性腸病、阿米巴肝膿腫

8.3 尿路絲蟲病

是由班氏絲蟲成蟲幼蟲及其代謝產物引起的淋巴管炎和淋巴管阻塞,好發於四肢,形成象皮腫鞘膜積液及局部淋巴管擴張。

8.4 棘球蚴病

包蟲病棘球蚴病)是由細粒棘球蚴絛蟲(echinoeococcus gransosus)的幼蟲感染人體所致的疾病。

9 病機

參見傳染科專述。

10 寄生蟲性尿路感染的臨牀表現

10.1 滴蟲性尿路感染

臨牀表現與細菌尿路感染完全相同,女性患者多表現爲陰道炎:白帶增多、外陰癢、甚至陰道口瘙癢,可有下尿路症狀:以尿頻、尿急、尿痛以及排尿後尿道灼熱感等尿路刺激症狀爲主;男性患者多伴有?頭炎,下尿路感染者多數在晨尿時排出少量膿性分泌物,尿道癢感。膀胱受累則恥骨上部有不適感,常有終末血尿,排尿後可有少量乳白色分泌物流出。滴蟲性腎盂腎炎時多伴有畏寒發熱腹痛、膿尿及血尿等。部分病人可無全身症狀及尿路刺激症狀

10.2 尿路阿米巴病

感染部位及感染途徑而不同,臨牀症狀並無特異性,類似普通細菌尿路感染。根據病變臨牀表現分爲以下類型:

10.2.1 (1)阿米巴膀胱炎尿道炎

由腸膀胱瘻或上行尿路感染引起。有尿頻、尿急、尿痛以及排尿前後膀胱區痛等症狀,同時有腎感染者,可有寒戰高熱腰痛腎區叩擊痛等。

10.2.2 (2)阿米巴腎膿腫或腎周膿腫

由血行感染或肝、結腸的阿米巴膿腫穿破至腎所致,其主要臨牀表現有寒戰發熱腰痛腎區壓痛和叩痛、腎區腰肌緊張,可能觸及局部腫物。

10.3 尿路絲蟲病

絲蟲病是由班氏絲蟲成蟲幼蟲及其代謝產物引起的淋巴管炎和淋巴管阻塞,好發於四肢,形成象皮腫鞘膜積液及局部淋巴管擴張。部分病人發生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如果病變阻塞胸導管乳糜池,遠端淋巴管擴張破裂而與尿路相通,淋巴液進入尿路形成乳糜尿。曲張的淋巴管可穿破入腎盞、腎盂、輸尿管膀胱,但多數穿入腎盂。

10.4 棘球蚴病

腎包蟲囊多爲單個,母囊內含子囊及孫囊,病變常爲單側性,多在腎下極,呈圓形。起病隱匿,病程可達數年或數十年。囊腫增大,壓迫周圍腎小球,使之萎縮破裂,偶有囊腫穿破入腎盂或腹腔。穿破入腹腔可引起蕁麻疹哮喘發熱腹痛等過敏症狀,嚴重者可發生過敏性休克。若囊腫穿破入腎盂、腎盞、囊液進入膀胱,可出現血尿膀胱刺激徵,囊腫碎片進入輸尿管可引起腎絞痛。體徵主要爲腎區囊性腫物,較大時腹部隆起,重叩時可感到回震即“包蟲囊震顫”。可與腎積水、腎囊腫鑑別。本病多合併肝包蟲病及嗜酸細胞增多症。X線顯示腎區圓形鈣化竈、核素B超或CT提示腎臟佔位性病變。包蟲皮內試驗陽性率90%)和補體結合試驗陽性率80%)有助於包蟲病的診斷。

11 寄生蟲性尿路感染的併發症

尿路絲蟲病可併發肢體象皮腫,俗稱“象皮腿”;尿路絲蟲病見明乳糜尿,腎棘球蚴病囊腫增大,壓迫周圍腎小球,使之萎縮破裂,偶有囊腫穿破入腎盂或腹腔,可引起蕁麻疹哮喘發熱腹痛等過敏症狀,嚴重者可發生過敏性休克

12 實驗室檢查

12.1 滴蟲性尿路感染

清晨第1次排尿後有少量膿性分泌物,尿道口分泌物找滴蟲,陽性率可達80%,尿沉渣找滴蟲陽性率低,尿培養陰性。

12.2 尿路阿米巴病

應反覆取新鮮尿作阿米巴檢查,但自尿中查到阿米巴的機會極少。

12.3 尿路絲蟲病

見明乳糜尿乳糜尿靜置後可分3層:上層爲白色脂肪,中層爲清液,下層爲紅色沉澱。乳糜尿乙醚振搖,可使尿液澄清。如果在絲蟲病流行區,若發現尿液呈乳白色,含有紅細胞白細胞脂肪,靜置分3層,乳糜試驗陽性,說明病變已侵及尿路。如血中找到微絲蚴(夜間採血) 並發現有象皮腫的肢體,可確立絲蟲病的診斷。

12.4 棘球蚴病

可有嗜酸細胞增多等。

13 輔助檢查

常規做腎區超聲波、核素X線或CT檢查。

1.尿路阿米巴病腎區超聲波、核素X線或CT檢查有助於阿米巴腎膿腫腎周圍膿腫的診斷。

2.腎棘球蚴病包蟲包蟲病多合併肝包蟲病X線顯示腎區圓形鈣化竈、核素B超或CT提示腎臟佔位性病變。有助於包蟲病的診斷。

14 寄生蟲性尿路感染的診斷

14.1 滴蟲性尿路感染的診斷

有上述尿感表現,而尿菌陰性者,尤其是有滴蟲性陰道炎者,應注意本病的可能。取新鮮尿液標本尿道口分泌物鏡檢或培養找到滴蟲,即可確診。

14.2 尿路阿米巴病

根據臨牀症狀類似普通細菌尿路感染如有尿頻、尿急、尿痛以及排尿前後膀胱區痛等症狀,同時有腎感染者,可有寒戰高熱腰痛腎區叩擊痛等阿米巴腎膿腫或腎周膿腫的臨牀表現,甚至可能觸及局部腫物。加自尿中查到阿米巴時可確診本病。超聲波、核素X線或CT檢查有助於腎膿腫、腎周膿腫的診斷。抗阿米巴治療有效也有助於診斷。

14.3 尿路絲蟲病

見明乳糜尿乳糜尿靜置後可分3層:上層爲白色脂肪,中層爲清液,下層爲紅色沉澱。乳糜尿乙醚振搖,可使尿液澄清。如果在絲蟲病流行區,若發現尿液呈乳白色,含有紅細胞白細胞脂肪,靜置分3層,乳糜試驗陽性,說明病變已侵及尿路。如血中找到微絲蚴(夜間採血) 並發現有象皮腫的肢體,可確立絲蟲病的診斷。

14.4 棘球蚴病多合併肝包蟲病

X線顯示腎區圓形鈣化竈、核素B超或CT提示腎臟佔位性病變。有助於包蟲病的診斷。

15 鑑別診斷

相關專述。

16 寄生蟲性尿路感染的治療

16.1 滴蟲性尿路感染治療

甲硝唑(metrodinazole,flagyl),0.2~0.4g,3次/d,10天爲1個療程。間隔1個月可重複1個療程。替硝唑(tinidazole,fasigin)2.0g頓服,或0.5g,3次/d,共10天,或0.5g/次,2次/d,共14天。由於滴蟲侵犯尿路常先有細菌尿路感染存在,故亦可合用抗生素(如土黴素四環素等)或與抗生素交替使用。男性滴蟲性尿路感染,多由性生活引起,夫妻應同時進行治療,治療期間禁止房事。

16.2 尿路絲蟲病治療

目前多采用乙胺嗪海羣生)和卡巴胂治療。乙胺嗪海羣生劑量爲0.2g,3次/d,7天爲1個療程。卡巴胂微絲蚴無效,與乙胺嗪海羣生)合用0.25g,2次/d服用,10天爲1個療程。左旋咪唑微絲蚴效果較好,100mg,2次/d,連服5天。久治不愈的乳糜尿病人,經膀胱鏡、逆行尿路造影,確定乳糜進入尿路的部位後,可考慮手術治療。

16.3 尿路阿米巴病的治療

腸外阿米巴病首選甲硝唑滅滴靈)。0.75g,3次/d,5~10天爲1個療程;或0.6g,3次/d,共30天,尤其是阿米巴腎膿腫,療程不宜過短以免復發。

其次,可選用依米丁鹽酸吐根鹼)1mg/(kg·d),深部肌內注射,共6天,重症可繼續用半量注射6天。去氫依米丁(去氫吐根鹼)1~1.5mg/(kg·d)。肌內注射,1次/d,10天爲1個療程。依米丁吐根鹼)因其毒性大,現已少用。去氫依米丁(去氫吐根鹼)的心臟毒性吐根鹼低。也可用氯喹0.25g,3次/d,共服5天,然後改2次/d,共服30天。雙碘喹啉四環素等均可酌情使用。中草藥大蒜鴉膽子白頭翁等都是很好的抗阿米巴藥物

腎阿米巴膿腫或腎周膿腫,必要時應切開引流。

16.4 棘球蚴病的治療

棘球蚴病的治療惟一的方法外科手術切除囊腫。若有過反應,應積極控制

17 預後

寄生蟲性尿路感染如能早期診斷,恰當治療,療效頗佳,預後良好。

18 寄生蟲性尿路感染的預防

控制感染原,祛除原發病和易感因素,講究衛生,切斷傳播途徑,可有效預防寄生蟲性尿路感染發生

治療寄生蟲性泌尿道感染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