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傘

中醫學 清熱藥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à luó sǎn

2 《廣西中草藥》·大羅傘

大羅傘中藥名,出自《廣西中草藥》。爲蕭步丹所著《嶺南採藥錄》記載的山大顏之別名[1]

2.1 別名

山大刀大羅傘九節木、暗山公、散血丹[2]

2.2 來源及產地

茜草科植物九節Psychotria rubra (Lour.)poir.的嫩枝葉或根。產廣東、廣西[2]

2.3 性味

苦,涼[2]

2.4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除溼[2]

1.治扁桃體炎白喉咽喉炎,痢疾,腸傷寒風溼疼痛腰肌勞損。煎服:30~60g[2]

2.治風火牙痛跌打損傷外傷出血蛇咬傷瘡瘍腫毒,下肢潰瘍。鮮品搗爛敷[2]

2.5 化學成分

枝葉含β-谷甾醇、九節素、內酯、酚性成分、有機酸。根預試含酚類、鞣質、三萜[2]

2.6 藥理作用

九節素體外可抑制鼻咽癌細胞[2]

3 廣西本草選編》·大羅傘

大羅傘中藥名,出自《廣西本草選編》。爲清代劉士季所著《草木便方》記載的八爪金龍之別名[2]

3.1 別名

八爪龍開喉劍大羅傘珍珠傘[3]

3.2 來源及產地

紫金牛科植物百兩金 Ardisia crispa (Thunb.) A.DC.的根及根莖分佈中南、西南及浙江、福建等地。[3]

3.3 性味

苦、辛,涼[3]

3.4 功能主治

清熱利咽祛痰利溼[3]

1.治咽喉腫痛咳嗽咯痰不爽,風溼痹痛,溼熱黃疸白濁睾丸腫痛,腎炎水腫痢疾,煎服:15~30g[3]

2.煎水含漱治牙痛[3]

3.5 化學成分

本品含生物鹼巖白菜素紫金牛酸(Ardisic acid)、百兩金皁苷等[3]

3.6 藥理作用

八爪金龍醇提物可抗炎解熱。其成分可收縮子宮[3]

4 《廣州植物誌》·大羅傘

大羅傘中藥名,出自《廣州植物誌》。爲《本草綱目》記載的硃砂根之別名[3]

4.1 別名

大羅傘開喉箭鳳凰腸珍珠傘、涼傘遮珍珠[4]

4.2 來源及產地

紫金牛科植物硃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或紅涼傘A. bicolor walker的根。前者分佈長江流域及福建、臺灣、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後者分佈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等地[4]

4.3 性味

苦、辛,涼[4]

4.4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除溼散瘀止痛[4]

1.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腫痛扁桃體炎白喉支氣管炎,丹毒淋巴結炎。風溼骨痛腰腿痛跌打損傷胃痛痛經。煎服:3~9g[4]

2.治毒蛇咬傷,內服並搗敷傷口周圍[4]

4.5 化學成分

硃砂根含微量酸金牛醌(Rapanone)。還含巖白菜素硃砂根苷、百兩金皁苷、11-O-沒食子酰基巖白菜素[4]

4.6 藥理作用

本品有抗生育、興奮子宮止咳平喘驅蟲殺蟲抑菌作用[4]

5 廣西藥用植物名錄》·大羅傘

大羅傘中藥名,出自《廣西藥用植物名錄》。爲《文山中草藥》記載的三對節之別名[4]

5.1 別名

三臺花三臺紅花三百棒大常山大羅傘[5]

5.2 來源及產地

馬鞭草科植物三對節 Clerodendrum serratum (L.) Moon.或抱莖三對節C. serratum (L.) Moonvar. amplexifolium Moldenke的根或葉。分佈廣西、雲南、貴州等地[5]

5.3 性味

苦,涼,有小毒[5]

5.4 功能主治

熱毒祛風溼,截瘧接骨[5]

1.治風溼痛,咽喉炎,扁桃體炎,肝炎,痢疾。煎服:9~15g[5]

2.治惡性瘧疾。本品配胡椒草果少許,於瘧發前一小時煎服。[5]

3.治跌打損傷骨折無名腫毒,以鮮品搗敷;黃水瘡,煎水外洗[5]

5.5 使用注意

孕婦慎服[5]

5.6 化學成分

皮含皁苷,主要苷元爲齊墩果酸、櫟焦油酸(Queretaroic acid)和三對節酸(Serratagenicacid)。根皮含甘露醇及其他多元醇物質。葉含α-菠菜甾醇、芹菜素、阿魏酸等[5]

5.7 藥理作用

本品水提取物在動物試驗中有抗組胺作用甘露醇脫水作用[5]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1.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1.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5.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20.
  5.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