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肛痔·溼熱蘊結證

中醫證名 肛門直腸疾病 中醫肛腸科學 鎖肛痔 中醫學 中醫外科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uǒ gāng zhì ·shī rè yùn jié zhèng

2 英文參考

anorectal cancerwith dampness-heat amassment patter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鎖肛痔·溼熱蘊結證(anorectal cancerwith dampness-heat amassment pattern)是指溼熱蘊結,以肛門墜脹,便次增多,大便帶血,色澤暗紅,或夾黏液,或有裏急後重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爲常見症的鎖肛痔證候[1]

4 症狀

鎖肛痔·溼熱蘊結證患者大便帶血,血色暗紅,或帶粘液,便次增多,肛門墜脹,裏急後重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患者大便次數增多,裏急後重,粘液膿血便腹瀉便祕交替。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5 辨證分析

溼熱痰濁蘊於腸道而不散則發爲腫塊;熱傷血絡則大便帶血,溼熱爲患則血色暗紅;日久血肉腐敗,則滲流膿血粘液;溼熱痰濁內積,氣血瘀滯,則肛門墜脹,裏急後重,便次增多;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爲溼熱痰濁內蘊之象。

6 治療

6.1 方一

6.1.1 治法

清熱化溼解毒祛瘀

6.1.2 方藥

1、主方:白頭翁湯張仲景傷寒論》)加味處方白頭翁15克,黃連9克,黃柏9克,秦皮9克,馬齒莧15克,敗醬草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蓮30克,桃仁12克,金銀花12克,連翹9克,地榆12克,鳳尾草15克當歸9克,槐花9克,蒼朮9克。水煎服,每日1劑。

6.2 方二

6.2.1 治法

清熱利溼化痰祛瘀

6.2.2 方藥

槐角地榆丸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天葵黃藥子桃仁乳香沒藥土茯苓苡米等。

6.3 中成藥

(1) 香連丸,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2) 胡連追毒丸,每次6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6.4 單方驗方

(1) 喜樹葉(朱仁康《中醫外科學》處方:鮮喜樹葉500克,或幹品250克。水煎服,每日1劑。

(2) 黃藥子酒(朱仁康《中醫外科學》處方黃藥子300克,白酒1500克,浸12小時,盛於瓶內,封瓶口,放入水中加熱至60℃~70℃2小時,連瓶放入冷水中浸泡3天。每日100毫升,分數次內服。

(3) 直腸癌內服方(房學賢等《古今民間妙方》)處方白花蛇舌草30克,槐角30克,桃花30克,龍葵200克,仙鶴草20克,地榆20克,當歸10克,生黃芪10克,敗醬草10克,穿山甲15克,昆布15克,叄七參5克,生大黃5克,黃藥子30克。水煎2次,每劑煎成400毫升,分早、中、晚3次。

(4) 直腸癌燻洗方(房學賢等《古今民間妙方》)處方蛇牀子30克,苦蔘30克,薄荷10克,大黃10克,雄黃10克,芒硝10克。先將蛇牀子苦蔘薄荷加水1000毫升,煮沸後加入大黃,煎2分鐘;再將雄黃芒硝放入盆中,然後將藥液倒入盆內,攪拌。乘熱燻肛門處,待藥液變溫後坐浴。每晚1次,3個月爲一療程。

(5) 直腸癌保留灌腸方(房學賢等《古今民間妙方》)處方槐花15克,鴉膽子15克,皁角刺10克,血竭10克,白花蛇舌草40克,生大黃40克,敗醬草40克。水煎2次,將藥液混合,取汁200毫升,保留河腸,每次1~2小時,每7天1次。

7 關於鎖肛痔

鎖肛痔(locked anus pile anorectal cancer[2])爲病名[3]。是指發生肛管直腸癌病類疾病[3]肛管直腸癌後期腫塊堵塞肛門,引起肛門狹窄大便困難,猶如鎖住肛門一樣,故稱鎖肛痔。相當於西醫的肛管直腸癌。本病多發於40歲以上,偶見於青年人。其臨牀特點是便血大便習慣改變、直腸肛管腫塊鎖肛痔病名首見於《外科大成》,雲:“鎖肛痔肛門內外如竹節鎖緊,形如海蜇裏急後重,便糞細而帶扁,時注臭水,此無法治。”

鎖肛痔相當於肛門直腸癌[3]鎖肛痔類似肛管腸癌[3]

青壯年以上的患者,如經常出現大便帶血或排便習慣的改變,應儘早檢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詳見鎖肛痔條。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3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