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疣

常見病方藥治療 中醫學 中醫皮膚科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常見病 臊瘊 中醫病名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ào yóu

2 英文參考

condylom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臊疣臊瘊[1]

臊瘊(condyloma)又稱臊疣[1]瘙瘊。是指以發生於外陰等處皮膚黏膜交界處的疣狀突起,呈菜花狀,表面溼潤,易出血爲主要表現的傳染性疾病[1]。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染,也可通過接觸污穢的內褲、浴巾、浴盆等方式間接傳染。本病男女均可罹患,主要發生在性活躍的人羣。有一定的自限性,部分病例治癒後復發,少數尖銳溼疣有癌變的可能。

臊疣相當於西醫的尖銳溼疣[1]尖銳溼疣又稱生殖器疣性病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所引起的一種良性贅生物。

4 臊疣病因病機

臊疣病原體系人類乳頭瘤病毒(HPV)。該病毒DNA病毒,具有高度的宿主性和組織特異性,只侵犯人體皮膚粘膜,不侵犯動物。病毒通過局部細微損傷皮膚粘膜而接種在該部,經過一定的潛伏期而出現贅生物。

中醫認爲,本病主要爲性濫交或房室不節,穢濁不潔,感受穢濁之毒,毒邪蘊聚,釀生溼熱溼熱下注皮膚粘膜而產生贅生物。

5 臊疣的診斷

5.1 接觸史

有與尖銳溼疣患者不潔性交或生活接觸史。

5.2 臨牀表現

潛伏期1~12個月,平均3個月。皮損好發於外生殖器、肛周、會陰、宮頸、陰道等處。基本損害爲淡紅色或污穢色、柔軟的表皮贅生物。贅生物大小不一,單個或羣集分佈,表面分葉或呈棘刺狀,溼潤,基底較窄或有蒂,但在陰莖體部可出現基底較寬的“無蒂疣”。由於皮損排列分佈不同,外觀上常表現爲點狀、線狀、重疊狀、乳頭瘤狀、雞冠狀、菜花狀、蕈狀等不同形態。本病常無自覺症狀,部分病人可出現局部疼痛或瘙癢。疣體易擦爛出血,若繼發感染,分泌物增多,可伴惡臭。巨大的尖銳溼疣,多見於男性,且好發於陰莖肛門附近,女性則見於外陰部。偶爾可轉化爲鱗狀細胞癌

5.3 輔助檢查

組織病理學檢查特異性

6 需要臊疣相鑑別的疾病

6.1 假性溼疣

假性溼疣多發生於20—30歲的女性外陰,特別是小陰脣內側和陰道前庭。皮損爲1—2mm大小的白色或淡紅色小丘疹,表面光滑如魚子狀,羣集分佈,無自覺症狀

6.2 扁平溼疣

扁平溼疣爲梅毒常見皮膚損害,皮損爲扁平而溼潤的丘疹,表面光滑,成片或成簇分佈,損害內可找到梅毒螺旋體梅毒血清反應強陽性。

6.3 陰莖珍珠丘疹

陰莖珍珠丘疹多見於青壯年,皮損爲冠狀溝部珍珠樣半透明小丘疹,呈半球狀、圓錐狀或不規則狀,色白或淡黃、淡紅,沿冠狀溝排列成一行或數行,或包繞一週,無自覺症狀

7 臊疣的治療

7.1 辨證治療

7.1.1 溼毒下注

臊瘊·肝經溼熱證(condyloma withpattern of dampness-heat in liver channel)是指肝經溼熱,以外生殖器肛門等處出現疣狀贅生物,色灰或褐或淡紅,質軟,表面穢濁潮溼,觸之易出血,惡臭,伴小便黃或不暢,舌苔黃膩,脈滑或弦數爲常見症的臊瘊證候[1]

7.1.1.1 症狀

外生殖器肛門等處出現疣狀贅生物,色灰或褐或淡紅,質軟,表面穢濁潮溼,觸之易出血,惡臭;伴小便黃或不暢;苔黃膩,脈滑或弦數。

7.1.1.2 辨證分析

感受穢濁之毒,毒邪蘊聚,釀生溼熱溼熱下注皮膚粘膜,故見外生殖器肛門等處出現疣狀贅生物,色灰或褐或淡紅,質軟,表面穢濁溼潤,惡臭;溼毒蘊伏血絡,則觸之易出血溼毒下注,擾及膀胱,則小便黃或不暢;苔黃膩、脈滑或弦數爲溼毒下注之象。

7.1.1.3 治法

利溼化濁,清熱解毒

7.1.1.4 方藥治療

草蘚化毒湯酌加黃柏土茯苓大青葉

7.1.2 氣滯血瘀

臊瘊·氣滯血瘀證(condyloma with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氣滯血瘀,以疣體暗紅或暗紫色,表面較硬,伴煩躁易怒,胸脅脹滿,婦女月經閉止,痛經經色紫暗有塊,乳房脹痛等,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或沉澀爲常見症的臊瘊證候[1]

7.1.2.1 症狀

疣體暗紅或暗紫色,表面較硬,伴煩躁易怒,胸脅脹滿,婦女月經閉止,痛經經色紫暗有塊,乳房脹痛等,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或沉澀。

7.1.3 脾虛溼困

臊瘊·脾虛溼困證(condyloma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dampness retention)是指脾虛溼困,以溼疣反覆發作,疣體色淡或灰暗,表面溼潤或有滲液,有腥臭味,伴納少,神疲乏力小腹有下墜感,尿清長,舌質淡,苔白膩,脈濡數爲常見症的臊瘊證候[1]

7.1.3.1 症狀

溼疣反覆發作,疣體色淡或灰暗,表面溼潤或有滲液,有腥臭味,伴納少,神疲乏力小腹有下墜感,尿清長,舌質淡,苔白膩,脈濡數。

7.2 外治法

7.2.1 燻洗法

板藍根山豆根木賊草香附各30g;或白礬皁礬各120g,側柏葉250g,生苡仁50g,孩兒茶15G。煎水先燻後洗,每天1—2次。

7.2.2 點塗法

1.五妙水仙膏點塗疣體,適用於疣體小而少者。

2.鴉膽子仁搗爛塗敷或鴉膽子油點塗患處包紮,3—5天換藥1次,應注意保護周圍正常皮膚。適用於疣體小而少者。

7.3 西醫治療

一、局部注射選用干擾素爭光黴素注入疣體基底部。

二、藥物外塗根據病情選用10%~25%足葉草酯、1%~5%氟尿嘧啶、30%~50%三氯醋酸、3%~5%酞丁胺等疣體表面塗敷。注意保護正常皮膚粘膜。

三、激光、冷凍、電灼療法注意不要過度治療,避免損害正常皮膚粘膜和疤痕形成,預防感染

四、手術切除疣體較大者,可選用手術切除。

8 臊疣的預防與患者日常保健

1.禁止不潔性交。

2.注意陰部衛生。

3.積極治療性伴侶,避免交叉感染

9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