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葉

清熱藥 中藥學 葉類 清熱解毒藥 中藥材 清熱解毒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à qīng yè

2 英文參考

herba taching[朗道漢英字典]

dyers woad leaf[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Folium Isatidis(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dyers woad leaf[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大青葉中藥名,出自《新修本草[1]。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乾燥[2]。《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Folium Isatidis(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dyers woad leaf(《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來源及產地

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indigotica Fort.或爵牀科植物馬藍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馬鞭草科植物路邊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Turcz.、蓼科植物蓼藍Polygonum tinctoriumAit.的葉。菘藍葉主產江蘇、安徽、河北、河南、浙江等地;馬藍葉主產福建、廣西、廣東、江西等地;路邊青葉主產湖南、湖北、江西等地;蓼藍葉主產河北、山西等地[2]

7 性味歸經

苦,寒。人心、胃、肝經[2]

9 用法用量

煎服:9~30g[2]

10 化學成分

菘藍葉含菘藍苷B(Isatan B)。靛藍靛玉紅馬藍和蓼藍的葉均含靛苷[2]

11 藥理作用

大青葉抗菌作用病毒等也有抑制作用大青葉還可對抗大腸桿菌內毒素作用蓼科十字花科大青葉煎劑對動物有輕度抗炎作用,降低毛細血管透性,增加白細胞吞噬作用,蓼藍葉煎劑抑制離體兔腸,興奮離體豚鼠子宮,對家兔還有解熱作用靛玉紅有抗癌作用[2]

12 大青葉的藥典標準

12.1 品名

大青葉

Daqingye

ISATIDIS FOLIUM

12.2 來源

本品爲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乾燥葉。夏、秋二季分2~3次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12.3 性狀

本品多皺縮捲曲,有的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長橢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長5~20cm,寬2—6cm,上表面暗灰綠色,有的可見色較深稍突起的小點;先端鈍,全緣或微波狀,基部狹窄下延至葉柄呈翼狀;葉柄長4~lOcm,淡棕黃色。質脆。氣微,味微酸、苦、澀。

12.4 鑑別

(1)本品粉末綠褐色。下表皮細胞垂周壁稍彎睦,略成連珠狀增厚;氣孔不等式,副衛細胞3~4個。葉肉組織分化不明顯;葉肉細胞中含藍色細小顆粒狀物,亦含橙皮苷樣結晶

(2)取本品粉末0.5g,加三氯甲烷20ml,加熱迴流1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1ml,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靛藍對照品、靛玉紅對照品,加三氯甲烷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三氯甲烷丙酮(5:4:2)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的藍色斑點和淺紫紅色斑點。

12.5 檢查

12.5.1 水分

不得過13.0%(附錄ⅨH第一法)。

12.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乙醇溶劑,不得少於16.0%。

12.7 含量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D)測定。

12.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一水(75:25)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89nm。理論板數按靛玉紅峯計算應不低於4000。

12.7.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靛玉紅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2μg的溶液,即得。

12.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細粉0.25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三氯甲烷浸泡15小時,加熱迴流提取至提取液無色。回收溶劑至幹,殘渣甲醇使溶解轉移至l0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2.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靛玉紅(C16H10N202)不得少於0.020%。

12.8 大青葉飲片

12.8.1 炮割

除去雜質,搶水洗,切碎,乾燥

本品爲不規則的碎段。葉片暗灰綠色,葉上表面有的可見色較深稍突起的小點;葉柄碎片淡棕黃色。質脆。氣微,味微酸、苦、澀。

12.8.2 檢查

水分藥材,不得過10.0%。

12.8.3 鑑別、浸出物、含量測定

藥材

12.8.4 性味歸經

苦,寒。歸心、胃經

12.8.5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用於溫病高熱神昏,發斑發疹,痄腮喉痹丹毒,癰腫。

12.8.6 用法與用量

9~15g。

12.8.7 貯藏

通風乾燥處,防黴。

12.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1.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