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丸

消積化滯 消積化食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ān léng wán

2 英文參考

Sparganii Pill[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三棱丸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23首。

4 證治準繩·幼科》集七方三棱丸

4.1 處方

三棱木香、炒神曲陳皮(去白)、半夏薑汁制)各一兩,丁香、官桂各半兩[1]

4.2 製法

爲末,煮糊爲丸,黃米[1]

4.3 用法用量

每服二十丸,乳食後生薑煎湯送下[1]

4.4 功能主治

治小兒停積,腹脅脹滿,乾噦噁心,不思飲食[1]

5 博濟方》卷二方之三棱丸

5.1 處方

荊三棱9O克(擘破,以好醋600毫升,用文武火煮。令盡爲度,勿放鐵器中)枳殼(去瓤,麩微炒)30克 木香30克 青皮30克 檳榔30克 官桂(去皮)30克 甘草60克(炮)

5.2 製法

上藥杵爲未。

5.3 功能主治

博濟方》卷二方之三棱丸主治積聚氣塊,或心腹滿悶噎塞者。

5.4 用法用量

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溫服。如患在膈上,即食後服之。

5.5 備註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三棱散"。

5.6 摘錄

博濟方》卷二

6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八方之三棱丸

6.1 方名

三棱丸

6.2 組成

三棱1兩,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雄黃半兩(細研),硼砂1兩(不夾石者,細銼),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乾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鱉甲1兩(塗酥,炙令黃,去裙襴),防葵1兩,麝香1分(研入)。

6.3 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八方之三棱丸主治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令人羸瘦,發寒熱不能食

6.4 用法用量

每服以溫酒下10丸,空心服。

6.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入研了藥令勻,以米醋1升,熬令稠,入少面作糊爲丸,如綠豆大。

7 楊氏家藏方》卷十九方之三棱丸

7.1 方名

三棱丸

7.2 組成

三棱(煨香,切)1兩,木香1兩,神曲(炒黃)1兩,半夏(入生薑4兩,同搗成膏,炒令黃)1兩,陳橘皮(去白)1兩,丁香半兩,肉桂(去粗皮)半兩。

7.3 主治

楊氏家藏方》卷十九方之三棱丸主治停積不散,腹脅脹滿,乾噦噁心,全不入食。

7.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乳食後溫生薑湯送下。

7.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煮麪糊爲丸,如黃米大。

8 幼幼集成》卷四方之三棱丸

8.1 方名

三棱丸

8.2 組成

三棱(煨)、蓬莪術(煨)、半夏曲(焙)、小枳實麩炒)、正川連(姜炒)、吳茱萸(泡)、正廣皮(酒炒)、杭青皮(醋炒)、南木香(屑)、尖檳榔(炒)、川厚朴(姜制)、川楝肉(炒)、小茴香(酒炒)。

8.3 主治

幼幼集成》卷四方之三棱丸主治小兒食積胃脘痛,心腹痛小腹痛,癖痛,蟲痛

8.4 用法用量

米飲調服

8.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神曲糊爲丸。

9 醫宗金鑑》卷五十二方之三棱丸

9.1 方名

三棱丸

9.2 組成

三棱(煨)1兩,陳皮1兩,半夏(姜制)1兩,神曲(炒)1兩,黃連(姜炒)5錢,枳實麩炒)5錢,丁香5錢。

9.3 功效

醫宗金鑑》卷五十二方之三棱丸主功在清胃,和中,止嘔

9.4 主治

小兒飲食無節,過食油膩、麪食等物,以致壅塞中脘。其證肚腹脹熱,惡食口臭,頻吐酸粘,眼胞虛浮,身體潮熱

9.5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後生薑湯送下。

9.6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面和爲丸,如黃米大。

10 普濟方》卷三九二方之三棱丸

10.1 方名

三棱丸

10.2 組成

三棱(煨香,切)1兩,木香1兩,神曲(炒黃)1兩,陳橘皮(去白)1兩,半夏(入生薑4兩,同搗成膏,炒令黃)1兩。

10.3 主治

普濟方》卷三九二方之三棱丸主治小兒停積不散,腹脅脹滿,乾噦噁心,全不入食。

10.4 用法用量

乳食後每服20丸,用溫生薑湯送下。

10.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煮麪糊爲丸,如黍米大。

11 聖濟總錄》卷七十三方之三棱丸

11.1 方名

三棱丸

11.2 別名

雞爪三棱丸

11.3 組成

雞爪三棱半兩,石三棱半兩,京三棱(煨)半兩,木香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檳榔(銼)2枚,肉豆蔻(去殼)2枚,硇砂(研)2分。

11.4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七十三方之三棱丸主治五積痃癖氣塊。

11.5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臨臥生薑湯送下。

11.6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生薑汁麪糊爲丸,如綠豆大。

11.7 用藥禁忌

忌一切生冷、硬、粘物。

11.8 附註

雞爪三棱丸(《衛生寶鑑》卷十四)。《衛生寶鑑》有陳皮五錢。

12 《博濟》卷二方之三棱丸

12.1 方名

三棱丸

12.2 組成

荊三棱3兩(劈破,以好醋3升,用文武火煮,令盡爲度。勿用鐵器),枳殼(去瓤,麩微炒)1兩,木香1兩,青皮1兩,檳榔1兩,官桂(去皮)1兩,甘草2兩(炮)。

12.3 功效

《博濟》卷二方之三棱丸功在和脾胃。

12.4 主治

積聚氣塊,或心腹滿悶噎塞者。

12.5 用法用量

每服1大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如患在膈上,即食後服之。

12.6 製備方法

上爲末。

12.7 附註

本方方名,按劑型當作“三棱散”。

13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九方之三棱丸

13.1 方名

三棱丸

13.2 組成

三棱1兩(微煨,銼),木香半兩,硇砂3分(細研),芫花半兩(醋拌,炒幹),巴豆1分(去心、皮,紙裹壓去油)。

13.3 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九方之三棱丸主治產後症塊。

13.4 用法用量

每服空心以醋湯送下2丸。

13.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研入前件礎砂、巴豆令勻,以米醋2升,熬令減半,下諸藥,慢火熬令稠,可丸即丸,如綠豆大。

14 魏氏家藏方》卷五方三棱丸

14.1 方名

三棱丸

14.2 組成

三棱(炮)、益智仁蓬莪術(炮)、青皮(去瓤)、陳皮(去白)、乾薑(炮,洗)各等分

14.3 功效

魏氏家藏方》卷五方三棱丸功在去積滯,快脾氣

14.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生薑湯送下。

14.5 製備方法

上爲末,同炒令黃色,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15 醫級》卷八方之三棱丸

15.1 方名

三棱丸

15.2 組成

三棱2兩,莪術2兩,木香5錢,檳榔5錢,砂仁1兩,青皮1兩,半夏1兩,麥芽1兩,老黃米(以巴豆15粒同炒焦色,去豆不用)。

15.3 主治

醫級》卷八方之三棱丸主治癥瘕痃癖,食痰諸積,堅硬痞滿,飲食不下。

15.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痰食之積,生薑湯送下;癥瘕痞積,淡鹽湯白湯送下;挾虛者,白朮當歸湯送下。

15.5 製備方法

醋糊爲丸,如綠豆大。

16 《朱氏集驗方》卷三方之三棱丸

16.1 方名

三棱丸

16.2 組成

三棱4兩,莪術4兩,芫花2兩。

16.3 主治

《朱氏集驗方》卷三方之三棱丸主治肝病傳脾,脾當傳腎,腎乘旺而不受,邪氣留於脾,謂之痞氣心下如盤,久不已,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飲食不爲肌膚。其脈緩澀;兼治食症、酒症、血蠱血瘕、氣塊,時發刺痛婦人血分,男子脾氣橫泄。

16.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橘皮湯送下。以知爲度。

16.5 製備方法

上藥用米醋3升,煮令醋盡,獨炒芫花令幹,將2味切作片子,焙乾,同爲末,麪糊爲丸,如碗豆大。

17 聖濟總錄》卷七十二方之三棱丸

17.1 方名

三棱丸

17.2 組成

三棱1兩,石三棱1兩,雞爪三棱1兩,黑三棱1兩,蓬莪術(各煨、銼)1兩,巴豆(連皮)1兩,乾薑(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以上8味,用好醋1鬥,於銀器中煮令盡、除巴豆不用外,並切焙乾),丁香半兩,木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檳榔(銼)半兩,青橘皮(去白,炒)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

17.3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七十二方之三棱丸主治食癥勞氣,五積五膈,脾胃久冷,喫食無味,飲食不化,口肢少力,痰毒氣脹胸膈不利

17.4 用法用量

每服3丸至5丸,生薑湯送下。

17.5 製備方法

上爲末,每稱1兩末,別用巴豆7枚,去皮心膜出油,細研拌勻,更用硇砂1分,醋化,煮麪糊和丸,如大麻子大,丹砂末爲衣。

18 症因脈治》卷一方之三棱丸

18.1 方名

三棱丸

18.2 組成

三棱枳殼厚朴、廣皮、甘草

18.3 主治

症因脈治》卷一方之三棱丸主治食積胃脘痛。傷於飲食,填塞太倉,胸前悶痛,痛極應背,背心亦痛。

19 育嬰祕訣》卷四方之三棱丸

19.1 方名

三棱丸

19.2 組成

三棱(醋炒,煨)3錢半,莪術(制)3錢半,青皮3錢半,陳皮3錢半,枳實(炒)3錢半,厚朴(麥焙)3錢半,半夏薑汁炒)3錢半,黃連(炒)3錢半,香附(醋焙)3錢半,川芎3錢半,使君子肉3錢半,夜明砂3錢半,神曲3錢半,麥芽3錢半,幹蟾燒存性)3錢半,檳榔3錢半,木香3錢半,砂仁3錢半,當歸1錢。

19.3 主治

世醫得效方》卷十五方三棱丸主治小兒先脾虛,後傷食,不可下者;及疳疾腹脹

19.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至50丸,米飲送下。大便黃涎臭穢爲度,此乃積滯去也。

19.5 製備方法

另取神曲煮糊爲丸,如黍米大。

20 世醫得效方》卷十五方三棱丸

20.1 方名

三棱丸

20.2 組成

當歸(去尾)1兩,川芎1兩,牛膝(去苗)1兩,芫花1兩,三棱1兩,莪術(煨)1兩,蒲黃1兩,玄胡索1兩,牡丹皮1兩,乾薑1兩,菴(艹閭)1兩,白芷1兩,地龍(去泥土,酒浸,炒)1兩,大黃2兩(爲末,米醋1升,文武火成膏)。

20.3 主治

世醫得效方》卷十五方三棱丸主治經脈不通,氣痛滯下;兼治血瘕,形如鐮鐵樣。

20.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氣痛,淡醋湯送下,炒姜酒亦可;未通,紅花酒送下。

20.5 製備方法

上爲末,入大黃膏和研,杵爛爲丸。

21 醫方類聚》卷八十九引《王氏集驗方》方之三棱丸

21.1 方名

三棱丸

21.2 組成

大黃(紙裹,煨)1兩,硇砂1兩,三棱(煨,乘熱切)1兩,乾漆(炒至煙盡)1兩,巴豆(去皮油)1兩。

21.3 功效

醫方類聚》卷八十九引《王氏集驗方》方之三棱丸主治破一切血,下一切氣。

21.4 主治

五積六聚七癥八瘕

21.5 用法用量

每服3丸或5-7丸,空心米飲湯送下。隨人虛實,加減服餌

21.6 製備方法

上爲末,醋煮麪糊爲丸,如綠豆大。

22 聖濟總錄》卷一七六方之三棱丸

22.1 方名

三棱丸

22.2 組成

三棱(銼)半兩,石三棱(銼)半兩,雞爪三棱(銼)半兩,蓬莪術(銼)半兩,木香1分。

22.3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七六方之三棱丸主治小兒脾積氣。

22.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烏梅生薑湯送下。

22.5 製備方法

上藥並生杵羅爲末,酒煮麪糊爲丸,如麻子大,膩粉爲衣。

23 雞峯普濟方》卷十三方之三棱丸

23.1 方名

三棱丸

23.2 組成

三棱蓬莪術、青橘皮、陳橘皮等分

23.3 主治

雞峯普濟方》卷十三方之三棱丸主治脾元虛弱,心腹滿,且食暮不能食,脈沉實而滑,病名谷脹;大人、小兒過食雜瓜果,腹脹氣急。

23.4 用法用量

生薑湯送下20丸。未知,加30丸。

23.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白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24 《朱氏集驗方》卷六方之三棱丸

24.1 方名

三棱丸

24.2 別名

陳米三棱丸

24.3 組成

陳倉米1兩(巴豆新者5粒,去殼,同倉米慢火炒巴豆焦色,去巴豆不用),陳皮(去瓤)1兩,半夏半兩,縮砂仁2錢,麥糵2錢,南木香1錢。

24.4 功效

《朱氏集驗方》卷六方之三棱丸功在化積聚,去米麪五穀等積。

24.5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加至20丸,食後生薑湯送下。

24.6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煮麪糊爲丸,如綠豆大。

24.7 附註

陳米三棱丸(《景嶽全書》卷五十五)。《醫方類聚》有三棱(炮)二錢,無半夏

25 雞峯普濟方》卷十九方之三棱丸

25.1 方名

三棱丸

25.2 組成

荊三棱半兩,茴香半兩,白附子半兩,破故紙半兩,甘遂半兩,芫花半兩,檳榔半兩,黃橘皮半兩,當歸半兩,川楝子半兩,桂半兩,木香半兩,川椒半兩。

25.3 主治

雞峯普濟方》卷十九方之三棱丸主治膀胱氣,兩脅疼痛,遍身虛腫,狀如水氣。常服治大小腸氣,女人血氣。

25.4 用法用量

每服7丸至10丸,食後白米湯送下。

25.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酒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26 《百一選方》卷二方之三棱丸

26.1 方名

三棱丸

26.2 組成

陳倉米4兩(揀淨,以新好色巴豆21粒,剝去皮,慢火同炒,候倉米香黃,巴豆黑色爲度,不令米焦,揀去巴豆不用,只用倉米),橘皮(去白,焙乾)與倉米等分秤。

26.3 主治

《百一選方》卷二方之三棱丸主治諸般積聚,酒食百物所傷,脾胃因飢飽,不時生病。

26.4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生薑湯送下。少加甘草亦得。

26.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白麪糊爲丸,如黍米大。

26.6 附註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食藥二仙丸”;《本草綱目》引作“太倉丸”。

27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