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八邪

腧穴學 經穴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iàn bā xié

2 概述

面八邪經外奇穴名。出《經外奇穴圖譜》。即由承光攢竹禾髎人迎穴組成,左右計8穴。主治癘風。一般砭刺出血[1]

3 承光·面八邪

承光經穴名(Chéngguāng BL6)。出《鍼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承:承受;光:陽光。穴居頭頂,承受陽光,故名。位於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5寸處。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有清頭風、明眼目、通鼻竅等作用。主治頭面五官及局部疾患。如頭痛眩暈鼻塞鼻衄青盲、目視不明、目翳、口喁、嘔吐心煩等。現代多用以治療鼻炎角膜炎感冒等。一般沿皮刺0.3~0.5寸;可灸。[2]

4 攢竹·面八邪

攢竹經穴名(Cuánzhú BL2)。出《鍼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攢:簇聚;竹:竹子。穴在眉頭,眉如竹葉簇聚,故名。位於面部,眉頭陷中,額切跡處。正坐仰靠取穴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眼輪匝肌。有祛風明目作用。主治頭、目等疾患,如頭痛目眩目赤腫痛迎風流淚胬肉攀睛眼瞼𥆧動、目翳、頰痛、鼽衄項強不可回顧、癲癇屍厥狂證小兒驚風等。現代又多用於治療結膜炎、淚囊炎、角膜白斑面神經麻痹神經頭痛等。一般斜刺沿皮刺0.3~0.5寸;不灸。[3]

5 禾髎·面八邪

禾髎即口禾謬[質疑]口禾髎[4]

口禾髎經穴名(Kǒuhéliáo LI19)。出《鍼灸甲乙經》。屬手陽明大腸經。口:指口部;禾:指穀物;髎:骨隙。穀物從口入胃,穴在口旁骨隙中,故名。位於面部,橫平人中溝上1/3與下2/3交點,鼻孔外緣直下。水溝旁開0.5寸。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口輪匝肌。有祛風邪,通鼻作用。主要用於口面部及鼻部疾患。如面神經麻痹及痙攣、鼻炎鼻塞鼻衄鼻息肉等。配地倉頰車陽穀面神經麻痹;配迎香印堂合谷治鼻疾;配印堂列缺鼻出血。一般直刺斜刺0.3~0.5寸;禁灸。[5]

6 人迎·面八邪

人迎經穴名(Renyíng ST9)。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足陽明胃經。穴在人迎脈部位,故名。位於頸部,橫平喉結,當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仰臥去枕,側頭取之。層次解剖皮膚一皮下組織和頸闊肌一頸固有筋膜淺層及胸鎖乳突肌前緣一頸固有筋膜深層和肩胛舌骨肌後緣一咽縮肌。有疏調氣血、清咽利膈、消腫散結等作用。主要用於治療胸肺、頸項等部疾患,如胸滿氣逆、呼吸喘鳴咽喉腫痛癭氣喘息、食不下,以及高血壓支氣管哮喘扁桃體炎頸淋巴結核甲狀腺腫等。臨牀常以人迎曲池足三裏治療高血壓。一般直刺0. 3~0.5寸,避開動脈。禁灸。據《鍼灸甲乙經》載:“刺入四分,過深不幸殺人。”本穴不宜深刺強刺激,或留針時間過長,以免發生反射休克。現代研究:指壓或針刺人迎穴,均能使血壓顯著下降,心率減慢,後者可被阿托品阻斷[6]

7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04.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5.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70.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97.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8.
  6. ^ [6]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