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髎

鍼灸學 經穴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é liáo

2 英文參考

Kǒuhéliáo LI19[中國鍼灸學詞典]

3 概述

禾髎經穴[1]。代號LI19[1]。出《鍼灸甲乙經》。別名䪼、長頻長髎長顪[1]禾髎口禾髎[2]口禾髎經穴名(Kǒuhéliáo LI19)[3]。出《鍼灸甲乙經》。屬手陽明大腸經[3][3]。口:指口部;禾:指穀物;髎:骨隙[3]。穀物從口入胃,穴在口旁骨隙中,故名[3]

4 標準定位

位於鼻翼外緣直下,與水溝穴平齊處[3]

位於面部,橫平人中溝上1/3與下2/3交點,鼻孔外緣直下[3]水溝旁開0.5寸[3]

禾髎在上脣部,鼻孔外緣直下,平水溝穴。

5 取法

鼻孔旁開0.5寸,正坐仰靠或仰臥取穴

位於面部,橫平人中溝上1/3與下2/3交點,鼻孔外緣直下[3]水溝旁開0.5寸[3]

6 穴位解剖

布有面神經與眶下神經吻合支;並有面動、靜脈的上脣支通過[3]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口輪匝肌[3]

禾髎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口輪匝肌。有面動、靜脈的上脣支。分佈面神經與眶下神經吻合支。皮膚薄而柔軟。由上頜神經的眶下神經分佈。有面動靜脈的上脣支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直入口輪匝肌,該肌由面神經頰支支配。

7 功用

祛風邪,通鼻作用[3]

祛風清熱,開竅

8 治病

主治鼻塞鼻衄鼻息肉,口㖞等[3]

主要用於口面部及鼻部疾患。如面神經麻痹及痙攣、鼻炎鼻塞鼻衄鼻息肉[3]

1.五官系統疾病:鼻炎鼻出血嗅覺減退,鼻息肉咀嚼肌痙攣;

2.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

3.其它:腮腺炎。

9 刺灸法

直刺斜刺0.3~0.5寸[3]

一般直刺斜刺0.3~0.5寸;禁灸[3]

刺法:1.直刺0.3~0.5寸,局部脹痛

2.向內平刺0.5~0.8寸,透水溝穴,局部脹痛

灸法:本穴因位於面部危險三角區,禁灸。

10 配伍

地倉頰車陽穀面神經麻痹;配迎香印堂合谷治鼻疾;配印堂列缺鼻出血[3]

禾髎兌端勞宮,有活血止血作用,主治衄血不止。

禾髎地倉頰車四白陽白,有祛風活絡作用,主治口歪,口禁不開,鼻塞

11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鼻窒口僻清涕出不可止,鼽衄有癰,禾髎主之。

鍼灸大成》:主屍厥及口不可開,鼻瘡息肉鼻塞不聞香臭鼽衄不止。

12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87.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97.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