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

中藥學 解毒消癰 利溼退黃 殺蟲 利水消腫 中藥材 中醫學 中藥中毒 消腫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óng dòu

2 英文參考

adzuki beans[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small red beans[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3 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種子·《中醫大辭典》·紅豆

紅豆中藥名,出自《本草綱目》,爲《神農本草經》記載的赤小豆之別名[1][2]

3.1 別名

又名紅豆紅小豆朱赤豆[2]

3.2 來源及產地

豆科植物赤小豆Phaseoluscalcaratus Roxb.或赤豆P.angularis Wight的種子[2]。主產廣東、廣西、江西等地[2]

3.3 性味歸經

甘、酸,微寒[2]。入心、小腸脾經[2]

3.4 功能主治

功在利水消腫,除溼退黃,解毒消癰[2]

1.治水腫腳氣黃疸淋證便血瀉痢[2]。煎服:9~30g[2]

2.治乳癰,癰疽,腮腺炎,風疹瘙癢,溼疹,研末調敷[2]

3.5 運用

赤小豆花:治瘧疾痢疾消渴痔瘻下血[2]

赤小豆葉:治小便數[2]

3.6 化學成分

赤豆含蛋白質20.7%,脂肪0.5%,糖類58%,微量的維生素B1、B2以及煙酸、鈣、鐵、磷等[2]。還含三萜皁苷類[2]

3.7 藥理作用

20%赤豆蒸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有抑制作用[2]

4 豆科植物相思子種子·《中醫大辭典》·紅豆

紅豆中藥名,出自《王右丞集》,爲《新修本草》記載的相思子之別名[3][3]

4.1 別名

又名土甘草豆、相思豆、鴛鴦豆、紅豆[3]

4.2 來源及產地

豆科植物相思子Abrus precatorius L.的種子[3]。主產廣東、廣西、福建[3]

4.3 性味

辛、苦,平,有大毒[3]

4.4 功能主治

功能殺蟲,消腫[3]。治疥癬,癰瘡,溼疹[3]

4.5 用法用量

研粉油調塗[3]

4.6 使用注意

一般不宜內服[3]中毒可引起嘔吐腹痛腹瀉呼吸困難皮膚青紫、尿閉、幻視溶血虛脫症狀,嚴重者可致死亡[3]

4.7 化學成分

本品含相思子毒蛋白,並含相思子鹼,紅豆鹼、膽鹼、下箴刺桐鹼等生物鹼,又含β-谷甾醇等多種甾醇類、相思子苷、相思子酸、相思子黃酮、相思子凝集素、5β-膽烷酸沒食子酸和多種氨基酸[3]

4.8 藥理作用

相思子毒蛋白對小鼠實驗性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毒性極大,0.5mg即可使人致死,但加熱至65℃以上則毒性消失,小鼠腹腔注射半數致死量爲0.20mg/kg[3]相思子鹼有抗過敏、抗組胺作用[3]相思子提取物對大鼠、小鼠有避孕作用[3]種子的醇提取物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痢疾傷寒桿菌以及某些皮膚真菌抑制作用,並可導致心、肺、腎及小腸出血[3]

5 豆科植物紅豆樹種子·《*辭典》·紅豆

5.1 出處

《四川常用中草藥

5.2 拼音名

Hónɡ Dòu

5.3 來源

豆科植物紅豆樹種子。秋末冬初採種子,備用。

5.4 形態

紅豆樹,又名:鄂西紅豆樹、江陰紅豆樹

喬木,高9~15米。樹皮灰色,光滑。單數羽狀複葉互生;長12~20釐米;小葉5~7枚,近革質,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卵形,長5~12釐米,寬2.5~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鈍,無毛,下面灰白色,邊全緣。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白色或淡紅色,少有香氣;萼鍾狀,密生黃棕色短柔毛,裂片短,幾圓形;花冠蝶形,花瓣均具爪;雄蕊10,分離子房上位,無毛,有胚珠5~6個,花柱1,紫色,彎曲,柱頭斜生。莢果木質,扁平,圓形或橢圓形,長4~6.5釐米,寬2.5~4釐米,先端喙狀。種子1~2粒,鮮紅色,光亮,近圓形,長1.3~2釐米,種臍長約9毫米。花期4~5月。果期10月。

5.5 生境分佈

生於河旁或林邊。分佈陝西、江蘇、湖北、廣西、四川。

5.6 化學成份

本屬多種植物含有N-甲金雀花鹼N-甲基四氫金雀花鹼紅豆樹寧鹼、黃花木鹼等生物鹼

5.7 性味

《四川常用中草藥》:"性平,味苦,有小毒。"

5.8 功能主治

《四川常用中草藥》:"理氣通經。治疝氣腹痛血滯經閉。"

5.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

5.10 摘錄

《*辭典》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83.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62.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9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