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di括約肌切開術

膽道手術 手術 膽腸內引流術 普通外科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3 分類

普通外科/膽道手術/膽腸內引流術

4 ICD編碼

51.83

5 概述

Oddi括約肌成形術用於膽腸內引流手術。 手術相關解剖見圖1.11.8.3-1~1.11.8.3-5。

Oddi括約肌成形術原是膽道外科中常用的手術,用以治療膽總管末端的良性狹窄,如合併於膽囊及膽管結石時的Oddi括約肌狹窄、壺腹部結石嵌頓、原發性狹窄性乳頭炎等。Oddi括約肌狹窄常是引起“膽囊切除術後綜合徵”的主要原因,此外,乳頭括約肌狹窄亦常引起慢性胰腺炎及胰管阻塞。

Oddi括約肌手術包含兩種術式,一是切開的長度較短(一般在1.5cm以內)的乳頭括約肌切開術,只切開乳頭括約肌,而膽總管下端括約肌保存,因而仍有一定的括約肌功能,手術後腸液向膽管反流亦較輕或者沒有;但由於切開的長度短,故甚易再發生狹窄使症狀再發。此種術式一般稱爲Oddi括約肌切開術(sphincterotomy of Oddi)。

另一種手術是完全切斷Oddi括約肌,包括膽總管下端括約肌,切開之後,膽總管下端便完全失去括約肌控制,實際上相當於一低位的膽總管十二指腸吻合,因而不可避免地發生十二指腸液向膽管內反流。由於手術切開括約肌之後,需將十二指腸黏膜與膽總管黏膜縫合,故此類手術稱爲Oddi括約肌成形術(sphincteroplasty of Oddi)。括約肌成形術要求切開長度2.0~2.5cm。

患有膽囊切除術後綜合徵的病人,除了有膽總管末端開口狹窄外,可能同時有胰管開口的狹窄和伴發胰管擴張、慢性胰腺炎,此時,切開乳頭部和膽總管下端括約肌仍不能完全解除梗阻,需要做胰管開口切開,即切開膽管與胰管間之中隔,以解除胰管梗阻,此種即所謂膽、胰管雙切開。

Oddi括約肌成形術是一種在技術上要求很高和有相當難度的手術,以往常用的方法是經十二指腸括約肌成形術,此手術的創傷大,在有慢性胰腺炎胰腺頭部腫大和在肥胖的病人中,技術上難度很大,併發症和後遺症也是常見的,例如併發術後的出血急性胰腺炎十二指腸瘻、十二指腸穿破腹膜感染十二指腸狹窄等嚴重併發症和有一定的病死率。自從纖維十二指腸鏡的應用和開展內鏡外科之後,大部分的括約肌切開手術已爲內鏡下括約肌切開所取代。內鏡括約肌切開在有經驗的術者操作上比較簡單,創傷小,效果也滿意。然而,在複雜的情況下,如合併有乳頭十二指腸憩室乳頭炎症改變插管困難等,仍需要通過手術來解決。內鏡下括約肌切開亦可能發生出血急性胰腺炎十二指腸穿孔乳頭部再狹窄等併發症。

6 適應

Oddi括約肌成形術適用於:

1.Oddi括約肌狹窄膽總管擴張不很明顯者。

2.乳頭部嵌頓結石。

3.內鏡括約肌切開有困難或切開後再狹窄者。

4.合併有乳頭十二指腸憩室複雜情況。

5.Oddi括約肌狹窄引起的膽囊切除術後綜合徵

6.病人身體情況能耐受此項手術。

7 禁忌症

1.胰腺段的膽總管下端狹窄,狹窄的範圍較長,單純括約肌切開不能解決問題。

2.新近發作的急性胰腺炎胰腺頭腫大。

3.膽總管極顯著擴張,直徑>2.0cm,單純括約肌切開尚不能解決膽管的引流。

4.高齡病人或因身體情況不能耐受複雜的手術者。

5.因以往手術局部改變難以充分遊離十二指腸第2段,宜改做其他膽腸吻合術。

8 術前準備

1.應有詳細的以往手術和檢查資料。

2.近期的膽道造影照片以顯示膽總管下端狹窄的形態和範圍。

3.全面瞭解肝、腎、心、肺功能,並加必要處理。

4.積極改善病人的全身營養狀況,糾正低蛋白血症;維持水、電解質酸鹼平衡

5.改善病人的凝血功能,應用維生素K11

6.治療膽道感染,並重視膽汗的細菌學調查。合理應用抗生素

9 麻醉體位

一般病人可取持續硬膜外麻醉,亦可用全身麻醉

仰臥位

10 手術步驟

1.一般使用右肋緣下斜切口,但若以往手術爲右腹直肌切口且癒合良好者,亦可經原切口進腹。

2.進腹後分離腹腔內粘連,做必要的腹腔內探查並瞭解膽道的病理改變和胰腺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案,必要時尚可以配合術中膽道造影

3.分離十二指腸韌帶,遊離小網膜孔;分離結腸肝曲與肝右葉粘連(圖1.11.8.3-6)。

4.向下推開橫結腸系膜,剪開十二指腸外側後腹膜,鈍性分離,將十二指腸第2、3段向前分離,直至十二指腸和胰頭能提至手術野淺部(圖1.11.8.3-7),十二指腸及胰頭後方暫置一鹽水紗墊。

5.切開膽總管,取除膽管內結石,向上探查,確定肝內無遺留結石或主要肝管狹窄;向下探查,確定狹窄的部位和十二指腸乳頭的位置。此時若膽總管尚能通過F8導尿管,則將其留在原位,以利於十二指腸切開時尋找乳頭;否則,用一根Bakes探子放至膽總管下端,在十二指腸外所摸到的探頭的位置即爲十指腸主乳頭所在。

6.根據探頭所在的位置,在其下方1~2cm處置2條牽引縫線,筆者主張在該處十二指腸外側壁上做一長約2cm的橫切口,牽開牽引線敞開十二指腸腔,便可發現乳頭的所在;或將Bakes探子稍加用力,在十二指腸後壁充分遊離的情況下,可將十二指腸乳頭突出至十二指腸切口外(圖1.11.8.3-8,1.11.8.3-9)。

如果由於局部病變的關係或胰腺頭腫大,未能將十二指腸乳頭準確定位時,則可在十二指腸降部中段外側做一長3~4cm的縱行切口,以便於尋找乳頭。但必須注意在此種情況下手術常有較多困難。

7.在十二指腸乳頭的兩旁和下方,各縫以牽引線,稍加牽引,便可將乳頭提至十二指腸上的切口處(圖1.11.8.3-10)。

8.在乳頭開口的上方約11點鐘處切開,切開後,即用蚊式血管鉗夾住兩側,從兩鉗中間切開,每次鉗夾1~2mm,隨即用3-0線(最好是合成單纖維線)縫合十二指腸黏膜及膽管黏膜,達2.0~2.5cm的距離,該處已達到膽總管下端的膽管壁。必須認真縫合切開的頂端(圖1.11.8.3-11)。因爲膽總管下端斜穿十二指腸壁的長度因人而異,故頂部有可能已切透十二指腸壁,故需細緻縫合,以防發生十二指腸瘻。

9.括約肌切開後,將切開兩緣的縫線牽引,便可以仔細檢查切口上有無出血並妥爲止血需要檢查胰管的開口。胰管開口一般位於乳頭開口的內下方,常在3點鐘處,並可見有胰液流出。可以用細的導管放至胰管內,檢查有無阻塞或狹窄。有時胰管開口可能有變異,如高位開口或分別開口,使尋找困難。但必須確定胰管開口未被縫合堵塞(圖1.11.8.3-12)。

10.分兩層縫合十二指腸切口,縫合時必須仔細對合,防止發生十二指腸腔狹窄或發生十二指腸瘻。筆者一般是用橫切橫縫及直切直縫的方法;但當十二指腸遊離得較好,十二指腸上的縱行切開不過長時,也有采用縱切橫縫的方法。手術比較複雜的病例,在縫合之前宜將胃腸減壓管經幽門放至十二指腸供手術後持續減壓。

11.Oddi括約肌成形術時,一般宜同時切除膽囊,並在膽總管內放置T形管引流,但不主張用長臂T形管放至十二指腸內,以防堵塞胰管。在合併有慢性胰腺炎時,也有在胰管內放一導管,經T形管腔內引出。

12.如果病人合併有胰管開口狹窄和慢性胰腺炎,手術時可將胰管與膽管間之間隔剪開,以擴大胰管開口。

13.十二指腸上之切口縫合後,可以用大網膜或橫結腸系膜覆蓋加強(圖1.11.8.3-13),肝下區及小網膜孔處放置腹腔引流(圖1.11.8.3-14)。

11 中注意要點

1.Oddi括約肌成形術是一細緻而複雜的手術,有時手術的難度很大,如在肥胖的病人、胰腺頭腫大和再次手術時,並且有一定的病死率和嚴重併發症,因而在選用此手術方式時應全面考慮。因爲從一些治療膽總管下端梗阻的遠期療效報道來看,其結果並不明顯優於簡單的膽總管十二指腸吻合術

2.在膽胰管匯合區手術應是很細緻的手術,應儘量減少局部的創傷,因局部的創傷炎症水腫,可使胰管開口受阻,術後急性胰腺炎是一嚴重併發症,局部的炎症可以引起後期的切開部再狹窄。

3.必須徹底止血,包括括約肌切開部和十二指腸壁切開處。

4.必須妥善縫合膽管壁與十二指腸壁切開的頂部,以防發生腹膜十二指腸瘻。

12 術後處理

Oddi括約肌成形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持續胃腸減壓至胃腸功能恢復。

2.注意腹腔引流液的性質和量,有無膽汁顏色,並做胰澱粉酶檢查

3.術後24h行血清澱粉酶檢查,隨後,在前3d每天測血、尿澱粉酶,若澱粉酶升高,應追蹤檢查至正常,並警惕手術後急性胰腺炎發生

4.若引流液澱粉酶不升高,3~5d拔除腹腔引流。

5.注意膽汁引流的性質,有無十二指腸液反流,若每日膽汁腸液引流量過多,可暫夾閉T形引流管,一般在2~3周時拔除。

6.禁食及靜脈輸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7.術後應用抗生素

13 併發症

1.早期消化道內出血

2.十二指腸瘻及急性腹膜炎

3.急性腹膜炎

4.急性胰腺炎

5.腹膜感染膿腫

6.後期切開部再狹窄,急性膽管炎。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