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食品

食品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uǎn jī yīn shí pǐn

2 註解

轉基因食品”(GM FOOD)如今已經在世界上多個國家成了環境和健康的中心議題。並且,它還在迅速分裂着大衆的思想陣營:贊同它的人認爲科技的進步能大大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而畏懼它的人則認爲科學的實踐已經走得“太快”了。

3 概述

轉基因食品,就是指科學家在實驗室中,把動植物的基因加以改變,再製造出具備新特徵的食品種類。許多人已經知道,所有生物的 DNA上都寫有遺傳基因,它們是建構和維持生命的化學信息。通過修改基因科學家們就能夠改變一個有機體的部分或全部特徵。

不過,到目前爲止,這種技術仍然處於起步階段,並且沒有一種含有從其它動植物上種植基因的食物,實現了大規模的經濟培植。同時許多人堅持認爲,這種技術培育出來的食物是“不自然的”。

世界上第一種基因移植作物是一種含有抗生素藥類抗體菸草,1983年得以培植出來。又過了十年,第一種市場化的基因食物纔在美國出現,它就是可以延遲成熟番茄作物。一直到1996年,由這種番茄食品製造番茄餅,才得以允許在超市出售。

爲什麼一些人認爲轉基因技術或許對人類健康有害呢?批評者認爲,目前我們對基因活動方式瞭解還不夠透徹。我們沒有十足的把握控制基因調整後的結果。批評者擔心突然的改變會導致有毒物體的產生,或激發過敏現象。

另外還有人批評科學家所使用的 DNA會取自一些攜帶病毒細菌的動植物,這可能引發許多不知名的疾病。我們應該相信我們所喫的食物嗎?

爲了確保消費者的安全和維持信心,所有食品都必須經過一系列的檢測管理程序檢測程序的目的是在食品上市前就發現問題。如果消費者不幸因爲所喫的食品而得病,這往往是因爲食品生產線存在問題。

4 什麼是轉基因食品

[1]轉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形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們所需要的目標轉變。轉基因生物直接食用,或者作爲加工原料生產的食品,統稱爲“轉基因食品”。

也就是說,通過基因工程手段將一種或幾種外源性基因轉移至某種生物體(動、植物和微生物),並使其具有效表達出相應的產物(多肽蛋白質),這樣的生物體作爲食品或以其爲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

其實,轉基因的基本原理也不難了解,它與常規雜交育種相似之處。雜交是將整條的基因鏈(染色體轉移,而基因轉移是選取最有用的一小段基因轉移。因此,轉基因比雜交具有更高的選擇性。

5 轉基因食品的種類

爲了提高農產品營養價值,更快、更高效地生產食品,科學家們應用轉基因方法,改變生物的遺傳信息,拼組新基因,使今後的農作物具有高營養、耐貯藏、抗病蟲和抗除草劑能力,不斷生產新的轉基因食品

5.1 植物性轉基因食品

植物性轉基因食品很多。例如,麪包生產需要蛋白質含量的小麥,而目前的小麥品種蛋白質較低,將高效表達的蛋白基因轉入小麥,將會使做成的麪包具有更好的焙烤性能

番茄是一種營養豐富、經濟價值很高的果蔬,但它不耐貯藏。爲了解決番茄這類果實貯藏問題,研究者發現,控制植物衰老激素乙烯合成的酶基因,是導致植物衰老的重要基因,如果能夠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抑制這個基因的表達,那麼衰老激素乙烯生物合成就會得到控制番茄也就不會容易變軟和腐爛了。美國、中國等國家的多位科學家經過努力,已培育出了這樣的番茄品種。這種番茄衰老,抗軟化,耐貯藏,能長途運輸,可減少加工生產及運輸中的浪費。

5.2 動物性轉基因食品

動物性轉基因食品也有很多種類。比如,牛體內轉入了人的基因,牛長大後產生的牛乳中含有基因藥物,提取後可用於人類病症的治療。在豬的基因組中轉入人的生長素基因,豬的生長速度增加了一倍,豬肉質量大大提高,現在這樣的豬肉已在澳大利亞被請上了餐桌。

5.3 基因微生物食品

微生物是轉基因最常用的轉化材料,所以,轉基因微生物比較容易培育,應用也最廣泛。例如,生產奶酪的凝乳酶,以往只能從殺死的小牛的胃中才能取出,現在利用轉基因微生物已能夠使凝乳酶在體外大量產生,避免了小牛的無辜死亡,也降低了生產成本。

5.4 基因特殊食品

科學家利用生物遺傳工程,將普通的蔬菜、水果、糧食等農作物,變成能預防疾病的神奇的“疫苗食品”。科學家培育出了一種能預防霍亂苜蓿植物。用這種苜蓿來喂小白鼠,能使小白鼠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強。而且這種霍亂抗原,能經受胃酸的腐蝕而不被破壞,並能激發人體霍亂免疫能力。於是,越來越多的抗病基因正在被轉入植物,使人們在品嚐鮮果美味的同時,達到防病的目的。

6 食用轉基因食品安全性

轉基因食品是利用新技術創造的產品,也是一種新生事物,人們自然對食用轉基因食品安全性有疑問。

其實,最早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是英國的阿伯丁羅特研究所的普庇泰教授。1998年,他在研究中發現,幼鼠食用轉基因土豆後,會使內髒和免疫系統受損。這引起了科學界的極大關注。隨即,英國皇家學會對這份報告進行了審查,於1999年5月宣佈此項研究“充滿漏洞”。1999年英國的權威科學雜誌《自然》刊登了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約翰·羅西的一篇論文,指出蝴蝶幼蟲等田間益蟲吃了撒有某種轉基因玉米花粉的菜葉後會發育不良,死亡率特別高。目前尚有一些證據指出轉基因食品潛在的危險。

但更多的科學家的試驗表明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贊同這個觀點的科學家主要有以下幾個理由。首先,任何一種轉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進行了大量的科學試驗,國家和政府有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約束,而科學家們也都抱有很嚴謹的治學態度。另外,傳統作物在種植的時候農民會使用農藥來保證質量,而有些抗病蟲的轉基因食品無需噴灑農藥。還有,一種食品會不會造成中毒主要是看它在人體內有沒有受體和能不能被代謝掉,轉化的基因是經過篩選的、作用明確的,所以轉基因成分不會在人體內積累,也就不會有害。

比如說,我們培育的一種抗蟲玉米,向玉米中轉入的是一種來自於蘇雲金桿菌基因,它僅能導致鱗翅目昆蟲死亡,因爲只有鱗翅目昆蟲有這種基因編碼蛋白質的特異受體,而人類及其它的動物、昆蟲均沒有這樣的受體,所以無毒作用

1993年,經合組織(OECD)首次提出了轉基因食品的評價原則——“實質等同”的原則,即:如果對轉基因食品各種主要營養成分、主要抗營養物質、毒性物質及過敏性成分等物質的種類與含量進行分析測定,與同類傳統食品無差異,則認爲兩者具有實質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問題;如果無實質等同性,需逐條進行安全性評價。

在我國,國家科委於1993年頒佈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用於指導全國的基因工程研究和開發工作。2000年由國家環保總局牽頭,8個相關部門參與,共同制訂了《中國國家生物安全框架》。

6.1 轉基因食品五大隱患

首先是毒性問題。一些研究學者認爲,對於基因的人工提煉和添加,可能在達到某些人們想達到的效果的同時,也增加和積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其次是過敏反應問題。對於一種食物過敏的人有時還會對一種以前他們不過敏的食物產生過敏,比如:科學家將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麥和貝類動物的基因中,蛋白質也隨基因加了進去,那麼,以前喫玉米過敏的人就可能對這些核桃小麥和貝類食品過敏。

第三是營養問題。科學家們認爲外來基因會以一種人們目前還不甚瞭解的方式破壞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第四是對抗生素的抵抗作用。當科學家把一個外來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細菌中去,這個基因會與別的基因連接在一起。人們在服用了這種改良食物後,食物會在人體內將抗藥性基因傳給致病的細菌,使人體產生抗藥性

第五是對環境的威脅。在許多基因改良品種中包含有從桿菌中提取出來的細菌基因,這種基因會產生一種對昆蟲和害蟲有毒的蛋白質。在一次實驗室研究中,一種蝴蝶的幼蟲在吃了含桿菌基因馬利筋屬植物的花粉之後,產生了死亡或不正常發育的現象,這引起了生態學家們的另一種擔心,那些不在改良範圍之內的其它物種有可能成爲改良物種的受害者。

最後,生物學家們擔心爲了培養一些更具優良特性,比如說具有更強的抗病蟲害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而對農作物進行的改良,其特性很可能會通過花粉等媒介傳播給野生物種

6.2 世界食品生產商的態度

一旦需要標識,大部分食品商在可能的情況下都會採用非轉基因原料;一些食品商爲了增加消費者的信心,或本身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有懷疑,索性承諾不使用轉基因原料。

7 轉基因食品發展現狀

近十餘年來,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在農業上顯示出強大的潛力,並逐步發展成爲能夠產生巨大社會效益和經濟利益的產業。1999年,全世界有12個國家種植了轉基因植物,面積已達3990萬公頃。其中美國是種植大戶,佔全球種植面積的72%。世界很多國家紛紛將現代生物技術列爲國家優先發展的重點領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扶持生物技術的發展。但是,轉基因食品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發展是不均衡的。

比如說,美國人對生物技術有着更深層次的體驗。轉基因食品在美國沒有受到更多的排斥,而是走上了尋常百姓的餐桌。近年來,美國的轉基因作物品種越來越多,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美國轉基因玉米播種面積從1996年的16萬公頃增加到1997年的120萬公頃,2000年栽種的面積達到1030萬公頃,大約佔美國玉米種植面積的一半。轉基因大豆也已用於製作數百種食品,其中包括食物油、糖果和人造黃油

中國有13億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22%,這意味着中國將以佔世界可耕地面積的7%養活世界22%的人口。城市化發展使農業耕地不斷減少,而人口又持續增加,對工農業生產有更高的需求,對環境將產生更大的壓力。爲此,從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已將現代生物技術納入其科技發展計劃,過去20多年的研究已經結出了豐碩的果實。目前,抗蟲棉等五項轉基因作物早已被批准進行商品化生產,轉Bt殺蟲蛋白基因的抗蟲棉1998年的種植面積爲1.2萬公頃。資料顯示,到2000年上半年爲止,我國進入中間試驗和環境釋放試驗的轉基因作物分別爲48項和49項。

近年來,我國現代生物技術的研究開發已經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現代生物技術發展的總體水平還較低。只要我們正確對待、合理開發、有效管理,很有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

轉基因食品是新的科技產物,儘管現在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隨着科技的發展,它會愈來愈完善。我們相信,只要按照一定的規定去做,我國生物技術的發展會是健康、有序的,我們的生活也會因生物技術帶來的轉基因食品而變得更加豐富精彩。

帶着美好的願望預測未來,我們再也不會擔心農藥危害,我們喫的食品都是新鮮的,我們的食品不會短缺……也許糖尿病人只需每天喝一杯特殊的牛奶就可以補充胰島素,也許我們會見到多種水果擺在藥店裏出售,補鈣的、補鐵的、治感冒的、抗病毒的……很有可能,轉基因食品會讓我們的明天燦爛無比。

8 基因作物

8.1 基因作物種類

1、抗除草劑基因作物

2000 年全球種植抗除草劑基因作物面積達到3,270萬公頃,佔總轉基因植種植面積的72%,其中主要爲抗除草劑大豆

作用機理:抗除草劑基因植物通過導入外源基因,在作物體內表達出特異的酶,以抵抗除草劑的破壞作用,使作物吸入除草劑後仍能繼續生長

作用:降低勞動強度,降低勞動成本。

舉例:Roundup Ready soybean (RR大豆)。耐美國孟山都公司Roundup除草劑

2、抗蟲轉基因作物

2000年全球種植抗蟲轉基因作物面積達到830萬公頃,佔總轉基因物種面積的19%,其中以抗蟲玉米爲主。

作用機理:產生殺蟲蛋白毒素,防治蟲害。

舉例:BT玉米,產生三種毒素:Cry1Ab、 Cry1Ac.、Cry9c

3、其他轉基因作物

改善產品的品質; 增強抵抗病毒病; 真菌病及細菌病的能力

8.2 基因作物的生產現狀

● 轉基因作物在世界廣泛種植,美國、阿根廷、加拿大爲全世界種植轉基因作物最大的國家。

● 我國轉基因作爲種植量居世界第四,主要爲轉基因棉花。主要的轉基因作物有:大豆棉花玉米油菜籽、甜菜、水果等

8.3 基因作物安全性問題

● 轉基因作物可能本身成爲雜草

● 轉基因作物的親緣野生種成爲雜草或超級雜草

● 轉基因作物可能產生新的病毒疾病

● 轉基因作物對非目標生物的危害

● 破壞生物多樣性

● 轉基因作物生態系統及生態過程的影響

● 其他一些不可預計的風險

● 轉基因生物所引入的外源基因往往可以表達出蛋白質,可能會引起生物的代謝發生變化,造成該生物營養成分的改變。

● 轉基因生物成分的改變,特別是有毒物質、抗營養因子、過敏原等的含量發生變化,將影響該生物作爲食品的安全性

10 參考資料

  1. ^ [1] 生吉萍.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轉基因食品".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