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註解
心煩爲症狀名[1]。出《黃帝內經素問·五臟生成篇》。又名煩心[1]。指心中煩熱鬱悶之狀[1]。煩多屬熱,亦有因於寒者[1]。可見於外感、內傷多種病證[1]。《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傷寒六經病多能見此[1]。“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與調胃承氣湯。”“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類證治裁·煩躁》:“傷寒熱在表而煩,宜散,桂枝湯。在裏而煩,宜下,承氣湯。在半表半里而煩,宜和,小柴胡湯。在胸膈以上而煩,宜吐,梔豉湯。其陰寒而煩,則有惡寒蜷臥及下利厥逆、吐蚘之症,宜溫,溫用四逆湯,蚘用烏梅丸。”又:“如內傷陰虛火動而煩,宜生脈散加生地黃、熟地黃、茯神、棗仁。或不得臥而煩,硃砂安神丸。”
4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