齦交

腧穴學 特定穴 齒齦部腧穴 督脈經穴 鍼灸學 中醫學 交會穴 穴位特效按摩 經穴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ín jiāo

2 英文參考

Yínjiāo GV28[中國鍼灸學詞典]

yínjiāo[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GV28[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DU28[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齦交
漢語拼音Yinjiao
羅馬拼音Yinchiao
美國英譯名Gum Crossing
各國代號中國GV28
日本28
法國莫蘭特氏VG27
富耶氏IVG27
德國LG27
英國Gv28
美國Go28

齦交經穴名(Yínjiāo GV28)[1]。出《黃帝內經素問·氣府論》,原作斷交[2]。屬督脈[2]齦交督脈陽明交會穴[2]。齦即齒齦,交即交會,此穴在上齒齦中縫,爲督脈任脈的交會處,故名齦交[2]齦交穴主要用於頭面五官疾患等:如額頰中痛,面赤頰腫,面部瘡癬,面神經麻痹目赤腫痛,目生白翳鼻中息肉鼻淵鼻窒,口歪,口噤牙疳項強牙齦腫痛牙關不開,口噤齒衄鼻衄鼻塞目翳目赤疼痛面頰赤腫,痔疾,癲狂癇證腰痛黃疸心煩心痛齒齦腫痛,口㖞,口臭齒痛,口舌糜爛,鼻瘜肉鼻痔,目淚,多眵赤痛,頰腫,面部皰癬,腰扭傷頸項強,頭額痛,心煩痛,齒齦炎,角膜白斑,小兒面部溼疹癔病心絞痛等。

4 出處

黃帝內經素問·氣府論》:督脈氣所發者二十八穴……齦交一。

5 穴名

齦即齒齦,交即交會,此穴在上齒齦中縫,爲督脈任脈的交會處,故名齦交[2]

齦,同“止斤”,《說文》:“齦,齧也。”止斤,齒本也,指齒根肉也。交,有交會之義。本穴適當口內門齒根部,爲任督二脈胃陽明經交會的地方,故名之。[3]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曰:“手陽明之脈,貫頰入下齒中,足陽明之脈,循鼻入上齒中”。本穴有二,在上下門齒正中縫隙中,爲脣繫帶齒齦相結合處,脣齒相交之所,上者屬督,下者屬任。

6 所屬部位

齒齦[4]

7 齦交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齦交穴在上脣內,脣繫帶與上齒齦的相接處[5]

齦交穴位於上脣內,上脣繫帶與上牙齦的交點。正坐或仰靠,提起上脣取穴[5]

齦交穴位口腔前庭上脣與齒齦之間,上脣繫帶齒齦相接處[5]

齦交穴在督脈的位置

齦交穴在齒齦部的位置

齦交穴的位置

齦交穴在齒齦部的位置

8 齦交穴的取法

齦交穴位於上脣內,上脣繫帶與上牙齦的交點。正坐或仰靠,提起上脣取穴[5]

正坐或仰靠,提起上脣,於上脣繫帶齒齦之移行處取穴

正坐仰靠位,提起上脣,於上脣繫帶齒齦之間移行處取穴[6]

快速取穴:脣內的正中線上,上脣繫帶與上牙齦相接處即是齦交[7]

9 齦交穴位解剖

齦交穴下爲上脣繫帶牙齦之移行處、口輪匝肌深面與上頜骨牙槽弓之間。布有上頜神經的上脣支以及眶下神經面神經分支交叉形成的眶下叢和上脣動、靜脈

9.1 層次解剖

上脣繫帶牙齦之移行處→口輪匝肌深面與上頜骨牙槽弓之間[7]

粘膜→粘膜下層[8]

9.2 穴區神經血管

有上頜神經和上齒槽動脈分佈[8]

布有上齒槽神經和上脣動、靜脈[8]

10 齦交穴的功效與作用

齦交穴有清熱瀉火開竅明目作用[8]

齦交穴具有寧神鎮痙、清熱消腫的功效。

齦交穴有清熱利溼之功[8]

上下齒縫雖不連接,由於人中承漿會穴,手足陽明兩經左之右,右之左(手陽明人中交叉,上至鼻旁。足陽明承漿交叉,上至額角)兩經四線循口環脣,任督兩脈之連繫,由口角兩旁之線,接引交會,而任督兩端藉以相連也。[8]

11 齦交穴主治病

齦交穴主要用於頭面五官疾患等:如額頰中痛,面赤頰腫,面部瘡癬,面神經麻痹目赤腫痛,目生白翳鼻中息肉鼻淵鼻窒,口歪,口噤牙疳項強牙齦腫痛牙關不開,口噤齒衄鼻衄鼻塞目翳目赤疼痛面頰赤腫,痔疾,癲狂癇證腰痛黃疸心煩心痛齒齦腫痛,口㖞,口臭齒痛,口舌糜爛,鼻瘜肉鼻痔,目淚,多眵赤痛,頰腫,面部皰癬,腰扭傷頸項強,頭額痛,心煩痛,齒齦炎,角膜白斑,小兒面部溼疹癔病心絞痛等。

齦交穴主要用於頭面五官疾患等:如額頰中痛、面赤頰腫、面部瘡癬、面神經麻痹目赤腫痛、目生白翳鼻中息肉鼻淵鼻窒、口歪口噤牙疳,及癲狂項強[8]

齦交穴主治牙齦腫痛牙關不開,口噤齒衄鼻淵鼻衄鼻塞目翳目赤疼痛面頰赤腫;痔疾;癲狂癇證腰痛項強黃疸心煩心痛[8]

齦交穴主治癲狂齒齦腫痛、口㖞、口臭鼻淵[8]

齦交穴主治癲狂癇證鼻淵牙齦腫痛齒痛,口舌糜爛,鼻瘜肉[8]

牙齦腫痛,口歪,口臭牙關不開,鼻痔,目淚,多眵赤痛,頰腫,面部皰癬,腰扭傷頸項強,頭額痛,心煩痛,齒齦炎,鼻息肉面神經麻痹,角膜白斑,小兒面部溼疹癔病心絞痛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向上斜刺0.2~0.3寸[8][8][8][8],局部脹痛[8]

或用三棱針點刺放血[8][8][8][8]

12.2 灸法

禁灸[8]

14 特效按摩

每天用舌頭向上脣內側頂,可刺激齦交穴,有促進身體水分循環,預防下半身水腫作用[8]

15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痓,煩滿齦交主之。癲疾互引,水溝齦交主之。目痛不明,齦交主之。齒間出血者,有傷酸,齒牀落痛,口不可開引鼻中,齦交主之。鼻中息肉不利,鼻頭額頞中痛,鼻中有蝕瘡齦交主之。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面赤心煩痛,頸項急不得回顧,治小兒面瘡,癬久不除,點烙亦佳,鼻塞不利,目淚眵汁,內眥赤癢痛,生白膚翳鼻中息肉蝕瘡

鍼灸聚英》:任、督、足陽明之會。

鍼灸大成》:主鼻中息肉蝕瘡鼻塞不利,額頞中痛,頸項強,目淚眵汁,牙疳腫痛,內眥赤癢痛,生白翳面赤心煩,馬黃疸寒暑瘟疫小兒面瘡,癬久不除,點烙亦佳。

類經圖翼》:刺三分,逆刺之,灸三壯。

16 研究進展

16.1 治療痔瘡

齦交穴上或附近脣繫帶上的小濾泡及小白點,剪掉或切除。

17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29.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87.
  3. ^ [3]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4. ^ [4]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30.
  5.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6. ^ [6]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7-368.
  7. ^ [7]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8. ^ [8]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