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淋散

中醫學 方劑學 利水通淋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ǔ lín sǎn

2 概述

五淋散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十首。

3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方之五淋散

3.1 方一

3.1.1 處方

赤茯苓六兩,當歸、生甘草各五兩,赤芍藥梔子仁各二十兩[1]

赤茯苓180克 當歸去蘆甘草<生用)各150克 赤芍藥去蘆,銼)山梔子仁各600克

3.1.2 炮製

上藥爲細末[1]

3.1.3 功能主治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方之五淋散主治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宣,臍腹急痛,發作有時,勞倦即發,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淋瀝如膏,或熱淋尿血[1]

3.1.4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水煎空腹服[1]

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20毫升,空腹時服。

3.2 方二

3.2.1 組成

木通滑石炙甘草各六兩,炒梔子仁十四兩,赤芍藥茯苓(去皮)各半斤,淡竹葉四兩,茵陳二兩[1]

3.2.2 製法

上藥爲細末[1]

3.2.3 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水煎空腹服[1]

3.2.4 功能主治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方之五淋散主治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宣,臍腹急痛,發作有時,勞倦即發,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淋瀝如膏,或熱淋尿血[1]

4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續添諸局經驗祕方)之五淋散

4.1 組成

木通(去節)6兩,滑石6兩,甘草(炙)6兩,山梔仁(炒)14兩,赤芍藥半斤,茯苓(去皮)半斤,淡竹葉4兩,山茵陳(去根,曬乾)2兩。

4.2 主治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續添諸局經驗祕方)之五淋散主治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宣,出少起多,臍腹急痛,蓄作有時,勞倦即發,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熱淋便血

4.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煎至8分,空心服。

4.4 製備方法

上爲末。

4.5 各家論述

醫略六書》:熱結膀胱氣化有傷而溺竅不利,故莖痛溺赤淋瀝不止焉。茵陳清溼熱以治淋,滑石通竅門以利溲,生草瀉火緩莖中之痛,木通降火利小腸之水,山梔三焦之熱,赤芍膀胱之血,赤苓滲血分之溼以清水府,竹葉清膈上之熱以快水道也。爲散,燈心湯下,使熱結頓開,則膀胱無不化之氣,而水府無不清之液,何患淋瀝不快,澀痛不痊哉。此通利之劑,爲淋瀝澀痛之專方。

5 血證論》卷八方之五淋散

5.1 組成

山梔子3錢,車前子3錢,當歸尾3錢,甘草1錢。

5.2 功效主治

血證論》卷八方之五淋散功在清心平肝利水。主治心遺熱於小腸,結而爲淋。

6 脈因證治》卷二方之五淋散

6.1 組成

牛膝根、葵子、滑石瞿麥

6.2 主治

脈因證治》卷二方之五淋散主治五淋

6.3 加減

冷淋,加附子熱淋,加黃芩血淋,加梔子膏淋,加秋石石韋氣淋小腹滿閉,加沉香木香

7 普濟方》卷三八八方之五淋散

7.1 組成

赤茯苓赤芍藥山梔子、生甘草當歸黃芩車前子淡竹葉燈心木通滑石、葵子、葶藶(炒)各等分

7.2 主治

普濟方》卷三八八方之五淋散主治五淋

7.3 用法用量

上爲末,燈心蔥白煎,或入生車前草,擂水調五苓散服,或調消石末服。血淋白茅根燈心煎;氣淋小腸脹滿,尿後有餘瀝,木通煎服;熱淋,便赤而淋瀝臍下痛,新水調下,或黃芩湯下;石淋,莖內痛,尿澀有沙石,令人悶絕,消石(隔紙炒焦,研末),用葵子煎湯下。

8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方之五淋散

8.1 組成

赤茯苓6錢,赤芍藥2錢,當歸去蘆)2錢,甘草(生用)2錢。

8.2 主治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方之五淋散主治小兒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熱淋便血

8.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煎至6分,空心服。

8.4 製備方法

上銼碎。

9 《良朋彙集》卷二方之五淋散

9.1 組成

赤茯苓6錢,當歸5錢,生地1錢,澤瀉1錢,條苓1錢,生甘草5錢,木通5錢,赤芍藥1兩,車前子1兩,滑石1兩,山梔1兩。

9.2 主治

《良朋彙集》卷二方之五淋散主治肺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熱淋尿血

9.3 用法用量

水2鍾,煎8分,空心服。滓再煎服。

9.4 製備方法

銼散,作5劑。

10 仁齋直指方論》卷十六方之五淋散

10.1 組成

赤茯苓3分,赤芍藥3分,山梔仁3分,生甘草3分,當歸2分,黃芩2分。

10.2 主治

仁齋直指方論》卷十六方之五淋散主治諸淋,孕婦熱結膀胱小便淋瀝

10.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半,水1盞,煎至8分,空腹服,或以五苓散和之,用竹園麥門冬草、蔥頭燈心煎湯調下。

10.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11 丹臺玉案》卷五方五淋散

11.1 組成

當歸2錢,小薊2錢,赤芍2錢,山梔仁(炒黑)2錢,赤茯苓2錢,甘草8分,燈心30莖。

11.2 主治

丹臺玉案》卷五方五淋散主治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斷,或尿如豆汁,或出砂石,或下膏糊,或便鮮血。

11.3 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12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3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