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滿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fù mǎn

2 英文參考

distension of lower abdome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lower abdominal fullnes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小腹滿爲病證名,指臍下部脹滿,一名少腹滿[1]。《醫宗必讀》卷五:“小腹滿,臍下滿也。胸腹滿邪氣小腹滿爲有物。小腹滿小便利,蓄血也,重者桃紅承氣湯,輕者犀角地黃湯小腹鞭滿,小便自利,發狂者,抵當湯腹滿手足厥冷真武湯;不結胸小腹滿,按之痛,冷結也,灸關元穴。”

參見癃閉傷寒蓄血腹滿

癃閉爲病名。見《景嶽全書·雜證謨》。《黃帝內經靈樞·本輸》稱閉癃。《類證治裁·閉癃遺溺》:“閉者小便不通。癃者小便不利。”今將小便排出甚少及完全無尿排出,統稱癃閉,包括現代醫學所稱的尿瀦留和尿閉。可因肺熱氣壅、熱結膀胱水道阻塞、氣虛氣滯陰液不足、腎陽虛衰轉胞等所致。肺爲水之上源。肺熱壅盛,肺氣不能通調水道,則小便點滴而下,或全然不通,呼吸急促,咽乾,煩渴欲飲,苔薄黃,脈數。治宜清肺潤燥。用清肺飲加減,或用探吐法膀胱爲藏溺之腑,熱結膀胱,阻礙氣化,則小便量少色赤,甚至閉塞不出,小腹急滿脹痛,渴不多飲,舌苔黃,脈數。治宜清熱通利。選用通關瞿麥湯、滋腎通關丸、羅太無白花散等方。敗精瘀血,阻塞水道,則見尿閉不出,或滴瀝而下,或尿出如線,小腹脹滿,隱痛拒按,或莖中痛,苔青紫,脈細澀或細數。治宜行瘀散結。選用代抵當丸桃仁承氣湯牛膝膏蒲灰散等方。氣虛氣滯陰液不足、命門火衰轉胞所致者。[2]

傷寒蓄血證爲病證名。指太陽蓄血證。多由太陽病不解,瘀熱隨經,內結膀胱所致。《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3]

腹滿症狀名,俗稱肚脹,指腹部脹滿的感覺[4]。《黃帝內經素問·髒氣法時論》:“脾病者……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傷寒明理論》卷一:“腹滿者,俗謂之肚脹是也。”有虛實寒熱之分[4]。《本經疏要》卷三:“脹滿而按之痛者爲實,不痛者爲虛;脹滿而時能減者爲寒,不減者爲熱。厚朴生薑甘草人蔘湯大建中湯附子粳米湯,虛而寒者之治也;大承氣湯大柴胡湯厚朴七物湯厚朴三物湯,實而熱者之治也。”亦可見於蠱脹[4]。《醫林繩墨·臌脹》:“由山嵐蠱毒之氣,因感人腹,聚而不散,結爲腹滿之症。治當利其腸胃,去其寒積,則蠱自除,而脹可平矣。如承氣湯黃連甘草雄黃檳榔之類。”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7.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57.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53.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48.

治療小腹滿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