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癌病

神經內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ǎo mó ái bìng

2 英文參考

MC

meningeal carcinomatosis

3 註解

4 疾病別名

腦脊膜癌病

5 疾病代碼

ICD:G93.8

6 疾病分類

神經內科

7 疾病概述

腦膜癌病(meningeal carcinomatosis,MC)是指惡性腫瘤瀰漫性或多竈性軟腦膜播散或浸潤,臨牀表現爲腦、腦神經脊髓受損的症狀,爲中樞神經系統轉移瘤的一種特殊分佈類型,是惡性腫瘤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好發於中老年,性別差異不明顯。多呈亞急性起病,臨牀進展快。50%患者的首發症狀爲腦部病變,如頭痛嘔吐、眼底水腫腦膜刺激徵精神症狀癲癇發作等;12對腦神經均可受損,但以第Ⅱ~Ⅷ對腦神經受損最爲常見,如視力喪失、眼肌麻痹聽力前庭功能障礙等;脊神經症狀常見有腰骶部疼痛向雙下肢放射、四肢無力伴感覺異常癱瘓、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大小便失禁等。

8 疾病描述

腦膜癌病(meningeal carcinomatosis,MC)是指惡性腫瘤瀰漫性或多竈性軟腦膜播散或浸潤,臨牀表現爲腦、腦神經脊髓受損的症狀,爲中樞神經系統轉移瘤的一種特殊分佈類型,是惡性腫瘤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於腦脊液細胞學的廣泛開展,現已基本實現生前診斷。

1870 年Eberth 從肺癌的屍檢病例中發現癌細胞選擇性地侵犯軟腦膜,其早期臨牀表現類似腦膜炎,但病理解剖並無炎症,而是癌細胞浸潤,稱之爲癌性腦膜炎。1912 年Bearman 稱之爲腦膜癌病。MC 的原發竈多爲實體瘤,文獻報道(劉梅仕等,1993)以腺癌居多。一般認爲MC 的原發竈按發生率的高低依次爲:胃癌肺癌乳腺癌惡性淋巴瘤惡性黑色素瘤胰腺癌等,也有不少白血病引起的MC。MC 可發生於原發竈確診以前,有些病例死後屍檢才找到其原發竈或根本不知道原發竈在何處。

9 症狀體徵

1.好發於中老年,性別差異不明顯。多呈亞急性起病,臨牀進展快。

2.主要表現爲腦、腦神經脊神經根受損叄組症狀。50%患者的首發症狀爲腦部病變,如頭痛嘔吐、眼底水腫腦膜刺激徵精神症狀癲癇發作等;12對腦神經均可受損,但以第Ⅱ~Ⅷ對腦神經受損最爲常見,如視力喪失、眼肌麻痹聽力前庭功能障礙等;脊神經症狀常見有腰骶部疼痛向雙下肢放射、四肢無力伴感覺異常癱瘓、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大小便失禁等。有的患者表現爲Fisher 綜合徵

10 疾病病因

腦膜癌病惡性腫瘤瀰漫性或多竈性軟腦膜播散或浸潤,爲中樞神經系統轉移瘤的一種特殊分佈類型。本病常發生於原發竈確診後數月、數年,也有10餘年者。

11 病理生理

癌瘤瀰漫性轉移至腦及脊部蛛網膜下隙的途徑,據文獻報道有5 種:①血源轉移脈絡膜血管而達蛛網膜下隙;②血源轉移到軟腦膜血管而達蛛網膜下隙;③沿神經周圍淋巴管及鞘逆行播散;④轉移到Batson’s 靜脈而達腦脊膜下腔;⑤沿血管周圍淋巴管向心性擴展。

病理特徵爲:腦部腫脹,軟腦膜瀰漫性增厚、混濁,蛛網膜下隙可以看到黃色滲出物,以大腦外側裂、腦底池、腦橋小腦腳、脊髓脊神經根的背側以及馬尾處爲着。在腦底部可呈肉芽腫樣外觀,在腦橋小腦腳和馬尾部通常形成結節狀的瘤體使神經纖維互相黏連。

鏡下可見到軟腦膜被大量的腫瘤細胞浸潤並沿着腦膜血管向腦實質伸展。腫瘤細胞多呈單層的排列或腺管樣結構,並有沿皮質表面生長的趨勢。腦和脊神經周圍往往包繞着大量腫瘤細胞,但很少沿周圍神經侵犯到腦實質內。還可見到由腫瘤細胞刺激引起不同程度的成纖維細胞增生和血管反應,並可見血管周圍和腫瘤周圍散在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很少見到急性炎症反應。國內報道,在鏡下可見腦膜增厚,在腦膜處有呈腺管樣排列或聚集成團的腫瘤細胞癌細胞大小形態不規則,並可見瘤巨細胞。有的瘤細胞沿V-R 腔侵入腦實質內或血管周圍,以大腦外側裂及腦底部癌細胞浸潤爲重,小腦腦幹等處的腦膜也可見轉移癌細胞

12 診斷檢查

診斷:凡中年以上,有惡性腫瘤病史,出現了腦症狀腦神經和(或)脊神經損害症狀,而腦CT 可MRI 又未見顱內佔位性病變,應首先考慮本病。腦脊液細胞學檢查對MC 有早期確診價值,特別是對那些原發病竈未明者可能是惟一有效的診斷方法腦脊液細胞學檢查找到癌細胞是生前獲得確診的可靠依據,癌細胞數的多少與病期早晚有關。

細胞學檢查並非首次都能發現腫瘤細胞,故對臨牀高度懷疑MC 者需反覆多次做腦脊液細胞學檢查以提高陽性率。

實驗室檢查:CSF 細胞學檢查對確診本病至關重要。CSF 壓力升高,程度不等。常規生化少數正常,多數異常。細胞數多在100×106/L 以內,蛋白含量輕、中度升高,氯化物及葡萄糖多降低。腦脊液細胞學檢查單核細胞比例增高佔60%,淋巴細胞比例增SUB高和嗜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爲主的混合性細胞反應各佔20%。可查見惡性腫瘤細胞,光鏡下腫瘤細胞多數呈散在分佈,小部分呈簇排列,大小形態各異,小如淋巴細胞,大者爲淋巴細胞的2~5 倍;核圓形或卵圓形,多偏位,核分裂活躍,有的出現雙核或叄核,核仁而明顯,多爲2 個,核染色質粗,核漿比例大於正常,胞質嗜鹼性。腺癌細胞胞質內含有大量黏液空泡或形成印戒樣細胞

其他輔助檢查

1.EEG 呈廣泛瀰漫性慢波改變。

2.腦CT 及MRI 平掃多正常或輕度交通性腦積水,增強可見腦溝、腦池內線條狀強化影。國外學者(Watanabe,1993)提出MC 的MRI 強化分爲4 型:完全型軟腦膜癌病;硬腦膜癌病脊髓軟脊膜型;單純腦積水型。並認爲腦積水是MC的一個重要間接證據,腦溝強化結節性改變是本病特徵性變化。

13 鑑別診斷

原發竈不明而以腦症狀爲首發症狀時,臨牀上易誤診結核性腦膜炎顱內佔位性病變腦豬囊尾蚴病囊蟲病)等。

14 治療方案

一般採用鞘內注射和放射治療兩種方法。化療的途徑包括腰椎穿刺腦室導管注射,常用藥物甲氨蝶呤(MTX)、阿糖胞苷(A-rac)及噻替哌,宜小劑量,多次給藥。

國外學者(Wasserstrom,1982)推薦的治療方案爲經Ommaya 囊甲氨蝶呤(或阿糖胞苷)單一給藥與局部放療聯合。

王翠蘭(1998)對經CSF 細胞學證實的20 例MC 患者,經自行設計改良的CSF雙頭蓄液囊裝置行腦室內單一甲氨蝶呤(每週2 次,5~20mg/次)化療,治療6 周後,全部20 例患者60%症狀改善,25%穩定,45%患者症狀穩定或好轉1 個月以上。存活期4~20 周,平均12 周。

15 併發症

多合併有原發腫瘤的臨牀表現。

16 預後及預防

預後:一般來說,腫瘤轉移腦膜惡性腫瘤晚期,預後差。國外大量研究資料證實,未經治療的MC 患者症狀不能自行緩解,病程是不可逆的。但適當的治療,可延長生存期,減少或穩定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徵。

預防:早期診治原發腫瘤是主要預防措施。適當的治療,可延長生存期,減少或穩定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徵。

17 流行病學

目前尚未查到全面的相關發病率統計學資料。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